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人把秦朝的灭亡归于赵高,如果没有赵高这个人,秦朝会怎么样?

甲乙东


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每一个王朝灭亡之前,都有那么一个坏太监或者坏女人,比如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慈溪太后,比如秦朝的赵高等等。

若是没有赵高存在秦王朝会怎样呢?

1、公子扶苏上位

赵高乱政的第一点,就是篡改了秦始皇的传位诏书。把本应该属于公子扶苏的皇位改成了胡亥继承,赐死了公子扶苏,这一举动相当于断送了秦国未来的明君,若是没有赵高,扶苏上位秦朝江山或许可以得以延续。

2、蒙恬不死

秦灭六国后大概拥有百万军队,蒙恬独掌30万,蒙恬冤死后,30万大军由副将王离率领。秦末大起义,王离率领长城军团约二十万围困赵王在巨鹿。后来在巨鹿之战中项羽击破王离,王离军团被全歼,王离本人被俘虏,八个月后迫使章邯投降,二十万投降的秦军被项羽坑杀。至此秦军主力全军覆没,若是蒙恬不死以蒙恬的战力或许能与项羽一站。

3、朝中忠良犹在

众所周知赵高指鹿为马,清除朝中异己,只要不是与赵高一伙的朝臣都在指鹿为马后被赵高清洗,若是没有此事朝廷忠良犹在,加之扶苏的广言纳谏,秦朝必然会走向一片繁荣。

赵高虽为一太监,却在秦朝的短时间内灭亡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若是没有赵高的存在,秦王朝的江山或许会延续百年。


柿子殿下


秦国从商鞅变法之后,日益富强,到秦始皇之时,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建立了第一个大一统的国家,也为后世的皇帝们树立了一个标杆:真皇帝,就得一统天下!在两千多年前就避免了我国成为欧洲那种国家众多四分五裂的样子,也成就了自己的千古一帝,但是跟这个问题关系不大,暂且按下不表。

说说赵高,这也是个名人,著名的指鹿为马就是出于这个人。这个赵高呢,从秦始皇死后,联合李斯发动政变,废扶苏立胡亥,并在朝中独揽大权,结党营私,使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但是说把秦朝的灭亡归于赵高,我觉得有点以偏概全。

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诉我们,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人类社会的进程。秦朝本来实行的就是以法治国,实行的是战时管制,有仗打的时候,有军功自然人人争先,但是和平时期怎么办?而且刚刚统一,就又是南征百越的,不听话就是杀,反正也是被征服“别”国人,本来就有人不服,还不怀柔,迟早是会有内战的,要不然也不会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赵高这个人呢,历史作用就在于把这个必然的结果给提前了。看过封神榜的都知道,周代商,乃天命,但是纣王又作死调戏了女娲娘娘,所以就派了妲己来祸国殃民嘛。赵高和妲己的作用其实差不多,都是加速了过程,火上浇了一把油。

如果没有赵高,扶苏成为二世的话,秦朝的历史可能会增长一些,但是归根到底还是会被其他朝代取代的。


元气少年弹


先说结论,倘若没有赵高,胡亥不大可能做皇帝,扶苏顺利上位,休养生息、宽容治国,秦朝会延续很久。

01:赵高的强大破坏力

赵高对秦朝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篡改遗诏,扶持胡亥上位

根据《秦始皇本纪》,秦始皇临终前,遗诏明明确确的指定了长子扶苏为继承人,赵高、李斯阴谋篡改遗诏,胡亥才登上了帝国宝座。胡亥是赵高的学生,倘若没有赵高,李斯一人是不敢篡改遗诏的。

