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云南白药系列三

云南白药,莫为浮云遮望眼。

浮云一:

平安不断减持,是近一段时间最大的变化,好象找不到比平安减持更担忧的因素了。平安7次减持,从原持股比例近9%,在非常短的时间之内减持到5%以下,不再位列5%以上大股东之列。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云南白药系列三

平安减持到5%以下,变动的结果是不再享有公司董事职位。这个变化需要从深层次考量一下,为什么不一次性减持而要进行7次减持到最后的结果?是平安的意思还是几巨头相商的结果?外界有相关信息风传平安对感觉稀释自己的股权不满意所以减持,我想不会那么简单。这些个变化一定是战略层面的,决非一些战术层面的推断,更不会是因为平安不看好白药的未来走势而减持的。

所以,平安不断减持是最大的浮云。平安减持本身对云南白药的未来没有任何影响,它不是一个本质的考量因素,但它可以影响投资者的情绪。如果绝大多数投资者被成功影响到了,那么就证明这是一个伪证据,一定是浮云之一。

除了平安减持外,其它的大股东谁在减持?

浮云二:

陈发树是原福建首富,结果却成为云南白药的第一大股东。这个信息似乎让投资者如鲠在喉。在这里我要问大家,陈发树对云南白药一往情深,用这么多年的劲,透支进去这么多的心血,想当年还为云南白药与红塔集团打官司,现在几乎投入进去全部的身家就为这一个全球不能够复制第二家的优质资产——云南白药。可以说,他最希望这个宝贝活的好好的,而原来的白药管理团队就很优秀,他会进行小小不言的管理上的干涉吗?他的增资增加了白药的活力,未来远远的看着它成长就行了。

对这个信息的处理也歪曲了共产党的改革能力,真的,大家一定相信,现在的中国已经绝对与往日不能同日而语了,云南白药是什么?中国当下最核心的资产之一,大家请看好吧!将市场上那些乱七八糟的误人信息全部将自己的耳朵给堵起来,设上一层厚厚的防火墙!

这样的公司改制它不仅仅代表了地方,它代表了中央,代表了中国,大家怀疑它什么?怀疑陈发树吗?那么是否你多年前还曾经怀疑过王明辉呢?

看事情发展的走向,要看其中什么是不变的,中国崛起靠什么?首要任务是稳定不变的政局,坚定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富强的中国;那么对于企业来讲,也一样,最核心大家都觉得是产品,其实是稳定不变的、逐渐升级的管理理念思想和执行方略,说白了是人。

不变因素一:

2019年8月21日,新一届董事会议案:董事名额与股东持股相匹配。公司吸收合并白药控股后,云南国资委和新华都及一致行动人直接在上市公司层面持股,并列第一大股东,公司无实际控制人。公司第九届董事会中新华都占据两席,云南国资委占据两席,云南合和(集团)占据一席。中国平安本次不再拥有董事席位,此前已公告减持不超过5%的公司股份。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云南白药系列三

云南国资委还是第一大股东之一,截止目前为止,原本云南合和集团减持股份的,但目前决定终止减持,5大董事中,仍为其中之一。看起来很微妙,其实十分重要。从这个角度考虑,似乎平安退出董事席位是一项战略性的考量,与“看不看好未来业绩”无任何关系。

不变因素二:

王明辉仍然为公司董事长,而且更加牢固的事件是,王明辉同时又是执行总裁,这说明原来的方向没有变,这是很重要的因素之一。

“董事会成员变动较大,新设立联席董事长。公司本次确定的第九届董事会成员10名(还有1位独立董事尚未确定),有7人为新任,仅董事长王明辉、执行董事杨昌红和云南合和李双友继续留任。新华都实业集团董事长陈发树担任联席董事长,云南财经大学教授汪戎任副董事长。”上面的变化,说明了公司的大的股权格局向更具活力、开放、权力制衡方向发展。

不变因素三:

高管层全部保留,头衔变化彰显公司治理现代化。本次高管人员没有变化,保留了在公司奋斗了20年,将公司从15亿市值带到千亿市值的核心管理团队,最明显变化是设立了首席执行官、首席运营官等职位。

董事长王明辉任临时首席执行官,总经理尹品耀任首席运营官并继续主管中药资源业务。财务总监兼董秘吴伟保留原职位并增加了高级副总裁和首席财务官头衔。研发总监朱兆云头衔变更为中药研发总监,推测公司可能在未来设置化学药/生物药研发总监,推进相应产品的研发。

上面的这段信息是最振奋人心的地方,但往往被投资者忽视掉。这些在白药奋斗20年的公司核心管理团队付出了青春年华,已经为白药的走出去做出很大贡献,而且他们身上的力量一旦被激发出来,将会重铸白药未来辉煌。

还是那句老话:王朝兴衰皆由人,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

现在我们看到的变化是在为那些不变的核心推进团队进行赋能,让白药的未来与这些20年来一直在推动它前进的核心团队成员深度绑定,这才是白药的未来进步的核心逻辑。

现在的股价因为突如其来的疫情外加世界经济危机,再加上去年的医药板块调整,有一波较大的下跌,其实这是一个机会,就连白药管理层在2018年底时公开表示进行股权回购,然后对核心骨干进行长期股权激励操作,正好处于一种有吸引力的低价区。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云南白药系列三

也许因为白药回购信息放出,股份连续上涨,一部分跟风买进,但因为股价不断上涨,白药管理层没有能够如愿达成回购数量。谁又知道现在的跌至低位,白药管理层不进行新的一泼回购操作呢?但是去年跟风买的那批人是否又伴随这次的较大幅度的下跌又重新吐出来呢?

我们再设想一下,假如云南白药没有近两年的放慢脚步,也就是说让大家疑虑重重的未来增长乏力,那么现在的云南白药的价位也许涨到超过原来回调的高点120元以上,也许已经达到140甚至150元以上了,试想那个时候敢于追涨的岂不更少了?

在一个足够长期稳定的经济体内,不断有一支足够卓越的团队为优秀的产品赋能,这些优秀的品牌产品的边界会是多大?可以说,世界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那么为什么一直纠结区区1000亿元的市值不放呢?反过来讲,如果一个经济体内部永远的争吵不休,内斗不止,再好的品牌,再小的市值,哪怕仅仅是50亿,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都回顾一下当年的健力宝,洛阳的春都,多好的产品,多好的品牌,不也灰飞烟灭了吗?

所以,人才是稳定和发展的灵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