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如果書法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張池山的書法之路走得尤其艱難。

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張池山書法

福建漳州詔安縣是全國聞名的書畫之鄉,書法氛圍特別濃厚。張池山就出生在詔安縣的一戶農家。小時候的池山除了放牛、上學,一有空閒就對著鄰家門楣上龍飛鳳舞的春聯發呆,黑黑的小手在上面依樣畫葫蘆的描摹,久而久之,竟把那些艱澀難懂的古體字寫得有模有樣。

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老師的誇讚更引起了他對於書法的濃厚興趣。 他想擁有一支自己的毛筆, 他渴望學習書法,但是他知道,家裡條件有限,懂事的池山只能偷偷的喜歡,他把對書法的熱愛默默的藏在心裡,發誓一定要寫出全村最牛逼的春聯!

從此,放牛途中,青梅樹下,多了一位席地而書的孩童,用手指,用樹枝,用草梗,用對書法痴戀的赤子之心,書寫屬於自己的那份執著。

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日月有情蒼天不負,池山逐漸長成了翩翩少年,在雲霄師範讀書時,幸遇恩師羅覺華老師,羅覺華老師對這個天賦異稟的學生也是愛護有加。恩師的引導,使池山摒棄了以往書寫的野路子,從此走上了溯源追典、取法古賢的書法之路。他在師範讀書期間,就獲得了福建省首屆藝術節大中專學生書法比賽一等獎。

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從14年開始,他憑著對書法獨特的領悟,兩次獲得福建書法最高獎一《八閩丹青獎》金獎,

行書、草書入選十二屆國展!那個心有凌雲的放牛娃,用手中的大筆,寫出了深山,寫出了詔安,寫出了福建,一直寫到了國展大賽的最高殿堂。

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張池山十二屆國展入展行書作品


十二屆國展不是一蹴而就, 天份很重要,運氣很重要,但是天分和運氣的背後,不過是多於常人的付出和儲備。量的積累,才會有質的突破。成功沒有偶然性,是其紮實的書法功底和堅持不懈的積累成就了今天的成就。

張池山書法與性情相融,純淨自然,帶著些許灑脫。無論哪種書體,皆闡釋此種感覺。其大草宗張旭《古詩四帖》;小草法懷素《千字文》,間而夾帶《平復帖》之韻味;行書遍臨董香光諸帖,從餘遊後,復與魯公《爭座位》頗多用心;楷書根植鍾繇《薦季直表》。

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年復一年,除教學外,多浸淫其間。池山勤奮超乎他人,行於路以手指為筆,席於地以樹技為筆,餐後以筷子為筆,正所謂“努力就是實力,態度決定高度",如此用功,以一貫之,加之天賦異稟,何患無成。

張池山高高壯壯的,邁著痞帥的晃步,大手一揮,彷彿整條馬路都是他們家的。張池山愛笑,笑起來直接乾脆,一如他的字,心不染塵,書道天真。書法的意境,也是心境。

行書、草書雙雙入國展,他自稱是“沒文化的農民”

他的普通話夾著濃濃的閩南腔,又難懂又逗趣,他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是農民,沒有文化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