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飼養野生動物政策出臺後,飼養野生動物的人群會選擇如何轉型?

農耕子


農業農村部已經出臺了禁食禁養野生動物名錄,禁止飼養的野生動物只是珍稀瀕危野生物種和食用的野生動物。象皮毛用的野生動物不在禁止範圍,野生魚類也不在禁止範圍。皮毛用野生動物在我國馴養已經有悠久歷史了,不是子二代、子三代了,而是子n代了,這類動物不受法律保護的。象小龍蝦、黃鱔、甲魚等也是可以繼續養殖的。

一、改養畜禽水產品。

飼養野生動物的農民可以因地制宜地改養畜禽水產品。可以養豬、養羊、養牛,養水禽、養雞,養殖水產品。首先對照農業農村部的“禁養名錄”,如果自己馴養的野生動物在禁養之列,要立即轉型,調整一下養殖結構,改養家禽家畜也是不錯選擇。將養殖場改擴建一下,進行提檔升級,並積極與當地畜牧獸醫局聯繫請求指導培訓,爭取項目資金、補貼、貼息貸款。今年豬肉價格仍居高位,禽類產品“先弱後強”,到下半年禽類價格會大漲,水產品消費無淡季,一年四季都可以銷售,而且價格逐年上漲。養殖戶要轉變觀念,主動調整養殖結構,不要心存僥倖,心存幻想,遵守國家“革除食用野生動物陋習,禁食野生動物”的決定,按農業農村部允許飼養的動物名錄來養殖野生動物。今年就是把野生動物養大了,也沒有人吃,沒有人買,沒有市場銷路的。倒不如把養殖方向轉向家禽家畜養殖,當一份正當產業去生產經營。


二、改養皮毛動物

在國務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農業農村部新聞發言人多次澄清和解釋,對傳統養殖皮毛用野生動物不會列入禁養名錄的,象長毛兔、野兔、水貂丶狐狸、水獺、犛牛、山羊等還是可以養殖的。禁養範圍僅限於國家珍稀保護動物,和食用的野生動物。養殖戶可以改養皮毛用野生動物。當然要辦理馴養經營許可證,和販運銷售許可證,可以去當地林業局申請馴養許可證。合法馴養,依法經營。即使馴養皮毛動物也仍然要做好衛生防疫工作,打動物疫苗,飼養管理員要穿防護服,戴口罩和手套,人的皮膚不能與動物直接接觸。1920年東北地區發生兩次鼠疫,就是農民捕殺旱獺剝皮賣感染的。從目前情況看皮革市場正在復甦,皮草價格行情開始走出低谷期,象珍貴皮草在歐洲市場還是價格昂貴的。


三、今年野生動物交易沒有市場,也沒有需求了,農民儘快轉型,尋找新的種植、養殖創業項目。

今年農業種植和養殖實行綠色發展,馴養野生動物的農民不要再借馴養之名,行獵捕之實了,加快轉型發展步伐,去尋找新的創業之路。在種植上可以規模種植,機械化種植,尋求規模效益,養殖上生豬養殖國家有補貼,年出欄500頭生豬的養殖場國家有獎補政策。國務院8部委從去年8月21日以來出臺了20多項扶持、獎勵、補貼措施,改養殖生豬建養豬場國家補貼50萬元——300萬元,但必須達到一定規模。農民要因地制宜,重新挖掘土地環境優勢,養殖優勢,特產優勢,進行二次創業。可以辦合作社、“家庭農場”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今年大豆、玉米種植行情不錯,可以進行規模種植,搞“”種養結合”模式。很多農民沒有規模化生產經營意識,認為山場丘陵不適合搞機械化和規模化,其實這是錯誤認識,承100畝、1000畝、10000畝山場種經果林,木材林,油茶也是可行的,林下還可以套種其他中藥材、農作物、養殖禽類搞“立體農業”的。總之搞野生動物馴養的農民,要轉變思路,開動腦筋,用積極向上的心態應對“禁養令”。


長江三農


飼養野生動物的養殖人員比較困難,因為他們要面臨著轉業的問題。我們國內飼養野生動物人員至少有1400萬人,安排這些人轉業成了最大的難題,但是目前卻沒有任何的措施去解決這些難題,有很多養殖人員被禁止養殖,野生動物也沒有得到妥善的安排,有些人員也並沒有得到確切的賠償回復,那麼他們的出路究竟在哪裡。

養殖人員的出路

①養豬成了最大的出路:目前我們國內的生豬價格非常高,雖然說最近一段時間價格在下滑。這只不過是消費疲軟造成的,主要是因為國內絕大多數的餐飲業還沒有開門,三四線城市絕大多數的餐館還沒有開門,還有很多廠家沒有營業。因此生豬的價格會下跌,但是如果我們國內的廠商都恢復營業,餐飲也得到恢復。生豬價格是否會繼續上漲呢?這個真的有待驗證。

而且最關鍵的一個原因是上面一直鼓勵我們飼養生豬,養殖生豬也有相關的補貼。當然了,地方的肯定要響應上面,所以說這些養殖人員絕大多數都會從事養豬業,估計會有相關的補貼,養豬補貼和野生動物補貼估計會同時發放。

②聯合當地大型養殖場:現在大型養殖場特別缺乏人員,當地的肯定會和相關的大型養殖場聯繫,解決這些人的就業問題。畢竟一個大型養殖場需要很多養殖人員,例如廣西地區3000畝以上的大型豬場,廠裡面的員工至少有上千人,他們這些從事養殖行業的人員只要經過相關的培訓和訓練就可以養豬,畢竟有相關的實踐能力。

