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把秦朝的滅亡歸於趙高,如果沒有趙高這個人,秦朝會怎麼樣?

甲乙東


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每一個王朝滅亡之前,都有那麼一個壞太監或者壞女人,比如明朝的魏忠賢,清朝的慈溪太后,比如秦朝的趙高等等。

若是沒有趙高存在秦王朝會怎樣呢?

1、公子扶蘇上位

趙高亂政的第一點,就是篡改了秦始皇的傳位詔書。把本應該屬於公子扶蘇的皇位改成了胡亥繼承,賜死了公子扶蘇,這一舉動相當於斷送了秦國未來的明君,若是沒有趙高,扶蘇上位秦朝江山或許可以得以延續。

2、蒙恬不死

秦滅六國後大概擁有百萬軍隊,蒙恬獨掌30萬,蒙恬冤死後,30萬大軍由副將王離率領。秦末大起義,王離率領長城軍團約二十萬圍困趙王在鉅鹿。後來在鉅鹿之戰中項羽擊破王離,王離軍團被全殲,王離本人被俘虜,八個月後迫使章邯投降,二十萬投降的秦軍被項羽坑殺。至此秦軍主力全軍覆沒,若是蒙恬不死以蒙恬的戰力或許能與項羽一站。

3、朝中忠良猶在

眾所周知趙高指鹿為馬,清除朝中異己,只要不是與趙高一夥的朝臣都在指鹿為馬後被趙高清洗,若是沒有此事朝廷忠良猶在,加之扶蘇的廣言納諫,秦朝必然會走向一片繁榮。

趙高雖為一太監,卻在秦朝的短時間內滅亡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若是沒有趙高的存在,秦王朝的江山或許會延續百年。


柿子殿下


秦國從商鞅變法之後,日益富強,到秦始皇之時,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建立了第一個大一統的國家,也為後世的皇帝們樹立了一個標杆:真皇帝,就得一統天下!在兩千多年前就避免了我國成為歐洲那種國家眾多四分五裂的樣子,也成就了自己的千古一帝,但是跟這個問題關係不大,暫且按下不表。

說說趙高,這也是個名人,著名的指鹿為馬就是出於這個人。這個趙高呢,從秦始皇死後,聯合李斯發動政變,廢扶蘇立胡亥,並在朝中獨攬大權,結黨營私,使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但是說把秦朝的滅亡歸於趙高,我覺得有點以偏概全。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訴我們,生產是歷史一切社會進步的尺度,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決定人類社會的進程。秦朝本來實行的就是以法治國,實行的是戰時管制,有仗打的時候,有軍功自然人人爭先,但是和平時期怎麼辦?而且剛剛統一,就又是南征百越的,不聽話就是殺,反正也是被征服“別”國人,本來就有人不服,還不懷柔,遲早是會有內戰的,要不然也不會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趙高這個人呢,歷史作用就在於把這個必然的結果給提前了。看過封神榜的都知道,周代商,乃天命,但是紂王又作死調戲了女媧娘娘,所以就派了妲己來禍國殃民嘛。趙高和妲己的作用其實差不多,都是加速了過程,火上澆了一把油。

如果沒有趙高,扶蘇成為二世的話,秦朝的歷史可能會增長一些,但是歸根到底還是會被其他朝代取代的。


元氣少年彈


先說結論,倘若沒有趙高,胡亥不大可能做皇帝,扶蘇順利上位,休養生息、寬容治國,秦朝會延續很久。

01:趙高的強大破壞力

趙高對秦朝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篡改遺詔,扶持胡亥上位

根據《秦始皇本紀》,秦始皇臨終前,遺詔明明確確的指定了長子扶蘇為繼承人,趙高、李斯陰謀篡改遺詔,胡亥才登上了帝國寶座。胡亥是趙高的學生,倘若沒有趙高,李斯一人是不敢篡改遺詔的。

二、誘惑、縱容胡亥胡作非為

大家印象中,胡亥就是一個人暴虐、殘忍、荒淫、白痴的君主。事實上並非如此,胡亥剛剛登基時,頒佈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將過去徵發的稅收退還一部分給百姓。

