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感染人数不是很多的英国,输入我国这么多病例?是不是英国数据不真实?

有点跳的吖


这种分析和推断是正确的。

有份稍早前的数据是,在输入的353名病例中,英国是最大的来源地。


还记得英国前一段时间推出的“群体免疫力”概念吗,实际上就是“随缘”抗疫。

给英国这一概念做注脚的实际上就是瑞典,瑞典当时公布其不会再对轻微政治的病患进行检测,只会对医院医护人员和重症病患进行检测。

英国虽然没有明确这样说,但鉴于英国和瑞典的治疫逻辑一致,所以英国本身就是这样做的,只不过其作为一个处世老道的国家,并没有把相关举措说透。


而且还有个重要原因就是,在英国,随着疫情的日益严峻,英国医护人员也已经开始学习意大利同行,不得不放弃一些希望较小的病患。

当前,英国累计确诊病例已经达到了8164例,虽然从22日开始英国开始进入了积极的防疫阶段,但鉴于疫情的潜伏期,以及之前的不太积极的举措,当前英国在采取积极的举措之后,半个月的潜伏期所积攒的“能量”,或是说存量,必然还得要释放出来。


而又由于英国本身检测规模还没有提高到多少,所以存量一直在增多,检测和跟踪速度就撵不上传染速度,实际上情况就陷入了滚雪球的境地,但排查出来的数据则会看起来并不会太紧迫。

饱和式排查,饱和式检测,本身就是防控的第一步,韩国就是典型的例子,其检测量可以达到每100万人数5000人次,连意大利当前也只是每100万人口只有2000多次的检测量。

对比上述两个国家,英国的检测规模就显的更低了。


中评中语


截至目前,我国境外输入感染人数达到了427例,其中中国公民380人,国外47人,其中英国入境占了很大的比例,这个数据说明了两个基本原因,一是我们与英国的国际互动多一些,二是英国本土的病毒感染要比实际情况更糟糕。

单纯从数据上来看,英国感染人数倒是不多,还不过万,只有8164人,比起意大利和美国来差了很多,而且和美国相比起来,美国入境国内人数也不少啊,所以英国的实际检测数据是让人怀疑的,英国和很多国家一样,只注重对重症者的治疗,他们并没有对新冠保持足够的重视,很多轻症患者,可能连测都不会测,在英国没当回事儿,但一到中国,因为我们检测的全面性,就被检测确诊了。

英国实际情况如何,我们从他们的死亡数字上就可一见端倪,不到万人的感染者,死亡人数达到了423人,我们对照其它发达国家的死亡率看一看,这是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对于医疗比较完善和先进的英国,这不是一个理想的数据。死亡率高说明重症患者多,也侧面说明有大量的轻症者被延误,从轻症迅速发展为重症直至死亡。这其实和我们起初的武汉有点类似,很多患者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没有及时就诊,但并不说明没有感染。


元芳有看法


看了那么多人回答,没一个答对的,人家问的是为何我们国家有那么多来自英国输入性病例,很多人洋洋洒洒扯那么多废话,没有一个正面回答的。

先说下数据,究竟目前我们国家境外输入病例中,来自英国的病例有多少?没有具体数据,昨天(3月24日)新增47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英国有多少?没有公布,但我们从各地公布输入性病例,英国有多少,就可以看出英国占据的比例,各地具体数据如下:

上海昨日确诊19例,英国输入性病例达到8例。

天津昨日确诊4例,来自英国的输入性病例为2例

北京输入性病例5例,其中英国输入2例。

江苏昨日确诊2例,全是英国输入性病例。

广东昨天确诊4例,英国占据1例。

四川确诊4例,英国占据1例。

内蒙古2例,全是英国输入性病例。

山东新增确诊1例,为英国。

福建、山东、吉林、陕西等地虽然昨日有确诊病例,但没有英国的。

由此不难看出,在我国确诊的病例里,英国确实占据了将近一半,拿昨天来说,确诊的输入47例里,英国占据19例,达到40%,且大多数省份公布的输入性病例里,都有英国的病例,除了少数是留学生回来外,也有去英国旅游的。

