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饲养野生动物政策出台后,饲养野生动物的人群会选择如何转型?

农耕子


农业农村部已经出台了禁食禁养野生动物名录,禁止饲养的野生动物只是珍稀濒危野生物种和食用的野生动物。象皮毛用的野生动物不在禁止范围,野生鱼类也不在禁止范围。皮毛用野生动物在我国驯养已经有悠久历史了,不是子二代、子三代了,而是子n代了,这类动物不受法律保护的。象小龙虾、黄鳝、甲鱼等也是可以继续养殖的。

一、改养畜禽水产品。

饲养野生动物的农民可以因地制宜地改养畜禽水产品。可以养猪、养羊、养牛,养水禽、养鸡,养殖水产品。首先对照农业农村部的“禁养名录”,如果自己驯养的野生动物在禁养之列,要立即转型,调整一下养殖结构,改养家禽家畜也是不错选择。将养殖场改扩建一下,进行提档升级,并积极与当地畜牧兽医局联系请求指导培训,争取项目资金、补贴、贴息贷款。今年猪肉价格仍居高位,禽类产品“先弱后强”,到下半年禽类价格会大涨,水产品消费无淡季,一年四季都可以销售,而且价格逐年上涨。养殖户要转变观念,主动调整养殖结构,不要心存侥幸,心存幻想,遵守国家“革除食用野生动物陋习,禁食野生动物”的决定,按农业农村部允许饲养的动物名录来养殖野生动物。今年就是把野生动物养大了,也没有人吃,没有人买,没有市场销路的。倒不如把养殖方向转向家禽家畜养殖,当一份正当产业去生产经营。


二、改养皮毛动物

在国务院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农业农村部新闻发言人多次澄清和解释,对传统养殖皮毛用野生动物不会列入禁养名录的,象长毛兔、野兔、水貂丶狐狸、水獭、牦牛、山羊等还是可以养殖的。禁养范围仅限于国家珍稀保护动物,和食用的野生动物。养殖户可以改养皮毛用野生动物。当然要办理驯养经营许可证,和贩运销售许可证,可以去当地林业局申请驯养许可证。合法驯养,依法经营。即使驯养皮毛动物也仍然要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打动物疫苗,饲养管理员要穿防护服,戴口罩和手套,人的皮肤不能与动物直接接触。1920年东北地区发生两次鼠疫,就是农民捕杀旱獭剥皮卖感染的。从目前情况看皮革市场正在复苏,皮草价格行情开始走出低谷期,象珍贵皮草在欧洲市场还是价格昂贵的。


三、今年野生动物交易没有市场,也没有需求了,农民尽快转型,寻找新的种植、养殖创业项目。

今年农业种植和养殖实行绿色发展,驯养野生动物的农民不要再借驯养之名,行猎捕之实了,加快转型发展步伐,去寻找新的创业之路。在种植上可以规模种植,机械化种植,寻求规模效益,养殖上生猪养殖国家有补贴,年出栏500头生猪的养殖场国家有奖补政策。国务院8部委从去年8月21日以来出台了20多项扶持、奖励、补贴措施,改养殖生猪建养猪场国家补贴50万元——300万元,但必须达到一定规模。农民要因地制宜,重新挖掘土地环境优势,养殖优势,特产优势,进行二次创业。可以办合作社、“家庭农场”与乡村旅游结合起来。今年大豆、玉米种植行情不错,可以进行规模种植,搞“”种养结合”模式。很多农民没有规模化生产经营意识,认为山场丘陵不适合搞机械化和规模化,其实这是错误认识,承100亩、1000亩、10000亩山场种经果林,木材林,油茶也是可行的,林下还可以套种其他中药材、农作物、养殖禽类搞“立体农业”的。总之搞野生动物驯养的农民,要转变思路,开动脑筋,用积极向上的心态应对“禁养令”。


长江三农


饲养野生动物的养殖人员比较困难,因为他们要面临着转业的问题。我们国内饲养野生动物人员至少有1400万人,安排这些人转业成了最大的难题,但是目前却没有任何的措施去解决这些难题,有很多养殖人员被禁止养殖,野生动物也没有得到妥善的安排,有些人员也并没有得到确切的赔偿回复,那么他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养殖人员的出路

