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32萬元 內蒙古下達2020秸稈綜合利用中央財政資金


為推動內蒙古自治區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順利實施,根據《財政部關於提前下達2020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的通知》(財農〔2019〕108號)精神和自治區農牧廳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質量發展10大行動計劃的具體要求,近日,內蒙古出臺了《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方案明確,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中央財政資金合計11432萬元,作為約束性任務在6個盟市12個旗縣實施。

方案指出,探索秸稈燃料化利用。推廣秸稈生物燃氣清潔能源利用工程,探索燃料化利用補貼形式,做到終端產品全量利用。鼓勵有條件地區結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改善項目,以村組為單位實施秸稈制氣集中供氣工程。鼓勵鎮、村、組就地、就近建設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推廣應用符合環保標準的秸稈成型燃料爐具或鍋爐,解決北方清潔生產、生活供熱、取暖等問題。

方案強調,推進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堅持規劃先行,按照合理半徑規劃建設規範的秸稈收儲點,形成旗縣有龍頭企業,鄉鎮有標準化收儲中心,村有固定秸稈收儲點的收儲運體系,實現秸稈收儲運銷網絡鄉鎮全覆蓋。鼓勵社會力量和企業資本投入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秸稈收儲點建設列入村集體財產、企業租用支付費用、收儲利潤村民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參與收儲點運營管理,確保秸稈收儲點建設“依法建設、持續利用、一次建成、長久獲益”。


11432萬元 內蒙古下達2020秸稈綜合利用中央財政資金

關於印發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等項目實施方案的通知


各盟市農牧局、財政局、漁業管理部門,滿洲里市農牧林業水務局、財政局,二連浩特市農牧林業局、財政局:

根據中央財政支農項目管理的有關要求,現將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農業生產發展資金、農業資源及生態保護補助資金、動物防疫等補助經費等專項轉移支付實施方案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1.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農牧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項目實施方案
2.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補助項目實施方案
3.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項目實施方案
4.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
5.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漁業增殖放流項目實施方案


6.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動物防疫補助項目實施方案

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
內蒙古自治區財政廳
2020年2月17日


內蒙古自治區2020年中央財政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實施方案


根據《財政部關於提前下達2020年農業相關轉移支付資金預算的通知》(財農〔2019〕108號)精神和自治區農牧廳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質量發展10大行動計劃的具體要求,為推動我區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順利實施,特制定本方案。

一、建設思路

貫徹落實綠色發展理念,圍繞自治區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質量發展10大行動計劃,堅持因地制宜、農用優先、就地就近、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科技支撐的原則,以玉米秸稈綜合利用為重點,兼顧水稻等其他作物秸稈,以飼料化、肥料化、燃料化利用為主要方向,以提高利用率為目標,全面推進秸稈轉化利用,完善扶持政策,拓寬利用渠道,創新工作方法,健全政府、企業與農牧民三方共贏的利益聯結機制,不斷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二、基本原則

農用優先、多元利用。堅持秸稈綜合利用與農牧業生產、農牧民生活相結合,優先滿足畜牧業、種植業、清潔取暖等發展需求,重點抓好秸稈飼料化、燃料化和粉碎深翻還田、覆蓋還田等肥料化利用,合理引導秸稈基料化、原料化等利用,科學確定秸稈轉化利用的方法和途徑,積極開展新技術、新裝備、新工藝的研發和示範推廣,推動秸稈利用多元化、規模化循環發展。

科技推動、試點先行。加強科技攻關,著力解決玉米秸稈轉化利用焦點、難點問題,提高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裝備和工藝水平。積極打造一批秸稈綜合利用重點旗縣,扶持一批重點企業(合作社、種養大戶),建設一批示範工程,加快推進秸稈產業化發展。

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優先支持秸稈資源量較大、轉化利用途徑較廣的地區,全域全面整體推進,發揮項目建設的引導、輻射、帶動作用,穩步提高區域秸稈綜合利用率。

市場運作、政府扶持。積極探索社會化服務,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建立適應市場需求,以龍頭企業為骨幹,以農牧民合作經濟組織為紐帶,農牧民廣泛參與的秸稈收儲運用體系,暢通秸稈從田間到企業的輸送渠道。充分發揮農牧民、合作社、社會化服務組織和企業的主體作用,通過政府引導扶持,調動全社會參與積極性,探索形成利益聯結機制,出臺一批支持秸稈綜合利用的地方政策,推動秸稈綜合利用持續、健康發展。

三、實施地點

在秸稈資源量較大的6個盟市篩選12個重點旗縣開展秸稈綜合利用項目建設。以自治區玉米主產旗縣(區)為主,兼顧水稻主產區,要求秸稈資源豐富,轉化利用思路清晰,主要利用途徑通暢,參與轉化利用新型經營主體發育良好,綜合利用技術相對成熟。需具備以下基本條件:

(一)項目區地方政府高度重視秸稈綜合利用工作,實施項目意願較高,已制定秸稈綜合利用相關規劃,出臺了配套優惠政策等,能夠與相關項目統籌實施,建立健全了成熟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

(二)符合自治區推動農牧業農村牧區高質量發展10大行動計劃的具體要求。

(三)向“一湖兩海”周邊地區及扶貧重點地區傾斜。

(四)以旗縣(區)為單位統籌規劃,整體推進。

四、建設目標

通過項目建設,加快推動形成佈局合理、產業鏈條完整的秸稈綜合利用產業化格局,建立完善的技術標準體系、產業技術體系和政策支持體系,著力構建政府引導,企業主體、農牧民參與的秸稈綜合利用長效機制。

項目旗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0%以上,全區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基本杜絕露天焚燒現象。同時應積極探索形成涵蓋地方政策支持、工作措施、技術措施於一體的,可持續、可複製、可推廣的秸稈綜合利用技術模式1~2套,培養社會化服務組織2~3個。

五、建設內容

(一)推廣秸稈飼料化利用。結合肉牛、奶牛、肉羊產業發展,大力推廣秸稈青貯、微貯、微生物發酵及揉絲技術。鼓勵飼料生產加工企業、專門化草業生產企業、規模養殖場與農牧戶、家庭農牧場、合作社開展訂單收購。支持秸稈飼料化企業購置秸稈收割機、飼料粉碎機和秸稈打包機械等。扶持新建規模養殖場購置與養殖規模相匹配的秸稈青貯、微貯和揉絲等處理設備。

(二)優化秸稈肥料化利用。統籌秸稈還田、離田結構佈局,針對農作物品種和耕作模式,優化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技術路線,提升秸稈機械化還田、離田適用機械裝備能力,開展秸稈機械化粉碎深翻還田作業,推進農機裝備、農業技術在秸稈還田、離田中的集成應用。同時大力推廣應用秸稈過腹還田和以秸稈為原料的商品有機肥等肥料化利用方式,探索秸稈堆漚還田的補貼形式,推動秸稈肥料化利用轉型升級。

(三)探索秸稈燃料化利用。推廣秸稈生物燃氣清潔能源利用工程,探索燃料化利用補貼形式,做到終端產品全量利用。鼓勵有條件地區結合鄉村振興、人居環境改善項目,以村組為單位實施秸稈制氣集中供氣工程。鼓勵鎮、村、組就地、就近建設秸稈固化成型燃料生產點,推廣應用符合環保標準的秸稈成型燃料爐具或鍋爐,解決北方清潔生產、生活供熱、取暖等問題。

(四)推進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堅持規劃先行,按照合理半徑規劃建設規範的秸稈收儲點,形成旗縣有龍頭企業,鄉鎮有標準化收儲中心,村有固定秸稈收儲點的收儲運體系,實現秸稈收儲運銷網絡鄉鎮全覆蓋。鼓勵社會力量和企業資本投入秸稈收儲運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秸稈收儲點建設列入村集體財產、企業租用支付費用、收儲利潤村民共享的利益聯結機制,積極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參與收儲點運營管理,確保秸稈收儲點建設“依法建設、持續利用、一次建成、長久獲益”。

(五)繼續完善和填報秸稈資源臺賬。在2018年度秸稈資源臺賬建設基礎上,繼續做好2019年度秸稈資源臺賬建設。各地要高度重視秸稈資源臺賬建設,安排專業人員逐級開展數據填報工作,按照分級審核負責制的原則,確定本地的秸稈產生量、還田量、離田利用量等數據,確保數據真實、可靠,切實搭建起國家、省、市、縣四級秸稈資源數據平臺。各地要在2020年4月30日前完成本地秸稈資源臺賬填報工作。

六、資金分配

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中央財政資金合計11432萬元,作為約束性任務在6個盟市12個旗縣實施(詳見下表)。

11432萬元 內蒙古下達2020秸稈綜合利用中央財政資金

各盟市要儘快研究確定項目重點旗縣,項目旗縣秸稈可收集資源量原則上不低於100萬噸。

中央財政資金主要用於秸稈粉碎、收集、打捆、運輸、加工固化、利用以及生物質節能爐具等機具的購置補貼,秸稈還田作業的少量補貼和秸稈儲存設施建設補貼等,已列入農機補貼的機械設備不再進行補貼。不得用於購置大型動力機械如大馬力拖拉機,單一建設主體中央財政補貼資金不得超過100萬元。各地可根據實際需要探索新的可提高秸稈綜合利用率的補貼形式或機制。農牧部門要積極與財政部門溝通,嚴格按照中央財政資金的使用方向、補貼標準執行,不得擅自改變資金用途。要與財政部門聯合開展項目督查,中央財政資金的撥付要與項目建設進度協調一致,項目建設期截止,建設質量達標,中央財政資金必須全部撥付到位。對資金用途不符合要求、撥付不到位的旗縣,將減少或暫停安排同類項目。要做細、做實資金臺賬,項目實施結束,各旗縣將項目審計報告由盟市彙總後上報自治區農牧廳。