严格来说,英国目前疫情在海外国家,不是最严重的,目前只排名第九,确诊病例为8164例,比美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伊朗、韩国、法国、瑞士等轻多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境外输入性病例里,英国占比那么高?几个因素:

1、留学生多。从各地上报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留学回来确诊的病例比较多,占据百分之七八十,大多数为回来的留学生,而据媒体报道,目前中国在英国的留学生达到了22万(也有说是8万),10到17岁的占据1.5万。

2、去英国旅游的比较多。从公布的数据也可以看出,除了留学生外,去英国旅游的比较多,毕竟,英国的旅游业确实发达,国民也喜欢去英国。

3、英国目前还不是疫情最严重国家,因此,部分航班还开着,回来人员多,增加感染风险,自然就增加了境外输入病例了。

4、中英来往密切。除了教育、旅游外,在商贸合作、经济往来等方面,来往密切,增加了这种风险。

5、英国疫情确实严重,而国内疫情已经清零,最安全,大家纷纷回来想免费治疗,所以,宁愿花昂贵的机票,也要回来,而目前英国感染人群太多,回来的自然也就中招了。

6、接回来的人员多。从媒体的报道可以看出,目前在海外国家里,陆续返回来的人比较多,而留学生占据很大一部分,还有一部分华人,这里面除了有回国通道还打开外,也跟海外疫情严重,特别是西方国家疫情严重,中国国内疫情消除有很大关系,这些在英国留学、旅游、工作、定居的留学生、旅游者,他们看到了国内疫情稳定,安全,而英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疫情越来越严重,只有回到中国,才是最安全的,正是如此,他们趁中英航班等通道还没有关闭前,陆续返回,如此大规模回国,自然增加了风险,确诊病例增多,也就在所难免了。

最后,也不排除英国确实隐藏了数据,回归祖国的这些人确诊病例比例那么高,不得不让人怀疑,英国就没有好好检测,前面不是搞什么“群体免疫”吗?不闻不问不管民众疫情,自然治愈,因此,英国目前公布的数据,也不一定就是真实的。

从目前回来的那些人,在英国没有检测出来,而回来就被确诊,可以看出,英国就没有好好检测,甚至就放任自流,不管不测,按照回来人员确诊病例可以看出,英国确诊病例,何止8000多例?我看8万例都不止,英国一定是隐藏了数据,或者就根本没有检测,数据自然就没起来了。


乌鲁木齐那些事儿


英国现在连王储都染病了,可见实际上疫情严峻到了怎么样的地步。


实际上,英国也是从这两天开始,才进行积极的防控举措,此前,英国还一度抛出“群体免疫力”以应对疫情,这种做法,本身就是最少得让60%的英国人染病,才能够获得所谓的群体免疫力。

要知道,根据之前媒体公布的一份检测规模数据,在每100万人口中,韩国的检测规模超过了5000人次,意大利则是处于2000人次区间,英国虽然比美国方面当时检测力度和规模大些,但也只在600人次到700人次区间。

直到现在,还没有看到过英国有提高检测规模和力度的报道出现。

◎无论约翰逊是否淡定,英国人开始不淡定了。

而美国在没有提高检测规模之前,其确诊病例也是在8000左右(3月19日),美国是在3月19日开始扩大检测范围和规模,然后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短短5天时间内,美国的确诊人数上升到了55231例,仅23日单日确诊量就突破了一万例。

而英国本身就处于当前的疫情震中,欧洲地区,在欧洲整体确诊病例已经突破22万关口的当下,一条英吉利海峡,显然并不能为英国隔断欧洲的外溢趋势。

所以当前累积确诊量正处于美国没有提高检测规模之前的同一数值区间,既8000例区间的英国,其自身当前受染的、没有被排查出来,或是正在等待被检测的存量,未必会比美国同等状态下的存量少。
◎英国超市抢购鸡蛋和鸡肉的一幕。

  • 要知道实际上英国当前疫情趋于严峻化的趋势也已经颇为明显——英国当前在一夜之间新增了1427例病例,而病亡人数也达到历史新高,达到了422例。

虽然英国在今天宣布其已经购买了350万份新的检测试剂,并且为参与抗疫措施(NHS)的员工订购了750万件防护装备,并且开始为NHS工作开始筹集11500人——包括2660名医生和6147名护士,此外还有超过18000名的医学生也会在不久后前后加入到NHS员工队伍中来。

