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出現過兩次的道人,全書卻少不得他,沒他就沒紅樓夢

《紅樓夢》開頭講述女媧補天時剩餘一頑石,後來被丟棄在青埂峰下,被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從太虛幻境帶入凡塵,在人間經歷劫難,後來被歸本案的故事。


《紅樓夢》中出現過兩次的道人,全書卻少不得他,沒他就沒紅樓夢


癩頭和尚與跛足道人是貫穿全書的重要人物,總是在關鍵的時刻指點迷津,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以大觀眼睛,看穿了一個慾望無窮、沽名釣譽、巧取豪奪的渾濁世界,因而他們遊蕩人間,高唱《好了歌》,度化甄士隱,以風月寶鑑引渡貪慾的賈瑞……這一僧一道雖然出場極少,卻是書中極其重要的人物,是整本小說中真真正正的神仙人物。

然而,《紅樓夢》中還有一道士,並且為日後《紅樓夢》的流傳立下了汗馬功勞,他竟就是隻出現於書中開頭與結局的空空道人。

空空道人出場於第一回。

話說那頑石經歷一番紅塵幻夢之後,又復歸於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獨受日曬雨淋,一天,空空道人遊覽世間名山,訪仙問道。經過青埂峰之下,忽見一大塊石上字跡分明,編述歷歷,石上所記正是頑石身入紅塵,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一段故事。

空空道人被石上文字吸引,但本人卻有些頑愚呆氣,覺得石上故事荒謬小氣,一無朝代年紀,二無大忠大賢,三無班姑,蔡女之德,抄了去,還恐世人不愛看呢。

《紅樓夢》中出現過兩次的道人,全書卻少不得他,沒他就沒紅樓夢


頑石聽後反駁他:你太痴了,沒有朝代,假借漢唐有何妨,無大忠大賢又如何,市井俗人愛看閒文者多,看理治書者少,至於佳人才子等書,千部共出一套,滿紙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過作者要寫出自己的那兩首情詩豔賦來,故假擬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間撥亂,逐一看去,都是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話,還不如我半世親睹親聞的這幾個女子……

石頭說的這番話很在理,即使是放到現代也不為過,看來,每個朝代的人都一樣,最愛看的都是一些趣聞野史,風流軼事。

《紅樓夢》中出現過兩次的道人,全書卻少不得他,沒他就沒紅樓夢


空空道人聽如此說,又將《石頭記》再檢閱一遍:

因見上面雖有些指奸責佞貶惡誅邪之語,亦非傷時罵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倫常所關之處,皆是稱功頌德,眷眷無窮,實非別書之可比。雖其中大旨談情,亦不過實錄其事,又非假擬妄稱,一味淫邀豔約、私訂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時世,方從頭至尾抄錄回來,問世傳奇。


於是《紅樓夢》一書從此流傳人間

最後到了後四十回,紅樓夢的續本結局又出現了空空道人,說他又有一天路過青埂峰下,再次遇到那塊頑石,發現石上又多了不少文字,於是對頑石說不如他再次抄錄,尋找人間清閒之人,託他 傳頌,歷經幾世幾劫。

《紅樓夢》中出現過兩次的道人,全書卻少不得他,沒他就沒紅樓夢

終於在悼紅軒尋到曹雪芹,曹雪芹一看,就笑他:說你空空,原來肚子真的空空,這書既然 是“假語村言”,便就是給人消遣解悶,像你如此尋根究底,就是刻舟求劍了!

空空道人一聽, 把書一擲,仰天大笑:“果然是敷衍荒唐,不但作者不知,抄者不知,並閱者也不知,不過是遊戲筆墨,陶情適性而已!”文中最後以一首詩結束: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痴!

這首詩對應書中開篇之詞: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

空空道人這一人物出現在書中開篇和結束,開啟了紅樓夢傳閱之道,也為紅樓夢一書尋到好去處,並且大徹大悟而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