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你怎么看?

教育与名师


很高兴和你分享我的观点。我很喜欢这句话,也非常认同这种观点,但我要提醒是

父母的陪伴很重要,但高质量的陪伴更重要,父母要学会高质量陪伴孩子,才能更好的教育孩子。对于孩子来说没有比父母的陪伴更为重要,尤其是0-6岁婴幼儿时期,这个时期是他们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父母的陪伴就如同阳光般照耀着他们,让他们可以茁壮成长。

无论什么阶段,父母的陪伴都是至关重要的,但0-6岁是关键时期,因为这个时期是他们性格形成的关键期,父母要帮他们养成良好的性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教会他们辨别好坏和是非,懂得礼貌待人并能尊重他人,不自私自利,能够积极乐观的去面对一些事情。

陪伴的重要性

生病时:当孩子生病时,他们的身体抵抗力是下降的,内心是脆弱的,需要别人的帮助和关怀,而父母无疑是最好的人选。父母的陪伴,能让他们勇敢面对生病带来的一切烦恼,能自我克服一些困难。

情绪低落时:当孩子遇到困难,可能会心情低落,被烦恼所困,不愿说话,需要安静的空间,这时候父母的怀抱可能就是他最好的空间。

伤心无助时:当孩子遇到伤心问题,自己难以解决、伤心无助时,他不知向谁去倾诉,如果父母能够在身边,那就可以和他一起将问题解决,那他的内心就会变得强大,以后再遇到这样的问题,或许他就可以自己解决,因为他的内心足够强大,他从父母那里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成功喜悦时:当孩子在某一方面取得成功时,他是高兴的,是兴奋的,他希望把这件事分享给自己的父母,他希望得到他们的认可,因为父母是他最爱的人,也是他坚强的后盾,使他能够继续努力向前。

如果婴幼儿阶段孩子能够得到父母足够的陪伴,那么孩子是幸运的,他的身体和心理都能够良好的发展。这个时候孩子的发展很快,如果父母陪伴的多,并且有耐心和足够的爱,那么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都可以得到改善,能够有足够的安全感,能够信任别人,并且可以很好的开发他的智力、拓展他的思维。

高质量的陪伴

陪伴很重要,那么高质量陪伴更重要。很多父母可能因为各种原因不能时刻陪伴孩子,没关系,如果你能利用你有限的时间做好高质量陪伴,一样可以取得不错的效果。怎么才算高质量陪伴呢?

(1)定时和孩子沟通交流(晚上是父母和孩子交流的最佳时期,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安静的和孩子说说心里话)。

(2)陪孩子阅读。阅读可以增进亲子感情,还可以丰富孩子想象力、开发智力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3)和孩子一起游戏。孩子天生喜欢游戏,游戏对于婴幼儿来说,就是他们生活的全部,他们通过游戏学习知识,了解生活获得成功的喜悦,游戏同样可以增进亲子感情。

(4)做手工。手工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力,还可以丰富想象力、甚至是空间能力等

(5)一起运动。和孩子一起运动,既增强了抵抗力,让身体更强壮减少生病,还可以锻炼孩子的毅力。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宝妈和你一起谈育儿


我个人非常非常赞同这句话。

我带的3周岁班级有个小朋友,他特别聪明,学习能力也特别高,对于学习的态度,真的虔诚地让人感动😹几乎是全程不走神,眼睛总是牢牢盯着老师。

但是大概去年11月份,他开始不愿意来上课了,尤其是妈妈送来,他就说:我累了,我好累好累啊!

妈妈很苦恼,一开始就哄啊,最后就是生气不管。

我了解了一下情况问他妈妈,知道妈妈最近给他报了不少兴趣班,没错是三周岁但也好几个兴趣班了。

妈妈说:妈妈工作也很累,但是来陪你上课了啊,你还不好好学,那我把你的班都推掉行吗?

他就拼命哭啊:不要,妈妈,我好累啊妈妈,我好累!

是不是听着心疼?实际上呢,我给他抱进教室,不到5分钟,他就进入状态笑起来了!

后来那天我回家公交车上,他爸爸打电话过来说:这样的闹腾已经持续了快一个月了,妈妈都想带他去医院看看,是不是心理有问题。

我说:您和妈妈工作都忙,是爷爷奶奶带对吧?

