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长大的你为何还是如此喜爱动漫?

三文鱼动漫


我来说说吧。动漫这个词,最早其实还没有普及,无论是80后90后,多半是一边看着动画片,一边是看着漫画长大的。

特别是80后,《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应该说在这一代人心中是无可取代的了。90后00后还好一些,因为漫画书已经普及了,也就是那个时候,动画漫画开始融合,为今天的风靡打下了基础。

40多岁的人在看漫画书,老人在看海贼王,这个我觉得不奇怪,似乎老少皆宜了。说了那么多,其实大家看的就是情怀,看的就是回忆,那是满满的青涩童年。

而如今许多动漫,特别是国产的,在画风和情节上完全突破,已经不是圣斗士星矢那个年代的套路了。确切的说动漫风一直随着人的需求刮,满足市场上全口味的大众,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呢?

这个诱惑会一直持续,每一代人看到的内容不同,心境也不同,但我们都是同道中人[赞]








漫吐槽


在当今,动漫已经成为儿童、青少年甚至部分成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动漫是儿童最早接受并最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动漫文化也是时下青少年文化的代名词;有许多成年人也热衷于动漫。为什么不论儿童、青少年甚至部分成人,他们都非常喜欢动漫呢?

儿童为什么爱看卡通片?

在日常生活中,儿童比成人更容易被卡通片吸引。儿童为什么爱看卡通片?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动漫与儿童之间存在某种天然的联系。现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具有把万物视为有生命和有意向的东西的天性,而动漫最大的特点就在于它可以把任何非人类的东西人格化,赋予它们情感、语言、思维和行动。孩子眼中的星星是会眨眼睛的,云朵是会跳舞的,花儿是会怕疼的,蚂蚁是可以一同嬉戏的;所以动漫中勤劳的小蜜蜂、懒惰的加菲猫,可以成为好朋友的猫和老鼠,都可以满足他们的无穷想象力。动漫作品中借助幻想塑造出的并不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形象,虽然必未符合成人的思维逻辑,但却遵循儿童的逻辑和情感体验的特殊方式,容易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

儿童和成人在看卡通片时到底有何生理差别?科学家解开了相关的秘密。科学家研究发现,成人在观看由真人表演的电影片段和虚拟角色的动画片段时,大脑活动有显著的差异,即成人的大脑内侧前额叶自动参与加工现实生活中人物的心理活动(如理解他人的意图),对卡通动画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人物角色或非人物角色却没有类似的自动加工。当儿童观看动画片表现的虚拟场景中的非人物角色时,他们的大脑内侧前额叶是否会与观看真实生活中的人物一样被激活呢?科学家通过磁共振成像技术测量10岁儿童观看电影和卡通片段时候的大脑激活情况,其中电影和卡通片分别代表真实和虚拟生活场景。结果发现,与成人不同,儿童的大脑内侧前额叶在观看电影表现的真实人物和卡通片表现的虚拟角色时候都会被激活,这与成人的神经活动方式不同。研究结果提示,尽管儿童在4~6岁间就具有心理归因的能力, 但是儿童直到10岁时,其大脑内侧前额叶还是不能自动区分真实生活中人物形象和虚拟世界中非人物角色。


叫我小幽鸭


为什么一个人长大了就不能喜欢看动漫呢?

“你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看动画片啊?”其实是一种对“动画片”的非常刻板的印象。

举个例子

大学刚入学那会,有一次正准备跟室友去吃饭的时候突然来了个快递,只好让室友帮忙点份砂锅先凉着,拿完快递再过去。

十分钟后我看着面前的砂锅和馒头发呆。

砂锅配馒头。

“你们北方人不是爱吃馒头嘛,我去二楼给你拿的。”

然而即便是在家里,我也从来都是更爱米饭的。

我只好一边道谢,一边把那碱味浓郁又干瘪的南方馒头咽下去。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刻板印象了。

那些说“你这么大个人了,怎么还看动画片啊?”的人,就是带着这样的刻板印象在看“动画片”,其实他们根本就没有真正了解过动漫,也没有真正的了解过所谓的“动画片”。

教练,我...我想看动漫

动漫……我们暂且可以不去抠字眼思考这个问题说的是anime,还是anime+comic,退一步说,谁规定了动漫一定是给小孩子看的呢?

前一段时间复联3非常的火,然而我们熟悉的钢铁侠、雷神、绿巨人、奇异博士等角色原本可都是漫画角色,美国娱乐文化中的所有超级英雄故事也都是以漫画为载体,谁能说那是只给小孩子看的呢?

疯狂动物城、寻梦环游记、冰雪奇缘、功夫熊猫,这些动画电影可是实打实的“动画片”哦,又有多少成年人去贡献了票房呢?

