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现实社会的农民收入,如何评价?

上善若水9799


现在农村中,我感觉农民致富是根据能力分层次的,收入不能一概而论。在外经商,办厂,挣大钱的,已经完全摆脱了传统农业劳作,不在这次讨论范围中。一部分年龄较大的老人,只靠土地种植收入,身体好的打个零工,加上国家给的养老金,不会太富裕,但生活是没问题的;农村青壮年,只要能干,能吃苦,夫妻均到工厂打工,虽然辛苦,但收入不菲,车房都能消费,县城买房的也不少;还有不打工,在村里承包大片土地搞合作社,搞养殖,蔬菜种植的,跑运输的,这几年收入都不错。总之,勤劳致富,谁家付出了,谁家的日子准好过!




白云的黄土


现实社会农民的收入,总的来说不太乐观!我来自农村,深有提会。现在国家对农村政策倾斜,从2006年开始起免除农业税;一直到农田耕地三项补贴;农村工作会议召开每年都有关于农民,农村的新政策出台!比如最近这两年进行的农村土地确权,以及土地承包权再延长三十年不变,还有允许农民成立各种合作社并给予种种的优惠政策,支持农村土地流转等等惠农政策,力度不可谓不大。

但是,粮食的价格一直走低,粮食价格放开以后,农民种出粮食,没竞争力,比不上进口粮食;另一方面,各种农资包括农薄,肥料,农药,种子都涨价了,单单一袋化肥就可以把农业三项补贴的钱吃掉!另外农村劳动力工资也涨不少,还有耕种收的各种费用都涨!农民只靠种植粮食的收入,根本就没办法生活!

就只能种经济作物,种菜搞大棚,种药材等等费时,费工,收获以后,又不一定能卖上钱,往往是丰产不丰收,比如今年的果树种植,苹果价格低,多少农民把成年的果树都刨掉了!

这几年养殖业也不好干,养殖产品价格不稳定,而且就算你搞大规模养殖,农业种植搞合作社,万一搞不好,那就更惨了!

为了增加收,农民只好离开家乡,离开土地去城市打工,搞建筑,去工厂上班,挣钱养家。现在社会农民的大部分收入都来源于此。对于老家的土地,只留下老人,妇女耕种,种的粮食够就完。也就产生了一系列问题,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等农村问题!


不放弃生命中的每一天


农民收入太低,吃饭全靠天,地里干活累,没人愿意去种地,农民的心酸能有谁知道,我建议出台一系列对农民支持政策,



山农人苗子


你对现实社会的农民收入,如何评价?

这个问题范围比较大,我就说我个人理解的吧。农民以前我们的定义就是,种田的,靠种植收入养家的。但是现在的农民是相对广义的,不管是种植的,还是养殖的,都可以算农民,大方向就是指靠农业生产生活的平民。

中国是有5000年的农耕生活的古国,从古至今农民都是属于低收入群体,现在随着社会的进步,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加上国家减免的各种税收,农民的收入在逐年提高,但总体来说还是低收入群体。

因为靠家里的一亩三分地,是无法养活一家子的,不知道其他地方是如何分田地的,我们老家85后基本上是没有田地的,85年以前出生的按人头每人两亩,就是水田一亩,旱地一亩。一家五口人算下来也就是10亩。后面就没有分过田地,以前哪家人多就分得多,以前是多少,现在还是多少。如果想靠这点田地养家,可能会饿死。所以很多人才外出打工,这样才能负担起家庭的学费,生活费,医疗费。

所以现实社会的农民收入普遍偏低,无法专注于农业生产,需要有其他副业补贴家用,才能维持生计,国家应该加大对农民的补贴或扶持。

以上就是个人的一些看法,欢迎各位大神加以补充,打字不易,进来看过的各位看官,麻烦点个关注,给个赞!谢谢!


