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讓孩子嚐嚐這3種“苦頭”,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楊絳的父親說過: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父母不讓孩子嚐嚐這3種“苦頭”,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為人父母者,為孩子傾注了再多的關愛,如果教不會他獨立戰勝困難的能力,任何教育都會是徒勞的。

科科老師最近聽到一位老師朋友和我說了他家姐姐的“痛苦”經歷,體會尤深。

這位老師也想把自家的經歷和思考分享給更多家長,他說:孩子成年前,有三種苦頭一定要嚐嚐!

01

“家裡有這樣一個孩子,真沒法弄。”

前幾天,大姨家的姐姐又火急火燎地打過電話來發洩自己崩潰的情緒。

能讓姐姐急成這樣的,不用猜也知道一定是因為她的兒子,也就是我的外甥了。

這次的原因是,外甥又辭職了


“疫情這個關頭,工作本來就不好找,他又辭職,我真是沒法兒了。”

姐姐這些年的不容易,大家都看在眼裡,但除了嘆息,也別無他法。

姐姐為了這個兒子可以說是操碎了心,就連外甥的工作也是姐姐託朋友幫找的,但每次都不例外,外甥最久幹兩個月,一準兒辭職走人。


“我也不求他能怎樣,就求他能替我想想,能夠獨立生活。”

養著24歲依舊在“啃老”的兒子,已經成了姐姐生活的常態。

我的這個外甥初中因為打架肄業後,就再不肯去上學了,說是學校有人管,自己吃不了這份學習的苦。

他整天和外面的“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吃吃喝喝,十幾歲一個月就要花掉好幾千!吃穿用度都要名牌,絲毫沒有勤儉的觀念,張嘴閉嘴都是自己在外面認識的朋友家裡如何如何,半分生活的苦都不肯吃。


02

那個在家“啃老”的孩子是如何養成的?

外甥的成長環境有些複雜:

他出生後不久姐姐就離婚了,大姨、姨夫心疼女兒一個人帶孩子辛苦,就把外甥接到身邊親自撫養。

外甥是大姨家的第一個外孫,從小大家都寵著。再加上姐姐離婚了,家人就更對他有了一絲偏愛,生怕他成長中受了什麼委屈、有了什麼遺憾。

特別是大姨夫,對自己的這個大外孫,真的是捧在手裡怕摔著,含在嘴裡怕化了:


凡事有求必應,凡是他想要的,一哭一鬧,第二天就全有了;


特別護短,外甥把親戚家的孩子打了,大姨夫第一反應是,“別訓他!再把孩子嚇壞了。”親戚見狀,看自家孩子也沒什麼大礙,只得嘆口氣作罷。

漸漸地,小區裡的家長都知道了外甥是個小霸王,告訴自家娃離他遠點;上學後,外甥只惹事不學習,常聽說他又把同學打了;初中後,他認識了一幫學校外面的人,整天打架,連著被好幾所中學勸退,失了學;退學後,就整天和狐朋狗友混在一起,心安理得地“啃老”起來。

這樣長大的外甥,成年後依舊整天向家裡伸手要錢,不給就大發脾氣,甚至拳腳相向。

你以為這樣的外甥一定很快樂是不是?其實並不然。

他也曾怒吼著說:“如果不是你們小時候不讓我堅持一下,不多給我報幾個課外班,我也不會成今天的樣子!”

大姨、大姨夫都悔不當初,“總想著不讓孩子吃一點苦,誰知蜜罐兒里長大的孩子卻成了自己給自己挖的坑。”

的確,每個溺愛孩子的長輩,都是要付出代價的。因為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只懂得照顧自己的感受,不能體諒別人的辛苦,也沒有學會愛的能力。

父母不讓孩子嚐嚐這3種“苦頭”,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03

小時候吃過這3種苦,

長大後才能品嚐生活的甜

有了外甥的“教訓”,大姨家其他幾個姐姐從小就特別注意教育孩子的分寸,特別是要學著讓孩子吃一些“苦頭”。

二姐、三姐從來不吝嗇於“用孩子”,她們從小就讓兒子浩浩、丁丁學樂器、上課外班,雖然孩子也會退縮,但她們都鼓勵著孩子堅持下去,不要輕言放棄;孩子漸漸大了,她們也常讓孩子幫忙做家務、學做飯;浩浩上高中後,更是把全家旅行的計劃制定、酒店航班的預定工作都讓他來幹。這樣長大的浩浩和丁丁不僅成績好,而且很有責任心。

在教育行業也呆了幾年,發現那些“三觀正”、能獨立生活得很好的孩子的家庭教育是有共通性的:

他們是在愛中長大的,但他們絕對不是溫室裡的花朵,相反,他們是很“皮實”的——遇到困難,他們先到的不是退縮,而是堅持和解決。

因為,他們的父母從小就讓他們明白收穫彩虹前要先經歷風雨,鼓勵著他們克服遇到的困難,經歷過這些戰勝“困難”的過程,對孩子而言,困難就不再可怕。

但並不是每個家長都能做到這一點,也常見到這樣的父母:


孩子想要參加學校的比賽,但父母怕孩子拿不到名次,於是“幫”孩子完成了一副出色的作品;


從來不讓孩子幹一丁點家務,心疼孩子光學習就已經夠苦了,沒必要再費神去做這些事;


孩子吵鬧著不想學課外班,家長無奈地嘆口氣就默許了……


我們以為自己在幫助孩子,實際上這卻成了孩子成長路上最大的阻礙。剝奪了孩子勇於嘗試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去感受的機會,剝奪了孩子自己在成長路上犯錯的機會。

所以,請切記,有些生活的“苦”,是我們父母一定要在孩子小的時候就要讓他們去體驗的。


愛孩子

就要讓他受勞動的苦


父母不讓孩子嚐嚐這3種“苦頭”,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楊絳的父親說:教育孩子獨立,勝過當第一。

可在以孩子為中心的家庭模式中,哪裡會捨得讓孩子動手,家長排隊輪著伺候。

口渴了,水杯送到手邊;房間亂了,自有人收拾;等到大一點,學業那麼繁重,興趣班那麼多,哪有時間去忙活這些瑣碎繁雜的生活小事?