至于日漫,日漫中更是明确有着子供向(儿童向)、少年向、青年向、成人向这样的分类,青年向中有不少作品的深度不亚于传统文学,更兼之可能存在暴力、血腥、批判现实等因素,反倒并不适合小孩子观看,更不用说那些大家都懂的成人向作品了……

所以说,动画本身只是一种表现形式而已,其中固然包括了儿童作品却绝对不等同于儿童作品。戏剧中也有童话剧,文学中也有儿童文学,歌曲中包括了儿歌……本来就是这样简单的一件事,为什么偏偏到了动漫身上就一定要刻板地认为“不是给大人看的东西”呢?











一个普通的用户灬


动漫和年龄貌似没有什么关系[机智],漫迷们年龄跨度也特别广。有些动漫在不同的年龄去看,也有不同的体会,我小时候看《吸血鬼骑士》,只会关注自己感兴趣的情节,那时候理解能力不够,专注度也不够,但是长大了在去看,反而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这是动漫的魅力,他不是专属于小孩子的东西。小时候看热血励志番,也只是看到其中的搞笑情节开怀大笑,可是现在回头看,是能够理解其中的道理的。

之所以有人提出这个问题,我想是因为欣赏动漫作品是需要更多的想象力的,其实动漫和真人影视作品差不多,但是动漫的话,能够观众更丰富的想象空间,在想象力丰富的观众眼中动漫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的载体,而在想象力枯竭的观众眼中,动漫就是莫名其妙,荒缪至极。小孩的想象力是最丰富的,长大了反而更加成熟世故,这点各位应该深有体会。

所以动漫啊,不是只有小孩子能看的,任何表达作者内心的作品,无论是小说、动漫还是真人影视剧,都应该是主旨来划分可以由哪些人观看,不是简单粗暴的大人看动漫不适合

成人看喜羊羊与灰太狼都能看出成人的味道,就算看不出来,也没妨碍着谁,就当疲惫的生活之余的一点乐趣。[大笑][大笑]


小虫子动漫团


你好!很高兴的能回答你的问题。

曾几何时我也有这样问过自己,都已经是做爸爸的人了,为什么还喜欢看动画呢。

在我们的小时候看动画是一件很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我的儿子就很喜欢看动画。在对这个世界还懵懵懂懂的时候,看到电视荧幕里面有个色彩缤纷的世界还有会说话的小人,会觉得很神奇,再到八九岁的时候,我们男孩子都是比较好动爱玩的,会因为《四驱兄弟》迷上遥控玩具汽车,会因为《足球小将》去学踢足球,也会因为《迪迦·奥特曼》在别人面前模仿迪迦放大招的动作。

然而女孩子都是比较文静的,不会像我们男孩子一样疯疯癫癫的整天以为自己是个盖世英雄,那时候的她们会喜欢《樱桃小丸子》、《百变小樱》等等...

到了上高中的年纪,那时候的我还在看着动画,这时候父母就开始不乐意了,每次看到就会说:你都多大了,还像个小孩子一样看这些东西,现在都上高中了,要好好的对自己的未来做规划,不要老是看这些对你无益的东西。

不知道给我爸妈说了多少遍,突然有一天我就不在他们面前看了,自己偷偷的看。感觉长大了,貌似我们就已经没有再说"动画片"这个词了,大家都开始叫"动漫"了,其实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知道了动漫里面的人物、故事是能带给我们启发的,而这些感悟是我们年少时不曾有过的。

然而真正觉得能让自己沉下心来思考、感悟的动漫是从宫崎骏的动漫开始的,在《千与千寻》里千寻的善良、千寻父母的贪婪、无脸男从默默的跟随到自私的占用,这又显得他寂寞的心灵以及对友情的渴望,再到《龙猫》的故事里,小妹失踪后,再出现的画面,这时的她已经没有了影子,以及最后出现的所有美好画面,都是姐姐小月心中美好的愿望。

长大了,为什么还喜欢看动漫,其实经历多了,人开始变得复杂了,大多数人在这个充满诱惑的时代里迷失了方向,甚至成为了自己曾经最讨厌的那种人了。所以,动漫成为了我们的寄托,我们在动漫里找到了曾经的纯真,曾经的激情,在动漫里找到了儿时的英雄梦,在动漫里找到了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找到了年少时候的热血。

那句”教练!我想打篮球”是否触动到了你,虽然现在的我已经不再打球了,但是我在《灌篮高手》里找到了当时还在球场上尽情挥洒汗水的自己,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总能感染到人,这些无关年龄大小,动漫跟影视剧是没有差别的,只是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形式不一样而已。看着路飞从一个菜鸟一步步到现在这么强大难道你不觉得热血沸腾吗?

