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嘉靖帝经常说的两京十三省,都是哪些地方?

西武1979


在经典烧脑剧《大明王朝1566》中,会经常出现一个地理名词:两京一十三省。

明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后废除改由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仍习惯称“省”)、提刑按察使司(简称“按察司”)、都指挥使司(简称“都司”)分掌一省行政、司法、军事,并称“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各对中央负责,遇大事由三司会商。宣德朝始有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景泰朝成为常制。

明朝有两京加十三省,总共15个省级行政区,即承宣布政使司。包括:北直隶、南直隶、陕西、山西、山东、河南、浙江、江西、湖广、四川、广东、福建、广西、贵州、云南。以上共15个省级单位,为明朝稳定的统治区域,称为“两京十三布政司(省)”,布政司下辖府和直隶州。都指挥使司方面,共有16个都司、5个行都司、2个留守司。此外,在青藏地区设有乌思藏都司、朵甘都司;在东北设奴儿干都司;在嘉峪关以西地区设“西北八卫”,这些都是羁縻卫所。

具体来说,两京是北京和南京,即北直隶和南直隶。但在朱元璋时期,北京是指河南开封,现在的北京称为北平,由燕王朱棣镇守。南京所在地区,当时并没有冠以“南”字,就是直隶。

北平等地,在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设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这是北直隶前身。朱棣即位后,自然要提升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的地位,升为行在,为迁都北平做准备。到了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紫禁城修好后,朱棣正式迁都北京。北平成了“京师”,原来的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就不能再用了。所以,原来南京地区所用的“直隶”,成了北平等处承宣布政使司的专用。北直隶相当于一个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省、山东省的小部分地区,共8府2直隶州。

南京虽然不再是国都,但毕竟还是朱元璋孝陵所在,又是明朝龙兴之地。南京的政治地位依然非常高,如果取消南京的直隶地位,等于割断南京之于明朝建立的历史。怎么解决?好办!在南京的直隶前面加个“南”字就行了。这样,即承认了北直隶的国都所在的地位,也不影响南京的政治和历史地位,两全其美。南直隶,包括了现在的江苏(含上海)、安徽两省。经济发达,赋税居全国之冠;文化昌盛,崇文重教,半数以上官员皆出自江南贡院,共辖14府4直隶州。

明朝设两京,定都北京,以御北元;以南京为留都,控扼江南钱粮。从这层意义上讲,在明朝,北京是政治中心,南京是经济中心。“两京一十三省”,两京是必须排在最前面的。

两京之后就是十三省,严格来说,是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从沿海算起,有: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

一、夹在两个直隶之间的是山东。明朝的山东面积非常大,除了现在的山东省区域,还包括辽东。明朝的“一十三省”是不包括辽东(辽宁大部)的,为什么呢?这是历史原因造成的。北元退回蒙古大漠,对明朝形成了巨大的军事压力。明朝在辽东设有重兵,一来可以在侧翼钳制北元,二来可以通过辽东控制广大东北地区,也就是努尔干都司。辽东在明朝最关键的作用是军事,设有辽东都指挥使司。辽东人口较少,民政事务也不多,明朝就把辽东的民政划归隔渤海相望的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管辖。你看明朝地图,山东这两个字,“山”在辽东,“东”在山东。布政使司衙门驻济南府,共6府。

二、浙江布政司:是明朝在太湖平原南部、钱塘江流域、曹娥江流域、甬江流域、椒江流域、瓯江流域等地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杭州府。下辖11府。

三、福建布政司:明朝在闽江流域及附近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福州府,下辖8府1直隶州。

四、广东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广东省、海南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广西部分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广州府,共10府1直隶州。

五、山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山西省地区和河北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太原府,共6府2直隶州。

六、河南布政司:是明朝在今河南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开封府,下辖共8府1直隶州。

七、湖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湖北省、湖南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武昌府,下辖共16个府。

八、江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江西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南昌府,下辖13府。

九、广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广西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桂林府。共下辖11个府和4个直隶州。

十、云南布政司:是明朝在今云南和缅甸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云南府,共下辖21府。由于云南为多民族聚居地,又与多国接壤,行政区划变化较多,更迭频繁。

十一、四川布政司:是明朝在成渝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成都府,下辖9府、1直隶州。

十二、贵州布政司:是明朝在今贵州省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贵阳府。共下辖10府。

十三、陕西布政司:是明朝在今陕西省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布政使司衙门驻西安府,下共8府2直隶州。

注:明朝还在今越南设置过“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衙门驻交州府,辖交州府、北江府、谅江府、三江府、建平府、新安府、建昌府、奉化府、清化府、镇蛮府、谅山府、新平府、演州府、乂安府、顺化府等十五府、三十六州、一百八十多个县。但设置时间很短,从1407年设置,到1428年废除,前后22年时间。故不在常说的“两京一十三省”之列。


