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我已经老了。有一天,在一处公共场所的大厅里,有一个男人向我走来,他主动介绍自己,他对我说:“我认识你,我永远记得你。那时候,你还很年轻,人人都说你美,现在,我是特为来告诉你,对我来说,我觉得现在你比年轻的时候更美,那时你是年轻女人,与你那时的面貌相比,我更爱你现在备受摧残的面容。

没错。杜拉斯的《情人》。

太原有座铁路桥,太原最早的铁路桥,就像杜拉斯的情人一样,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严赤摄 于前几天

1、剧作家说:

今年夏天,就到这里拍外景吧

大概在春天的昨天,剧作家@马绍民先生“找”到了这座桥:

“这桥,年纪该不会比我小吧。斜阳下看他,觉得画面感简直超燃。古城太原,竟然有如此美艳的电影外景地,应该最适合讲各种令人心碎的情感故事。无论春夏秋冬,无论白天黑夜。大提琴一起,绝对占了。(此处应该有大提琴声)”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马绍民先生略带遗憾地说:如果用专业摄影机拍了,肯定会成为太原一个打卡地。当然现在他也吸睛的。

2、搅乱一池春心春水

这一拨操作发朋友圈,炸了。

@马绍民先生草坪区朋友@若水最先留言:据说这桥是日本人时代的。医院的院长朋友紧跟其后:这是草坪著名景点。

他博学的闻喜小老乡、媒体人@侣全乐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发资料过来:

这座桥又名“西山支线三号桥”,为10孔不等跨钢桁梁桥,桥长457.2米,是上世纪四十年代侵华日本人改建。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严赤摄于三年前。你看它的顶头还是大山。

他同窗老铁@铁马金戈,到底沉着冷静一些:

我专门帮你查了一下,此桥正式名称为“太白铁路桥”,即太原到白家庄之间的铁路汾河大桥,又名西山支线3号桥。曾是太原市境内最长的钢结构梁桥。

1933年12月动工修建,

1934年9月通车,

系阎锡山为西北第一煤矿厂修建的窄轨木排架钢梁铁路桥,晋绥兵工筑路局承建。

1942年曾因汾河水大涨而冲毁。日本人为掠夺西山煤炭资源重建。

@郭四清亲述历史:

铁道北侧是一条木板路,一米来宽,1982年我骑着自行车走过几次 。有一次骑在在桥中遇到火车 ,火车擦肩而过 ,桥晃动很大 ,我赶紧停车扶住栏杆,太吓人了,以后就不敢走这桥了。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严赤摄

@好好先生 留言超长,和热情一样长(可惜小编为了凝神聚力,给人家删了不少):

马哥,这是柴村铁路桥吗?如果是,据我所知——

1、这就是始建于抗战前的白家庄线铁路桥,主要作用是运输西山煤炭。是否曾经被毁及日据时代是否重修,我不清楚。

2、现存桥梁的结构是混凝土基础柱,上部为下承式钢结构桥梁。

3、这座桥在柴村公路桥建成之前,还是河西柴村地区居民过河的最近借路通道(挺危险的!)

……

有关现在迎泽大桥以前的那座老桥——

1、抗战前在今迎泽大桥位置确有一座汾河桥,据说是木结构。

2、日据时代,为了掠夺西山煤炭、石膏等资源,在原地新建了一座汾河桥,据说为汾河桥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公路桥梁,俗称洋灰桥。

3、1950年代在其南侧新建了迎泽大桥,也就是旧迎泽大桥,二桥并用。到1997年,辞旧迎新(这是另一座桥。说来有用。耐心往下看)。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1935年的汾河桥(最早期横跨汾河的桥)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1943年的汾河桥(由日本人用洋灰建)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1953年的迎泽桥

著名摄影师@严赤:也踊跃发言来着。因为严先生的图太美,单辟一节。请往下看

3、摄影师说:

这桥的色彩非常厚重

@严赤先生说:这样的桥太原原来有两座,另一座在迎泽桥旁边,但那是一座公路桥。都是日本人修建的。铁路桥主要是拉煤,现在桥上的加固钢是后建的,早年我看过资料。这桥去年停用了。

那条公路桥,老的叫法是洋灰桥。我十三岁时候赶上太原市话剧团拍演话剧《矿山峰火》,我妈拿回资料,我看到过这两座桥早期图片。资料好像是从省图借的,是1972年左右的事了。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小编:为啥三年前会拍?为啥又重拍?