但恐怕在提高检测规模之后,英国瞬间新增的确诊量仍然会让英国自身都吓一跳。


虎贲军huben


英国输入型患者多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英国人以及常住者都不信任英国医疗。德国人生病找德国医院,英国人生病去亚洲找医院,输入型患者自然就多。

老编给大家举个例子,人民网一五年曾经报道过一次我国游客的英国求医经历。该女子在旅游期间突然剧烈腹痛难以忍受,然后就去了英国的急诊科室,向分诊台详细描述个人症状之后,等待了两个多小时才进行由护士主持的问诊以及常规取血,又等待了一个小时之后才真正躺在病床上,病床上又躺了一个小时才见到医生。

一次非常要命的急诊,该女子前前后后等了四个多小时,而对于英国人来说,四个小时左右的等待确实算得上是急诊了。英国医疗体系有着严格的规定,除去急诊之外,患者必须先看社区医生,之后才能再看正式医生。数据显示,社区医院的等待时间平均为十四天,综合医院的平均等待时间平均为四十二天,非急诊大手术则要等上一年左右。

:英国医疗等待时间过长,十几天后才能见家庭医生,再等四十多天才能去综合医院

英国虽然推行了新冠肺炎免费治疗,但对于非急诊的轻症患者来说,他们前前后后可能要等上近六十天。如此漫长的医疗排队时间,如果我们是急需治疗的英国人,我们真的会在英国接受英国等疗吗?肯定是早早去其他国家接受治疗,去那些医疗系统压力不大的国家,例如唯一真正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我国。英国因此成为输入型患者主力。

就拿昨天我国的输入型患者来说,我国昨天新增四十七名境外输入型患者,其中有十九人来自英国。这些在英国留学的我国学生以及游客实在没办法,一旦真的感染了新冠肺炎病毒,他们根本不可能花上十四天等待社区医生(现在可能要更久),稍微严重的话还要再花四十多天等待综合医院。出现症状就立刻回国,成为他们求生的本能反应。

:英国群发短信,要求民众保护NHS(医疗服务体系),它即将崩溃了

其实也不只是我国,英国也是其他亚洲国家的主要输入源,例如越南等。

这些因病回国的人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英国看病的排队时间太长,根本就等不了,排上队了可能已经自愈或者身亡了。客观来说,英国医疗系统的问题才是它成为各国疾病输入源的重要原因,就像一开始写的,德国的留学生出现症状之后会去德国医院,他们不会想着带病回到我国,他们需要立刻接受德国医院的治疗。

可是英国的留学生出现症状之后,他们无法接受医生的及时救治,为了能够尽快接受治疗,他们必须立刻带病回到我国境内,英国输入型患者因此也就多了起来。

:越南输入型患者也是以英国为主

英国目前已经开始着手改造方舱医院,可是以英国效率和英国民众的散漫来说,病毒转播速度会快于英国确诊并隔离轻症患者的速度。

英国目前已经确诊八千多人了,政府也下达了隔离指令,但是民众依然该去公园遛弯就去公园遛弯,该去吃麦当劳就去吃麦当劳,我行我素的样子非常潇洒。英国疫情预计会在不久后大爆发,当地改造的方舱医院可能会是杯水车薪,英国在未来一段时间会成为了长期且稳定的新冠肺炎患者来源国,防范英国输入型患者将是重中之重。

:疫情下依旧非常密集的英国民众

希望英国民众尽快承担责任,既是为了他们自己,也是为了拯救英国,更是为了拯救亚洲以及全世界,防范英国输入型疫情将是未来的重中之重。


垂垂老马


英国的数据肯定也是不太真实的,要不然前一段时间沸沸扬扬的英国小留学生家长闹着要让我国派出专机把孩子们接回家呢,如果英国没有严重到一定程度,那为什么这些家长会如此担心?

