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讷陈景润为爱开春,对小护士无死角表白:你不同意我就一生不结婚

木讷陈景润为爱开春,对小护士无死角表白:你不同意我就一生不结婚

埋首数学皆是景,爱亦由昆自润情。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特别是学文科的人来说,看数学符号像是在接收外星球信号,看数学家都是神人一般,更何况是证明了“1+2”这样视简实繁猜想的数学家陈景润。

这位瘦小羸弱的人,前半生在学术和命运中抗争,后半生在病榻、学术和爱情中生活,一生都为了人民为了祖国与数学为伍,彷佛他就是为哥德巴赫猜想而生,那个曾经难倒数学家欧拉的猜想,被陈景润攻克并一直无人超越,他的名字被永远刻于世界数学界皇冠上。

专心学术,陈景润的前半生

1978年,人民文学发表了纪实性文学报告——徐迟所著的《哥德巴赫猜想》,其主人公即是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时间由此前推45年,1933年陈景润出生于福建,排行老三的他是家里存活的六个孩子之一。

母亲的逝世、继母的到来、战争的侵袭都让陈景润幼小的心灵雪上加霜,在学校也经常受到同学们的

白眼甚至拳脚,但这一切都没有阻碍他爱上数学。

木讷陈景润为爱开春,对小护士无死角表白:你不同意我就一生不结婚

很幸运的是,高中时代的陈景润遇到了一位来校兼职的清华大学教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讲解了哥德巴赫猜想的来龙去脉,并用“数学皇冠上的明珠”来形容这个猜想,这是这位大数学家受到的最好的解答猜想启蒙。

从那个时候起,陈景润就和哥德巴赫猜想结下了一生情缘,并将一生都献给了中国数学事业。从厦门大学毕业后,陈景润在北京四中教书,但这个角色并不能挖掘陈景润的天分,后来厦门大学校长慧眼识经地将陈景润调回厦大并支持他专心学术。

不久,陈景润因出色的论文研究成果被华罗庚调到中科院数学所,期间特殊时期的身心摧残也没有难倒陈景润,在一些爱心人士的支持下和后来中科院领导的关心下,陈景润一直没有间断对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工作。

木讷陈景润为爱开春,对小护士无死角表白:你不同意我就一生不结婚

在烟熏火烤的六平米小卧室内,他日以继日废寝忘食地钻研,终于站在前辈数学家的肩膀上将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更进一步,取得了世界范围内最为贴近的证明结果,登上了世界数学的高峰。

病里逢春,遇见由昆的爱情

陈景润对数学是生命般的热爱,一直以来都无暇顾及终身大事,40多岁依旧孓然一身。然而每个人都有他的人生节奏,病魔阻滞了陈景润的一些身体活动,但同时也成就了他后半生温馨和睦的家庭生活,正是在病榻上他遇见了爱情。

20世纪70年代末,随着徐迟报告在国内外的广泛宣传,陈景润成了中国科学春天的布花使者,他本人也得到了中央领导人的格外关注,将其特护送入解放军309医院高干病房进行治疗调养,医院上下都知道一位大数学家住在这里。

陈景润和由昆就在这里邂逅了,年轻的由昆是由武汉军区派到这里进修的,刚开始由昆和同事一起去围观陈景润的病房,陈景润对由昆一见钟情。

木讷陈景润为爱开春,对小护士无死角表白:你不同意我就一生不结婚

陈景润木讷的性格和心窗被由昆闪亮的性格打开了,陈景润主动跟由昆搭话,并邀请她到病房一起聊天、学英语,循序渐进地向这位可爱的女孩表达爱意。

由昆刚开始对陈景润是敬仰,但也渐渐感受到了陈景润的爱意,陈景润对她进行了无死角表白“如果你不同意我就一辈子不结婚”

。她的内心特别矛盾,于是给父亲写了一封长长的信,父亲回信告诉她不要伤了数学家的心。

经过激烈的心理斗争由昆终于接受了陈景润的追求,1980年盛夏,陈景润和由昆在组织的见证下在北京喜结连理,这位科学学痴终于在终身大事上登上最高殿堂。

爱情雨润,陈景润的后半生

婚后,两人爱的结晶陈由伟出生,三口之家就这样越发生机勃勃。在陈景润病情加重并患上帕金森综合症之后,由昆调到北京近距离照顾陈景润。

木讷陈景润为爱开春,对小护士无死角表白:你不同意我就一生不结婚

家庭中的陈景润完全发掘出了自己的浪漫细胞,时不时跟由昆说些你情我爱的话语,由昆也督促陈景润做些运动,后来不能自理都是由昆在左右精心照顾。

他们一家一直其乐融融,从照片上可以看出,陈景润总是笑得很灿烂,儿子对父亲也是真心喜欢,不时搂着父亲的脖子就是亲父亲一口,这就是真爱之上建造出的幸福。

陈景润去世后,由昆选择孤身一人抚养孩子,儿子也争气地子承父业成为了一名数学家。由昆深情地回忆,做梦都没想过会嫁给数学家陈景润,不论做为学者,还是丈夫和父亲,他都是称职而优秀的。虽然爱情姗姗来迟,但陈景润和由昆的爱情生活的确伟大而多彩。

唯石不言,一生成果身后刻

1996年春天,陈景润与世长辞,他是睁着眼睛离开世界的,因为他没有看到儿子长大成人,也没有完成他梦想的哥德巴赫猜想“1+1”

木讷陈景润为爱开春,对小护士无死角表白:你不同意我就一生不结婚

但是陈景润一生的贡献不能磨灭,在北京万佛陵园里,后人用“1+2”造型的墓碑纪念他,他得出的结论精华“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成绩之和”醒目地刻在了墓碑上,这个被写入史册的“陈氏定理”也是他一生的深刻写照,他至今仍被称为“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陈景润始终在科学的田地里辛勤耕耘着,时刻与时间和病魔赛跑,用愚公移山的精神证明着付出就有收获,证明着科学毫无捷径可走,证明着中国科学堪与世界比肩。

“人生是奉献而不是索取”一直是陈景润的座右铭,他的确这样做了并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最高的荣誉。人的生命质量不在于长度,而在于宽度和深度,陈景润的人生是沉甸甸的,他的生命满载着数学,他让中国数学熠熠生辉,金玉所刻唯石不言,但他的精神持续地点击着岁月的波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