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次疫情後,身邊不少家庭表示,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你呢?對此怎麼看?

武漢大城小事


一個國家的發展進步離不開新鮮血液的溶合,所以去外國留學能學習到不一樣的理念方法,再溶合本國的實際,可以更快的促進祖國的發展壯大,何樂而不為呢?但我不主張小孩去國外,可以讀高中或大學時出國深造,回國後可投入到建設祖國的行列中。


ShiJianLing


看到這個問題,我腦海只想到一種場景。

寒號鳥在崖縫裡凍得直打哆嗦,不停地叫著:"哆囉囉,哆囉囉,寒風凍死我,明天就做窩……"

這些家庭的所表達的觀點,只不過是應景抒發一下感慨而以。類似於下邊幾條:

每次體檢完之後都告訴自己,明天開始一定要 規律飲食,運動健身。

每天早上艱難的起床後,都告訴自己今天晚上一定要早點睡。

每次玩遊戲的時候,都告訴自己就玩一小會,最多一把。

每次酒醒之後,都發誓下次一定不能再喝多了。

每次失眠以後,都反覆的跟自己說,下次睡前再也不看手機

……

如果相信這種說法,那麼上邊這幾種情況都應該可信。

等疫情過後,計劃留學的依然為此而努力奮鬥;沒有機會或者沒有計劃過的也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


那麼這次疫情為什麼會讓很多家庭有這樣的想法呢?

這次疫情,中國打滿了上半場,外國打滿了下半場,留學生打滿了全場。

我不說疫情開始時從國內逃離避難,國內穩定後又千里投毒的渣渣,那畢竟是少數。

更多的留學生,疫情初期在國外組織各種募捐活動,籌集抗疫物資捐到抗疫一線。當國內穩定時,自己又身處在病毒肆虐的境外自我隔離,防止將病毒帶回國內。

大多數的留學生都是這樣的,他們是好樣的,是偉大的,我們不能因為幾顆老鼠屎而遷怒與所有的留學生。

很多留學生現在的處境是相當危險的,他們受到的不僅病毒的威脅,還有物資的匱乏,甚至生命和財產、人身攻擊的威脅。

最近你會看到這樣的新聞標題:

【中國留學生英國戴口罩被挑釁辱罵,1人被打!駐英使館強烈譴責】

【全球戰疫·荷蘭丨面對挑釁辱罵、強制退租等歧視現象,留學生應該怎樣妥善應對?】

【1.5萬小留學生滯留英國,母親哭求包機遭網友炮轟】

【中國留學生:1月底我從美國往中國寄口罩 現在反過來了】

……

隨著國內醫護戰線英雄們日以繼夜的奮戰,全國人民積極配合自我隔離,我們終於逐步控制住了疫情。

反觀境外的很多西方國家,提出了所謂的“全民抗體”,自由集會,歧視亞裔,放棄救治兩種疾病以上的老人……

通過這次疫情,明顯的讓很多人認識到我國體制的優越性,認識到中華民族團結一致,面對天災人禍必將戰而勝之的決心和能力。

在災難面前,最安全的港灣,是家,是中國。


為什麼說所謂的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只是一種說詞而以?

現在討論的最激烈的就是1.5萬未成年的英國留學生問題。

英國留學的學費是很貴的,能夠有能力從小把孩子送到英國去讀書的,在國內至少也是社會精英階層。

那麼小的孩子,怎麼就捨得送到萬里之外的陌生環境去求學?在國內他們是有能力上最好的學校的。

瞭解之後你會發現一個重要線索。

在英國生活10年以上,就可以拿到永久居住證了。

算算如果從小學開始,那麼到大學,他們就會成為英國公民。

再回來繼續學習深造,或者從海外回國創業,政策上都是有很多優惠和支持的。

這1.5萬人從小接受著西方教育,思想很多已經西方化,對祖國的感情也越來越淡漠,90%以上都將會成為英國人。

所以等疫情結束,他們一定會回到英國,繼續他們未完成的入籍之路。


當然,雖然他們早已不是中國心了,但是稚子無辜,那些滯留英國的小留學生,根本就由不得自己。

父母崇洋媚外,想把他們送到國外,一個十來歲的孩子又能做些什麼?他們根本沒有判斷是非的能力,也沒有拒絕的權力。

從法律上講,他們現在依然是中國公民,有權利回到自己的祖國。

我們的政府,也在想一切辦法保護這些孩子,盡一切可能,儘早讓這些孩子回家。

等這次疫情過去,無論這些孩子還要不要回英國去留學。

我想他們應該記住一點:在最危難的時刻,是祖國保護了他們。中國,才是我們的家。


愛伴稚子


可以送到發達國家!大留學生小留學生了,該送都送出去,說實話,送去的也都不是什麼精品!我們國家現在人太多了,但是有一點,出去了,永遠不要再回來!