只可惜,在趙高的縱容、誘惑下,慢慢的墜入了趙高的圈套,開始了享樂、奢靡的生活,百姓的負擔反而更重了。

在趙高的遊說下,胡亥開始變得不可捉摸,殘忍無比,比方說整天待在宮裡,不見大臣,屠殺自己的兄弟姐妹,搞得群臣惶惶不可終日。

三、起義爆發初期,隱瞞實情

陳勝吳廣起義初期,情報很快就傳到了咸陽城,趙高為了粉飾太平,刻意隱瞞,只說好聽的吉利話;到戰事危急時刻,章邯派人到咸陽城求救,趙高嫉妒心起,還準備陷害章邯,秦帝國喪失了最後的機會。

倘若沒有趙高,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02:扶蘇當皇帝,秦朝會延續下去

倘若扶蘇當皇帝,秦朝不會亡,理由如下:

第一,扶蘇為人寬容,會對秦法做適度變革

很多人說秦法暴虐,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大漢王朝基本延續了秦法,也沒人說什麼。

扶蘇是因為勸諫始皇帝不殺戮,才被派去北方做監軍的,由此看來,他是一個善良的人;倘若由他執政,定然不會濫殺無辜,大概率還會對秦法做一定程度的修改,那就不會激起民變了。

第二,扶蘇與一批名將關係很好,能夠及時鎮壓起義

像胡亥那樣,自己把自己圈禁起來的皇帝,可以說是非常稀少,幾千年的歷史,也沒有幾個,扶蘇出現類似情況的概率非常非常小。因此,萬一哪裡出現了暴動起義,他很快就會知道的。

扶蘇和蒙恬關係很好,有不錯的軍方資源。普通的小股起義,根本無法抵擋大秦刀劍,很快就會被撲滅。

綜上所述,倘若沒有趙高這個大奸宦,秦朝肯定不會那麼快倒下,能夠延續下去。


小楊品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趙高也許跟秦朝的滅亡脫不了干係,但我認為,即使沒有趙高的推波助瀾,秦朝也不會長遠的走下去,趙高的出現只是歷史的偶然,而秦朝的滅亡是歷史的必然。

秦王的治國理念沒有根據時代的改變而做出變化

從根本來看,秦朝的政策是延續戰國時期秦國的政策,嚴刑峻法是戰國時期的大趨勢,但絕不適合在和平年代推行。春秋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諸侯混戰,社會動盪。在如此嚴峻的環境下,嚴刑峻法是諸侯國在割據混戰得以生存下來的方式。

秦國在戰國各國中脫穎而出,然而在經歷了幾百年的戰亂之後,秦始皇並沒有適時緩政,休養生息,而是擔心六國貴族圖謀復辟,實施苛政。這對百姓們來說,無疑是從一個火坑跳往另一個火坑,沒有百姓們支持的王朝還能支撐多久。

趙高利慾薰心,又是依仗著誰

趙高的出生並沒有給他帶來榮耀,而是在偶然的機會下才被秦始皇所提拔,如果秦始皇是位親力親為、愛民如子的統治者,又哪裡有趙高有恃無恐的逢迎獻媚,也就不會出現沙丘宮變,扶蘇自盡,賜死蒙恬的局面,更不會一貫囂張至指鹿為馬,最後膽大妄為地殺害秦二世。

我們可以看出從秦始皇到秦二世被殺害期間,趙高的野心在一次次的滿足下被喂大,從一開始在胡亥的信任下得以高官厚祿,到害怕扶蘇即位後對自己不利而暗中扣押遺詔,再到變本加厲假傳遺詔,賜死扶蘇;從滿足於把弄傀儡皇帝胡亥,到剷除忠良,指鹿為馬,再到殺害秦二世取而代之。

趙高並不是一出生就想掌權,而是在跟隨秦始皇和秦二世期間才逐漸發現,當一個奸臣是獲得權利和財富的捷徑。所以趙高只是秦朝滅亡的一種表現,即使不是趙高,也會張高、李高來為秦朝畫上一個句號。


