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亲,买保险吗?”

“不用(滚),谢谢(保险都是骗人的)”

保险怎么就是“骗人”了?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1

一直被诟病:“保险是骗人的”


一直以来,保险都备受诟病。

我的一位朋友就曾经义愤填膺的找我倾诉过:

她听人介绍给娃买了一份意外险。娃玩耍时摔倒了需要缝针,朋友找对方问理赔的事情,被告知不能赔。

一问原因:那份被夸得天花乱坠的保险,居然只有被保人残疾了才能获赔。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得知此情况的她气愤地说:“就那几个钱,我也不稀罕, 还说必须残疾了才能赔,保险都是骗人的,骗人的!”

明明买了保险,却在我最需要它的时候用不上,难道不是在骗人吗?

这个画面是否似曾相识?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我们身边有不少朋友,是闭着眼睛买保险的:全靠熟人,熟人推荐什么买什么。

更有甚者,每年花费上万的保费,但是连具体保什么都不知道。最后到理赔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保险居然不能赔……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为什么你买的保险不赔?


保险合同一大本,买的人看不懂,只能听卖的人说,合同里明确规定的理赔范围,卖你保险的那个人没有告诉你而已。

“保险骗人”这个现象的真相是:人骗人。

是有那么一群不专业的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夸大保险,导致许多消费者“买了赔不了”。


2

未忘初心:尽可能让你“买了能赔”


“买了不赔”并非保险的本意。

恰恰相反,保险的本意就是为了让买保险的人

“买了能赔”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虽然人类历史上第一份具有现代意义的保险契约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源自古老的海上保险,大家看起来可能觉得陌生,但是没关系,这不是重点。

保险的历史虽然悠久,但是对于中国大陆来说,第一家保险公司成立于1949年,今年刚好第70年。

70年来,保险作为一个复杂的金融产品,固然有不完美之处,但是它在持续的更新迭代,而每一次迭代的方向,都是奔着“让你买了就能赔”的本意去的。

比如保险产品的这三点变化,就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买了能赔,赔的更好”

1.不断扩大理赔范围,让你买了能赔

以前重疾保险的理赔范围,只限于合同规定的那几种重疾,换句话来说,就是生了保险合同规定的那些病,才可以理赔。

但是人不是机器啊,谁都做不到人只按条款规定的病来生病。

而且随着医学的进步,很多病在早期阶段、还没到条款规定的程度就被发现了,难道非得等到疾病恶化到条款规定的程度才能赔吗?

举个例子:

有个小伙伴买了份重疾险,患了原位癌,却被告知原位癌并不在重疾险的赔付范围内,那么按照以前的保险合同规定,是不予理赔的。

小伙伴十分愤怒:

原位癌也是癌啊,为什么不赔?

为什么一定等快要死了才给赔,还有什么用?

我买了保险就是为了保我生病的,但是真到我生病了,却不能赔?

买了保险,生病了,然后保险公司说你得的病不在合同规定内,所以不能赔付,放在任何人身上,都很难接受啊。

为了解决这个“买了不赔”的问题,保险公司针增加了“中症”和“轻症”的概念,针对一些疾病的早期、不严重阶段,也予以赔付

保险产品的这一点改变,不仅解决了重疾理赔的问题,而且能赔的范围也越来越广了。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2.增加赔付次数,让你赔的更多

说起重疾险,少不了要提“多次赔付”,它的背后也是保险极具“革命意义”的一次善意体现。

早期的重疾险基本都是单次赔付——买了保险 ,保险公司就按约定赔付保额,然后合同就自动终止了。

但是,重疾复发了怎么办?万一之后再得了其他重疾怎么办?就没有保险能赔付了吗?

消费者的心声,保险公司当然听进去了,于是“多次赔付的保险产品”问世了。

得了一次重疾,理赔后保单效力不终止,并且后续保费不用交了,第二、三次重疾依然可以得到赔付。

当然,保险公司为此付出的成本也更高,所以多次赔付的保险产品价格上也会比普通产品贵10%-20%左右。

但是,多掏10%-20%的成本,来换多一次甚至几次赔付的机会,怎么算都是值得的啊!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3.保费豁免——不用交保费,保险也会依然保护你


我们身边会有这样的情况发生:某人给家人买了保险,然而自己不幸遭遇意外,无法承担保费而放弃保险。

【保费豁免】这个功能就很人性化:

举个例子:

A某,有一套房子和一份保险,每个月要还房贷和缴纳保费,假如A某不幸遭遇意外,失去了经济能力,会怎么样?

A某仍然要按时还房贷,银行可不会管A某是否还有还贷能力。

但是保险就不一样了:

假如A某买的是带有保费豁免的保险,那么自TA被确诊之日起,余下的缴费期限内,A某不需要再掏一分钱,但这份保险合同会依然有效。

一句话概括就是:当我们发生符合保费豁免的情况,无力承担保费时,不需要再掏一分钱,那份保险仍然有效。

你看,最极端的方式,保险功能都替你想到了。

就算投保人因意外而丧失经济能力,通过【保费豁免】,保险可以继续有效。


热议:保险是如何“骗人”的?


第一次听见这个功能时,我就想为它欢呼,这四个字是冰冷的,但是它背后的善意,却能使许多家庭感受到温暖。

保险的善意,远非这三点,它还在不停的优化自己。

将来,保险产品会变得更好,因为它一直“未忘初心”——尽可能的让买保险的人“买了能赔”

3

拨开“不美好”,方见“保险的力量”


我们真心觉得,保险产品是我们每一个人都该去了解和学习的东西,利用它来规避掉不确定风险带来的损失。

一份合适的保险,可能会没有用武之地(一辈子都没有出现需要赔付的风险,这其实一点都不亏),但当你发生风险需要它时,它一定不会让你觉得保险在骗人。

俗话说,刀在屠夫手上,就是砍人的;在医生手里,就是救命的工具。

那些不怀好心的人,让你对保险产生了不好的印象,但这个行业,还是有很多从业者,他们在努力让你看见保险的美好的一面

我们相信专业的力量,我们要做靠谱又温暖的“保险向导”,

让有需求的你遇到专业的顾问,替你做专业的事情,

我们也一直在“正本清源”,

让你远离“买了不赔”,靠近“买了能赔”,

忘记关于保险的“不美好”,

看见保险的“真相”,感受保险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