三人行142325299


送出國門留學是無可厚非的,但不能違法。把未成年人送出在外國學習,說的輕鬆一點是一種違法行為,說的實際一點就對中國的文化沒有自信,對社會主義制度沒有自信,對黨的領導下沒有自信,對中華民族沒有自信。除了這些,還能說明什麼呢?


了義98


2018年以來,世界似乎陷入了各種病毒的肆虐期,有h1n1,中東呼吸綜合徵,禽流感,新冠肺炎等接踵而至,未來可能出現更多的未知疾病,我們每個人都該有心理準備才行。


無影大刀


大家好,我是川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

我國經濟比較好的家庭很早就為孩子的學業和事業做了規劃,把孩子送到國外去留學了。這次疫情統計在英國光小留學生就有1.5萬人。現在國外疫情爆發,這批孩子的去留和安全問題引起了國人的重視和擔憂。

經過這次疫情,身邊有不少家庭表示,不再準備送子女出國留學了,這是一個不太現實的問題。因為他們需要面臨著以下問題:

1、學習

孩子超過六歲在中國上小學的年齡,在國外系統學習了三四年了,回國面臨最主要的問題就是怎麼上學?難道又從一年級開始來學嗎。這是孩子們回不來,留不住的最主要原因。

2、國籍

這些家庭之所以很早就把孩子送到國外去上學,就是覺得國外的醫療、教育、就業、環境都比國內好,最主要的就是為了有外國國籍,現在時間積累到中途放棄,估計大多數也會捨不得。

3、生活

從小在國外生活重新回到國內,都會有所不適應的。就像我們這些打工的人,在外面工作生活了五六年之後,回去老家生活不習慣的,生活節奏不一樣,很多過年回去的,一旦在家呆久了,就會覺得缺了些什麼,哪怕是在外面過得不如家裡好,還是習慣出來打工。這些孩子也同樣面臨著這樣的生活。

當然經過這次疫情,很多打算把孩子送出國的家庭會重新考慮,我們國家越來越強大,有沒有必要非得把孩子送出來,再過十年八年等孩子們長大了,我們國家也許比其它強國發展的還要好。

我是川川媽媽,擁有一個17歲女兒和一個5歲兒子,有著照書養的理論知識,也有著豬養的實踐經驗。關注我,在孩子成長過程中我們可以一起來討論育兒路上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陪孩子一起成長!

川媽育兒


80%的人嘴上說著不在將子女送出國留學,轉身之間70%的人機票就已經買好。

也是此次疫情才讓我們真正的知道並且感到震驚:原來英國就有1.5萬個未成年的留學生。

根據2019年1月7日發佈的《2018年中國留學生白皮書》中數據顯示,中國留學生是世界上最大的留學生群體,全球所有留學生總和群體,每四名留學生就有一名來自中國,留學生群體有多大?可想而知

其中根據相關數據統計,真正意義上來講,大規模留學已經持續了40年之久,期間在這40年裡面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有時候國際形勢並不比現在嚴峻多少,還不是該留學的留學,通過這40年風雨見證也清楚,“留學熱潮”將會依舊進行下去。

下圖為如今中國留學生數目:



並且通過局勢分析,可以知道現在留學越趨近於低齡化,英國1.5萬小留學生就可以說明這個事實。

在大家的認知裡面,一般都是考取了大學,在大學本科畢業之後,學生會選擇到海外留學。但是如今卻大大不同,很多的家庭生活經濟條件比較富裕,他會選擇讓自己的子女從小寄宿到國外去進行教育。

相對來講,外國人口密度較小,學業競爭壓力並不是很大,那麼就意味著升學率更高。

學成之後,再以“海歸”的身份回到國內,工資標準相對於國內的學生來講要翻倍。

我只用數據說話,根據2019年各行業工薪標準數據統計:八成留學生成“海歸”,月工資超兩萬!



所以大家得認清一個現實,很多的人就是“好了傷疤忘了疼”好了傷疤忘了疼,此次疫情過後,短時間內可能沒有那麼多的人肯定不會及時,並且不敢的返回原來的地區,但是時間一場留學熱潮依舊進行。

對於這個問題,不知道你怎麼看?


二中數學大川


有條件的,該去還得去,因為這個世界是開放的,不能閉關自守。只是不要把太小的孩子放在國外,將來他成了外國人對國家,對自己都沒有多少好處。對國家是人才流失,對自己是無人養老盡孝。

除非你認為中國人太多,把孩子戰略轉移到國家,等中國實現共產主義的時候來個裡應外合,一舉拿下世界各國,一步到位地實現了共產主義。


飛飛貓說話


疫情過後,這些家長多半會忘了說過這樣的話😂這就好比一個人,某天吃了辣椒犯了胃病,疼痛當下說出“以後我再也不吃辣椒了”,但其實,這次胃痛好了之後,他依然忍不住去吃辣椒。老話講“好了傷疤忘了疼”其實是很有道理的。


