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明:疫情後縣域經濟怎麼啟動?

受疫情的影響已經一個多月了,當前疫情出現了拐點!該謀劃經濟如何復甦了,特別是我們相對薄弱的縣域經濟下一步怎麼辦?如何用城鄉建設推動縣域經濟的發展?值得我們思考。

一、疫中重新謀劃發展思路

這次疫情催生了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鉅變,也為縣域經濟加快轉型發展提供了契機,我們需要提前策劃,重新謀劃,精心規劃。

1、疫情加速了經濟社會發展的轉變。疫情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速度起到一個催化作用,加速了我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方向的轉變。

2、這次疫情暴露了防疫系統的薄弱、城市治理能力的短板,未來在這些領域都會成為建設的重點。

3、新產品、新的生產方式、新的產業佈局都將發生轉變。受疫情影響,居家為導向,產生了一些新的產品需求,疫情傳染催生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城鎮化的加速,產業格局也將發生調整。

4、商業模式、辦公模式的巨大的轉變。隨著這次居家互聯網的應用,在購物、體驗、經營、辦公、教育等領域出現了“線上”對“線下”的加速替代,“免費”對“收費”的加速取代!

5、城鄉的格局有了新的發展趨勢。我們人口未來更加向中心城市集聚,同時又有一些城市的人向一些山清水秀的地方去擴散,在大城市周邊出現了逆城市化的趨勢。

6、縣域經濟發展思路急需調整。近年來縣域經濟也遇到了瓶頸,發展思路迷茫,這需要從區域經濟入手,把握城鎮化的規律。

這次疫情確實對我國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矛盾問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反思、糾錯、改革的機會。應當把危中之機重點轉到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革。

二、疫控實時啟動和轉型生產

與疫情有關的產業要抓緊生產,與民生相關的產業要積極生產,新領域新產品要轉型生產。這次疫情要導致傳統零售服務和製造業面臨大洗牌。增強縣域經濟競爭力,關鍵在於產業特色化的程度和水平,要加快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轉變。

1、抓住互聯網時代產品的新需求。這次疫情限制大家出門,卻活躍了互聯網及相關的產業。互聯網時代下對於產業的發展、產品的設置、產品的銷售都有了新的要求。互聯網需要特色化、個性化、專業化、地域化的產品,這給縣域產業帶來了新的機遇。這次疫情期間,電商叮咚買菜、盒馬鮮生業務量出現了爆發式增長,叮咚買菜訂單量增長約80%,盒馬鮮生訂單量同比增長220%。

2、應對休閒康養產品的新變化。疫情的驅使,人們更注重健康、防疫、生活環境,衛生用品、醫藥保健產品、健身運動康養器材、休閒康養產品等產品的需求是一個新的增長點。2003年薩斯之後上半年醫藥保健支出的增長率為13.2%,位於增長首位。而國內600餘家體育用品(主要是健身運動康養器材)經營單位增長額度超過了20%,比3月份增長了112%。

3、加速“機器取代人”生產的新方式。這次疫情加速了工廠機械化、智能化程度,機器取代人是一個必然。當前,中小企業都面臨巨大的壓力,其中最主要就是人力成本社保太貴,疫情進一步顯露了中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最近的一大熱門話題就是“機器換人”,全球最大的代工廠商富士康表示十年內用機器取代80%的勞動力。僅在2018年上半年,全國工業機器人累計產量73849套,同比增長23.9%。

三、主動降低土地門檻

未來的土地需求不足將會是縣域發展的一種趨勢,所以應該緊緊抓住當前的一些機會,積極的去推動土地的供應,主動降低門檻。

1、增加土地供應。充足的土地供應才能保證縣域經濟發展相對門檻低的需求。縣域經濟建設近期還比較活躍,縣城發展還有一定的需求,但從長遠來看,向中心城市集聚是主流方向,縣域城鄉未來不會有大的發展,所以要抓住近期增長的需求,不要做過多的儲備,要積極盤活和開發存量土地,充分利用增減掛鉤政策,把閒置在鄉村裡的建設用地指標利用到縣城裡來。2019年全國賣地收入達7.8萬億,創下歷史新高,2019年度我國財政收入能夠增長這都要歸功於土地收入。

2、降低土地價格。過高的價格會把適合縣域經濟發展的項目拒之門外,門檻低,來的項目就多,經濟就活躍起來了,人氣就旺起來了,對縣域經濟發展更有利。縣級的土地價格普遍虛高,事實上這兩年好多縣一塊地都沒有賣出去,縣財政緊張跟這個關係非常密切。我們還要變通土地的收款方式,最近西安市為了保障土地市場穩定有序,明確疫情防控期間新出讓土地原則上可按市價的20%確定競買保證金,出讓合同簽訂後的一個月內,繳納土地出讓價款的50%。

