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頭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繹冷暖人生


每天傍晚,如果你路過深圳中心書城的廣場街頭,總會看見一位華髮老人—— 他手執一把二胡、身旁放著一個音箱,一首首耳熟能詳的曲子從他的弓弦碰撞中而出。這位老人叫駱宏俊,在深圳街頭拉琴已有20年,他也是深圳首批“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駱宏俊的琴聲娓娓動聽、宛轉悠揚,總能讓路過的行人停下匆忙的腳步,駐足聆聽。

胡琴半生隨,甘澀幾人知

駱宏俊來自湖北黃岡,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是老師。他8歲開始學習拉二胡,儘管那是“盲人才拉二胡”看法盛行的年代,駱宏俊依舊對二胡懷揣著熱情與執念。那時的他不會想到,對二胡的熱忱會成就他往後的人生。

2000年,駱宏俊輾轉到深圳從事裝潢生意,不料市場遇冷生意失敗。駱宏俊不甘就此回家,走投無路之際,他決定拿起自己的拉二胡手藝,在街頭的大排檔為人彈奏。那時,混跡各大排檔的街頭藝人,都隨身攜帶曲目冊,詢問食客點曲打賞。遇上熱情的食客,便能掙到微薄的補貼;遇到不耐煩的客人,就要遭受刻薄言語的驅趕。

街頭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繹冷暖人生

而駱宏俊演奏二胡的方式,有別於他人。他從不主動上前詢問,只是靜靜坐在一角,獨自拉琴。“我只管把琴拉好,不理會外界的嘈雜,不迎合食客的喜好。”他堅信,依靠手藝謀生不需要卑躬屈膝。

儘管一身傲骨,堅持自我不求於人,但現實的羞赧,才是街頭藝人生活的主色調。有次,他的音箱和琴弓都被人扔到臭水溝裡。面對路人的刁難與欺凌,駱宏俊二話不說,向店鋪借來梯子,下臭水河踩著厚黑淤泥,把音響和琴弓撈起。“撈起來沖洗後竟然還能用。”如今,說起這事,駱宏俊反倒覺得自己“挺幸運的”。

類似的經歷還有很多,彈奏完食客不給錢或者少給錢是常有的事,對此,駱宏俊選擇隱忍:“豐富的經歷是琴聲能吸引人心的關鍵”。他把悲憤與不屈宣洩在琴聲中,在《賽馬》中奏出桀驁不馴,在《鐵血丹心》中演繹抗爭不屈……正是堅持這樣不卑不亢的表演,駱宏俊的演繹事業開始有了一點起色,從起初的無人問津,到後來逐漸被賞識邀約。融情於琴,以琴聲演繹現實的方式,也是駱宏俊生活經歷的一種總結。

街頭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繹冷暖人生

琴音繞華髮,落葉須歸根

2015年4月,深圳針對街頭藝人進行考試,在劃定區域內需執證上崗。同年6月,駱宏俊通過了考試,成為首批“持證上崗”的街頭藝人。這也意味著:以駱宏俊為代表的所有深圳民間街頭藝人,都有了可以表演的舞臺。他們帶著專業水準的表演,“俘虜”了深圳市民。忙碌了一天的人們,在看他們的表演中暫時遺忘了現實帶來的諸多低落情緒。

這些年在外漂泊,不論遭受多少冷言冷語,駱宏俊始終與二胡相依為命,甘之如飴。縱使20年間的街頭生活悲多於喜,駱宏俊依舊選擇以喜忘悲的方式,對苦日子侃侃而談。遭受家人過往的埋怨,令他有些百口莫辯。他說,“我是顧家的,我在外面,正因為顧家,我這些年一直在外賺錢,努力養家餬口。”

街頭表演二十年 深圳老人用二胡演繹冷暖人生

談及兒女時,駱宏俊紅了眼眶。這些年來,除了重大節日與兒女短暫相聚,更多時候為了謀求生計,長時間缺席孩子的成長。但駱宏俊並不後悔自己的選擇,為了讓全家人過上好日子,必須作出取捨。如今,在街上拉二胡遭受冷眼的日子已成往事,憑藉這些年來的努力打拼,駱宏俊讓遠在家鄉的妻兒過上了不愁吃穿的生活。

在深漂泊近20載,家依舊是駱宏俊內心最柔軟的地方。“我一定會回去的,只是時間的問題。一定要和家人在一起。”即便生命已跨越大半個世紀,駱宏俊始終秉承著“落葉歸根”的家庭觀念。

四十漂泊在外;五十為街頭藝術正名而努力;六十希望帶著二胡走得更遠。駱宏俊不斷打破年齡和現實的桎梏,堅持所想、追求所愛。如今,年逾花甲的他坦言,做自己喜歡的事,沒有退休的說法。“我還想舉辦一場二胡獨奏音樂會。”駱宏俊說。縱使一頭華髮,但他仍帶著新的期盼,在二胡演奏的道路上繼續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