七、工作要求

(一)加強項目管理。盟市農牧局一是要組織項目旗縣在制定秸稈綜合利用三年規劃的基礎上,加強規劃研究,以全域利用為目標,堅持農用為主、多元利用原則,與脫貧攻堅、農業農村汙染治理等工作相結合,明確不同作物秸稈的利用方向和產業化利用途徑,細化、實化重點任務和時間節點,合理佈局秸稈收儲運基地,科學編制年度實施方案。二是要根據本地區實際,以有效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為主要目的,研究制定中央財政資金的補貼方向和標準。三是要組織相關管理、專業技術人員嚴格審核項目旗縣實施方案,務必於2020年7月底前完成旗縣項目實施方案的評審和批覆工作,並正式行文上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四是要組織開展項目驗收工作。盟市農牧局作為秸稈綜合利用項目的管理單位,應按照“權責一致”原則,負責好項目的審批、督導和驗收工作。既要做好2020年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驗收準備工作,也要抓緊完成2016~2019年承擔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驗收工作。各地務必於2020年6月底前將2016~2019年承擔的秸稈綜合利用項目驗收情況上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

(二)強化政策創設。要研究制定秸稈綜合利用指導意見,落實農用優先政策,擴大財政對秸稈轉化利用的補貼力度和範圍,大力培育專業化收儲運服務組織。結合當地實際情況,研究出臺秸稈運輸綠色通道、秸稈轉化用電、用地、稅收等優惠政策,探索秸稈綜合利用的補償機制。同時要加大項目督查力度,確保每個重點旗縣必須出臺、落實至少1項優惠政策。

(三)堅持整縣推進。充分利用有限的中央財政資金,認真遴選一批項目實施重點旗縣,從全域全量利用出發,堅持行政推動和發揮市場力量相結合,綜合利用稅收、財政等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向秸稈綜合利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充分調動生產經營主體特別是規模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加快建立秸稈收儲運加銷各環節穩定運行的產業化利用機制。各項目重點旗縣,要深入挖掘產業的經濟效益點、政策補償點、工作著力點,總結形成一批秸稈利用的產業發展模式,推動項目全面、整體實施。

(四)完善技術措施。強化技術服務體系建設,積極與秸稈利用創新聯盟做好對接工作,組建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專家組,簽訂技術服務合同,協助編制項目總體規劃和年度實施方案、研究政策體系、提煉發佈主推技術、總結凝練典型模式,為秸稈綜合利用提供全程科技服務。同時結合新型職業農牧民培訓工程,分層次、分環節、分對象舉辦秸稈綜合利用技術培訓班,加強各級技術推廣人員、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培訓力度,不斷提高專業化水平。每個項目旗縣培訓規模不低於150人次。

(五)嚴格督導考核。在國家秸稈綜合利用績效考核目標的基礎上,自治區農牧廳進一步完善了秸稈綜合利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見附表),將採取多種方式對項目實施進行年度績效考核。各地要細化績效考評內容,制定考核辦法,爭取將考核內容列入政府目標責任考核範圍,建立項目實施監管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加強督促檢查,建立動態跟蹤檢查機制,形成齊抓共管、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

(六)健全工作檔案。按照秸稈綜合利用考核要求,建立健全工作臺賬和項目檔案,包括立項相關文件、配套政策措施意見,項目落實與工作開展情況、技術試驗研究、典型模式、簡報、信息、撿查、宣傳以及相關影像等資料,分類歸檔。

(七)加大宣傳引導。突出抓好在規模上可看、模式上可推、機制上可學,能夠實現政府、企業、農民三個主體的兼顧,配套政策強、工作力度大、技術支撐好、服務組織多的縣域秸稈綜合利用典型。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報刊、互聯網等媒體,宣傳秸稈綜合利用的做法成效,提高農牧民利用秸稈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大力營造推進秸稈綜合利用的良好環境。每個項目盟市均要至少報送1篇高水平宣傳信息。

11432萬元 內蒙古下達2020秸稈綜合利用中央財政資金
11432萬元 內蒙古下達2020秸稈綜合利用中央財政資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