3、加速土地程序。一個項目從拿地開始到開工建設,往往要花一年以上,各種環節繁雜,人為的增加了拿地的成本和時間成本。縣裡邊應該一站式服務,加快進程。這次疫情期間,很多地方採取了支持建設單位在線獲取辦事指南,並進行項目徵詢、網上申報、掃描上傳申報材料、獲取審批結果文書。疫情防控期間,有效減少面對面辦理次數,事實證明效果很好。疫情之後,能否把這種模式延續下去?政府要把工作做到前邊,多主動的告訴建設方應該去怎麼做,而不要採用閉卷考試。

4、留足管控彈性。土地的要求,規劃的指標和實際建設的情況往往存在著很多具體和細節上的衝突。這就需要在各個環節裡面,各種具體的要求裡面,留足了管控的彈性。

5、探索點狀供地。縣城和自然很貼近,很多項目與自然環境互相交織在一起,點狀用地非常適合縣一級的實際情況,沒必要把一些自然生態環境作為建設用地佔用指標。點狀供地的政策在很多地方還沒有批准,但是這個思路可以在實際中加以運用。

6、限制開發強度。縣一級要適度的限制縣城土地的開發強度。過高的容積率,會帶來營運成本和居住環境的下降,這次疫情中高層住宅的電梯間是個重要的傳染源。同時在形象上也破壞了縣城小尺度的感覺,現在很多縣城也高樓大廈像個大城市,把周圍的自然山水都壓下去了。

四、疫後創新縣域新產業

1、在這次疫情期間,倒逼出一些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商業模式,如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科研、在線審批、在線開會,既提高效率,也節能減排,疫情後可鼓勵常態化,進而催生一批新生行業和業務的發展。

2、藉此機會提質升級,創造引導縣域新產業。新的縣域產業有以下:網絡物流、特色餐飲定製、文化創意產業、旅遊休閒服務業、康養休閒、教育培訓體驗、家政養老、特色鄉土產品、美麗鄉村建設、城市社區服務業等,這些新產業可以把縣裡的自然山水、鄉土特產與都市需求聯繫在一起,變成新的都市服務業。

3、傳統的產業未來發展空間不大,縣域應重點培育新興產業,引領未來經濟發展,並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形成新產業,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

五、高質量開展基礎設施和項目建設

立即開工已有項目,適度提高質量和標準,提前開工未來項目。以後的政府財政投資,重點要去回補包括公共衛生在內的民生領域的欠賬。

1、積極選擇開工新項目:符合新需求的產業項目,吸引人氣的住宅新區。提高質量的公共服務設施,增進城市品質和活力的商業街,完善城鄉功能的基礎設施,提高人居環境的棚戶區改造,提高生態環境的品質景觀項目等。

2、提升建設項目新功能,提高建設項目高質量,保證建設項目超前。在項目建設上要功能複合、完善而新穎,要注重質量的永恆和精細,各種項目需要更加智慧,要引進互聯網,結合需求的不斷變化,項目的格局可以變化。項目一定要綠色生態有機,要關懷健康,要注重文化傳承,體現品味,縣裡的項目還需要充分的反映地域特色、鄉土人文情感。

這些年我們快速的建了很多項目,把未來很多年的項目都建設完了,但是現在回過頭來看,很多項目質量不夠,功能也不夠完善。未來不會大規模的反覆建設了,留給我們的空間並不多,我們一定要高質量的建設。

六、主動加速就地城鎮化

1、加速推動本縣鄉村居民進城。隨著城鎮化的加速,農村的人大多進城了,鄉村裡面留下的人越來越少,不少村莊人口不足30%,而且大多是老人。很多地方鄉村凋敝、解體,維護成本非常高。縣城自身發展由於規模小不經濟,需要吸引人,因此需要主動的加速鄉村就地城鎮化,吸引村民到縣城裡居住,可以在縣城的新區、郊區建設一些低門檻的居住社區,加速吸引鄉村人進城。

2、振興鄉村不如振興縣城。大部分鄉村散而弱不易振興,振興鄉村,不如振興縣城!縣城更集聚、更高效、更好就業,門檻相對比較低,離鄉村也不遠,未來應該高質量地把縣城建設好,作為縣域城鄉居民的主要居住場所,以城鎮化促進鄉村振興。規模的擴大、質量的提高會對縣域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推動,要經營好縣城,讓城市經濟發揮更大的作用。

3、打造縣城鄉鎮村莊發展廊道。通過縣城的發展,以城鎮化帶動鄉村振興,結合一些重要的交通幹道,把鄉鎮和一些有資源的村莊,通過一些發展廊道連接起來,這些廊道往往兩三公里寬、十幾公里長,中間包含著大量有活力的村莊群,重點發展這些城鄉發展帶,吸引周邊相對散落的村莊,做到城鄉融合發展。

4、選取重點打造美麗鄉村。不是所有的鄉村都能振興,只有一些城郊融合類的村莊、產業集聚類的村莊、特色保護類的村莊未來才有機會長久發展,這些數量只在10%左右。選取這些重點的村莊把他打造成美麗鄉村,用美麗鄉村建設導則指導,高標準、有特色、有鄉土氣息地建設。其他的鄉村根據常住人口的數量,制定不同的應對方針,有些以整潔乾淨為主,有些以危房改造為主,千萬別盲目的投入基礎設施建設造成巨大的浪費。據統計,2009年~2018年,農村人口降低了18.19%,但農村建設用地卻從2.77億畝增至2.92億畝,增長了5.22%。

