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清代四洋:郎世宁,王致诚,艾启蒙,安德义。这个与四僧,四王并称的画史现象,是十分耐人寻味的,它们属于最后王朝宫庭画师的一部分,亦是洋为中用,中西合壁艺术的重要时段,显然还有贺清泰,潘廷章,马国贤等人,还有蒋廷锡,沈振麟等受影响的本土宫廷画师,四洋只能算个总称,他们是一个群体,四僧与四王也是这种情形,四僧外还有梅清等人,四王还有恽吴等人,扬州的八怪也不只八个人,一个风格相关的绘艺群体。四洋群体比较特别,他们领头的是洋人,而这个洋人与唐五季的西域人西番人不一样,都是欧洲洋人,完全的希腊罗马风尚影响的洋人,不少人是传教士,神学家,原本的目的是行教,进入清国却改变身份,成为宫庭洋画师。当然外国画师进入中原古已有之,比如唐之尉迟乙僧父子,还有西番人,但对于最后的王朝来说,海西入东土而放出最后的霞光的这批人是很幸运的,他们不少融入东土,魂归其所,再没有回到故土,成为中原艺术不可缺少的艺术历史现实。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是最后宫廷艺术的高峰,它在写实风格上某些方面是超越了宋朝,但有个特别,他们是洋人,有西洋人写实的天赋,不同的是,进入东土,融合了东方风格,他们艺术整合的内容异常丰富,不仅对于贡马贡狗之类进行写实,至少画过素描稿,而且也采用花卉鱼鹰之类的粉本,进行重绘,他们占有了东方古代传统的资源,用西洋的手法进行重绘,同时他们会对同一题材进行能动的手工复制,留下十分可观的珍品。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满清相对于昔时汉唐总不脱胡人色彩,髡发留辫而着胡服,入主中原使原本的汉唐文明受损,那是另一个事情,但清在其盛世大胆起用洋画师,在皇家绘事上某些方面超越它的前代,在写实风格,合于透视与比例上,与西洋,与世界更加一致,是在绘艺一事上进行了中西合璧的群体实践。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他们有的还参与圆明园的建筑设计,并参与其中的装饰与壁画绘制,他们还带来西洋的其它艺术种类,不仅仅是油画,还有铜版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清朝曾平定回疆,抵抗俄国的侵入,并把这些历史用铜版画展示出来,这是有特别意义的。任何家天下难逃三百年轮回的厄运,只有他们创造文化,还是能让后人感觉那个时代的风华。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洋画师虽然作了御用画工,但他们一些人作为神职人员,文明素质高,又善于学习东方文化,在不触犯旨意的情形下,发挥了他们的艺术激情与能动性,创出高质量的作品,无论是恢弘的题材还是闲适的小品,与四僧的野逸,四王的清雅形成鲜明对比,有一种富丽与雍容的风致。皇家的艺术向来是严谨而端正,即大中至正的风情,这种大中至正的皇家富贵也是昔日汉唐绘艺的主流,当然,作为帝制在后来的消亡,那么我们可以认定,中原的宫庭绘艺,由四洋领头唱主角,成了最后的绝唱。(作者:雷家林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铜版画《乾隆平定准部回部战图》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郎世宁《圆明园西洋楼版画》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郎世宁《圆明园西洋楼版画》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雍正十二月令圆明园行乐图》 正月观灯:一管纤毫旧未呵,待题正月恰正歌。人生颇喜披袭冷,又被春灯过眼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明缪辅《鱼藻图》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郎世宁《鱼图》

从郎世宁这幅《鱼图》与明缪辅《鱼藻图》的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洋画师对于中国古代绘艺的传承与发展,显然我们看到郎世宁对于缪辅,其在透视与比例上的不足,按西洋的标准进行修正,至于郎世宁自己的庄子精神能领会多少,就不得而知。


四洋——皇家艺术最后的绝唱


原创文字作者系网络艺评家,诗人,书画家)主要文章:《宋画哲学》、《家林论唐宋艺术》、《说唐代书法》、《说宋朝书法四家》、《家林读苦瓜和尚画语录》、《完美的女神--品读安格尔的《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