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分封制国运800年,而后历代主推郡县制很少超过300年,这其中有关系吗?

幻海尘封


经济基础作用于上层建筑。

周朝的管理方式是“分权封建诸侯管治” 。周初分封只为拓荒与繁衍,分部势力弱于总部之前进行以中央朝廷为中心的治理,但分部势力超越总部后以总部为中心管治的共主制名存实亡进入春秋战国时期,变为以各分部多中心的管治,凑数八百年而已。

秦后郡县制流官制,以中央人治权力行于总辖区,但因流官而根据不牢,不及一半三百年也不错了。

长久治国须既扎又流。扎根深必须主官在其他辅助人才流动,以及强末弱本。


治235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有275年,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时期,如果按秦始皇统一天下的公元前221年算东周灭亡来算的话,东周有550年,如果按东周王室最后一任天子周赧王病死东周覆亡的公元前256年来算的话,东周有515年,但不管怎么算,周朝最少有790年,最多有825年。

即便如此,后世的历朝历代仍然没有能超过周朝存在的时间,而且根据观察,后世朝代存在的时间都是不超过300年的,比如西汉210年,东汉195年,唐朝289年,明朝276年,这似乎像一个魔咒一般,成为朝代更替的规律。

中国历史朝代

众所周知,从秦始皇统一六国正式结束周朝以来,建立了大一统的封建集权制王朝,以郡县制为地方行政制度,以三公九卿制为中央行政制度,之后的历朝历代均采用了秦朝的制度,所以周朝与后世历朝历代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地方行政制度,周朝是分封制,后世朝代是郡县制。

所以就有人认为周朝能够实现825年的国祚,就是因为分封制,后世历朝历代没有超过300年国祚的原因就是因为郡县制,这样说对吗?

当然不对。

先说说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什么区别?

周朝

分封制简单地说就是把由天子把土地分封给诸侯,诸侯再把土地分封给卿大夫,卿大夫再把土地分封给士,士是最低贵族,分封就分到士为止,由上到下,一层一层进行分封,等级相当森严,这种分封是世袭的,祖先得到分封,然后嫡系子孙一直世袭下去,除非整个家族灭亡。

分封制之下,天子、诸侯、卿大夫都有自己的一套领导班子和势力,都是相对独立的,而且可以任命自己手下的官吏,天子、诸侯、卿大夫的手下官吏首先效忠的就是他们自己,比如诸侯手下有四五个卿大夫,这四五个卿大夫直接对诸侯负责,天子都无法直接命令,所以分封制之下,每个被分封的个体独立性都非常强,如果以诸侯国为单位的话,每一个诸侯国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然后整个天下就是独立国家的联盟,比如周朝。

郡县制则完全不一样,郡县制的所有郡县的长官都统一由皇帝任命,皇帝由于掌握了天下所有郡县的长官任命大权,所以地方郡县的长官直接对皇帝负责,而且郡县制之下的官吏不是世袭的,由皇帝进行一系列的考核办法,用以保证所有地方官吏的合格和对皇帝的忠心,比如秦朝。

分封制

所以分封制与郡县制最大的区别就是:分封制独立性非常强,所有的诸侯国都是独立的国家,郡县制集权性非常强,所有的郡县都是直属于皇帝的

再说说周朝为什么有825年国祚?

分封制之下,周天子想要控制诸侯,只能用礼仪和武力来控制,礼乐崩坏后,只能靠强大的武力控制,同时因为诸侯独立性太强,他们考虑问题往往是优先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才是天子的利益,当周天子的势力开始衰弱时,诸侯国无一例外的都会开始为了自身利益而进行对外扩张。

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如果按实际控制力来看的话,东周已经是名存实存了,周天子已经开始衰弱,根本无力控制天下,反而是大的诸侯国开始代替天子行使权力,这就叫争霸,所以春秋就有春秋五霸主。而东周的天子基本就是打酱油的存在,只有名义,而无实际影响力了,而事实上东周存在的时间有500多年,远超西周,这500多年其实都不能算周朝实际统治了。

