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不起鋪租,許留山悄悄關店

本文轉載自燃財經(ID:rancaijing)
作者 | 任倩
猝不及防,又一家老字號被推向風口浪尖。


3月13日,據香港媒體報道,知名連鎖甜品品牌許留山連續遭業主討租,3月11日再遭權記玩具有限公司入稟香港高等法院申請清盤。香港司法機構的網頁顯示,案件已排期6月3日處理。


許留山要清盤了?消息一出,網友迅速炸開了鍋。“二十歲出頭第一次吃到許留山,感覺自己變成香港小說或TVB電視劇的女主角。這些時代標誌物的倒閉關張,為何如此讓人傷感。”一位美食博主在微博這樣寫道,隨後引發大量跟帖。


輿論不斷髮酵。13日中午,許留山通過官方微博“許留山中國”承認:香港地區個別門店關店。不過同時指出,內地城市未受影響,目前內地城市的許留山門店已陸續恢復堂食和外賣業務。


事實上,拖欠租金只是許留山經營困境的冰山一角。據瞭解,許留山在過去數月已關閉10餘間香港門店,多家曾遭業主上訴追討租金。而企查查顯示,

許留山位於廣州深圳上海等城市的門店,也出現了大規模註銷。這家經歷60餘年、馳名華人世界的連鎖“糖水鋪”,正悄悄衰落。


交不起鋪租,許留山悄悄關店

香港門店欠租

內地城市近150家門店註銷


許留山的生存困境,存在已久。


3月11日,位於香港粉嶺名都商場的許留山分店被業主狀告至香港高等法院,稱該店自去年8月起至今年1月拖欠租金、冷氣費及管理費等共計約52.1萬港元。業主要求許留山即時清還欠款、交還店鋪及支付今年1月份之後的管理費等。


訴訟狀顯示,許留山於2018年1月與粉嶺名都商場鋪位業主簽訂為期24個月的租約,以月租20萬港元租用該鋪位,並需支冷氣費及管理費等,但許留山並沒有支付去年8月至11月的租金,且在11月租約到期後一直佔用該鋪位。


同時,許留山位於香港藍田匯景商場的分店也被指拖欠近19萬港元的租金,遭業主Bansque Limited上訴至香港高院,要求收回鋪位,以及追討分店去年10月開始拖欠的租金。實際上,早在去年11月, Bansque Limited便已向香港高院上訴,向許留山追討2019年7至10月的租金。


欠租只是撕開了第一道口子。自去年開始,赴港遊客日益減少,傳統旅遊區的業務減少至少60%以上,許留山在香港的業績遭受重創。據瞭解,許留山在過去一年至少有12間香港分店結業,也有包括銅鑼灣利園山道及尖沙嘴金馬倫道在內的多家分店遭業主上訴追討租金。


更糟糕的是,陰霾正逐漸從香港向內地城市門店蔓延。儘管許留山官方回應稱,此次欠租風波未波及內地門店,但內地市場的表現也並不盡如人意。


投資界在企查查上搜索“許留山餐飲”,發現共有註冊200多家企業,但近150家都處於註銷狀態。許留山深圳旗下有分支機構41家,目前僅有10家仍在運營。


交不起鋪租,許留山悄悄關店


再加上受到疫情的影響,情況堪憂。在美團、餓了麼等外賣平臺上搜索,北京僅剩2家門店正常營業,其他均處於歇業關閉狀態,已經下架。


交不起鋪租,許留山悄悄關店


交不起鋪租,許留山悄悄關店

60年創業史

賣涼茶起家,全球曾開出260家門店


許留山是華人世界幾代人的“糖水鋪”記憶。


上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許留山的香港人走上元朗街頭,用手推車售賣涼茶和龜苓膏。70年代,他在元朗炮仗坊開出第一家傳統涼茶鋪,生意極好。


1992年,許留山以全港首創的“芒果西米撈”掀起風潮,奠定其港式鮮果甜品店的專有地位。之後,許留山以芒果為主要材料,研製出一系列創意甜品及飲品,一度成為全港最受歡迎的鮮果甜品連鎖店,僅香港就開出50家門店。


2000年,許留山又推出“杯裝鮮果爽特飲”,開創全新的外賣飲品模式。獨創的甜品口味加“邊走邊喝”的休閒概念,迅速吸引世界各地旅客,成為到港必打卡的景點之一。彼時,許留山的名聲如雷貫耳,門店遍佈香港的大街小巷,而幾乎每家店都會人滿為患。


在香港立足後,許留山加快擴張速度。2004年開始進軍內地,首站選擇廣東和上海,再向華北和華東地區輻射。


2008年,許留山在深圳開出首家門店,隨後深入華南、華東、華北、華中、西南、東北等地。2012年進軍馬來西亞,走向東南亞;2017年許留山進入韓國,首店開在首爾。一路擴張,許留山開出近300家門店,遍佈香港、中國大陸、新加坡、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等全球各地。