其实从英国的数据来看,貌似这个国家的疫情不是很重,毕竟这么多天了,确诊病例才8000多,如果这个数据是真的,那么可以说他们国家控制的还不错,可惜并非如此。

我们都知道英国,日本和美国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初期采取的方式都是不公布,不检测,因此这几个国家的数据都有一个特点,累计确诊病例非常低,因为根本就没有检测,所以即便是有确诊病例,也无法在数字上体现。其次,死亡率非常低,也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检测。很多人死了并没有以新冠肺炎的原因来统计。

比如美国新冠肺炎死亡率不到1.5%,而英国只有0.5%,这样的死亡率比全世界4%的平均水平要低太多了。可是我们再看看现在的美国。很明显,疫情已经没办法掩盖了,所以几乎全面爆发,短短的10天之内确诊病例增了十几倍。这恐怕就是未来的日本和英国了。

虽然英国首相也提升了防疫的级别,实行全城管控和封锁,但是为时已晚,疫情已经开始大面积蔓延了。

所以有时候人的嗅觉是非常灵敏的,尤其是涉及到自己利益,我们从这些留英的小学生家长就可以判断出英国的疫情有多么严重。

大家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我们共同探讨,老王评论,知情治理,欢迎关注,我们一起谈笑风生。


老王侦查记


英国疫情已经爆发,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大量留学生选择回国躲避疫情。

进入3月份以后,国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世界疫情却在爆发,尤其是欧洲国家。

由于欧洲国家都连在一起,并没有严格的防线,又比较注重民主自由,国家干预力不强,导致欧洲全部感染,英国也不能例外。


只所以,英境输入国内病例较多,是因为:

第一,中国在英留学生数量最多,导致从英境输入型病例最多。

英国面积比较小,人口比较少,但是属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教育比较先进,有著名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帝国理工等一大批世界知名学府。

中国留学生,首选的留学国家就是英国,只不过英国留学比较贵,一年70多万,导致部分留学生望而却步选择北美。但尽管如此,英国还是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不光大学留学生,据统计,还有1.5万名小学阶段的小留学生在英国留学,大多寄宿在英国老夫妇家庭里边,需要选择回国。

所以,从英国输入国内的病例,概率会最大!


第二,英国疫情已经彻底爆发,并且失去控制,留学生选择回国躲避疫情。

进入3月中旬以后,英国国内疫情彻底爆发。至今已经累计确诊病例8000多例,并且每天有1000多例新增。

英国学校已经停课,并且政府要求居民在家隔离。而留学生在英国只是求学,并没有家庭、工作,只能住学校的多人宿舍。

所以处境非常危险,最好的避疫情方式就是回国,导致英国来的境外输入型病例最多!


牵牛花牵牛郎


英国的新冠确诊病例的数据肯定不真实,否则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但首先老铁不会承认他们是在造假,而是政府的政策让他们无法做到真,也就是说,在他们公开发布的数据之外,有更庞大的隐性感染者群体,潜伏在英国社会的各角落,继续给英国制造更大规模的疫情。


英国的剧情已经非常严重了,这还只是纸面数据,此前管控疫情的政策,已经在英国奠定了疫情全面扩散的基础,经过至少两个感染周期的积累传播扩散,已经使这场疫情发展到,政府疾控体系无力及时覆盖的范围,在其疫情发布的数字之外,无法评估,还有多少隐性感染者疾控体系无法监测,所以才像上千旅客从意北疫区逃回英国,那种机场不设防的现象出现了。



值得庆幸的是,目前伦敦政府已经意识到了,自由民主和群体免疫力的抗疫政策,无法战胜新冠反而会被新冠会掉英国,那个权威惠帝太TMD坑爹,已经被迫改弦更张效法东方理念,管控疫情的机制模式,而且更严厉的实施对疫情严密控制。


然而,与其它事务一样,控制新冠疫情也需要过程,而且这个过程会更长,这与新冠病毒超长潜伏期的特性是直接相关的。除了管控机制以外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分别疫情表现程度隔离控制重度、中度、轻度疫情区域隔离控制机制,和具备在每个区域实施严密筛查,以“一网打尽”为目标的,有足够强大及时的确诊检测能力。