郡县制

东周时期其实是诸侯国争霸、兼并直到最后统一的时期,从最高峰的上百个诸侯国,到战国时期的战国七雄,再到只有秦国统一天下为止,诸侯国越来越少,到最后只有一个最强的活了下来,根本原因就是统一难度太大了,春秋战国的统一是中国五千历史上难度最大的统一战争,没有之一,是因为分封制之下数百年已经根深固蒂的效忠思想,谁给分封就效忠谁,在这样的情况下,统一战国只能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灭亡。

但是东周500多年历史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强大统一所有的国家,因为国家太多了,每个国家都想强大,都想笑到最后,这种统一难度就相当于几千年前希腊城邦没有一个国家能统一一样困难,秦国用了数百年时间,才最终统一天下,这种难度就需要几百年时间才完成,这也就是东周存在时间长的原因,因为诸侯国都在打仗,只有统一天下,周朝才算正式灭亡

如果按实际控制力来说的话,周朝也只有西周时期才能算是有控制诸侯国之实力,而西周就是275年国祚,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周朝的国祚其实也只有275年,虽然之后的东周一直存在,但已无实力,只是名义上的存在,只能看着诸侯国进行兼并战争,直到最后被灭亡。

西周

所以周朝有825年,是因为周朝统一天下太难了,而实际控制天下也只有275年,与后世朝代国祚其实是差不多的,这并不是说周朝的国祚长,而是说周朝动乱的时间长,统一天下的时间长,这个时间并不代表周朝的实际统治。

再来说说后世朝代为什么国祚不超过三百年?

后世朝代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中央集权制,由皇帝一人掌控天下所有权力,这种结构的好处就是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比如对外战争,工程建议等等,缺点是由于皇帝掌握了所有的权力,所以皇帝英明的时候,天下太平,一旦皇帝昏庸,权力就很容易被滥用或者被权臣夺取,那样的话,就会造成天下动乱。比如秦朝,秦始皇去世后,昏庸无能的秦二世胡亥即位,才两年时间,就断送了秦朝,再比如东汉末年的汉桓帝与汉灵帝也是昏庸皇帝的代表,卖官卖爵,禁锢党人,导致东汉陷入动乱。

秦国疆域与郡县制

后世朝代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嫡长子继承制,皇帝的继承人一般来说是由嫡长子继承的,这叫立嫡不立长,立嫡不立贤,这么做的好处就是继承人容易分清楚,简单可操作性,坏处就是无法保证继承人是贤能还是昏庸,当然嫡长子继承制也不是绝对的,总有些例外。比如晋朝,在司马炎去世后,把皇位传给了一个白痴嫡长子司马衷,导致八王之乱和五胡乱华,直接把晋朝给灭亡了。

而中国历来有富不过三代的说法,无法保证三代人都是有能力的人,对于皇帝也是如此,很难保证边连续三代皇帝都是明君,一旦出现昏君,就会导致天下大乱,而天下一乱,只需要攻下都城,一个朝代就灭亡了,而不是像周朝要把所有的诸侯全部消灭才能统一天下,所以后世朝代只要一乱,统一天下花费的时间比周朝要短得多,比如秦末天下大乱,刘邦统一天下只能用七年。

所以后世朝代国祚不长的原因就是:中央集权制+嫡长子继承制+历史发展的规律,因为皇帝不可能永远英明,后世朝代的政体决定了改朝换代的时间大大加速,而在特定的历史规律下,形成了不超过300年的规律。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在中国,周朝是确实是一个时间比较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046年开始到公元前256年,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1年。这也是周朝国运八百年之说的原因。确实是一个了不起的朝代。它所创立的宗法制,周礼,至今仍然影响深远。它的八百年的国运更是令后世的所有朝代望尘莫及。我们可以看看后来的比较强盛大一统的国运有多少。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总共十五年。

汉:公元前206年到公元220年,连同王莽的“新”算在内,也才426年。

西晋:公元265年到公元316年,共51年。

隋:公元581年到公元618年,共37年。

唐:公元618年到公元907年,共289年。

元:公元1271年到公元1368年,共97年。

明: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共276年。

清:公元1644年到公元1912年,共268年。

没有一个朝代超过500年,大多数朝代过不了300年的大关。

虽然各有各的原因,但是与周朝比较起来,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不同点:实行郡县制。