我其實理解這些家長,只是在疫情當下,兩相對比,國內是最安全的,所以家長會感慨說出這樣的話。順嘴說說而已,疫情一過,就忘記這回事了。很正常的。其實,隨著國內外交流開放的程度越來越高,未來選擇留學的孩子還是會有很多的。

我一直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出國留學

首先聲明:是否讓孩子出國留學,只是每個家庭的個體選擇,沒有好壞之分。以下只是闡述我本人的觀點。歡迎交流。

此前看到沸沸揚揚的JG案,江母因為女兒遇害,在中日兩國之間奔走呼喊,最後兇手也僅僅判了20年有期徒刑。還有令人揪心的章瑩穎案件,最後的判決同樣令人心碎。那時我就在想,如果孩子在國外留學,一旦發生什麼不測,親人離得太遠了,幫助都來不及,而且增加了很多阻力和奔波。如果上述兩件事情發生在國內,那麼相信兇手一定會受到嚴懲,因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可在國外,結果竟然變得如此不同。

當然,我的觀點有點消極,我們的孩子我們都不希望他們遇到任何不幸之事,可是我仍然覺得在國內最有安全感。任何小概率的萬一,我都無法承受。

還有最近的小留學生的事件,更是惹眾人討論。我更不贊同把小小年紀的孩子送去國外讀書。也許是為了將來的發展,也許是為了居留權。我都不建議把小孩子送去國外讀書。因為,在我心裡,家庭的教育和陪伴,勝過學校的教育和輔導。在孩子的一生中,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都要有,但在孩子小的時候,家庭教育我認為更重要。良好的家庭教育,父母的以身作則,才是孩子一生成長的基石。

以上,或許狹隘,或許錯誤,但這就是我對孩子出國留學的真實想法。歡迎交流~

歡迎您在評論區發表自己的不同意見~(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的頭條號@格格鬥愛baby)


格格鬥愛baby


對於子女出國的問題,我一直就有考慮,18至20歲之前,不考慮出國留學,之後出國留學靠孩子自己的學習能力爭取,有興趣、有合適的專業可以考慮出國留學。

為什麼在18至20歲之前不出國?

這個問題涉及到我們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的傳承問題。中國文化傳承幾千年,尤其是精髓文化傳承未曾斷絕,是因為這些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之中。“道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中國的文化是融入在我們的吃、住、行當中,必須要在我們自己的生活圈子中去體會與感悟。這一點,在國外的生活圈子中是很難感受到的,所以孩子在年幼的時候,我們是不考慮送孩子出國。

其次,在18歲或者20歲之前,我會向孩子傳授如何學習國學經典的方法。國學經典的學習,需要有三種老師。

一是以人為師。老師用語言告訴孩子國學經典的內容講的是什麼,應該如何去理解,如何用“一”來貫通所有的學問,對國學經典慢慢達到一以貫通的感覺。同時,老師還要在日常的行為過程中,告訴孩子如何將“一”落實在自己的生活之中,如何用切實的行動來踐行所學。

二是以文字為師。中國文字在文化傳承上面是很有優勢的,用視覺化的文字組合,傳承複雜深奧的文化。通過對文字的認識與理解,懂得人生學習的根本方向與核心所在。另外,我們的經典文化也是通過文字記錄的,需要向古聖先賢的文字進行理解與感悟。在領悟的過程中,與自己的實際生活結合起來,印證正確的行為準則。

三是以己為師。自己不明白關鍵的時候靠老師指點,自己明白的時候就要向自己學習。這就是“吾日三省吾身”的關鍵,向自己去學習,才能真正感受到“常無慾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的真正含義所在,也才能學會“無為而為”的真正用意所在。

這些文化,在國外是很難找到的,雖然國外也有優秀的老師,但在這方面的內容,我還是認為我們國家有先天的優勢。而且我們國家在某種情況下就是最和平的國家,有什麼困難,國家都會帶頭向前衝,解決人們的諸多問題。這樣安全的國家,正好是我們靜心學習的好地方。

20歲以後,看孩子的能力與意願

20歲以後,孩子該學習的核心關鍵,基本都已經學到,剩下的就是去實踐、印證,孩子在國內實踐或者到國外實踐都是可以的。要出國留學,一方面看孩子自己的本事,有能力考到國外學習進修,就先考出成績來。沒有成績,靠家庭資助去學習,大可不必。

另一方面,20歲的孩子,也能夠自己行動起來,去嘗試用勞動掙得生活收入。家庭可以適當補貼孩子學習,但不會承擔孩子的全部支出,需要孩子自行解決一部分。

結語

送孩子出國留學,實際各個家庭的教育觀念,觀念不同,選擇就會不同。出國留學,我的家庭可能會選擇,但不會在18至20歲前選擇,把基本的本領學會了,再說國外學習的事情。

送孩子出國,您有何打算?歡迎留言交流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分享教育方法、學習方法,助力孩子成人、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