二、诱惑、纵容胡亥胡作非为

大家印象中,胡亥就是一个人暴虐、残忍、荒淫、白痴的君主。事实上并非如此,胡亥刚刚登基时,颁布的第一道法令,就是将过去征发的税收退还一部分给百姓。

只可惜,在赵高的纵容、诱惑下,慢慢的坠入了赵高的圈套,开始了享乐、奢靡的生活,百姓的负担反而更重了。

在赵高的游说下,胡亥开始变得不可捉摸,残忍无比,比方说整天待在宫里,不见大臣,屠杀自己的兄弟姐妹,搞得群臣惶惶不可终日。

三、起义爆发初期,隐瞒实情

陈胜吴广起义初期,情报很快就传到了咸阳城,赵高为了粉饰太平,刻意隐瞒,只说好听的吉利话;到战事危急时刻,章邯派人到咸阳城求救,赵高嫉妒心起,还准备陷害章邯,秦帝国丧失了最后的机会。

倘若没有赵高,这一切都不会发生。

02:扶苏当皇帝,秦朝会延续下去

倘若扶苏当皇帝,秦朝不会亡,理由如下:

第一,扶苏为人宽容,会对秦法做适度变革

很多人说秦法暴虐,事实上并不是这样的,大汉王朝基本延续了秦法,也没人说什么。

扶苏是因为劝谏始皇帝不杀戮,才被派去北方做监军的,由此看来,他是一个善良的人;倘若由他执政,定然不会滥杀无辜,大概率还会对秦法做一定程度的修改,那就不会激起民变了。

第二,扶苏与一批名将关系很好,能够及时镇压起义

像胡亥那样,自己把自己圈禁起来的皇帝,可以说是非常稀少,几千年的历史,也没有几个,扶苏出现类似情况的概率非常非常小。因此,万一哪里出现了暴动起义,他很快就会知道的。

扶苏和蒙恬关系很好,有不错的军方资源。普通的小股起义,根本无法抵挡大秦刀剑,很快就会被扑灭。

综上所述,倘若没有赵高这个大奸宦,秦朝肯定不会那么快倒下,能够延续下去。


小杨品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赵高也许跟秦朝的灭亡脱不了干系,但我认为,即使没有赵高的推波助澜,秦朝也不会长远的走下去,赵高的出现只是历史的偶然,而秦朝的灭亡是历史的必然。

秦王的治国理念没有根据时代的改变而做出变化

从根本来看,秦朝的政策是延续战国时期秦国的政策,严刑峻法是战国时期的大趋势,但绝不适合在和平年代推行。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诸侯混战,社会动荡。在如此严峻的环境下,严刑峻法是诸侯国在割据混战得以生存下来的方式。

秦国在战国各国中脱颖而出,然而在经历了几百年的战乱之后,秦始皇并没有适时缓政,休养生息,而是担心六国贵族图谋复辟,实施苛政。这对百姓们来说,无疑是从一个火坑跳往另一个火坑,没有百姓们支持的王朝还能支撑多久。

赵高利欲熏心,又是依仗着谁

赵高的出生并没有给他带来荣耀,而是在偶然的机会下才被秦始皇所提拔,如果秦始皇是位亲力亲为、爱民如子的统治者,又哪里有赵高有恃无恐的逢迎献媚,也就不会出现沙丘宫变,扶苏自尽,赐死蒙恬的局面,更不会一贯嚣张至指鹿为马,最后胆大妄为地杀害秦二世。

我们可以看出从秦始皇到秦二世被杀害期间,赵高的野心在一次次的满足下被喂大,从一开始在胡亥的信任下得以高官厚禄,到害怕扶苏即位后对自己不利而暗中扣押遗诏,再到变本加厉假传遗诏,赐死扶苏;从满足于把弄傀儡皇帝胡亥,到铲除忠良,指鹿为马,再到杀害秦二世取而代之。

赵高并不是一出生就想掌权,而是在跟随秦始皇和秦二世期间才逐渐发现,当一个奸臣是获得权利和财富的捷径。所以赵高只是秦朝灭亡的一种表现,即使不是赵高,也会张高、李高来为秦朝画上一个句号。