而众所周知的,周朝是实行分封制的。

分封制与郡县制

所谓的分封制,是指古代中国的“天子”将土地分给王室子弟,功臣或古代帝王的后裔,让他们在封地建立“诸侯国”“封国”或“藩国”的一种制度。

周朝就是典型的实行分封制度的朝代。它实行“以藩屏周”的制度,分封一千多个诸侯国。以这些诸侯国来保卫周朝。

而所谓的郡县制,就是将中央管辖的土地划分为若干个郡县,由由中央委任地方官员直接管理的一种制度。

从秦朝开始,中国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大都实行这样的一种制度。

很多的王朝都是分封制与郡县制结合,但是到了后来,这些分封大多只是流于形式,并没有实权。

郡县制示意图

分封与郡县制的优缺点

一、分封制的优点

1、分封制度能够迅速扩大和稳定王朝初年对边疆的统治。

在王朝的建立初期,新的王朝没有力量直接控制边远的地区。这个时候,封一些诸侯王,对这些土地实行统治,有利于王朝初年的开疆拓土,稳定对边疆地区的统治。

这是很多的朝代在建国前后分封诸侯王的原因。

比如周朝。周王实际能统治的地区不大,但是通过分封,周朝名义上控制了黄河流域乃至长江流域地区。

2、分封制度能够对王朝起一定的拱卫作用。

这个方面,体现的最为突出的是周朝和汉朝。周幽王骊山脚下被杀之后,是诸侯王护送周平王建立东周,延续周朝的统治的。

在汉朝。吕后死后,吕家准备篡权夺位,也是因为诸侯王起兵,最终给了周勃机会,得以夺取兵权,铲除诸吕的。

分封制

二、分封制的缺点——不利于王朝统治的加强。

实行分封制,意味着统治者要把一部分全力分给诸侯王。自然,不利于统治者加强对地方的统治。而且,诸侯王的实力一旦得到加强,往往成为一个王朝的乱源。

这一点,使得周朝在实行分封制300多年后,开启了春秋战国的乱世时代。也使得后世实行分封制的王朝,无一例外的,都曾经面对诸侯王的叛乱。

三、郡县制的优点和缺点。

郡县制的实行,使得中央集权国家能够直接委派官员,对地方实行管理,加强了中央的权力和全国的统一。同样,也有力的避免诸侯王的叛乱问题。

但是郡县制的全面推行,也使得在中央王朝帝王面临外敌或者权臣威胁时,缺少有力的帮手。

中央王朝300年周期与制度的关系

一、后世王朝大多有推行分封制,但是都成为乱源

分封制度的弊端非常明显。周朝实行分封制,结果不到300年,诸侯尾大不掉,甚至连比较亲近的郑庄公都敢于射伤周天子,周天子统辖之地,实际上只有洛邑,成了“邑长”。这还是周朝的生产力比较落后的缘故。

有了周朝的样板,后世只要有诸侯王的朝代,诸侯王都起兵叛乱,距离建国时间也越来越短。

汉朝建国之后不久,异性诸侯王就起兵叛乱。吴楚七国之乱爆发时距离汉朝建国只有51年。

西晋建立26年之后,八王之乱爆发。西晋陷入战火之中,直到灭亡。

1395年,大明王朝建立34年之后,靖难之役发生,3年后,朱棣篡位登基,朱允炆下落不明。

1673年,清兵入关29年之后,三藩之乱爆发,战乱持续八年。

鉴于分封制已经成为王朝的乱源,越来越多的朝代没有实行分封制。或者只是局部分封。

二、王朝不超过三百年与制度的关系。

后世王朝不超过三百年,原因很多,归结起来有几个:

1、帝王的良莠不齐。中国高度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皇帝一人的权力极大。几乎可以左右一个朝代的兴衰盛亡(末期的除外)。几乎所有的朝代,开国的一代或者是几代帝王,都雄心勃勃,励精图治,王朝呈现一片盛世。中间的帝王,则是花天酒地,昏庸腐朽,使得王朝危机四伏。到了后来,可能会出现一到两个帝王试图力挽狂澜,给王朝来一个回光返照,这就是所谓的“中兴”,但是也不能解决王朝面临的危机。王朝的覆灭,不可避免。

2、王朝的轮回。

一般的王朝的前期,由于前朝的末期战乱频繁,人口锐减,王朝新建之时,有多余的土地足以分配给人民,人民安居乐业。到了王朝的中晚期,社会板结,土地被大量集中,很多的人口分不到土地。这就会造成很严重的流民问题。一旦加上天灾人祸,则是官逼民反。农民起义就不可避免了。

总结:综上所述,周朝以后的封建王朝力主实行郡县制跟它们大多数不超过三百年有一定的关系,因为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的权力,导致皇帝权力变大,缺乏制衡。但是它不是王朝没有300年国运的罪魁祸首。

同样,分封制也不是解决王朝没有300年国运的良方,因为它是王朝的乱源之一。且往往是致命的乱源。


填哥讲史


哈哈,正如你所说,周朝真正有王制基础的也就300年不到吧,西周!东周的王权到后面基本就没有了。可能300年就是个劫数!好像后朝,即使再强大的,都到这个节骨眼就结束了。


啰啰嗦嗦大半天


周朝分为东周和西周,在我看来真正的周王朝在镐京被攻破之后就已经灭亡了,东周在各个大国之中就是苟延残喘,除了顶着一个周天子的虚名之外,对各诸侯国没有任何的约束力。


明月不可輟


有关系。因为"吏制必将导致腐败"。


崔宝明字明月


今后世界也可按分封制统治


梦屿千寻90604


周天子有实权吗?


给不给阳光也要灿烂


周朝依靠分封制享受了800年的国运,这就是一个谬论。

为何这样说呐?周朝的历史起于公元前1046年,灭亡于公元前256年,经历了32代人,37个王,享国791年,也没有达到800年。

一般情况下,周朝被分为西周和东周,西周起于公元前1046年,至于公元前771年;东周起于公元前770年,至于公元前256年;东周又划分为春秋时代和战国时代,春秋时代起于公元前770年,至于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起于公元前475年,至于公元前221年。东周和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时间差,差别是春秋战国多了35年,截止到秦始皇统一六国。

东周这个概念,一般都不提起了,而是称作春秋、战国,史学界和大众都接受这一概念。因为春秋、战国时代更能准确的表现那个时代特色。

其实周朝的分封制真正起作用的时期也不超过300年,也就是我们经常提起的西周,只有275年。对比一下,唐朝享国289年、宋朝享国319年、明朝享国276年、清朝享国276年(一说268年,一说296年),如此看来分封制的周朝的国运和推行郡县制王朝差不多。(春秋初期的周国,也就相当于一个小诸侯国,以后逐步缩小)

为何说周朝分封制只享国275年呐?因为春秋战国时期,周王朝的宗主国的权力降低了很多,只有一个周王的名头,封地也逐渐缩小,对诸侯的控制力几乎为零,基本上连一个稍强的诸侯国都不算了!周王真正享受了分封制的权益在春秋战国时代已经消失了。

楚庄王八年,即公元前606年,楚庄王征伐陆浑戎时,他就曾经想直接消灭了周天子的封国。为何最终他没有下手呐?周朝王室之所以能够延续,主要依赖于以下两大理论的支撑:

第一,相互制约理论。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这些诸侯国都强盛一时,但谁也没有能力完全消灭谁,这些较强的诸侯国之间互相制约。这时的周天子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谁灭了周国,就是想取而代之,会群起而攻之,属于第二个灭亡的国家。

第二,周王无用论。

到了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封地、权力、军队都大为缩减。对那些较强的诸侯国来说已经毫无用处,威胁不大,即使推翻了也没有多少好处。同时也有可能遭到其他诸侯国的共同针对。

