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用工難”,月薪8000沒人去!“斷代”背後真相是什麼?

最近,在和朋友聊天的過程中,談到了現在招工和年輕人就業找工作的問題。因為朋友現在自己經營了一家工廠,說到招人難的情況是深有體會,這兩年招工越來越難,廠子裡都是40歲以上的員工居多,年輕員工很少,也沒有什麼年輕人願意來,很多人都覺得工廠的工作髒亂差,而且即使是平時不幹什麼粗活的技術工也是很難招,給出了8000甚至更多的工資。但是還是很少有人來,要麼就是沒啥能力,要麼就是眼高手低的人。感覺有一種現象,現在的年輕人往製造業跑的越來越少了,都去服務行業了送外賣什麼的。

一個巴掌拍不響,製造業“斷代”不是單方原因

從工廠獲得的反饋來看“斷代”主要問題是工廠招不到年輕人;也很難留住年輕工人兩個方面。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以上現象的原因與工作強度和有些不規範的用工有很大關係:一方面,工廠的工作相對比較艱苦,工廠有時候趕工期,需要經常加班加點,休息日不固定,比較辛苦,導致很多大學生不會選擇到工廠工作;另一方面,由於工廠效益不穩定,生產成本又不斷提升,為了減少成本,工人薪資水平普遍不高,導致收入和勞動不成正比;此外,還有個別黑心工廠過分壓榨工人給整個行業帶來了負面影響——有的工廠分淡旺季,旺季時用工量大,就大量招聘並且天天加班生產,恨不得工人能夠全天生產。到了銷售淡季,又用各種理由辭退或者剋扣工人工資,給正規務工環境帶來了不好的影響。

對此,一些高校學生講了對於進製造業工廠工作的看法。

小董是福建某大學機電專業的大四學生,假期的時候去了一家工廠實習,他表示:“工廠需要的是勞動力,不是技術工人,用不到什麼專業知識,也沒有什麼晉升空間,畢業後應該不會選擇進工廠。” 另一名韓同學也對雨果網介紹道,“表哥之前就在工廠待過一段時間,一天工作時間長達12個小時以上,一個月有時候只能休息一天,說是工資一萬,但實際拿到手就只有五千左右,工作強度太大,現在寧願去送外賣也不願意待在工廠了,家中長輩也覺得讀書了再進工廠不合適。”

製造業“斷代”危機,解決還需各方共同努力

中國製造業要保持優勢,當前主要應該做兩個方面的努力:

首先,要將稅種設計、稅負設計與國際接軌,讓製造業企業更有活力。現在國家已經關注到這一方面,並且做了不少努力,切實降低了製造業企業的負擔。不過,我們在變的同時競爭對手也在變,所以我們必須與國際接軌,還需要想更多的辦法來讓企業更有生機活力。

第二,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處於中下水平,我們必須進一步提高自己在本行業本領域的技術優勢與競爭優勢。現在我們有一些出口加工型企業為了節省成本,把產品先拿到東南亞國家進行加工,然後再拿回來進行最後的組裝、配套,雖然出口量得到維持甚至增加了,但是實際歸屬於我國所有的外匯卻看不到。這種現象應該引起重視並解決。

人們說工業化之路艱難,從美國我們可以看到,其實再工業化的路更難。如今,我們已經有很多農民從農村走進城市,成為一支務工大軍。如果我們的製造業萎縮,就業吸收能力就會出現問題。一個國家要想保障普通民眾的就業和福利,絕對不能丟掉製造業。因為製造業是第二產業,只有第二產業發達,才有對服務業的需求,才有服務業的興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