我就是小农


一、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

要增大农民的绝对收入,二要优化农民收入构成的占比。关键是增大农民增收的动能,重点在增加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的渠道,优先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改造镇区,强化生产经营功能

◆规划建设农村三业融合产业园

◆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引导分散式农村二、三工业(包括家庭式加工业)发展,引导农民高质量外出务工

二、稳步提高农民转移性收入

看发达国家农业,没有一国能离开政府为主的发展保障,美国也是如此:美国的农业补助政策主要是以保障农场主基本收益、维护农业生产安全为目标, 主要包括直接补贴、反周期补贴、奶制品市场损失补贴、灾难援助、交易援助贷款和贷款缺额补贴、作物与收入保险补贴、出口补贴等7种方式。

要梳理各种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的宏观调控、优惠和补贴政策,建立乡村发展保障工具、制度和政策。

◆完善乡村发展保障,顶托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保障制度,确保乡村在干部配备、要素配置、资金投入和公共服务上的优先(“四个优先”)得到保障,让“四个优先”带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并制度化与常态化。

◆完善乡村发展保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扭转“先城后乡,重城轻乡”的思维定式,树立城乡融合发展理念,梳理城市发展规划、产业布局、产业链和企业,建立健全向乡村倾斜的保障制度,引导乡村可以承接且阻碍城市持续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与企业落户乡村,尤其要保障农产品就地就近深加工,逐步消除城乡发展失衡,破解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矛盾。

◆完善乡村发展保障,促进农村改革。以保障形式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制度、企业家等人力资源入乡保护制度和农村市场经济体制,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保障创业创新人员的权益,激活农村“沉睡”的资产资源,激活农村产业发展活力。支持承包地三权分置、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扶持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扶持农村产业融合园、农业产业园和高标准农田(包括水利设施、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的建设运行,扶持“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扶持能工巧匠发展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业。

◆完善乡村发展保障,筑牢粮食安全保障。完善农业“四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农产品加工补贴、畜牧良种补贴等农业补贴和粮食托市“最低收购价格”政策体系,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健全种粮大户、种粮能手和其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奖补制度,引导农业产业发展,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着力解决产销脱节、风险保障不足等问题。支持供销、邮政、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等开展农技推广、土地托管、代耕代种、统防统治、烘干收储、代销代管等农业生产性服务。

三、稳住农民的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

◆政府组织国有企业、有实力的大型私有企业和供销社等社会组织建设农业产业园,兴办农村经济实体,以业务外包方式带动村民务农务工,且实现乡村全覆盖。


老蟀啊


我在乡下住了两年,发现农民工的积极性没以前我们小时候那么热了,原因很多种,最主要是现在种田不赚钱了,一亩田谷种得两斤半,就是100块钱,化肥两次,得两百多块,育秧 拔秧 筑梗 打田 插秧 扒草 收割 凉晒。。。要花二十多个工。一亩田产粮八百到一千斤。按一千斤干谷算的话,现在收购单价最高的是1.3元一斤。一千三减三百块的硬本,在田里干上二十多天,一天才四十来块钱,二十年前一天四十块有人赚,现在一天四十块,你别说想城里买房了,就是在乡下生活费用都不够。就算你很能干,种个十亩田 ,一年在田里晒个200多天,最后也就只有一万块钱的毛利。谁能种田?谁敢种田?市里的房价六七千元钱一平方,再不去买一套房子 将来孩子会因为没房子娶不到老婆。大家被逼上了打工的道路,没人种田。只要粮价不涨,将来将无人种田。

但是我发现他们不种田又不行,一个农村家庭普遍都有父母两个人,仔女两个人,共自己两公婆一家6人,到了自己的仔女上小学了,父母已经超过60岁了,老婆要留家照顾孩子,一家只得自己一个人外出打工,入厂月工资普遍在三四千左右,除了食饭每月就靠两仟元左右的钱回家养活一家几口的简单衣食住行。工资月清了。如果家里有一个人得病怎么办?我目睹了这样景况的几家,每个都要受电费等等的催收,实在有点可怜!