正一品贵妃


在中国的历史上,似乎每一个王朝灭亡之前,都有那么一个坏太监或者坏女人,比如明朝的魏忠贤,清朝的慈溪太后,比如秦朝的赵高等等。

赵高在中国的历史上可谓是臭名昭著,别的不说,单单一项“指鹿为马”,既糊弄了皇帝,又排除了朝中的异己,手段不可谓不高明,也不可谓不毒辣。有人说,如果秦朝没有赵高乱政,或许不会二世而亡,而能延续更长的时间。

但事实会是如此吗?我们姑且来分析一番。

首先,持有以上观点的人认为,赵高乱政的第一点,就是篡改了秦始皇的传位诏书。把本应该属于公子扶苏的皇位改成了胡亥继承,赐死了公子扶苏和大将蒙恬,这一举动相当于断送了秦国未来的明君,顺手带走了秦国最强大的武将。自断双臂,难怪后来天下大乱,秦朝无应对之力!

但其实,这里的看法是比较片面的。首先,司马迁的《史记》里面记载,赵高只是对秦始皇的死秘不发丧,但是并没有提及他篡改秦始皇遗诏的事情,所以秦始皇到底传位给谁这是千古谜团,除非有时空穿越机器,否则谁也不敢确定。

其次,秦朝名将并非蒙恬一人,还有王翦一家,还有章邯,这都是有名的大将,曾经逼着项羽生死决战,所以,扶苏和蒙恬之死不影响大局。真正的战争看的还是确切的整体实力。

第三,认为赵高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网友认为,赵高在秦朝内部大肆排除异己,对秦朝的忠良官员屡屡残害,导致秦朝内部官风不正,对百姓压榨日盛,所以才爆发了叛乱。

实际上这个事情当然是有的,但是仅仅凭借赵高一个人的行动,就能让天下群起而攻之,不可能。大家想一想,魏忠贤够跋扈了把?但是他都没能引起天下大乱,为何赵高就能呢?

赵高当然没有这个本事,天下大乱的根源不在于他,而在于秦始皇的政策,先前碍于始皇的威慑力,六国残部蠢蠢欲动却不敢放肆,但是始皇一死,不管是扶苏继位还是胡亥继位,都免不了要和六国开战,道理很明显,新君继位,对各项政事不熟悉,这是复仇者最佳的时机。所以他们不关心谁是皇帝,不管是谁,有没有赵高,都无可避免。

第四:认为赵高导致秦朝二世而亡的网友认为,赵高杀害了胡亥,胡亥无后,导致秦朝继承的正统性丧失,从内部土崩瓦解。

但实际上,赵高杀害胡亥的时候,秦朝最后的主力已经被项羽消灭在巨鹿,天下大势早就已经势不可挡,不管胡亥死不死,都要面对即将到来的六国军队,无可避免。

所以,赵高的作用其实是被大家高估了,他没那么厉害,也没多大本事。战争,不会单穿的因为一个人而起,也不会因为一个人而终结。赵高只是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仅此而已。

按照秦朝当时的情况,即使是扶苏继位,恐怕面对项羽这样的战胜,最后也会饮恨,秦朝是逃不过二世而亡的命运。

秦朝灭亡的原因有:

1.秦朝经过多次战争统一六国后,人民受战争的苦难十分严重,正是需要休养生息的时候,而赢政却好大喜功,滥用民力,使得人民在战争之后又背上了更沉重的枷锁。

2.著名商鞅变法,使秦国变成了一个强国,但是在经过一百多年后,已经成为一种僵化的制度,就拿著名的陈胜起义而言,他们因为大雨而延误了期限,本来完全可以从轻或者避免刑法,但是在秦国僵化的法律却没有这一点,一定要处死。使得人民对政府的抵触情绪越来越大。  

3.秦统一后,虽然灭亡了六国,但是六国的残余势力并没有完全消灭,还有很多隐藏在民间,而秦的统一时间又太短,还没有在人们心中树立起政府的地位,人们没有依附,中央政府强大还不显眼,一旦政府失去控制力,天下大乱的时候,这种残余势力必定会反扑。

