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我們常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畢竟凡是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就一定就會面對這兩大問題:飲食和男女。一個是生活必需,一個是靈魂必需。然而這兩類人終其一生追求的東西近幾年卻鮮少共同出現在電影裡面,最出名的那一部電影還是早在1994年李安導演的父親三部曲之一——《飲食男女》。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人生不能像做菜,都所有的材料都集中好了再下鍋

老朱作為曾經臺灣中國菜名震一時的大廚,妻子早逝,含辛茹苦將三個女兒從小帶到大,現在人到暮年卻面臨著失去味覺和女兒們一個個計劃離開的局面。為了維繫這個家的關係,老朱制定了一個不成文的規定:無論工作多忙,每週日晚上都必須回到家裡,吃自己做的晚餐。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此番場面是不是像極了無數箇中國家庭的縮影,子女長大成人,渴望過屬於自己的生活,而父母卻只能用硬性要求維持一家人表面上的團聚,看似外表強硬實則是內心的無可奈何,他們深知終歸有一天孩子會離開,自己做的也不過是無謂的掙扎罷了。

所以即使是面對著滿桌的佳餚,老朱和三個女兒也是絲毫提不起興致,在桌子外,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小算盤。渴望愛情,渴望事業,渴望擺脫守舊的生活。就連老朱,這個看似是家庭守護者的父親,也在一次次聚餐後有了自己的想法。

壓抑個性還是釋放自我?

大女兒家珍是一名刻板嚴肅的中學老師,同時也是一個堅定的基督教徒,然而隨著年紀越來越大,家珍開始憂慮自己未來嫁人的問題,直到遇到了學校裡新來的一個體育老師後,家珍忽然改變自己往日保守的行事作風主動出擊。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二女兒家倩是一名雷厲風行的職場女性,同時也是唯一個繼承了老朱做菜天賦的女兒,然而因為老朱不准她進廚房,所以父女間一直有隔閡。同樣的在"男女"問題上家倩和大姐家珍是截然不同的處事態度:家倩和前男友一直保持著純粹的肉體關係,在公司裡也和同事李凱曖昧不清,並在近期準備離開家去阿姆斯特丹工作。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三女兒家寧目前還在上學,然而一向乖巧聽話的她卻在無意間搶了好友的男朋友,並在猶豫要不要離開家和男朋友同居。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三個女兒,三種個性,三類截然不同的生活,而他們最終面向的卻是同樣的選擇:壓抑個性還是釋放自我? 在這個永恆的命題面前,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考量和選擇。

保守是另一種形式的反叛,反叛是另一種形式的傳統

在生活的推演下,每一個人都不能免俗,這部電影裡的角色也一樣。

大姐家珍和體育老師閃婚後決定搬出老宅,小女兒佳寧未婚先孕也準備離開,就連父親老朱也在最後一次的家宴上表明自己準備賣掉老宅,然後好友梁伯母的女兒梁錦榮結婚。而一向最反叛,最早提出要離家的家倩卻放棄了去阿姆斯特丹的機會,決定一個人留在老宅直到老宅被賣出去的最後一天。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看似最不可能的人成為了最後的守護者,這個結局令許多人都意想不到,但其實如果你細品之前的劇情,不難發現導演早早埋下的伏筆。

電影中家倩一共有三次落淚,第一次是看到在醫院做檢查的父親後流下了眼淚;第二次是在父親好友過世後,給痛哭的父親遞過紙巾後流下了眼淚;第三次是在父親宣佈自己和錦榮的戀情,並準備將老宅賣掉後流下了眼淚。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這樣的家倩,才是整個電影最早明白家庭含義的人,也是最後一定會選擇留在堅守在老宅裡的人。

就像李安自己說的:"二女兒是扛起這部電影的人,她是家庭中最聰慧而叛逆的孩子,一眼看透家中虛偽,卻又在家庭面臨解體時承擔一切。"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在老宅中的最後一餐來自二女兒家倩的邀約,但是大姐因為要帶丈夫去做基督教洗禮沒有來,三女兒要在家照顧寶寶也沒來,最終來赴宴的只有老朱。

再看向這個自己生活了大半輩子的地方,老朱心裡五味雜陳。家倩做的晚宴遠遠沒有老朱每週日晚上做的豐盛,只有父女兩個人更顯得餐桌冷清。但是老朱嚐了一碗家倩遞過來的湯,卻突然說了一句: "姜有點多。"家倩立刻回道:"跟以前媽做的一模一樣啊!"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這一瞬間,父女二人馬上反應過來。"家倩,我嚐到了!"老朱和女兒深深地對視,手裡捧著女兒親手做的帶有妻子味道的湯,老朱再一次感受到了家的溫情,不禁潸然淚下。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飲食男女》作為李安導演父親三部曲的最後一部,豆瓣評分9.1,曾獲得第6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外語片,時至今日在電影開頭的老朱做菜畫面依舊在不少平臺上流傳,飲食勾起人類本性的慾望,多少年都一樣。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除卻電影的畫面外,電影的臺詞也十分值得觀影者一步步去推敲。

在老朱的味覺越來越失靈後,老溫安慰老朱:"好吃不在嘴巴,你啊,就是廚師界的貝多芬。女兒們大了,就讓她們去,人生就是這麼一回事。"而我們都知道,作為一個著名的音樂家,貝多芬在失聰後仍然創作出許多著世的名曲,老溫此話,除卻對好友的安慰外,也點明瞭人生永恆的真理"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面對勸自己回去繼續做主廚的老友,老朱感嘆道:"什麼叫做'可惜'啊,要心中有個'惜'字,才知道可惜。"而說出這句話的老朱其實在這個時候就已經知道這個家庭最後的結局,女兒們都不懂可惜,不懂家庭的珍惜,所以自己的強硬維繫也毫無用處,這之後老朱才決定賣掉老宅和錦榮結婚的。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另外也有許多人覺得"飲食"和"男女"在這部電影中是相互分離的,其實這才是導演埋在電影裡的暗線。在日漸一日的磋磨中,老朱漸漸感受不到家庭的意義,所以他的味覺開始喪失,就如同每週日晚上端上桌的大餐,看似無比華麗,卻早已沒了原本的滋味。而在最後,這個家看似已經支離破碎,老朱一個人回到老宅子赴女兒的宴,喝了一直堅守著老的女兒做的湯後,恢復了味覺,因為他讀懂了女兒的堅持,也知道這個家的靈魂依然還在。

飲食男女,人之大欲,不想也難

就像他自己常說的:"一家人住在一個屋簷下,照樣可以各過各的日子,可是從心裡產生的那種顧忌,才是一個家之所以為家的意義",而現在的朱家,雖然沒有了老宅子,女兒也都出嫁生子,自己也有了新的家庭,但沒關係,就算一家人不住在一個屋簷下,各過各的日子,但因為心中有對家人的顧忌,家就照樣還是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