地铁乘客每天高峰还依然如此





即使这些条件全部具备,还必然经过至少病毒一代传播7天以上,集中大量发现确诊感染病例,使英国纸面确诊病例数字疯狂增长的过程,才会真正的从根本上扭转疫情。

只有如此我们才会发现从英国输入病例,越来越少,直至归零。这是我国自己,还有韩国、伊朗、意大利疫情管控的实践被全部验证的,必须经历的过程。只不过英方理念的转变来的太晚一点 使他们需要付出的代价也相应的会更许多,很可能会超过意大利。


铁岭锋


目前英国的新冠肺炎疫情刚刚进入爆发期,英国新增确诊病例1427例,累计确诊8077例,死亡422例。但是英国的死亡率却达到了5%以上。这样的死亡率也说明英国内部还是存在大量的新冠病毒感染患者,而目前英国还没有检测到位。

目前我国累计输入病例为474例,其中有不少病例来自英国,这一数据再次警示我们,在国外新冠疫情愈演愈烈的情况下,我国虽然已经基本控制了新冠疫情,但面对国外输入的新冠病毒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严格提防疫情的二次爆发。

其实英国的新冠疫情数据并不真实,因为英国不会要求所有人强制检测,只有那些愿意去检测的人才去检测,所以很多的轻症患者得不到治疗,大部分人都是居家隔离。根据英国医疗专家的估计,现在英国感染的患者已经有30万到50万,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全部检测出来,会造成英国医疗体系的崩溃。

但在全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下,英国已经改变了“群体感染”的政策,根据英国首相约翰逊的命令,英国已经开始为期3周的封城措施。首先,除了超市、药店等必要商品以外,其他店铺全部关闭;其次,禁止非家庭成员2人以上聚会;第三,健身房、游乐场、宗教场所也已经被要求关闭。对于违反规定的英国人,约翰逊还称将对其进行30英镑-1000英镑的罚款。另外,约翰逊还承诺将对新冠病毒检测免费。

之所以英国输入我国的新冠肺炎病例最多,主要是因为我国有很多留学生在英国,不仅有20多万大留学生,而且还有1.5多小留学生,最近就有166个小留学生的家长联名写信给我国驻英大使,要求政府包机回国,证明英国越来越严重的疫情已经让很多留在英国的中国人急于回国避难。

加上 英国学校已经停课,并且政府要求居民在家隔离。而留学生在英国只是求学,并没有家庭、工作,只能住学校的集体宿舍,或者寄宿在英国老人家庭,而英国又存在大量没有确诊的患者,所以留学生处境非常危险,而国内的新冠肺炎疫情已经被基本控制,因此最好的避疫方式就是回国,导致英国来我国的境外输入型病例最多!


厚德载物49847


英国宣布的案件总数不是特别大,但这并不意味着英国的案件总数并不大。 现在,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Boris Johnson)已要求所有英国人呆在家里,不要外出。 经过两周的时间看情况是否有效,由于英国一直在实施牛群免疫方法,这将导致大量老年人死亡,因此,英国已被各国指控。 现在,英国正准备实施严格的法律,但英国的这种方法无济于事,因为英国无法将患病者与未患病者区分开,因此无法阻止传播 社区之间。

  英国现在向我国出口了许多案件。 当然,这是由于两国之间的经济交流。 英国现在限制所有人外出,并同时关闭所有航空公司。 希望世界各地的英国人民将立即返回,以阻止新的冠状病毒在英国的传播。 但是,英方一直缺乏战术,因为民粹主义政府鲍里斯·约翰逊本身就是一个大问题。 不同意,因此大多数英国人不会遵循英国的规章制度。

  当然,英国的数据现在不正确,因为英国将不需要其他人进行测试。 只有那些愿意接受测试的人才能进行测试,因此将不治疗大量轻度患者。 大多数人在家孤立。 根据英国专家的初步估计,英国现在有300,000至500,000受感染的患者。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全部被发现,英国医疗系统的资源将崩溃。

  医疗系统资源崩溃的结果就像意大利。 医疗系统资源崩溃后,连医务人员的生活也无法保证。 现在,意大利有3,000多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有20多名医务人员死亡,因此在短时间内进行大量测试不是明智的选择,而是根据自己的医疗实力进行测试, 检测出的患者可以得到有效治愈。 否则,事情将发展到另一个极端,也就是说,医院将成为感染源,病例总数将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