4.政权内部的斗争,政治的腐败,更使得本来就风雨飘摇的政权更加雪上加霜,秦王朝成了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


大小多子


假如没有赵高,或者说没有赵高从中作梗,就没有胡亥当秦二世。

没有胡亥当秦二世,就是扶苏当秦二世。扶苏当秦二世,就不会被赵高困在皇宫里对外界一无所知。不要忘记,秦二世胡亥知道起义军大规模爆发的时候,已经是后期了。开始都被赵高骗了,说是流民盗贼作乱。

因为赵高,秦二世胡亥见不到文武百官,丞相李斯都见不到皇帝。若是换成扶苏,这种情况能发生吗?

若是没有赵高,蒙氏一族就不会灭。蒙恬就是扶苏最大的支持者,三十万军队就是起义军最大的克星。

再来说说扶苏,扶苏对始皇帝的有些暴政是进行过劝谏的,假如扶苏是秦二世,有些暴政将会改变,相对来说会变得温和。这样一来,起义军的势头就不会那么强劲,甚至有可能不会发生大规模农民起义。

陈胜吴广起义被秦军打败,秦军却陷入了赵高的算计之中,导致后来的秦军作战不利。假如没有赵高的算计,秦军跟起义军谁胜谁负是不是很难说?加上政策宽松,蒙氏军队,胜算几何?

赵高是导致秦朝灭亡的关键人物,就像当年赵国有郭开一样。郭开的存在,直接导致战国两大名将廉颇李牧不被赵王重用,加快了赵国灭亡速度。

所以我要说,不要小看小人的作用,尤其是赵高这样的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防范这种人占据权位的。小看了他们,最后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乙丙丁6


把秦朝灭亡和赵高扯上关系的故事要从沙丘之变说起:

始皇帝死于沙丘平台,死前诏令公子扶苏回城出殡,有意传位于扶苏,二世胡亥和赵高穿一条裤子,所以相对而言更加愿意让胡亥做皇帝,扶苏和蒙恬等武将为一派,和朝中一些素来不怎么对付,赵高利用这一点,把李斯说服了,成功篡改始皇帝遗诏,传位于二世胡亥。

二世胡亥也是一个佛系青年,他认为:这人生在世,譬如白驹过隙,既已位居九五,欲悉耳目之所好,穷心智之所乐,以长“安”宗庙而“乐”百姓,“长”有天下。赵高高兴的不的了。享有了绝对的权力,然后滋生了绝对的腐败,把秦王朝推向了火坑。

反过来看,如果没有赵高,秦朝会怎么样?我们知道一个前提就是,扶苏和朝中大臣不对付,不愿意扶苏当皇帝的绝不止赵高一人,如果没有赵高,有可能有其他人来做这件事情,也有可能其他人没胆量做这件事情,如果其他人篡改了诏书,那就和我们现在看到的历史没什么不同,如果那些人没那个胆量,则扶苏做了皇帝,可能会给秦王朝多续命很久。


王皓沐讲历史


说秦朝亡于赵高,这是没有问题的,或者我们换个说法,对于秦朝亡国赵高要负绝大部分责任。

很多网友肯定会质疑,一个太监怎么会有能使秦国灭亡的能力呢?要知道就是这个秦国,十几年前可是能够横扫六国,所向披靡的。

胡亥之所以能有这么强大的力量,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是赵高是胡亥的老师,他从小就陪伴在胡亥身边,而胡亥本人对这个老师也是言听计从。

不要怀疑赵高的能量,尽管只是一个太监,但是这个赵高是真有本领的,只不过他的本领不在治国安邦,而在于识透人心。

恰好,胡亥打小就不是一个聪明人,甚至有些懦弱老实,所以秦始皇才选择了赵高这么个人来教导胡亥,毕竟身为皇子若是太过老实,估计也会命不久矣。但是,秦始皇不知道的是自己选择的这个本该与大秦帝国大局无伤大雅的人,竟然能够一步步地将自己建立的大秦帝国灭亡。