孩子爸爸:是的,所以你看星期天,他妈妈特地送他上课。

我继续说:妈妈确实不容易,也伤心了。我统计了一下,这个月8次上课,他其实上周开始课前闹腾时间已经少了,但是这周日妈妈来送,又不进教室了。

但为什么每次爷爷和奶奶送,他就不闹呢?因为他太爱妈妈了。每次都是 妈妈我爱你我想你常说,也是因为妈妈平时陪伴少,周末难得陪伴,却还是送他来上课。

他很想通过上课拿到奖励给妈妈看,但是他课前如果迟到,他就觉得自己拿不到老师的奖励了,这样妈妈就会不开心。

小孩子心理很简单的,我建议妈妈周末可以带他去别的地方玩,不一定是上课。就是单纯陪伴一起开开心心的,让孩子知道即使不是去上课,不是拿到奖励,妈妈也同样爱他,给他安全感。

爸爸说:妈妈在房间里哭,刚刚和孩子谈了,坐下来认真的问他,如果真的不喜欢英语,爸爸妈妈可以把钱退掉的。

结果小朋友也很认真的:我喜欢上的。

[大笑]现在父母都希望尽量陪伴孩子,但希望您的陪伴是高质量的,不求输出多少,但求能够给孩子安全感,这样的教育一本万利啊!





余生安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

的言传身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有的父母都希望陪在孩子身边,却又往往败给了现实,父母更多的是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孩子,迫于无奈,甚至把孩子留在了老家。只为了能多挣一点钱,能给孩子更好的生活环境。

——可忙活半天才发现,所有的一切不过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到头来钱没挣到多少,孩子却已经长大,学习却不怎么样,当我们想跟孩子交流交流,谈谈学习,才发现已经晚了,孩子已经跟我们没有多少话说,学习反正就那样,让你是骂不得,打不得。

——这样的孩子是不与我们当初所设想的预期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有时是真想不明白,明明已经把孩子带走在身边了,咋还没管好孩子呢,总想着船到桥头自然直,总想着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当父母的偶尔看看就行了,一年年下来,孩子的学习成绩始终是让人堪忧,却又回天乏术,这何偿不是父母的悲哀,当初没有尽心尽力,现在是悔之晚也。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不是光说说而于,而且实实在在的陪伴,多关心孩子,时刻关注孩子言行举止,有不得当的地方得及时改正,学习是件严肃的事件,从来经不起敷衍,你付出几分,结果就回敬你几分,不要假装很努力,结果不会陪你演戏。

——好父母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愿我们可以做个合格的父母,共勉!




玲琼语录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这样说是不无道理的,我赞成这个观点。

众所周知,父母是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最亲的人,没有谁能替代父母在自己心中的地位。正因为这样,父母如果能经常陪伴在自己身边,对自己进行言传身教,就会使自己学到更多的生活本领、学会更多的做人道理。

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让自己感受到了温暖,明白了亲情的重要;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自己不会孤单,学会了长大;因为有了父母的陪伴,家乡的土地最肥沃,家乡的山水最多情,家乡的人民最亲切。

我是一名教育工作者,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对那些纪律观念淡薄、学习成绩偏差、经常逃学旷课、打架斗殴的学生作过调查,这些问题生十之八九是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家里缺乏亲情,没有父母的管教,久而久之,他们就会无心向学,任性妄为,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气。有时我们把一些严重违纪的学生向家长通报时,家长们都会不无遗憾地说,这都是我们做父母的长期在外,疏于管教害了自己的孩子。

可以肯定地说,父母亲在家与不在家,对孩子能否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ab温馨之家


父母要有育儿早教知识,有时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小伙伴对小孩性格人格品格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胜过父母。


用户9282357719522


解读陪伴的真正含义,才能不负时间的代价,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而不是寸步不离。


用户柳7866608150597


其实这还要建立在父母的品行是好的基础上。如果不好还是让其他人带吧。


Candice33210760940


我记得有一次一朋友跟我说,我观察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位妈妈陪孩子做作业,孩子在书桌上写着作业,妈妈却在床上躺着玩手机,还一边玩手机一边跟孩子说:“你快点写,快写,别磨磨蹭蹭的……”,朋友说,这样孩子怎么会好好学习呢?我在努力,你在玩,父母的榜样呢?她说在自己小时候,每当我写作业时,妈妈也和我在一个桌子上,不是看书,就是练字,会在我旁边努力~所以,每当我想玩时,我看一样旁边的妈妈都在这么努力,自己也就不好意思玩,也就更努力写完~

