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裝備最廣泛的兩種步槍,一個日本造,一個拿腳踹

2020年10月25日,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70週年紀念日。70年前,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在朝鮮戰場與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進行了長達2年零9個月的艱苦戰鬥,付出了重大犧牲,最終贏來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為紀念偉大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抗美援朝戰爭,我們不定期推出系列文章,介紹有關於志願軍和抗美援朝的方方面面。

1950年10月下旬,首批入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共有6個軍,入朝後即參加了第一次戰役。在這6個軍中,裝備數量最多的步槍,是日製三八式步槍。很多人對三八式步槍並不陌生,在中國該槍被稱為“三八大蓋”。三八式步槍在舊日本軍隊服役了40年,1945年日本投降後又在中國軍隊中服役多年,那個時代中國人最熟悉的步槍之一。

志願軍裝備最廣泛的兩種步槍,一個日本造,一個拿腳踹

▲解放戰爭時期,戴日本鋼盔、手持三八式步槍的解放軍戰士

早在1905年日俄戰爭中,當時日軍裝備的三十年式步槍在中國東北戰場上使用後存在一些問題,於是小石川炮兵工廠研究所所長南部麒次郎針對三十年式步槍進行了改進(比如增加了一個隨槍機連動的防塵蓋。),1907年起開始量產。不過雖然新步槍是在1907年被日軍正式使用,但是它仍以明治天皇年號三十八年(1905年)命名,名曰“三八式”。

志願軍裝備最廣泛的兩種步槍,一個日本造,一個拿腳踹

▲三八式步槍

應該說,一戰坦克出現後,各國都開始對步槍的長度進行調整,短步槍成為普遍的潮流。但日本沒有進行這樣的調整,三八式步槍的長度仍超過1.2米,插上單刃刺刀就更長了。三八式步槍口徑6.5毫米,發射6.5×50mm有坂步槍彈,彈倉容量5發。三八式步槍的優勢,包括射程遠、精度高,適合訓練新兵;製造簡單;槍長,利於白刃戰。

志願軍裝備最廣泛的兩種步槍,一個日本造,一個拿腳踹

▲朝鮮戰場上,一名志願軍戰士用刺刀割開鐵絲網,身前是三八式步槍

不過,三八式步槍的優勢對比其他步槍來說其實並不突出。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使用的三八式步槍要麼是抗戰期間繳獲的,要麼是日本投降後接收或繳獲自國民黨軍隊的。在朝鮮戰場上,早期赴朝的部隊主力步槍便是三八大蓋,不過面對美軍的半自動、自動武器並無優勢。1951年後,隨著蘇制步槍出現在志願軍一線部隊時,三八大蓋逐漸被撤下來。

1951年第四次戰役期間,也正是蘇制武器來到中國並送往朝鮮前線的時候。為改變前線部隊步槍型號多,口徑不一的情況,蘇制莫辛-納甘步槍開始裝備志願軍的一線部隊。莫辛-納甘步槍同樣是一代名槍,它曾在沙俄軍隊、蘇聯紅軍中服役半個多世紀,在中國因槍聲類似滴水聲又被稱為“水連珠”步槍。(有資料稱,該槍實際上只叫莫辛步槍)

志願軍裝備最廣泛的兩種步槍,一個日本造,一個拿腳踹

▲莫辛納甘M1944型步槍

莫辛-納甘步槍於1891年正式投產,1930年經過一次改進。早期裝備志願軍部隊的莫辛-納甘步槍,就是蘇聯紅軍在二戰中的主力步槍——M1891/30型步槍。該槍長度僅次於日本三八式步槍,配有不可拆卸的四稜摺疊刺刀(收於槍管右側),口徑7.62毫米,發射7.62×54mmR步槍彈。二戰中很多步槍改用下彎式槍栓,並安裝瞄準鏡用作狙擊步槍。

志願軍裝備最廣泛的兩種步槍,一個日本造,一個拿腳踹

▲志願軍神槍手進行射擊交流

不過,1951年志願軍收到的M1891/30型步槍都是蘇軍的庫存舊貨,質量已經有問題,例如有時槍栓拉不開需要用腳蹬等。但蘇聯後來提供的莫辛-納甘M1944型較新,長度較短進出戰壕方便,精度也不錯,志願軍戰士普遍反映不錯。M1944型不僅在朝鮮廣泛使用,我國還根據蘇聯提供的圖紙,仿製並定型了53式步騎槍,1954年裝備解放軍部隊。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