說起勞動教育,其實離不開家庭教育,做家務就是其中一項很好的勞動教育。孩子做家務的能力,常常被父母低估和忽視。但它對孩子的成長來說,卻影響深遠。


哈佛大學學者曾做過一項調查,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愛做家務與不愛做家務的孩子相比,成年之後,就業率為15:1,而犯罪率為1:10。愛做家務的孩子,擁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數和家庭幸福指數。甚至在學業上,常做家務的孩子也往往表現得更加優異。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是在愛孩子,為孩子包攬一切家務事,但這樣做反而是害了孩子!

相比知識的學習,實際生活能力的訓練更是教育中不容忽視的根本。

孩子最初在家庭中學會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自律的習慣,以及熱愛生活的態度,這些將伴隨他們的一生,成為他們獲取幸福必備的最重要品質。


愛孩子

就要讓他受挫折的苦

父母不讓孩子嚐嚐這3種“苦頭”,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痛苦和挫折是成長中必要的。

孩子的成長需要“愛”,但愛的本質、愛的藝術、愛的表達不僅僅是給予,不僅僅是滿足,更不是百般遷就,不是讓孩子永遠地感受“快樂”。

人生中的生與死,相遇與離別,快樂與痛苦,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地出現。成長中的孩子也必須經歷“成對”的教育,必須讓他經歷心理上的一種痛苦、剋制、忍耐。

適當地讓孩子受一些挫折教育,是孩子人生的必修課。

如果一個孩子,在成長的路上,只能接受快樂,不能承受一點點痛苦,問題是很嚴重的。

經常有家長會問:孩子輸不起怎麼辦?

作業寫不完,就大哭;比賽輸了,就發脾氣:“我再也不和你們玩了!”……

這些都是因為孩子沒有樹立正確的輸贏觀,或者大人陪孩子的玩耍時,一味地遷就孩子、讓著孩子。

我們需要和孩子說清楚,比賽有很多種可能性,有人贏,也會有人輸,但這些都只是暫時的,未來還會有更多的挑戰。

輸並不可怕,怕輸才可怕。

幾米在《我不是完美小孩》說:

“世界愈悲傷,我要愈快樂。當人心愈險惡,我要愈善良。當挫折來了,我要挺身面對。我要做一個樂觀向上,不退縮不屈不饒不怨天尤人的人,勇敢去接受人生所有挑戰的人。”


愛孩子

就要讓他受讀書的苦

父母不讓孩子嚐嚐這3種“苦頭”,很多教育都是無用的!

父母再愛孩子,也要捨得讓他受讀書的苦。

“廢掉一個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過一生。”

孩子小時候對於世界、對於未來的認知並不全面,對於人生更沒有什麼理性地規劃和思考。

這個時候,如果父母因為心軟,一味地追求讓孩子享受童年的自由,而不讓孩子學習應該學習的技能,那麼等到孩子醒悟的那一天,一定追悔莫及。

有遠見的父母,都會狠下心來,讓孩子在該吃苦的年齡不享福,在該學習的年齡不放縱,在該努力的年齡不放棄。

要知道,對於普通家庭而言,讀書依然是改變命運最有效的方式。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階層,一個人的收入,一個人見識,一個人的人脈……

這個世界上,沒有一條路是人生捷徑,但讀書卻是真正相對輕鬆的那條路。

所以在孩子想要放棄的時候,父母一定要狠下心來,教育孩子不要半途而廢。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每個人都喜歡一夜暴富的故事和無須努力的成功,但生活不是童話。

千萬別在該奮鬥的年紀裡選擇安逸,別在該學習的歲月裡放棄讀書。

多年後你會發現,那些年苦讀的歲月,只是你此生承受的最輕的苦。


04

小苦頭大甜頭,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黃磊說:天下有多少父母,就有多少個樣子的父母,沒有重樣的。因為每個家都不一樣。父母應該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而不要去做自私的父母。因為常常愛過了頭,就是自私的愛。那種愛比恨還要傷害。

父母未必都望子成龍,但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有一天能變成一個成熟獨立的大人,能過上自己喜歡的生活。可是真正的自由,都很貴。

校園之外沒有溫室,長大之後沒有兒戲。你可以溺愛你的孩子,但外面的世界不會。與其等待孩子將來被社會敲打得頭破血流,不如從小就正確教育孩子。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真正愛孩子的父母,必心懷遠見,必高瞻遠矚,必能一切從孩子更長遠的未來出發。

所以,趁孩子成年前,讓他們吃完這3種苦頭吧,他們會受益終生的!


關注我們,通過底部網站可查閱更多信息~
聲明:信息來源於網絡。如若侵權請通過投訴通道(wx:smitrue)提交信息,我們將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