@严赤先生:我拍了可不只是这两次,我经常去拍。

这玩摄影不就是这样嘛,每次去感觉都不一样,角度、色温、季节等都不一样,好多次在桥上一呆一天,还有一次差点掉下去。

@严赤先生:这次感觉是着急。因为原来桥上很少有人,现在东西两边全盖上楼了,越来越有现代的气息了,你看我三年前那张黑白片顶头是大山,现在是楼房了。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下面这张图@乔呆呆摄

桥是旧的,远处楼房是新的。新是无意的闯入,还是两位摄影师都感到了着急?

@严赤先生接着说:

我为什么这样喜欢这座桥,因为当时桥的上方是空的,没有电力线。这种铁路是跑老式火车的铁路,令人怀旧。

刚才和我的老哥马绍民老师聊起太原这座历史久远的铁道桥,现在虽然已经停用了,但希望千万别拆掉,保存这段历史记忆吧。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除署名外,本节图片都来自@严赤先生

4、另一个摄影师@滨

在网上找,比较早报道柴村铁桥的大概是2015年1月21日发在马蜂窝上这篇:《一个时代的记忆——1945柴村铁桥,屹立汾河70载》。作者是@滨(太原)

五年前的事了。

@滨写道:铁桥于1942年开工,由日本工程师设计,中国工人负责建造。历时3年竣工。

该桥横跨汾河,是汾河第一座铁路桥。桥长500米,桥身为铆接结构,当年建桥材料由日本进口。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该桥现还承担着货运任务。日本人在工程方面确实值得佩服,各方面考虑的非常周全。如桥梁工字钢的孔眼可预防雨雪集聚锈蚀钢梁。再如每两个桥墩处都有一部手摇式轨道航车,在桥下有水时为桥梁下部的维护检修提供了方便。

整桥为铆接结构,工艺虽简单但能承受更多的应力。如冬夏时的热胀冷缩,火车过桥时的振动。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乔呆呆 摄

@滨先生从细节方面讲得多。为啥呢?

“当年我外公14岁参加铁桥的建造,他负责生炭火把铆钉烧红,将烧红的铆钉放进钢盔里传递到工作面。”

他肯定从很小很小就开始听外公讲这座桥了。外公肯定给他讲了很多很多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这些东东后面,藏着怎样的故事啊。

全国至今使用的还有十几座这样的大桥。它见证了中国的一段历史。

@滨说。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除署名外,本节文图摘转自马蜂窝。作者 @滨

5、他的故事

第一次走过这座桥

下面的内容,2018年12月24日刊登在《生活晨报》上,作者@李拉厚先生。文末注明,是由太原市委老干部局推送的。

小编从文章里摘录了相关一段,看得唏嘘感慨。

说是:太原三面环山,一条汾河将其分为河东河西。汾河上未建桥梁时,往返两岸主要靠摆渡。1943年第一座汾河桥(俗称洋灰桥,位于今迎泽大桥北侧,后建今迎泽大桥时爆破,是太原的第一座钢筋混凝土桥)建成通车。

我的家乡在东山脚下的后沟村(杏花岭区),记得第一次去河西是1968年。当时,学校组织到崛围山春游,我们走的是柴村汾河铁桥。(那时,太原境内的汾河上只有旧迎泽桥、上兰漫水桥和柴村汾河铁桥。)桥的中间走火车,两侧便桥走行人。便桥与轨道之间没有遮挡,火车过来轰隆轰隆的,整个桥体都在颤动,行走在上面胆战心惊的……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严赤摄 于三年前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乔呆呆 摄

6、乔呆呆急了

赶到现场又愣了

乔呆呆着急了,我们就是做研学的,这么好玩的地方居然以前没去过?岂有此理。

他一大早匆匆跑去一看——愣了!

