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魔乱舞"下的思考:爱国情怀、公序良俗与精致利己的思想碰撞

本文不为疫情而写。

两个月的时间,我们举国同心,击退了神出鬼没,又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当举国上下都可以舒口气的时候,全球性疫情爆发,境外病例、疑似病例的输入,让无数国人不得不再次绷紧想要松弛的神经。

对境外居住人员从疫情发生地的国家,回国"避难"的讨论,也自然升级为社会舆论的焦点。

这看似只是一个关于疫情应对的问题,其中折射的却是不同人的三观和言行模式,孔子说了解一个人,要察其言,观其行,视其所安。

一个人的所言、所行、所安,呈现的就是他真实的内在。所以,乱象背后折射出的是:你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在追求何种人生?

人心如秤,秤世道人心。

一、全球抗疫的今天,三问回国“避难”的"聪明人":

1、 回国"避难"没问题,问题是你如何保证,全国人民的抗疫成果不会因你而破坏?

你回国前后,能否自尊自重,严格按照防疫规定要求自己。因为广大网友们不忍心眼睁睁看着一线人员付出生命,全国人民停工停学,两个月不出门的成果,因你的一己之私,毁于一旦。

2、回国"避难"没问题,问题是你不觉得你自私蛮横的样子有点难看吗?

举国家之力,十数年的教育培养之后,你为别国卖命,在别国享福。祖国建设与你无关,抗击疫情你不算份,重疾临头,却跑回来蹭高额的免费医疗,或国内的安全安稳。

回来就回来吧,怎么可以举家隐瞒情况,到处制造问题?怎么可以因"跑步"就可以拒不执行隔离制度,还污蔑防疫人员?

拜托,你都入了外籍啦,允许回来就该心存感激了,有什么资格在我们的国家嚣张呢?

3、回国"避难"没问题,问题是你有什么资格动用国家资源解决个人问题,还那么理直气壮?

前日,有家长联名请求国家包机接他们的"小留学生"回家的信息刷屏,遭到很多网友抵制。其中有妈妈怒怼网友:"就是看不惯别人有钱?自己没钱出国,就天天找借口骂留学生!我给孩子更好的环境有错吗? 现在疫情期间,孩子是中国人,让孩子回国有什么错吗?"

孩子回国没错,你心中没有国家,只有精致利己却没什么值得推崇的!

且不说,你花费巨额给别国,却回祖国谋求私利的动机如何。就说你放弃祖国的传统文化,民族思想、价值观熏陶,把小小年纪正处于身心发展,思想分化关键期的孩子,扔到国外高鼻子蓝眼睛的家庭里,接受别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将来为别的国家效力,或者加入外籍回自己的国家享受超国民待遇,在国内掘金,给国外奉献。

你这样打着自己的算盘,却找国家替你解决问题,真的很荣耀吗?

赤子之心,何其难得?

二、做事先做人,危难见人心。

这次疫情,令人动容的捐款不是数额最高,或者人气最旺的那些,而是生活在底层,艰难度日的人们,依然捐出了自己微薄的积蓄;无钱可捐的农民,甚至砍掉自家菜地里的菜,也要捐给武汉人民。

那,才是最真最纯的善良!

这个春节,一个没受过高等教育,也没有高额工资,常年奔波在祖国建设第一线的打工者,放年假回家,走到半路赶上封城,家就近在咫尺,却坚持留在外面废弃的房子里,按照防疫要求自我隔离14天,因为他不想给家人、国家添乱。

疫情让我们认识了很多可歌可泣的人和事,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温暖的记忆。我们且不说钟南山、李兰娟院士七八十高龄仍然逆行在最前线;也不说那些付出生命舍小家为大家主动奔赴一线的抗疫人员,还不说那些刚刚成年,在家里仍被父母捧在手心的年轻人,也为了疫情不眠不休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战斗。

那些让人肃然起敬的人事都不说,因为那些值得感动的人和事,我们说都说不完!我们只说"尽职尽责""不损人利己"应该是做人的底线。

网上小留学生妈妈等一众精致利己者,怼天怼地怒怼网友,怼的可谓酣畅淋漓。只是,不知道各位有没有想过,没你有知识,没你有学历,没你有钱,没你有资源的人,都能急人所急,想办法帮助别人,都可以在艰难中自我约束自我救助,守住做人的底线,不损人利己。

