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輩眼中的體面工作都有哪些?

小胖情感故事會


第一位:公務員

這個毫無疑問吧,在他們看來在一個縣城當一個公務員,比你北上廣的程序員更有臉有面!

但現實是這樣的:

真實事件,一個女孩去相親,男方是在縣城的一個局的公務員。男方說,他們一個月2000工資,而且已經7個多月沒發工資了,再不發,他就要打工去了!女孩落荒而逃……

第二位:銀行上班

不管在銀行幹啥,哪怕是一個坐櫃小姐,都比你們渣渣們有臉!

銀行就像一座圍城,外面的人想進去,裡面的人想出來。多位銀行業工作人員認為,如今銀行早已不是外界眼中的金湯匙,工資低、壓力大才是現實。

據成都地區某城商行支行櫃檯員工說,入職兩年的他2017年全年稅前工資16.8萬元,但拿到手裡的不過12萬元,其中還有5.6萬元是年終獎,平常每個月到手不過5000元,只是偶爾有一些過節費。

“這份工資的代價是,每天你要在櫃檯坐8小時以上,像個機器一樣不斷重複每項業務的話術和動作,有時候連中午吃飯的時間也沒有。”該員工表示,“智能櫃檯並沒有明顯減輕我們的工作量,它可以髮卡存取轉,它可以接鈔送鈔理票弄社保發工資對賬,代替我去開各種會嗎?我每週有兩天要接送鈔,必須早上七點半前到銀行,晚上九點左右才能離開。”

第三位:國企單位

這個我都不想說,父輩們認為這就是鐵飯碗。這思想太落伍了!我都沒法說具體的了,看以下一個在國企幹過的人的感悟吧:

本人無名本科畢業,父母拖關係在西北一家上市公司工作至今,大學4年學習英語專業,學這個專業就因為當時現在所在的建築單位在國外有項目,但會語言的員工較少,加上本人學習不好,就英語說的過去,所以計劃畢業後出國跟項目深造謀條生路,無奈09年畢業遇經融危機,加上各方因素,單位海外項目全部撤回。我所學專業在西北基本報廢,與公司主營業務毫無關係,可能領導也是礙於情面,收下我安排在黨政口子工作。

在單位上班久了也發現其實像我這樣的人在國企不在少數,基本都是關係進來的,可以說人浮於事,這樣說也是打自己的臉,不過事實確實是專業畢業生一線工作,但由於施行項目承包制,年底還不一定有獎金,像我們這樣的一天坐辦公室,福利待遇倒一個不少,雖說不高,但也能保證一年在5-6萬元收入。但是黨政工作的務虛和瑣碎漸漸的讓我接受不了,每天我的工作就是編寫各種虛假稿件,穿針引線的裝訂各種資料,以及組織活動、會議、然後拍照。剛畢業的時候很多人羨慕我能進一家國企,可五年時間過去,在外面上班的同學朋友已練就一身本領,結識各路人脈,工資也比我高出許多,而我每天就是重複這些虛假的內容,可能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吧,我覺得日子特別難熬。

這些工作上的苦悶也跟家人溝通過,不過父母思想較為保守,認為工作穩定,建議我再上一個成人大專,學個專業,以後就老老實實在單位混。但我不這麼認為,總覺得上市公司也不是萬年不倒,何況我本科畢業,花了金錢、時間、經歷混到的文憑現在一文不值,反過頭來要再去上成人本科,花三年的時間學個毫無含金量沒人認可的文憑,何況這樣的學習收錢即過,又能學到多少?所以總是不服氣,也就從那時起,認為自己以後的出路就是自己創業。

隨著公司發展,公司要憑特級資質,要憑特級資質,就必須要有一個自己的網站,一個信息化系統-----ERP信息化平臺。這是領導在開會時,我去拍照,聽請來專家所提出的意見,我私下牢記在心。年輕人嘛,對網絡也比較感興趣,於是我利用上班大把的空閒時間上網看視頻,請教朋友,自己摸索,花錢租服務器,買域名,給公司做了一個網站,並和公司正在洽談的幾家ERP製作公司溝通學習,寫了一份公司ERP項目的策劃書,高高興興的去找領導彙報了,我的想法當時特別簡單,不求什麼回報,只是覺得公司需要這個,又沒有會做的人,那我自學出來,做給公司,同時由於我部門的特殊,很多人背後說我,覺得我們部門閒,不幹正事,我這麼做也是想證明自己的價值,想用心做公司ERP項目,也就和現在這個混吃等死的部門道別了。但畢竟還是too young,領導完全沒有我預期的表態,只是隨口說了幾句我不錯,有上進心之類的客套話,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我,人一下大紅大紫不太好,你還是回你的部門繼續拍照吧....

總結:

現在的社會是年輕人的社會,幹一些年輕人相關的事情,別跟父輩們一樣來氣橫秋了!早晚被時代淘汰!當然我只是說的是那些普通的人,您家裡有關係,有人脈什麼的,請忽略!但是有全權有勢的人,應該也不會看這樣的問題,都在喝酒打通關係吧,大笑!


豫世界


我說一下我自己的經歷:

我在一家大型國企工作,但是工作地點在一個偏遠的小縣城裡。很幸運的是,這裡也是我從小長大的地方。

按照收入水平來說,我的工資要比我們縣城的平均水平高出很多,雖然說工作比較辛苦,但是相對比較穩定。

在父母眼中,我的工作無疑是很體面的,因為每個月固定發工資,還有正常的假期,比那些幹一天、有一天的個體戶強多了。事實上,那些個體戶的收入並不我低,但是因為不穩定,所以在很多人眼中,他們的工作並不如我好。

或許,這就是小縣城的共同思維:好工作就是“正式工”,好家庭就是“雙職工”家庭。事實也的確如此,我們這代人能夠在大城市付得起首付,這些子女大多來自這些“雙職工”家庭。

在父輩的眼中,國企,事業單位,公務員,銀行等等,這些工作崗位都是很體面的工作。

第一,這些工作相當穩定,按月發工資,按假期休息,職場的不確定性很低很低;

第二,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社會地位和人脈渠道。在一個小縣城裡,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環境下,來來回回就那麼幾個人,如果誰誰誰能夠幫我解決什麼小事,這個人無疑是有能力的象徵,他的工作自然就是好工作,體面的工作。

第三,這些工作都有一定的學歷限制。可以非常肯定的說,回到縣城的大學生,大部分都投入了這些崗位當中。在一個小縣城裡,他們無疑是高學歷的代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