神州万年


两京是北京和南京了,即直隶和南直隶。明朝的13省,严格来说,是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从沿海算起,有: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



数据历史


明朝真实控制的版图也就只有两京一十三省,也就是后面的汉地十八省(包括辽东)。

换成今天的行政规划就是:

北京直隶(河北,天津,北京大部)

河南

山东(山东大部,辽宁大部)

山西

陕西(陕西,甘肃,宁夏大部)

湖广(湖北湖南)

四川

贵州

云南

广东(广东,海南大部)

广西(广西大部)

江西

福建

浙江

南京直隶(江苏,安徽,上海大部)


百胜军节度使


明嘉靖皇帝,是明朝皇帝里在位较长的一位皇帝,合计在位四十五年。他在位期间,政治上启用名相张居正,抗倭用了戚继光,被称为“中兴之主”。他常说的“两京十三省”,应该是从明永乐皇帝朱棣说起的。


1420年,朱棣从南京迁都北平,“北平”成了北京。原来北平地区行政管理的机关“布政使司”,被提升改为“直隶”。

而南京原来是朱元璋定都的地方,而且有其陵墓在。朱棣虽然迁都,却不愿与南京隔绝,还是承认自己是传承朱元璋的血脉。于是,南京原本是直隶的行政机构,没有改变,只是成为“南直隶”。

北京与南京都属于直隶,被称为“两京”。

十三省,则是明朝疆土除两京之外,分成的十三个行政区,省是元朝的叫法,明朝城为“布政使司”。因为“省”叫起来顺口,便逐渐习惯称“省”了。

十三省是指:山东(东指辽东),浙江,福建,广东。山西,河南,湖广(指湖南,湖北),江西,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


路遥lgy


在明朝,北京是政治中心,南京是经济中心

明朝的13省,严格来说,是13布政使司,俗称为省。从沿海算起,有:山东(含辽东)、浙江、福建、广东,然后还有山西、河南、湖广、江西、广西(省会桂林)、云南、四川、贵州、陕西(包括甘肃东部)。


追丨忆惜年


两京:南京(朱元璋)、北京(朱棣-崇祯)

十三省:

1、山东,治所济南,今山东济南。

2、山西,治所太原,今山西太原。

3、河南,治所开封,今河南开封。

4、陕西,治所西安,今陕西西安。

5、四川,治所成都,今四川成都。

6、江西,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

7、湖广:治所武昌,今湖北武昌。

8、浙江,治所杭州,今浙江杭州。

9、福建:治所福州,今福建福州。

10、广东,治所广州,今广东广州。

11、广西,治所桂林,今广西桂林。

12、云南,治所云南,今云南昆明。

13、贵州,治所贵阳,今贵州贵阳。

明朝形容疆土的时候一般叫“两京十三省”,这里指的是明朝在核心地区一共设立了十五个省级行政区,包括南北两直隶(北直隶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河北加上天津,由于南京在明朝类似陪都,所以还设了一个南直隶,大致相当于现在安徽,江苏两省加上上海市),以及十三个布政使司。

为什么是布政使司不是省?因为朱元璋怕行省权力太大,所以在1376年就废除了行省制,转而以“三司”代替,其中承宣布政使司管民政,大致相当于元朝的行中书省;但同时还设立了提刑按察使司(管刑狱),都指挥使司(管军事)以分权。“两京十三省”只是习惯性说法,准确说法是“两京十三布政使司”。

但无论怎么说,明朝省级行政单位是十五个,不过如果仔细看地图的话能发现,明朝地图一般会画成十六块那多出的一块是什么?

为什么有十六块?其实多出的一块是辽宁,刚刚已经说了,明朝除了设置布政使司,还设置了其它两司,其中“都指挥使司”管军事,在边防重地,都指挥使司设置的比较多,明朝有十三个布政使司,但都指挥使司有十六个。

多出来的三个是哪三个呢?分别是万全都司,大宁都司,和辽东都司,其中万全都司和大宁都司在北直隶,图上没有单独画;但还有一个辽东都司,位于现在的辽东半岛,这个地方隔了海,所以成了单独的一块。其实辽东都司当年是归山东布政使司管理的,也就是说,你可以理解当年的辽宁是归属山东管的

当然,可能有人要问,不是还有什么奴儿干都司,乌斯藏都司的吗?还有什么哈密卫,朵颜卫什么的,这些其实是一种羁縻性质的机构,和内地的都司卫所性质不一样。

这里要特别说一下的是越南,当年永乐大帝灭了安南设立了交趾布政使司,但后来因为当年人民不断起义,交趾布政使司被废,不过后来嘉靖年间因为安南内乱,交趾布政使司又重建了 ,但这只是名义上的,实际上越南还是保持着独立,所以交趾没有算到“两京十三省”里面