胡亥性格的懦弱老实给了赵高以绝对的机会,他利用胡亥一步步地走向了大秦的统治中心,并接连做下了以下几件事,一步步地将大秦帝国推进了覆亡的深渊。

一、沙丘联合丞相李斯篡改其始皇帝遗书,赐死皇子扶苏,扶二皇子胡亥上位。

很多人其实对这一点很不赞同,认为始皇帝之所以将扶苏扔在边军中就是疏远的表现,而把胡亥留在身边,就是有意培养胡亥的表现。

实际上,我们要明确一点,始皇帝在沙丘暴毙,这是一件突发事件,他自己也不会想到自己会英年早逝,所以把扶苏放在边军有没有可能是在故意历练扶苏呢,而将胡亥留在身边,仅仅只是因为希望有儿子在身边照顾自己,陪自己解闷呢。说真的,很难让人相信,雄才大略的始皇帝会把压根没有执政能力的胡亥定为继承人。

所以,我觉得沙丘赵高和李斯篡改始皇帝遗书应该是真实的。如果扶苏即位,大秦帝国绝不会仅仅二世就亡国。

二、胡亥即位后,赵高劝导胡亥杀光兄弟姐妹,相当于是灭了秦始皇满门。

秦国之所以能够从边陲小国发展成为大秦帝国,秦国王族的贡献功不可没,身为皇子的胡亥,就算与兄弟姐妹关系不和睦,段不至于对其赶尽杀绝。然而,在胡亥的教唆下,他灭了秦始皇满门,这个事情造成的后果就是秦亡时,竟然没有几个赢氏之人出面维持局面。

最终被项羽招降大秦将领,轻而易举地将秦国灭了国。

大家想想,哪个朝代灭亡后,都会有人为其叫魂,唯独秦朝没有,为什么?因为秦朝赢氏皇族已经被胡亥和项羽杀绝了。

三、指鹿为马篡权,危亡时刻还下令杀了秦二世。

“指鹿为马”的故事大家都听说过了,赵高之擅权到了何等地步自不用多说,不仅如此,赵高还让秦二世成自己为“亚父”。

后来,在项羽和刘邦兵锋直逼关中时,他还杀了胡亥,立秦王子婴即位。很难想象,在秦国危亡时刻,赵高竟然杀了秦君胡亥,这不就是在自乱军心吗,立子婴即位也不过是想更好地让子婴当自己手中的傀儡。

就这样,仅凭一己之力,赵高便一步步地将秦朝灭了国。


史海钩沉


把秦朝灭亡的一些责任归于赵高,不是没有道理的。

沙丘之谋的主谋就是赵高,李斯只是帮凶。如果不是赵高更改秦始皇的遗诏,秦二世就不会是胡亥,而是扶苏。扶苏的执政理念与秦始皇不同,他反对焚书坑儒,反对暴政刑法,提倡休息生息、发展生产。如果扶苏继位,会很大的缓和统治阶级与底层平民的矛盾,巩固秦朝统治。

如此一来,估计就不会有陈胜吴广的揭竿而起,这个秦朝灭亡的导火索没有了,秦朝或许可以像后来的西汉那样,统治个两三百年没问题。

不过,把秦朝灭亡的责任全部推给赵高也不公平,毕竟是秦二世胡亥自己能力太差、过于平庸,所以才会被下面的人忽悠,说到底,只能怪自己无能呀。


孤舟钓江雪


问题在制度,不在个人。

把一切灭亡都归罪于个人的方式,其时,只是障眼法而已、是为了蒙蔽人、是为了继续维护统治而已。

在如此这般的体制之下,没有赵高,会有李高、王高……或其他什么高……

当然,秦朝的灭亡,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话虽这么说,但是,必须清楚,主要问题在哪里?

除了体制问题而外,

国力消耗是另外一个严重的问题;国力消耗必然导致对民众压榨的加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