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接受才是關愛孩子的第一步


學會接受才是關愛孩子的第一步


01

學會接受才是關愛孩子的第一步


前陣時間,我女兒處在一個情緒爆發階段。她總是把“不要、不要的”掛在嘴邊,偶爾還會出現點暴力:一個不高興就會抓我或者抓爸爸。很多時候我都很抓狂啊,心想:“天吶,我的小天使哪去了,這小毛驢哪來的?”


我從幼兒園接她的時候,她常常地帶著一臉的傷,老師說是小朋友不喜歡有人觸碰,或者搶玩具玩什麼的。不是把其他小朋友抓傷,就是被其他小朋友抓傷~


我開始焦慮不安,怎麼辦,怎麼會這樣?腦子裡開始想象各種暴力場景,既擔心女兒受傷,又擔心傷到別的小朋友。


其實,我這些情緒的困擾有點像情侶間戀愛的感覺,千絲萬縷,若即若離,總擔心一陣風來,她(他)就跑了。


這歸根結底來源於親密關係的不信任,不接受。


在孩子的表現行為中,我不相信她可以從家庭生活順利的過渡到幼兒園的集體生活,我不相信她可以學會如何和其他小朋友相處,我不相信她可以保護好自己......


想到作為成年人的自己,很多時候都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工作忙碌、休息不好、和老公爭吵、生活裡的大事小情多了去了,任何一個沒處理好,都會影響心情,甚至大爆發。


成年人都需要時間去過渡的,何況小朋友呢?哪有人天生就可以處理好各種情緒,應對各種變化的。


這樣比對起來,小朋友的這些情況真的是再正常不過了呀。


學會接受才是關愛孩子的第一步


02

學會接受才是關愛孩子的第一步


日常生活裡,很多時候都是過度保護孩子,用自己所謂的正確道理去控制她。


哎~不要爬那麼高很危險~


哎~不要蹦蹦跳跳會摔倒~


哎~不要碰那個都是細菌~


當這些話現在回憶起來,發現自己才是絮絮叨叨的那個。


發現問題就該正視自己的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


我開始學著放下內心的恐懼,同時也保有界限。


什麼是孩子的事,什麼是媽媽的事,敢於讓孩子承擔,錯了也沒關係。


給孩子犯錯交學費的機會,孩子才會長大,因為我們是父母,總歸還是要承擔一部分的。


我開始在陪伴孩子玩的時候儘可能的放鬆自己,同時也感知孩子的情緒,及時給予回應。


一天晚上,我帶女兒下樓遛彎兒,走走停停的,看到什麼都停一下,看一下,甚至摸一下,小石頭也要撿起來握在手裡,貓貓狗狗也湊好近的,不管多大的狗狗都敢往前衝,老母親接招接的可痛苦了。整個遛彎兒過程不過1個多小時,在我這裡那堪比一天的腦活動量,也是深知接受起來是有一個過程,不可能一下子就達到心平氣和的狀態,也給自己一些時間,慢慢的去調整。


當天晚上收尾回家,遇到一個沙堆,沒有任何小鏟子小水桶這些工具,女兒呆呆的看著小沙堆,我反應了20秒,問她,“想玩一下沙子嗎?”


女兒小小的嗯了一聲,


我就對她說:“那去玩一會吧,媽媽在旁邊等你。”


然後,玩的就放飛自我了。


大把大把的抓沙子啊,往自己衣服上、鞋子上、頭髮上、撒的都是~我也不能倖免,心底當下不停的安撫自己啊,哎呦,髒就髒啊,洗唄。


看著她玩那麼開心也是覺得,值得了,我擔心的那些有的沒的著實沒什麼大不了的。


在《愛和自由》這本書中,作者說:“人的發展、人的精神必須從感覺中發展並由感覺伴隨著。人的成長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心理的成長過程,而不是一個智力的成長過程,智力的成長是附著在心理成長之上的。”


作者還說:“當孩子沒有感覺的時候,我們不斷地強制孩子,教給孩子東西,有的人話還特別多;當孩子處於某種感覺中的時候,我們不但看不到機會,反而打擾他,把他的感覺破壞掉。這樣,兒童內在的觀察和感覺,就在這種強制過程中喪失殆盡。”


當了媽媽之後發現自己常常會帶有一些功利心,有意的無意的,例如:孩子會了多少詞彙?認識了多少小動物?......


這些功利心,讓我忽視了孩子這些自我探索。


當孩子專注於自己的世界,那就給她自由,不去打擾,不用自己所謂的過往經驗困住小朋友。


小朋友天生是對這個世界充滿著好奇的,給她一些時間和空間去感受去觸碰,在她好奇但是又擔心害怕的時候,當媽的在牽起她的手,陪伴她鼓勵她接受她,給她傳遞勇氣和力量。


其實小朋友比我們想象的要厲害的多了,他們也是可以保護自己的。


有了爸爸媽媽的陪伴,給她足夠的愛和自由,對爸爸媽媽的信任和安全感都在一點一點建立呢!


學會接受才是關愛孩子的第一步


03

學會接受才是關愛孩子的第一步


現在,我也慢慢的去學著接受我家爸爸。這種接受不同於以往表面的認可,而是我不再把自己的要求強加在爸爸身上。


我家爸爸也有了一些變化,陪伴女兒的玩耍也都比之前質量高了好多。大概是我和女兒的互動觸動了爸爸吧,爸爸有一天默默和我說:“我得修復我和女兒之間的關係。”


爸爸一直很黏寶寶,只是寶寶不咋配合,老父親時常會傷心。


有一天把女兒從幼兒園接回來,爸爸突發奇想:“走啊~女兒~爸爸帶你去海邊。”


我內心有那麼一些抗拒,去什麼海邊啊,那麼多礁石,摔倒了咋辦,還腦補了個摔哭的場景,哎呀,海邊蚊子很多吧,海風很冷啊,會不會感冒啊......


此處自己陷入沉思不能自拔。


還好,腦子裡瞬間閃出了一個詞,接受。


我怎麼又是在不接受呀?


怕什麼,多有意思的大自然體驗,拋開那些擔心恐懼的情緒,帶好工具,走起~


事實證明,我沒有破壞這次行動是對的,小朋友玩的超級開心,爸爸還抓了好多小螃蟹啊,放到她手上,兩個人玩的忘我的呀~而且小朋友把自己保護的很好啊,慢慢的謹慎的走在礁石上,摔倒什麼的是我想太多!


更多的自由給了寶寶,也讓有了更多不一樣的體驗。


比如:畫畫啦,也是讓她放飛的玩,搞到衣服上啊,地板上啊,亂七八糟的,我也都可以接受了。無非就是辛苦那麼一下下去打掃嘛,放輕鬆。


比如:近距離的和小動物接觸啊,老母親內心的恐懼也是克服了。去玩吧~去感受吧!這些真實體驗遠比我嘴裡傳遞出的東西更生動更有趣啊,繪本啊、動畫啊,都沒有親自感受來的真實啊。


學著接受,給娃自由,娃的情緒會比之前平穩了很多,表達方式也沒有那麼激烈了,意外的收穫是爸爸的參與,著實是讓我好驚喜。接受爸爸和自己的不成熟接受我們的不完美。


育兒是陪著孩子成長的功課,當放下內心的條條框框,試著信任孩子,信任生命的美好,孩子回饋給我們的更多的感動與幸福。當在自己內心各種不可以和擔心中的時刻,娃確實表現出各種擔心與恐懼,而放下這些後,我才發現媽媽課的精髓,不僅僅是教會育兒,更有教會如何克服自己的恐懼與焦慮,學會如何與自己的內心相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