我想,这是一位多么温柔和有爱心的妈妈呀!在这样的教导下长大,应该是很幸福的一件事~

这才是父母陪伴的最好方式,并不是我在学习,而你在玩~



爱邻


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我来谈下我的看法

“我不会做一辈子的总统,但我一辈子都要做一位好父亲”,这是美国前总统奥巴马说过的一句话。

即使作为总统,他还是会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他会给孩子读睡前故事,还经常会带着两个孩子去书店看书,长达21个月的总统选举过程中,他从来没有缺席过任何一次女儿的家长会。

家是温暖的港湾,家庭中度过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其他场所,父母的一言一行、言谈举止、为人处事、甚至是生活习惯都会对孩子产生巨大影响。

观察下周边的生活环境,大家可以发现。现在很多家庭,父母孩子都是抱着个手机,躺沙发上,喝着可乐。孩子养成这种习惯,很大程度上都是受父母的影响。我们可以周末,带着孩子郊游、游山玩水,可以全家一起做家务,一起买菜做饭,一起阅读,一起运动,这样的家庭肯定会更加幸福美满。

家庭教育中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与孩子一起生活,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家庭教育将无从谈起。成年人的世里没有“容易”二字,但是,离开父母的孩子,我觉得用“凄苦”来形容更加合适。




末班车要出发了


对于孩子来说,物质条件的满足肯定是生活必需的,而陪伴在父母的身边则是更为重要的;这里有一点值得注意:父母的陪伴也是有“期限”的,孩子出生的前三年很重要,一旦错过,那真的是很大的损失。

要说儿童期父母陪伴有多重要?完整的父母陪伴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让孩子的身心能够健康成长,做一个身心健全的人,能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存在是多么的幸福。

我家是个很乖的宝贝女儿,每天和妈妈一起醒来,学着妈妈的模样,穿衣服,梳头发,恨不得每天穿着亲子装,头发有时要编起来,有时要绑起来。爸爸刷牙,她也嚷嚷着要刷牙(儿童牙膏)虽然牙膏会有点辣辣的感觉但是她也坚持了下来!和妈妈一起洗脸,彼此之间看着对方,感觉那一刻有这样的宝宝就是妈妈的小棉袄了!每天都跟着我们一起生活,宝贝模仿我们,穿衣服像妈妈,说话却像爸爸。

那我们该怎么去陪伴孩子呢?是不是整天都要和孩子呆在一起呢?事实上,在孩子一岁之前,的确需要妈妈经常的陪伴,但当孩子学会走路,开始自己探索世界以后,妈妈更多的是需要放手,也就是说,孩子不需要你总是陪着他玩耍!

在不同的阶段,陪伴孩子的方式是各不相同。

陪伴孩子,相对好做的有亲子旅游、亲子阅卖、亲子运动等。《爸爸去哪儿》电视播放后,父

亲带孩子外出旅游的多了起来,这是好事。外旅游,不仅能增长知识,对孩子的能力、情商、习

惯、性格诸方面都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

抽空与孩子起看看书,则是低成本的陪伴方法。阅读,不只是学知识。家长与孩子一起阅读,既为孩子树好学的形象,也会与孩子多了些共同语言。

爱好运动,不只是锻炼身体,更会促进人的阳光性格形。运动对孩子而言,基本上属于天性。家长与孩子一起运动,几乎没有孩子不喜欢的。

如果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陪伴孩子,则可以在参与孩子的游戏、引导孩子探究、与孩子平等对话等方面有更多的作为。

孩子俩幼儿期,我常参与孩子的游戏。比如,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父女各手持老鹰与小鸡赛跑,“小鸡”被“老鹰”抓住了。狼说:“如果你们谁能解决我的难题,我就放了羊。”于是背古诗、做数学题、解决生活中的难题等等就成为一种情境性的学习。这种快乐的学习本身就是玩。这种游戏式的方式不仅是在学习中,就是在生活中也很适用。

小学阶段的陪伴,与孩子起探究是很合适的。也就是科普类的游戏或实验。这个时期孩子总是对未知世界充满好奇,上学后往往更喜欢探究。探究是个综合的学过程,孩子往往异想天开又期望过高,结果常常会力不从心而半途而废。如果家长能做孩子探究帮手,更能激发孩子研究的热情。两个孩子小时做研究碰到一些困难时,常常会叫我帮忙。我很意给他们“打打下手”,捉一些蟑螂、苍蝇之类。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点小总结,希望能帮到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