養殖白名單有待商榷

現在是人類醫學家和我們的養殖專家正在對壘,人類醫學家畢竟有他們的考慮,但是我們的養殖專家也在為自己的專業爭取福利。現在很多地方對於某些野生動物的養殖存在爭議,此次疫情控制以後。估計還會有相關的法律法規出調。

當然了,畜牧學家認為某些野生動物經過人類養殖以後,不存在攜帶病毒的現象,究竟哪些可以養殖,哪些不能養殖今年估計會有一個結果。

在我看來,大家也應該主動的與當地的林業部門取得聯繫。我們這邊養殖金蟬的就不少,很多養殖從業人員與當地的農業部門取得聯繫以後,他們這樣說“我們不鼓勵金蟬養殖,但是我們也不會取締。”只要合法經營都沒有問題。對於其他的一些養殖,大家還可以與當地的營業部門探討。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過年期間突然爆發的疫情,給老百姓的生產和生活都帶來嚴重的影響。在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中,就有一項是針對禁止飼養和濫食野生動物的規定,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講的禁野令。此令一出,對於養殖陸生野生動物的農村養殖戶來講,就如當頭棒喝,一下子就面臨著非常困難的局面。因為過去我國野生動物的消費量其實還是很大的,這也讓一部分養殖戶賺到了錢,甚至計劃著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但是現在這一切都成為了泡影,只能無奈地按照規定進行轉型。那麼他們該怎麼做呢?

第一,並不是所有的野生動物都不能養,有一部分仍然還可以繼續養殖。這次禁止養殖野生動物中並不包括一些魚類和像兔子鴿子這樣經過長期人類養殖過的動物。所以說在這些養殖項目中,只要做好相關管理工作加強衛生防疫,嚴格按照我國有關養殖規定進行養殖的話,問題並不是很大,而且銷量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隨著各地工廠企業復工和餐飲業的正常開業,許多人工養殖的肉類製品,都會進一步加大需求量。所以對於這一部分還可以繼續養殖的農村養殖戶來講,影響不大,不必過於擔心。

第二,對於禁野令明令禁止養殖的陸生野生動物,一定要按照當地的相關管理規定和具體措施,儘快的進行轉型。自從禁野令出臺之後,各地也根據實際情況採取了一系列的保障養殖戶基本利益,幫助養殖戶儘快轉型的惠民措施。比如說,對於現存的陸生動物採取必要的處置措施,可以作為研究標本或者採取放生等方式進行處置,如果沒有辦法的話,最後只能撲殺。同時給養殖戶提供一部分資金支持和金融擔保服務,讓養殖戶能的現金流保持正常流動,避免因為資金鍊斷裂而導致破產或倒閉現象的發生。

第三,儘快利用現有的技術和設備轉型其他可以養殖的產業上來。因為並不是所有的動物都不能養殖,比如說如果很多野生動物無法養殖,我們可以利用現有設備和來進行改造,發展生豬養殖,或者其他的可以進行養殖的動物的養殖上來。因為對於很多養殖戶來說,大的養殖經驗是相通的,但是在細節上管理技術要求上可能有一定的差異,這就需要更新養殖經驗,增加科技養殖人緣。同時要對現有的廠房和圈舍等場地和設備進行改造,以符合新的養殖動物的生存需求。

第四,如果實在沒有可以發展的養殖項目,那麼只能進行徹底轉型,放棄農業養殖,從事其他的項目。因為在農業生產種植方面來講,現在農村的發展機會很多,並不是只有養殖這一條路可走。今年我們當地出臺了很多惠民的政策,對於幫助農民度過疫情難關提供政策傾斜和資金補助以及金融擔保等服務。對於農民進行創業和吸納招聘農民工的情況,也有相應的補貼措施。所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其他的項目也是可以的。

疫情走回過去,而我們的農業是一個長久的產業,不管怎麼說,未來仍然大有可為。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你有什麼更好的意見或者想法,也歡迎您在下面留言評論,說說您的觀點,感謝您的閱讀。


三農有理


可以參考瀛湖的轉型經驗。瀛湖是一座電站攔水壩回水形成的人工湖,周圍的村民本是種地為生的“山民”,農田被水淹沒後就成了“水上人家”,當地群眾很好的發揮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能力,大力發展網箱養魚和農家旅遊項目,重塑和升級了當地的產業。近年來,養殖規模越來越大,已經影響到當地的水體環境,政府開始引導村民轉變產業模式:

一、發展茶果林業經濟

水是當地最大的資源也是最大的優勢,除了政府主導的大旅遊產業,村民自行發展茶葉、枇杷和楊梅等林果業,增加收入。果園採摘的風險比養殖更低,收益可未必比養殖更低。

二、技術農民異地再就業

長期進行水產養殖的農民,積累了豐富的養殖經驗,徹底離開水產養殖行業也挺浪費。一些有渠道的村民,自行轉戰他地,繼續從事水產養殖。

三、轉行做其他養殖

長期在養殖行業耕耘,大家已經積累了不少養殖的渠道和信息,這些信息的價值就是讓轉行變得更容易。從種苗、藥品、飼料的採購,養殖管理和衛生防疫,有野生動物養殖經驗也更容易上手其他家畜的養殖。

對轉型來說,總是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想走技術養殖可以考慮其他養殖項目,離城市較近可以考慮生態種養殖農業,實在不濟,可以考慮去其它養殖企業提供技術服務。


歡迎關注“四時農諺”,探討更多鄉村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