正一品貴妃


在中國的歷史上,似乎每一個王朝滅亡之前,都有那麼一個壞太監或者壞女人,比如明朝的魏忠賢,清朝的慈溪太后,比如秦朝的趙高等等。

趙高在中國的歷史上可謂是臭名昭著,別的不說,單單一項“指鹿為馬”,既糊弄了皇帝,又排除了朝中的異己,手段不可謂不高明,也不可謂不毒辣。有人說,如果秦朝沒有趙高亂政,或許不會二世而亡,而能延續更長的時間。

但事實會是如此嗎?我們姑且來分析一番。

首先,持有以上觀點的人認為,趙高亂政的第一點,就是篡改了秦始皇的傳位詔書。把本應該屬於公子扶蘇的皇位改成了胡亥繼承,賜死了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這一舉動相當於斷送了秦國未來的明君,順手帶走了秦國最強大的武將。自斷雙臂,難怪後來天下大亂,秦朝無應對之力!

但其實,這裡的看法是比較片面的。首先,司馬遷的《史記》裡面記載,趙高只是對秦始皇的死秘不發喪,但是並沒有提及他篡改秦始皇遺詔的事情,所以秦始皇到底傳位給誰這是千古謎團,除非有時空穿越機器,否則誰也不敢確定。

其次,秦朝名將並非蒙恬一人,還有王翦一家,還有章邯,這都是有名的大將,曾經逼著項羽生死決戰,所以,扶蘇和蒙恬之死不影響大局。真正的戰爭看的還是確切的整體實力。

第三,認為趙高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網友認為,趙高在秦朝內部大肆排除異己,對秦朝的忠良官員屢屢殘害,導致秦朝內部官風不正,對百姓壓榨日盛,所以才爆發了叛亂。

實際上這個事情當然是有的,但是僅僅憑藉趙高一個人的行動,就能讓天下群起而攻之,不可能。大家想一想,魏忠賢夠跋扈了把?但是他都沒能引起天下大亂,為何趙高就能呢?

趙高當然沒有這個本事,天下大亂的根源不在於他,而在於秦始皇的政策,先前礙於始皇的威懾力,六國殘部蠢蠢欲動卻不敢放肆,但是始皇一死,不管是扶蘇繼位還是胡亥繼位,都免不了要和六國開戰,道理很明顯,新君繼位,對各項政事不熟悉,這是復仇者最佳的時機。所以他們不關心誰是皇帝,不管是誰,有沒有趙高,都無可避免。

第四:認為趙高導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網友認為,趙高殺害了胡亥,胡亥無後,導致秦朝繼承的正統性喪失,從內部土崩瓦解。

但實際上,趙高殺害胡亥的時候,秦朝最後的主力已經被項羽消滅在鉅鹿,天下大勢早就已經勢不可擋,不管胡亥死不死,都要面對即將到來的六國軍隊,無可避免。

所以,趙高的作用其實是被大家高估了,他沒那麼厲害,也沒多大本事。戰爭,不會單穿的因為一個人而起,也不會因為一個人而終結。趙高只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僅此而已。

按照秦朝當時的情況,即使是扶蘇繼位,恐怕面對項羽這樣的戰勝,最後也會飲恨,秦朝是逃不過二世而亡的命運。

秦朝滅亡的原因有:

1.秦朝經過多次戰爭統一六國後,人民受戰爭的苦難十分嚴重,正是需要休養生息的時候,而贏政卻好大喜功,濫用民力,使得人民在戰爭之後又背上了更沉重的枷鎖。

2.著名商鞅變法,使秦國變成了一個強國,但是在經過一百多年後,已經成為一種僵化的制度,就拿著名的陳勝起義而言,他們因為大雨而延誤了期限,本來完全可以從輕或者避免刑法,但是在秦國僵化的法律卻沒有這一點,一定要處死。使得人民對政府的牴觸情緒越來越大。  

3.秦統一後,雖然滅亡了六國,但是六國的殘餘勢力並沒有完全消滅,還有很多隱藏在民間,而秦的統一時間又太短,還沒有在人們心中樹立起政府的地位,人們沒有依附,中央政府強大還不顯眼,一旦政府失去控制力,天下大亂的時候,這種殘餘勢力必定會反撲。