虽然我们已经长大了,可是我们依然爱那个曾经的自己,依旧爱着那个喜欢做白日梦、自以为自己很厉害的小孩,所以我们还在看动漫。


老鸭的动漫屋


长大了还喜爱动漫,也许有几个原因吧!

一:因为动漫里可以找到现实里没有的梦和快乐 ,对现实中无法实现的事物的热爱与幻想,且很多故事场景以及梦想和特效电影做不到但是漫画里可以 。

二:因为一些电视剧比动画片儿还幼稚,而且因为动漫从小学看到现在还没完结,人们看某种艺术作品的本质是对信息的接受,不同的艺术形式都可以产生这种信息,而动漫只是其中一种罢了。

三:很多动漫本身就是很优秀的影视作品,画面美配乐好,声优恰到好处的配音,就是让你看的舒服,抛开废萌卖肉等辣鸡题材不看,一旦有个不错的剧本,一部好番就值得回味几十年 。

四:如果不是现实生活太残酷,谁又想躲进虚拟的世界里呢!而且现在有的动漫从立意到叙事都比电视电影好太多。

五:动漫其实年龄越大,看的越明白,越精髓,经历的多了,才会发现想要一直保持鸣人、路飞、纳兹、樱木他们那样的初心有多难。 





柔情墨山水


你说你步入了成人的世界后,感觉看动画很尴尬。那到底是你觉得动画尴尬,还是所谓的“成人世界”让你觉得动画尴尬?这一点就能体现出:你是成熟,还是只是一味地模仿所谓的成熟。我和我的父亲都爱看动画。我喜欢《功壳机动队》,《苍穹的法芙娜》,《王立宇宙军》、《星际牛仔》等等日漫。其中有探讨社会伦理,也有涉及政治斗争,当然也有诙谐幽默的。而我的父亲,他最喜欢的却是《熊出没》。过去我也曾疑惑,为什么一个快50岁的老男人喜欢这么一部蠢动漫。后来,当我看腻那些有深刻含义的动画,转而去看《小魔女学院》的时候,我想到了:我看的那些纷繁复杂的关于人性的动画,也许就是父亲所面对的社会。当他远离职场的时候,放下一切担子来享受《熊出没》的那份单纯,又有何不可呢?最开始,我们怀着幼稚出生;逐渐的在生活中,文本中,动漫中我们开始意识到黑暗的存在和强大;最后,当我们意识到一己之力无法改变世界后,我们又回归单纯-既然无法回避,那就笑着面对。


国漫精彩剪辑


因为热爱


一点SH


因为二次元可以让我思想暂时脱离这个时间,尤其是生活很累的时候,看动漫真的很开心了,去漫展还有出cos和志同道合的人一起玩,真的,哎,漫展是多少孩子的青春啊


睿芮Rr


现在的二次元群体越来越庞大,很多人都是资深的动漫迷,可能上至60岁老人下至三岁小孩,都有着自己喜欢的动漫。那么你还记得当初为什么会看动漫吗,它对你到底有哪些吸引力呢?

超脱于现实的多彩世界

都说内容创作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超脱于生活,人的想象力是非常广阔的,将这些想象力具现于动漫给我们带来了从未见过的多彩世界。小时候看的最多的是国产动画片,那时候各种赛车类的动漫很多,所以有阵子非常着迷,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我是从来没有见过真人赛车的。所以在看到这种动画片的时候觉得很新奇,竞争、输赢、团队、坚持,赛场上的你争我夺看得人十分激动,给我打开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还有很多童年经典,比如《黑猫警长》《猫和老鼠》《海绵宝宝》《虹猫蓝兔七侠传》,这些动画片打开了我狭隘的眼界和局限的想象力,原来其他生物们也有着和人一样丰富复杂的情感,在他们的世界里也是如此有趣,可以说不同题材的动漫都为我的小小世界添砖加瓦。

体验不同的情感

人的经历总归是有限的,认识的人也是有限的,世界那么大,陌生的人那么多,千人千面,不同的人不管是性格还是情感多少都有着不一样。在没看动漫之前,我觉得人的情感不就喜怒哀乐那么几种,但是接触了动漫以后,我才发现很多的情感是不能单纯用语言来概括的,比如人处于一个非常平静的状态,或者超然于世的状态,这些情感没法说出来,更多的只能自己去用心感受。可以说动漫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我的个人情感,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但确实让我的情感丰富了许多。

逃避与现实的压力

动漫里塑造的世界,大多不像现实那么残酷,更多的是能让人感觉到轻松,得到治愈,尽管有些小挫折小困难,但最后都是happy ending,当然除了一些致郁番。很多人在现实里感受到压力,觉得无法呼吸,那么逃到动漫世界绝对是你最低成本的解压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