七、城鄉人居環境全面提質

1.城景生命共同體打造。傳統的縣城都是一個集山水人文為一體的生命共同體,要把它當成一個生命有機體去提升和打造,創造出他的活力。

2.縣城綜合商業中心構建。縣城的商業大都臨街佈置,一些商業中心標準也不夠,受交通的影響,縣域經濟的商業受到城市的衝擊。未來的商業,兩級分化是不可避免的,所以要構建一些新型的商業綜合體、商業中心,建設往往選取一些城市中心與郊區結合的地方,構建一些高標準、高附加值的商業中心,為本地提供一個高質量的服務,當然也要與中心城市做好差異化發展。

3.老城區建築有機更新。我國的縣城,大多歷史比較長,往往都有一些解放以前的建築和街道,也有改革開放之前的一些建築,還有近年新建的一些新區,這些建築風格往往兩層皮,人居環境質量相差比較大。針對這些老城區和舊建築,要進行有機更新,不要簡單的一拆了之。有機更新,讓城市更有歷史,更有韻味。老舊小區改造讓城鄉居民的傳統房子升值,藉此來帶動居民改造的積極性,同時要把電梯的使用費,物業管理費與建設費結合起來,探索以租代買的商業模式。2019年以來,住建部會同有關部委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縣裡要抓住新的機會。

4.加大綠化改善環境。縣城的選址,往往周圍都有優美的山水環境、田園風光,沿襲這個思路加大綠化美化環境,綠能美化、綠能遮醜、綠能協調,綠化方式更生態更自然。要大量種植綠化來提升和改善環境,以綠美縣,以樹秀房,以花靚街,以水活村。

八、通過免費旅遊產品吸引大城市人流

這次疫情導致封城,疫情之後將迎來逆城市化的機遇,特別是大城市周邊的一些縣。這對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城鄉建設也將是個難得的機會。

1.全域景觀打造。縣域的建設,往往是為本地人的人居環境需求而建設的,未來也需要為城裡的人來遊玩而提供準備。所以在城鄉環境景觀打造的時候一定要遵循全域景觀打造,生態旅遊打造,更加複合和高效。婺源縣被譽為“中國最美的鄉村”,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以打造不收門票景區為目標,優先選擇國道、省道、城區附近、景區景點公路沿線打造高品質示範村,形成集聚效應。

2.免費吸引城市人群休閒。挖掘縣域一些景觀資源系統全面,鄉土化打造景觀,不收門票,免費吸引城市人來休息遊玩、免費採摘、花卉欣賞、釣魚活動,通過這些免費的項目吸引人,吸引流量。在河南鄭州附近,開展了縣域新型城鎮化探索:結合現有的交通幹道打造城鄉休閒帶,通過這些城市休閒帶把縣城和一些重要的鄉鎮聯繫在一起,每個休閒帶在兩三公里寬若干公里長,連接很多村莊和鄉鎮,分別佈置不同季節和不同採摘期的果蔬花卉和觀賞植物,果樹主要包括核桃、柿子、石榴、桃、梨、棗、蘋果等,花卉以桂花、紅梅、紅葉石楠、紅白玉蘭等,使每週每月都有免費採摘項目。同時結合縣城的水面做成免費水上活動中心(釣魚、划船、游泳等),吸引人氣。結合公路綠化,打造農田景觀。突出休閒運動,佈置陽光草坪,開展草坪音樂會、風箏放飛活動等,設置結合自然的素質拓展設施,兒童樂園和健康步道等。

3.促進產業發展。人來的多了,一些產品就有了銷路,直銷的利潤遠大於傳統工業的生產,當地的產業就發展了,同時也帶動了城鄉資產的升值。有了人氣,城市何愁發展不起來呢?陝西的袁家村通過鄉村旅遊帶動農產品的銷售,旅遊總收入的10個億裡有3個億是優質農產品的銷售收入。

4.打造旅居新區。這次疫情導致封城,讓人們生活在城市很憋屈,大家都向往的郊區到鄉村去生活居住。特別是一些大城市圈周圍的縣域帶來了新的機會,一些山清水秀之地未來會產生很多新的旅居新區。有條件的縣,要抓住這個機會,打造出一些新的旅居新區,這對我們縣域經濟的發展,會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神農架腳下興山縣通過鄉村振興打造夏季納涼康養新區,吸引武漢人來避暑,旅居初現成效,相信疫後會取得更好的成績。

要重點推動城鄉結合部的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讓農民進城,也要允許城裡人下鄉,加快大都市圈基礎設施網絡和小城鎮建設。

疫情的拐點已經出現,今天各省的新增人數大都已經變成個位數了,這是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我們期待更好的消息,更期待縣域經濟儘快啟動,祝願我們國家: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作者系中國城市科學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