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心理学:为什么“胖子”要比“瘦子”,更容易想得开


趣味心理学:为什么“胖子”要比“瘦子”,更容易想得开

体型与人格

人格心理学中对于体型与人格的研究,最早要追溯到德国心理学家克雷奇默。经过他的多年研究,认为体型相似的人,其人格结构也有着出奇的一致性。并根据体型划分了四种人格,分别为:瘦长型、筋骨型、肥胖型、发育不全型。

趣味心理学:为什么“胖子”要比“瘦子”,更容易想得开

在此基础之上,美国心理学家谢尔顿扩大了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学的手段,将体型与人格数据化。这一项研究,强有力的支持了先前克雷奇默的理论观点。今天,我们引用谢尔顿的相关研究成果,来分析一下,为什么“胖子”要比“瘦子”更容易想得开。

1、肥胖型人格更加利他,瘦长型人格更加利己

根据谢尔顿的研究表明,普遍的胖子比瘦子更加利他。这意味着身体肥胖的人,更愿意为他人着想。由于这是一个单纯的研究,我们并不需要知道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数据只是呈现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瘦长型人格,总是想办法先满足自己,肥胖型人格总是想办法先满足别人。

趣味心理学:为什么“胖子”要比“瘦子”,更容易想得开

2、肥胖型人格比瘦长型人格更加随和

身材瘦长的人可能是严谨的、自律的,做事情是谨慎的,思考问题是周密的。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们试图减少自己犯错误的机会。也许他们的人生承受不起错误,所以总是刻意避免让自己犯错误。因此,一旦他们在生活中遇到问题,就会陷入纠结之中,就会很难想得开。

3、瘦长型人格比肥胖型人格,内心更加敏感

你可以这样理解,肥胖的人因为身体被厚厚的脂肪包裹,所以他们不会感到敏感。当然这只是我们直观的认知,按照心理学的解释就是:瘦长型人格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活,以避免受到伤害。也就是说瘦长型人格的安全感要比肥胖型安全感低。一个内心缺乏安全感的人,对于世界的认知总是感觉不那么友好。所以,瘦子更愿意把事情往坏处想,胖子则更愿意把事情往好处想。

趣味心理学:为什么“胖子”要比“瘦子”,更容易想得开

体型改变,个性是否也会改变?

答案是肯定的,如果你先前是个瘦子,那么如果你在某一段时期,不注意控制饮食,作息也毫无规律,体重自然也会变重。追溯一下你为什么会变胖:因为你放弃考虑那些无休止的问题;因为你对某些人某些事不再斤斤计较;因为你更加容易接纳世间的事物,无论好的还是坏的。因此说,你变胖了,你面对问题也更容易想得开了。

如果你先前是个胖子,而你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让自己变瘦。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严格控制自己的饮食,你的自律能力也增强了。与此同时,你的这种毅力、忍耐力、专注力也更强了,这与之前的你截然不同。体型的变化,也让你的个性发生了变化。

做人是看得开好,还是思虑周详一点好?

总会有许多人问题,到底哪种性格好一点?我可以告诉大家的是,任何性格的形成,都是与环境变化共同的结果。也就是说无论你是哪种个性,都是为了适应环境所形成的,没有本质的好坏。如果说有那么一种完美人格的话,那么一定会存在九百九十九种不完美人格。而绝大多数人,都属于后者。

总而言之,在对待事物的态度上,胖子比瘦子更容易想得开,待人接物也更加不拘一格。那么,你是否符合这个规律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