于是周天子在春秋战国属于苟延残喘的阶段,需要他们时就拉出来用一下,不用了就放到一边,根本就没有宗主国的权威,几乎完全依靠诸侯的施舍过日子。

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还依靠分封制那就是一个笑话。没有一种制度能够长治久安,自然分封制也不例外。

西汉刘邦搞局部分封制,自己搞死了异姓王,折腾了一段时间,汉景帝时期又发生“七国之乱”,不得已,汉武帝搞了“推恩令”,分化诸侯王的疆域和权力;西晋搞局部分封,“八王之乱”直接导致西晋灭亡;朱元璋搞局部分封,结果导致“靖难之役”,朱棣赶走了建文帝当上了皇帝。分封制在后世王朝看来就是王朝混乱的代名词,对此都十分小心谨慎。隋朝、唐朝、宋朝、元朝、清朝都不搞分封制的。(周赧王剧照,最后一位周王,当时西周国有城池36个,民众30000多人,全部献给秦国,也就相当于一个县)

其实这也是周朝为何分西周、东周,而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了,直接明了的分法是西周、春秋、战国,更贴合历史实际。

通观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分封制那就是一个祸害,就是王朝在自己培养潜在的敌人,依靠这种制度享国800年就是一个谬论。(秦朝48郡图,也有54郡之说)

推行郡县制和王朝不超过300年有关系吗?

郡县制、州郡县制等行政区域划分制度贯穿了秦朝之后中国的历史,类似于现在省、市、县三级行政疆域划分。

郡县制是一种先进的国家行政划分制度,取代的制度就是分封制。西周时期分封诸侯,划出疆域、人民,这些都归分封的诸侯所有,民众有缴纳赋税、服劳役和兵役的责任。说的直白一点,就是西周的天子分封了一批土皇帝,这些土皇帝有军队、有外交、可以自己收税。

分封的这些诸侯世代沿袭,形成世卿世禄制,也即是诸侯的后人世世代代做官,享受俸禄,严重阻碍了社会整体的发展,这让很多有才能的人被淹没、压制了。

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周国就鲜明的针对世卿世禄制度,采取军功爵制度,很多爵位不能时代沿袭了。世卿世禄制度的固有模式被打破,郡县制也就初漏端倪了,到秦始皇统一国家之后,推行郡县制。

郡县制的特点是用官僚体制管理地方,这些官僚和后代是不可能长期霸占一个地区的管辖权的,是流动性的。如此以来,皇帝控制各级官吏,官吏管理地方,皇帝考核官员决定晋升、降职或者平调,这种行政划分安排官员管理国家的模式,目前世界各国大都沿用的。

郡县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集权。如果各个王朝都搞分封制,统一的中华民族从何而来?估计是列国时代了!

如果仔细分,中国历史上超过200年的王朝就不太多,有夏、商、周、西汉、唐朝、辽朝、大理国、明朝、清朝,宋朝分北宋、南宋,哪一个也没有超过200年。

中国历史朝代的更替实际上是社会的一种进步,如果一个王朝持续时间太长,估计中华文明的发展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也不是什么魔咒阻碍了王朝大都不超过300年。

中国古达到近代,始终是一个农业大国。各个王朝最保值升值的是土地,各个王朝的官僚、地主最先兼并的就是土地,这导致大量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雇农。如果天公不作美,粮食收成不好或者绝产,老百姓没饭吃就会揭竿而起的。

兼并土地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量变达到质变,一个王朝就会腐朽,会被另外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新王朝建立,前一个王朝的权力体系崩塌,各种人员重新架构开始,土地等生产资料重新再分配,王朝又是欣欣向荣,又一个轮回开始了。

当然,历史上的很多王朝的更替是被外部军事力量的进攻而灭亡的。

中国王朝大都不超过300年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和郡县制没有关系。


穿越再现彼岸


管的宽就命短。

周王室在周的中后期,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宗主,实际只管自己周边五十里到二百里地面,也没有实力干涉诸侯兼并混战。与神农氏炎帝末期差不多,被武力强大的诸侯晾一边了。

近千年的例子,倭国也是,倭王有名无实,诸侯有实无名,两不干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