可即便如此,許留山還是被同樣來自香港的後起之秀,成立於1995年的滿記甜品反超了。相比許留山,滿記甜品的擴張速度更為兇猛。


許留山最初將目光放在廣東市場時,2005年,瞄準內地餐飲巨大潛力,滿記甜品就開始北上。2008—2013年,滿記甜品的門店量迅速增長,曾一年之間開出90餘家新店。而當許留山後知後覺想北上時,市場份額早被蠶食


目前,滿記甜品在中國和新加坡擁有超過400家直營門店,並且預計2020年門店數量達到500家。另外,相比許留山的芒果主打產品,滿記的甜品選擇更多元,除了芒果之外,滿記還有不少榴蓮產品。


交不起鋪租,許留山悄悄關店

5億港元“賣身”黃記煌

三年前,母公司赴港IPO未果


在很多人的認知裡,許留山還只是一個香港人開的、全球連鎖的甜品品牌。

實際上,其在擴張過程中曾兩次易主,目前許留山已經變成燜鍋黃記煌的“兄弟”公司


2009年,許留山的股東曾將全部股權賣給馬來西亞一家投資公司 Navis Capital。也許是迫於競爭壓力,2015年,Navis Capital再次轉手,黃記煌全資收購,最終交易價為5億港元。


收購不到兩年,2017年8月,黃記煌、許留山的母公司煌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就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但IPO最終失敗


從招股書來看,2014-2017年,黃記煌與許留山的單店日銷售額、客流量、翻檯率等關鍵數據持續下跌。


2015年,許留山直營店平均每間餐廳的日銷售額為6576元,估計翻檯率為11.2;加盟店則為5503元、9.3。到了2016年,這兩個數據分別下降至直營店6319元、10.8,加盟店5145元、8.2。而2017年前5個月,直營店單店日銷售額為6319元,加盟店繼續下跌至4567元。


此外,客流量下滑也很厲害。其中黃記煌自營店2014年達568家,到2016年則下滑到56家,加盟店是從2014年14036家下滑到13845家。且旗下餐廳開、關頻繁,比如在開設29家黃記煌及17家許留山期間,同時也關閉了13家黃記煌及14家許留山。


最令人詬病的是煌天國際的加盟模式。許留山自被收購後,迅速邁開加盟步伐。截至2017年5月,許留山旗下自營店161家,加盟店112家,而2016年同期,自營店是179家、加盟店52家。


對於以向加盟商銷售貨品及收取加盟費為盈利模式的煌天國際來說,企業的持續增長有賴於加盟店規模的不斷擴大。不過,對門店的監管缺失,也曾引發數次品牌危機


交不起鋪租,許留山悄悄關店

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許留山:不用懷念,我們店裡見


疫情之下,餐飲業首當其衝。春節期間,擁有600多家門店的西貝賈國龍說只發得起三個月工資,海底撈停業一個月血虧50億,眉州東坡春節退訂直接損失1700萬元,就連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也談到過他800多家直營門店疫期損失預計約3億元……這些在疫情之下刷屏的言論只是餐飲業的一縷縮影。


相比之下,香港餐飲業的境遇更加糟糕。自去年6月以來,香港經濟及各行各業遭到重創,餐飲業尤甚。香港餐飲聯業協會會長黃家和曾透露,自去年6月以來,餐飲業累計損失高達105億港元,按年跌1.5成至2成


黃家和預估,半

年來已有400間中小型食肆結業,不少酒樓縮減臨時工,並要求正式員工放無薪假,若至農曆新年的生意額仍無改善的話,不排除會再出現結業潮,料餐飲業失業率會上升。


誰能料到,2019年的陣痛還未消化,新冠肺炎突襲。今年2月黃家和在接受採訪時又表示,餐飲業界1月春茗等活動訂位近90%都被取消,單1月已有超百間食肆結業,苦況超越2003年非典時期。此外,香港零售業界也表示,服裝及百貨生意自除夕開始大跌,10天內便已下跌50%。


香港零售協會主席謝邱安儀也公開指出,去年零售業已“苦不堪言”,原本寄望1月氣氛好轉,期望農曆新年期間可見覆蘇,但因新冠肺炎疫情出現導致零售業再受到重創。


日前,香港已宣佈成立超過250億港元防疫抗疫基金,除了支援醫療花費,還將支持受創行業和員工,以免出現大規模倒閉和減員。其中對持牌旅行社一次性發放8萬港元補貼,對大型食肆、工廠食堂發放20萬港元補助,對食物製造商、新鮮糧食點等小型食肆也發放8萬港元補貼。此外,零售商戶也可獲得8萬港元補助等。


如今,經過了一個漫長而黑暗的冬天,降至冰點的餐飲業正在迎來複蘇。正如許留山公開信裡說的那樣:喜歡許留山的朋友們,不用懷念,等疫情過去,我們店裡見。


但願,許留山三個字,不要成為一個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