李新荣


农业农村主要问题是农业的机械化和精细化问题和农产品的价格销路问题。我们农村应该仿照日本、台湾的精细化小农业而不是美加澳的大农场。农村工作应该让做过充分调研的人来领导。以前的农村工作流于形式,农机补贴政策是不错,可是农机的质量、价格、通用配套、依据规模匹配、新产品研发这些都没做好。反而是质次价高、不通用、不耐用、产品单一等等一堆问题。技术下乡好多地方也没实现。引导农民一地区一品或一村一品,提高质量深加工匹配销售链条,大数据支撑农产品质量源头可追溯系统,鼓励优质高价。改善农村环境把旅游康养、休闲度假功能植入农村。做好乡村医疗、教育、养老统筹规划。全面彻底的改变农村面貌,同时也消化了当前贸易战和疫情防控造成的危机。


空中常客


农民一年的收入不容易,从小在农村长大陪同父母早出晚归,十几岁时家乡种植烤烟,从播种,出苗,移植到土壤里,除草,施肥,每一颗烟苗的成长中施肥四五次,才能长到一米左右。当烟叶慢慢长大到烟叶发黄,然后把发黄的烟叶一片片的拔下来搬运到家,两片两片的叶子分别捆绑在两米左右的竹杆上。捆绑好拿入烘烤的炕里开上门,炕的一侧下方烧火烤干烟叶至干,烘干大概四五天左右。再取出烤干的烟叶,再把干叶取出捆绑好4一5斤重的一捆,最看在拿到烟草公司卖,整个过程下来,农民收入的一分钱太不容易了。

现在的农民虽然说赚钱的路很多,但依然存在风险,比如像今年的农民养鸡鸭,出售运不出门,放在家却没有粮食养。为什么会没有粮食?因疫情原因每个省村的道路都封路,无法买到饲料喂养鸡鸭。每一位农民都不容易,不仅靠天吃饭,还得靠运气。






流浪小范


真正意义上的农民,是向土地要钱的。

中国是农业大国,按照“工农兵学商”的排列顺序,农民位居“老二”,既使不能富得流油,也该腰缠万贯。

曾经有首红遍大江南北的歌——在《在希望的田野上》,为我们描绘了一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美好生活。

有多少人是唱着这首歌从校园走进了农村。

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发现自己不会种地了。

产量低怎么办?

老农民说:庄稼一支花,全靠肥当家。

施肥,施好肥,花钱。

发生病虫害怎么办?

喷药,喷农药,花钱。

庄稼熟了怎么办?

收割。机械收割,花钱!

粮食晒干了,吃不了,怎么办?

卖!

可算见到钱了!

算一算净挣多少钱?

肥料、农药、机械、人工……乱七八糟的费用都算上,这一茬庄稼怎么也得挣个十几块钱吧!

是不是有种想掉泪的感觉?

是不是想起了那个买“卖碳翁”——半尺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碳值。

入不付支——这应该是当前农民的真实现状。

也是为了生存,所以现在大部分农民都把自己名下的土地承包了出去,自己腾出手来,或打工,或经商……真正是“耕者有田忙挣钱”,不种地的农民,才是现在真正的农民!





杏林帅哥


对现实社会的农民收入评价:1.国家取消了征收农民的税收,减除了压在农民身上几千年的传统税,却实让靠天吃饭的农民减轻了负担。2.种植传统农产品只能维持生记,根本就没多余的收入,于是就出现了农民工进城务工的现象。由于农民工大多数没技能,进城务工基本上都是从事劳动力密集,技术含量低,收入低的行业。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也挣钱不多。3.如遇个别行业半年或一年才结算工资,农民工只有天天靠发点生活费过日子,也没钱过多地消费,相当于把农民工栓住,限制了他们向其它更好的行业发展。4.更有甚者如遇到久拖工资不发或老板卷款消失,农民工也只有眼巴巴的望到,欲哭无泪。找维权部门处理也得花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解决。而大多数家庭上有老,下有小,都需要钱养家,长时间没收入其情况可想而知。5.农民工辛苦劳累一辈子,基本上都在为解决生计问题而忙碌,却实不容易。因此对于农民工大家应给予更多的帮助和关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