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人從“愛運動”變為“會運動”

新華社銀川3月25日電(記者趙倩 馬思嘉)受疫情影響,40歲的趙婉渟沒法按時去健身房,但每天都會按照教練發來的教學視頻居家鍛鍊。“主要是藉助啞鈴、泡沫軸等器材進行背部、手臂等部位的力量訓練,併科學搭配三餐,以維持之前的運動效果。”她說。

趙婉渟是寧夏銀川市一家文化傳媒公司的負責人,時間相對自由,對個人健康及精神狀態十分重視,三年前開始請私教為自己量身打造訓練方案。如今,趙婉渟身材挺拔纖細,皮膚狀態很好,“別人都說我看起來不到30歲。”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健康生活,特別是全民健身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運動健身逐漸成為許多人的生活方式之一。與此同時,越來越多人對健身的理解也不再是“出出汗”那麼簡單,而儘可能追求科學和專業。

“我以前覺得多出汗就算運動了,後來發現還是需要專業指導,這樣不僅能避免運動不當對身體造成傷害,還能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 趙婉渟說。

“健身入門看似容易,但其中包含解剖學、營養學等多學科知識,我每年都要花很多錢出去培訓學習。”銀川市一家健身俱樂部的教練部主管王廣東說,顧客的健身需求越來越高,教練如果不夠專業,隨時都會被淘汰。

除了健身房和私教,近幾年興起的健身APP也為更多人節省了健身的時間和經濟成本,足不出戶也能鍛鍊身體。

25歲的張曉帆在陝西省西安市一家律師事務所工作,每天不管下班多晚,她都要跟著健身軟件進行拉伸訓練。“健身軟件讓我掌握了不同身體部位的訓練方法,現在我更在意塑形,讓自己看起來更健美。最近我跟著Keep軟件上的課程練馬甲線,效果還挺明顯的。”張曉帆說,她也會看一些健身博主寫的飲食方面的文章,自己做好減脂餐帶到單位去吃。

除了鍛鍊方式更加系統科學,張曉帆的健身“家當”也越來越專業。“以前去操場跑步就是隨便穿,現在買了防震的內衣和舒適的運動鞋、運動服、泡沫軸等,好的運動裝備可以提升運動體驗和效果。”她說。

作為一名從事運動裝備銷售20年的“業內人”,寧夏勝利體育集團銷售總監郭朝霞對人們運動健身方式和理念的轉變也深有感觸。

“近些年店裡的運動器材和服裝等越來越專業化、精細化,客戶需求也不斷提高。”她說,曾經一雙運動鞋跑步也穿、打球也穿,現在連打羽毛球都有了專門的鞋子,店裡近兩年還引入了大量智能化運動器材,對於使用者的各項數據分析更加精準。

事實上,提升全民健身的科學化水平,一直是國家實施全民健身戰略的重要內容之一。為此,政府也在積極通過加強體育社會組織建設、培訓社會體育指導員等方式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指導服務。

據瞭解,寧夏目前持證社會體育指導員超過16000人,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4人;全區全民健身站點和晨晚練點超過1000個,每個站點至少有1至2名社會體育指導員開展指導服務工作。

“顧客在健身方面越來越專業了,也倒逼我們的銷售員不斷提升自己的業務水平。”郭朝霞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