原来铁桥所在,正是老家的老朋友@亚丽@海芳的陶园左近。想当年,老家周年庆在这里搞得那么浪漫,那么红火。

那天乔呆呆喝醉了。那天好多人喝醉了。那天,云丘山的@玉宁老师还在,他专门赶过来的。

那天他唱了很多民歌。

陶园啊,依旧每天自在迎接落日朝阳。

此番,明明是在春天里重相逢,怎么会觉得,陶陶罐罐犹如此,你你我我难为怀。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还是那两层外淡内绚的小楼;还是那样温婉的时空;还是那面大屏。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过两天芍药就开了。

岁岁年年花不同。看花去吧。

本节图片,从陶园主人处讨得。

7、总结一下

柴村铁桥的网红潜质

综上:

一、个人素质过硬

颜值超能打——

年轻时美,经风沐雨后的现在更美。

有地位,有身份——

太原第一座铁路桥。

曾和他比肩的公路桥,已经消失了。

二、有民望

群众基础太好——

你只管想一想他的粉丝有多少。

三、得地利

他在哪儿啊?湿地公园啊。

他的周遭,风情旖旎。

四、顺天时

太原。山西。全中国。都在转型发展呢。

往哪转?

美环境!美风物!

五、有成功可仿效前例

这个也需要浓墨重彩。且看下节

号外

看他的欧美兄弟们

跟咱们柴村铁桥相仿佛的经历、颜值,而大红大绿的,说多不多,说少可也不少,

只举两个例子啊。

第一,美国那座金门大桥

跟咱的桥一样,都是1930年代,二战期间诞生。

都代表当时傲人的技术水准(金桥曾是世界上跨距最大的悬索桥)

都是钢桁梁结构。

都被电影人慧眼看中。

区别仅在于:

金门大桥已经是好莱坞影片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大桥,当之无愧的明星桥!

【从1955年《深海怪物》开始,到2015《末日崩塌》,60多年来,据不完全统计,金门大桥在不少于14部电影中的出任“主角”。类别涉及情感片、儿童片、灾难片、科幻片……】

柴村铁桥即将红哇哇地摇动人心。

据剧作家@马绍民先生昨晚传达到朋友圈的二人电话会议精神(他+制片人)透露:这是一次令人兴奋的二人大会!这是一次胜利的大会!鼓劲的大会!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大会!继往开来的大会!

二人在电话线两头互抛媚眼,同声默诵于连·索黑尔的光辉教导:

只有我们知道我们能做出什么来,

在他人眼中,

顶多不过是也许而已。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第二,前南斯拉夫那座《桥》

在中国,凡七十年代(含)以前生人的,有谁不知道这座桥呢?!

有谁不会唱这首歌呢?!

架在黑山共和国塔拉峡谷上的“塔拉峡谷大桥”。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1938年修建,1940年完工,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公路混凝土拱桥(跟咱的柴村铁桥已离世的“难兄难弟”、第一座跨汾河的公路桥、那座“洋灰桥”功能、构造同一)。

这座桥,在1942年德国法西斯第三次进攻南斯拉夫时,由游击队奉反法西斯最高司令部命令炸毁;又于1946年胜利后修复。

桥上有铜牌,记载着此桥的设计师和建筑师。

桥头有雕像,正是《桥》里的游击队长、少校老虎的原型。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除了上述已列同一性,塔拉峡谷大桥还提供另一种诱惑:

1980年,大桥所在地杜米托尔国家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咱的柴村铁桥和他所依存的太原汾河公园湿地,有没有可能互相生发、互相揄扬,成为太原市、山西省或者再大些范围内,一颗即将耀亮的明星呢?

一个这样沧桑又美丽的存在。

一次这样温暖又感慨的旅程。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他从哪里来,他往哪里去? @乔呆呆摄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严赤 摄

没有沧桑,有时候美丽就没有味道。

你会去找他么?

从这春天开始。

相互拥有、相互扶持。彼此相爱与珍惜。

他在城北。

在柴村桥和摄乐桥之间。

在太原汾河湿地公园。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当汾河水春水汤汤,当人心随之漾漾,我们再来看看这座美丽的桥。

他是一座多么美丽的桥。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这几张,@乔呆呆摄

还有别的好地方。点开看看:

老家山西欢迎您到山西研学旅行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太原有座铁桥,沧桑得要命,美丽得要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