玉润万古


在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中,嘉靖皇帝曾经不止一次的说过大明有两京十三省,如果想弄清这两京十三省都是哪些地方,还要从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开始说起。

朱元璋在建立了明朝以后为加强中央集权,改元朝之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仍习惯称省),布政使司仅主管民政,又设提刑按察使司掌刑狱、都指挥使司掌军政,合称都、布、按三司,三司互不统属,各队中央负责,遇大事由三司会商。在朱瞻基主政的宣德朝开始有以总督和巡抚的名义督抚地方,景泰朝成为常例。

有明一代,除京师(北京)、南京外,计有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江西、湖广、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十三个布政使司,京师又称北直隶,南京又称南直隶,此即两京(直隶)十三布政使司,俗称为十五省,为明直辖地区的行政区划。

十三省的治所也即省会如下:

1、山东布政司,治所济南,今山东济南。

2、山西布政司,治所太原,今山西太原。

3、河南布政司,治所开封,今河南开封。

4、陕西布政司,治所西安,今陕西西安。

5、四川布政司,治所成都,今四川成都。

6、江西布政司,治所南昌,今江西南昌。

7、湖广布政司:治所武昌,今湖北武昌。

8、浙江布政司,治所杭州,今浙江杭州。

9、福建布政司:治所福州,今福建福州。

10·广东布政司,治所广州,今广东广州。

11、广西布政司,治所桂林,今广西桂林。

12、云南布政司,治所云南,今云南昆明。

13、贵州布政司,治所贵阳,今贵州贵阳。

以上即是两京十三省的的名称和治所。


易祥好好说


明朝嘉靖年间,大明王朝嘉靖年间内忧外患是比较严重的,但是领土依然能保持比较完整。而嘉靖帝经常说的两京和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又称为两京十四省,具体指哪,以及渊源,一起来看一下吧。

首先,明朝开国之初,洪武年间朱元璋息兵养民,不对外征战,统一了华夏大地,但安南地区还未归属明统治,直到大明永乐年间,朱棣收复西南,自此大名帝国疆域最广,东至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占城边境、孟加拉湾,北纳内蒙古河套平原也就是到达戈壁沙漠边,西临印度南亚次大陆,疆域达1000多万平方公里。也就是一直到嘉靖年间,领土还算完整,但是嘉靖年间是继承了大明宣德年间改革的行政划分区域。所以要想知道嘉靖也就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年间的两京十四省,看下宣德年间也就是明朝第五位皇帝朱瞻基时做的划分就可以了。

宣德年间的行政划分为两京、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关西七卫、朵甘都司、乌思藏都司以及奴儿干都司。两京分为北直隶和南直隶,是相对于大明王朝的都城今北京和陪都今南京来分的。

北直隶,也就是都城北京直辖行政区域,由今北京、天津、北京以南的河北省南部、山东西北部以及河南东北部组成。

南直隶,也就是陪都南京直辖行政区域,所辖区域为今天的江苏省和安徽省。

其中关西七卫是指新疆和青海。

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又称为十四行省,包括今天的云南、贵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江西、浙江、广东、广西、山西、陕西、山东、福建这十四个行省,共同组成十三承宣布政使司。

朵甘都司和乌思藏都司为西藏,努尔干都司为今天的北京以北的东北明朝辖区。





春天来了啦


两京十三司,即通常所说的“两京十三省”,指大明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

领土范围

大明王朝极盛时期,疆域辽阔,东起日本海、外兴安岭,南抵孟加拉湾、越南中部、马来西亚,北达戈壁沙漠、大兴安岭,西至印度次大陆,面积达一千万平方公里。

历史沿革

明朝建立之初,曾沿袭元朝的行省制度,朱元璋在位时改为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司下设府和直隶州,府以下有县和属州,直隶州以下则有县,确定了省府州县和省州县两种制度并存的行政机构。

随后又分设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军政和司法权力。后来逐渐被巡抚代替,本来巡抚不是常设官职,渐渐演变成各省最高长官,并形成巡抚衙门制度。

两京十三省

明宣宗朱瞻基在位时期,全国基本确立了两京、十三承宣布政使司,即通常所说的两京十三省。

两京:北直隶、南直隶;

十三承宣布政使司:浙江、江西、湖广、福建、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四川、广东、广西、云南、贵州。

这十五个省级行政机构涵盖了大明王朝统治的核心区域,另外还有关西七卫管理现在的青海和新疆地区,俄力思军民元帅府管理现在的西藏地区。

【结语】

大明王朝在统治的极盛时期和衰落时期,领土范围变化非常大,但两京十三省始终是大明王朝的核心,也是国家统治的根本。


史知今


两京是北京、南京(留都)。十三省是山东、浙江、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陕西、山西、河南、湖广、江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