4.政權內部的鬥爭,政治的腐敗,更使得本來就風雨飄搖的政權更加雪上加霜,秦王朝成了歷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大小多子


假如沒有趙高,或者說沒有趙高從中作梗,就沒有胡亥當秦二世。

沒有胡亥當秦二世,就是扶蘇當秦二世。扶蘇當秦二世,就不會被趙高困在皇宮裡對外界一無所知。不要忘記,秦二世胡亥知道起義軍大規模爆發的時候,已經是後期了。開始都被趙高騙了,說是流民盜賊作亂。

因為趙高,秦二世胡亥見不到文武百官,丞相李斯都見不到皇帝。若是換成扶蘇,這種情況能發生嗎?

若是沒有趙高,蒙氏一族就不會滅。蒙恬就是扶蘇最大的支持者,三十萬軍隊就是起義軍最大的剋星。

再來說說扶蘇,扶蘇對始皇帝的有些暴政是進行過勸諫的,假如扶蘇是秦二世,有些暴政將會改變,相對來說會變得溫和。這樣一來,起義軍的勢頭就不會那麼強勁,甚至有可能不會發生大規模農民起義。

陳勝吳廣起義被秦軍打敗,秦軍卻陷入了趙高的算計之中,導致後來的秦軍作戰不利。假如沒有趙高的算計,秦軍跟起義軍誰勝誰負是不是很難說?加上政策寬鬆,蒙氏軍隊,勝算幾何?

趙高是導致秦朝滅亡的關鍵人物,就像當年趙國有郭開一樣。郭開的存在,直接導致戰國兩大名將廉頗李牧不被趙王重用,加快了趙國滅亡速度。

所以我要說,不要小看小人的作用,尤其是趙高這樣的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防範這種人佔據權位的。小看了他們,最後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乙丙丁6


把秦朝滅亡和趙高扯上關係的故事要從沙丘之變說起:

始皇帝死於沙丘平臺,死前詔令公子扶蘇回城出殯,有意傳位於扶蘇,二世胡亥和趙高穿一條褲子,所以相對而言更加願意讓胡亥做皇帝,扶蘇和蒙恬等武將為一派,和朝中一些素來不怎麼對付,趙高利用這一點,把李斯說服了,成功篡改始皇帝遺詔,傳位於二世胡亥。

二世胡亥也是一個佛系青年,他認為:這人生在世,譬如白駒過隙,既已位居九五,欲悉耳目之所好,窮心智之所樂,以長“安”宗廟而“樂”百姓,“長”有天下。趙高高興的不的了。享有了絕對的權力,然後滋生了絕對的腐敗,把秦王朝推向了火坑。

反過來看,如果沒有趙高,秦朝會怎麼樣?我們知道一個前提就是,扶蘇和朝中大臣不對付,不願意扶蘇當皇帝的絕不止趙高一人,如果沒有趙高,有可能有其他人來做這件事情,也有可能其他人沒膽量做這件事情,如果其他人篡改了詔書,那就和我們現在看到的歷史沒什麼不同,如果那些人沒那個膽量,則扶蘇做了皇帝,可能會給秦王朝多續命很久。


王皓沐講歷史


說秦朝亡於趙高,這是沒有問題的,或者我們換個說法,對於秦朝亡國趙高要負絕大部分責任。

很多網友肯定會質疑,一個太監怎麼會有能使秦國滅亡的能力呢?要知道就是這個秦國,十幾年前可是能夠橫掃六國,所向披靡的。

胡亥之所以能有這麼強大的力量,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趙高是胡亥的老師,他從小就陪伴在胡亥身邊,而胡亥本人對這個老師也是言聽計從。

不要懷疑趙高的能量,儘管只是一個太監,但是這個趙高是真有本領的,只不過他的本領不在治國安邦,而在於識透人心。

恰好,胡亥打小就不是一個聰明人,甚至有些懦弱老實,所以秦始皇才選擇了趙高這麼個人來教導胡亥,畢竟身為皇子若是太過老實,估計也會命不久矣。但是,秦始皇不知道的是自己選擇的這個本該與大秦帝國大局無傷大雅的人,竟然能夠一步步地將自己建立的大秦帝國滅亡。