你那么"有钱"那么"优越",不更应该坚守做人的准则,彰显自己的修养吗?当你面对媒体秀"富裕"秀"优越"的时候,你有没有想过你秀的其实只是一种不自知的"丑陋"

还有些人,何止精致利己,简直是道德沦丧!武汉某医院领导人,瞒报疫情不说,还昧着良心痛斥发布疫情的有良知者,置医院员工及人民百姓的生命于不顾。

在疫情爆发的抗疫一线,抗疫人员为了节省装备,不吃不喝,连厕所都不敢上,只能穿成人纸尿裤的时候,这位领导却在上级要求她24小时坚守岗位时,先给自己安个床,整整沐浴,装上浴霸,还不愿意出现在危险的地方。

不说让你"尽职尽责"了,就想问,你的良知还在吗?做人的底线还有吗?

中国梦,靠每一位国民,脚踏实地走出来。

三、爱国主义、公序良俗与精致利己的较量

说来说去,境外人员回国的冲突,并不仅仅是因疫情而起,实则因诸多社会现象背后,国人的内在需求、价值观及现实问题交汇而生的思想碰撞,如果不是疫情,换了其它困境亦然会有类似纷争,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点:

1、内在安全感的需求。马斯洛的人类需求理论说,安全需求是除了生存需求之外,最最基本的需求。境外人员回国,满足了他们的"安全"需求,却给国内的疫情控制,带来了很多不确定性,打破了国内人的"安全"需求。他们"安全"了,国内人却不安全了。

2、现实利益的保证。我们可以试想下,"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及"精二代",挖空心思钻国家空子,为自己谋得的利益,来自那里呢?答案是不言而喻的,你占用、动用的国家资源里,每个公民都有份。你侵占的越多,国家及其他个人的损失越大。当你运用国家资源,来满足你的私人需求时,你的利益保证了,他人的利益就损失了。

3、爱国情怀及社会公序良俗的需要。曾几何时,超国民待遇、畸形收入、外籍留学、教育公平等字眼,时不时撩拨着国人的神经。而无数高考家庭的焦点始终就无法从教育公平、外籍、留学生待遇等字眼上挪开。

外籍人士超国民待遇,一直是众说纷纭的话题,而外籍学生入学的各类奖学金和补助,及各方面远优于国内学生的条件,也让很多人无法理解。

自主招生让中国一流学府清华北大等名校,有了自主的权利。众所周知,留学生录取最后一关是面试,而面试的主观标准很微妙,就象王延轶喜欢去舒红兵主事的学校读博一样微妙。

当然,不是所有的管理者都是舒红兵,但古话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一个两个上位者"其身不正",就足以扰乱一众民心干扰一处秩序。

国之栋梁,梦开始的地方。

另外,即使清华无法录取,外籍留学生也依然有多所国内名校可供选择。

中国有自主招生制度,英国有"十年"居住政策(当然,其他国家也有其他国家的政策)。于是,"精二代"纷纷低龄留学,不算其他国家,光英国就有中国小留学生1.5万人。

于是,国之少年,小小年纪便学习别人文化,熏习他国国风,我们的国风文化呢?我们的国之栋梁呢?这让有家国情怀的国民情何以堪?

当然,这些并不能代表全部,我也无意以偏概全误导大家,就像众多小留学生的家长中,给国家提要求的不足1%,而像那个公开怒怼网友的妈妈,更是万不抽一。

但是,国之强大,要求每一个国人都要具备深厚的爱国情怀,及对社会公序良俗的敬畏。

国之强大,需要每一个公民从小确立立爱国主义思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明白一个人的财富应该与他的社会价值相匹配,从小为自己的发展为国家的富强而努力奋斗。

网传,李兰娟院士,曾对媒体发声:希望国家逐步给年青一代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和人生价值观、建议国家从制度设计上,把高地位高待遇高福利留给德才兼备的人。只有少年强才有国家强,一定要为祖国未来的发展,培养自己的国之栋梁!

这段话虽然无从考证,但从刷屏的势头,你可以看出,民心所向。

所以,与其说大家是为疫情而刷屏而争论,不如说是普通民众对爱国主义的呼唤及坚持社会公序良俗不被污染的强调。

何去何从,要心有所向。

写在最后,

追求自己的人生无可厚非,利己也没什么错,重要的是做人要有原则有分寸。

1、不要让自己花巨资成为人家的二等公民,还在自己的祖国找不到位置,最终沦为不中不西,不土不洋的"边缘人"。

2、更不要让子孙若干年后,有数典忘祖之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