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1.什麼是笏板?

笏板,又稱手板、玉板或朝板。是古代臣下上殿面君時的工具。古時候文武大臣朝見君王時,雙手執笏以記錄君命或旨意,亦可以將要對君王上奏的話記在笏板上,以防止遺忘。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宋代官員手持笏板圖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宋代官員手持笏板劇照


2.笏板規格

笏板的長度大約2尺6寸,中寬3寸,此物件雖然不大,但卻很貴重, 這是由它的質地決定的。笏分別用玉、象牙或竹製成。最早出現的年代應在春秋以前,史學家認為在商朝就可能開始使用了,是古代中國官員使用時間最長的一種辦公用品。


3.笏板用途

根據相關歷史記載這個笏板在幾千年前的商周時期就已經在使用了,在一開始的時候,笏板並不是官員特殊使用的,幾乎每個百姓家裡都有笏板,因為那時候人們還沒有發明紙,這個種板子就代替紙張的地位。

到後來,笏板用途,變成禮儀之用,然後才是大臣朝見天子時,用來記錄天子的命令或旨意,也可用來書寫向天子上奏的章疏內容,為備忘提示用。如《釋名》∶“笏,忽也,備忽忘也。”及《禮記·玉藻》:“凡有指畫於君前,用笏;造受命於君前,則書於笏。”據說,笏板還有另外的作用,就是擋住自己的臉,用以彰顯龍威,上朝面見天子眼睛要望著笏板,表示對天子的敬意。

有趣的是,古代官員原則上一人只用一隻笏,但公務繁忙的官員則允許用幾個,幾個拿不下,就備一個袋子,這個袋子後稱為“笏囊”,因為多了,則需一個隨從揹著一同上朝,唐代的張九齡為相時,因為年老體弱,就是從他開始使用隨從背笏囊,沒想到後來竟成時尚,官員紛紛仿效,以顯示公務繁忙。而幫他背笏囊的隨從,就有些像當代官員的秘書了。


4.笏板材質:玉、象牙或竹、木、骨等材質製成。


5.笏板棄用

古人沒有發明紙張之前,如果私用,則成為書籍的功能,也稱“牘”。如果官員將其隨身帶著上朝用,則稱為“笏”。

及至後來紙張普及後,笏便成為禮節性用品,材料由竹木上升到玉或象牙。唐代武德四年以後,使用笏竟開始有了等級之分。五品官以上才能用象笏,六品以下用竹笏。對形狀也有規定,三品以上的笏,前拙後直,五品以上,前拙後屈,後又改為上圓下方。明代則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用象笏,五品以下的官員就沒有資格用它了。這與當代官員用筆記本不同,沒有嚴格的等級之分。

從清朝開始,笏板就廢棄不用了。笏板作為“備忘簿”和區分官位高低的標誌。它從夏朝起,一直用到明末為止,共延續了三千多年之久,直到清代,因為嫌麻煩才被廢除,可謂淵遠流長了。

原本代表權力地位光宗耀祖的笏板,卻在清朝出現了個大逆轉。滿族人是個頂個的真漢子,握劍策馬又揚鞭,多出來的笏板難道要用嘴叼著?所以從清朝開始,笏板便被廢棄不用,自此輝煌了無數個王朝的笏板便退出了歷史的舞臺,也就成為了古董!



商代墨玉笏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商代墨玉笏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北京故宮博物院館藏



宋代象牙笏板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私人藏品




明代象牙笏板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陝西渭南博物館

明代象牙笏板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浙江瑞安博物館館藏

明代象牙笏板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國家博物館館藏

明代象牙笏板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廣東省博物館館藏

明代象牙笏板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民間藏品

明孝陵手持朝笏石雕像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明孝陵

明代象牙笏板

【傳統文化】古代官員上朝用具(辦公用品) - 笏(hù)板

廣州博物館館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