胡亥性格的懦弱老實給了趙高以絕對的機會,他利用胡亥一步步地走向了大秦的統治中心,並接連做下了以下幾件事,一步步地將大秦帝國推進了覆亡的深淵。

一、沙丘聯合丞相李斯篡改其始皇帝遺書,賜死皇子扶蘇,扶二皇子胡亥上位。

很多人其實對這一點很不贊同,認為始皇帝之所以將扶蘇扔在邊軍中就是疏遠的表現,而把胡亥留在身邊,就是有意培養胡亥的表現。

實際上,我們要明確一點,始皇帝在沙丘暴斃,這是一件突發事件,他自己也不會想到自己會英年早逝,所以把扶蘇放在邊軍有沒有可能是在故意歷練扶蘇呢,而將胡亥留在身邊,僅僅只是因為希望有兒子在身邊照顧自己,陪自己解悶呢。說真的,很難讓人相信,雄才大略的始皇帝會把壓根沒有執政能力的胡亥定為繼承人。

所以,我覺得沙丘趙高和李斯篡改始皇帝遺書應該是真實的。如果扶蘇即位,大秦帝國絕不會僅僅二世就亡國。

二、胡亥即位後,趙高勸導胡亥殺光兄弟姐妹,相當於是滅了秦始皇滿門。

秦國之所以能夠從邊陲小國發展成為大秦帝國,秦國王族的貢獻功不可沒,身為皇子的胡亥,就算與兄弟姐妹關係不和睦,段不至於對其趕盡殺絕。然而,在胡亥的教唆下,他滅了秦始皇滿門,這個事情造成的後果就是秦亡時,竟然沒有幾個贏氏之人出面維持局面。

最終被項羽招降大秦將領,輕而易舉地將秦國滅了國。

大家想想,哪個朝代滅亡後,都會有人為其叫魂,唯獨秦朝沒有,為什麼?因為秦朝贏氏皇族已經被胡亥和項羽殺絕了。

三、指鹿為馬篡權,危亡時刻還下令殺了秦二世。

“指鹿為馬”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了,趙高之擅權到了何等地步自不用多說,不僅如此,趙高還讓秦二世成自己為“亞父”。

後來,在項羽和劉邦兵鋒直逼關中時,他還殺了胡亥,立秦王子嬰即位。很難想象,在秦國危亡時刻,趙高竟然殺了秦君胡亥,這不就是在自亂軍心嗎,立子嬰即位也不過是想更好地讓子嬰當自己手中的傀儡。

就這樣,僅憑一己之力,趙高便一步步地將秦朝滅了國。


史海鉤沉


把秦朝滅亡的一些責任歸於趙高,不是沒有道理的。

沙丘之謀的主謀就是趙高,李斯只是幫兇。如果不是趙高更改秦始皇的遺詔,秦二世就不會是胡亥,而是扶蘇。扶蘇的執政理念與秦始皇不同,他反對焚書坑儒,反對暴政刑法,提倡休息生息、發展生產。如果扶蘇繼位,會很大的緩和統治階級與底層平民的矛盾,鞏固秦朝統治。

如此一來,估計就不會有陳勝吳廣的揭竿而起,這個秦朝滅亡的導火索沒有了,秦朝或許可以像後來的西漢那樣,統治個兩三百年沒問題。

不過,把秦朝滅亡的責任全部推給趙高也不公平,畢竟是秦二世胡亥自己能力太差、過於平庸,所以才會被下面的人忽悠,說到底,只能怪自己無能呀。


孤舟釣江雪


問題在制度,不在個人。

把一切滅亡都歸罪於個人的方式,其時,只是障眼法而已、是為了矇蔽人、是為了繼續維護統治而已。

在如此這般的體制之下,沒有趙高,會有李高、王高……或其他什麼高……

當然,秦朝的滅亡,是眾多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話雖這麼說,但是,必須清楚,主要問題在哪裡?

除了體制問題而外,

國力消耗是另外一個嚴重的問題;國力消耗必然導致對民眾壓榨的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