①养猪成了最大的出路:目前我们国内的生猪价格非常高,虽然说最近一段时间价格在下滑。这只不过是消费疲软造成的,主要是因为国内绝大多数的餐饮业还没有开门,三四线城市绝大多数的餐馆还没有开门,还有很多厂家没有营业。因此生猪的价格会下跌,但是如果我们国内的厂商都恢复营业,餐饮也得到恢复。生猪价格是否会继续上涨呢?这个真的有待验证。

而且最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上面一直鼓励我们饲养生猪,养殖生猪也有相关的补贴。当然了,地方的肯定要响应上面,所以说这些养殖人员绝大多数都会从事养猪业,估计会有相关的补贴,养猪补贴和野生动物补贴估计会同时发放。

②联合当地大型养殖场:现在大型养殖场特别缺乏人员,当地的肯定会和相关的大型养殖场联系,解决这些人的就业问题。毕竟一个大型养殖场需要很多养殖人员,例如广西地区3000亩以上的大型猪场,厂里面的员工至少有上千人,他们这些从事养殖行业的人员只要经过相关的培训和训练就可以养猪,毕竟有相关的实践能力。

养殖白名单有待商榷

现在是人类医学家和我们的养殖专家正在对垒,人类医学家毕竟有他们的考虑,但是我们的养殖专家也在为自己的专业争取福利。现在很多地方对于某些野生动物的养殖存在争议,此次疫情控制以后。估计还会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出调。

当然了,畜牧学家认为某些野生动物经过人类养殖以后,不存在携带病毒的现象,究竟哪些可以养殖,哪些不能养殖今年估计会有一个结果。

在我看来,大家也应该主动的与当地的林业部门取得联系。我们这边养殖金蝉的就不少,很多养殖从业人员与当地的农业部门取得联系以后,他们这样说“我们不鼓励金蝉养殖,但是我们也不会取缔。”只要合法经营都没有问题。对于其他的一些养殖,大家还可以与当地的营业部门探讨。


聚焦三农了解事实


过年期间突然爆发的疫情,给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都带来严重的影响。在疫情防控的各项措施中,就有一项是针对禁止饲养和滥食野生动物的规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禁野令。此令一出,对于养殖陆生野生动物的农村养殖户来讲,就如当头棒喝,一下子就面临着非常困难的局面。因为过去我国野生动物的消费量其实还是很大的,这也让一部分养殖户赚到了钱,甚至计划着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但是现在这一切都成为了泡影,只能无奈地按照规定进行转型。那么他们该怎么做呢?

第一,并不是所有的野生动物都不能养,有一部分仍然还可以继续养殖。这次禁止养殖野生动物中并不包括一些鱼类和像兔子鸽子这样经过长期人类养殖过的动物。所以说在这些养殖项目中,只要做好相关管理工作加强卫生防疫,严格按照我国有关养殖规定进行养殖的话,问题并不是很大,而且销量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随着各地工厂企业复工和餐饮业的正常开业,许多人工养殖的肉类制品,都会进一步加大需求量。所以对于这一部分还可以继续养殖的农村养殖户来讲,影响不大,不必过于担心。

第二,对于禁野令明令禁止养殖的陆生野生动物,一定要按照当地的相关管理规定和具体措施,尽快的进行转型。自从禁野令出台之后,各地也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的保障养殖户基本利益,帮助养殖户尽快转型的惠民措施。比如说,对于现存的陆生动物采取必要的处置措施,可以作为研究标本或者采取放生等方式进行处置,如果没有办法的话,最后只能扑杀。同时给养殖户提供一部分资金支持和金融担保服务,让养殖户能的现金流保持正常流动,避免因为资金链断裂而导致破产或倒闭现象的发生。

第三,尽快利用现有的技术和设备转型其他可以养殖的产业上来。因为并不是所有的动物都不能养殖,比如说如果很多野生动物无法养殖,我们可以利用现有设备和来进行改造,发展生猪养殖,或者其他的可以进行养殖的动物的养殖上来。因为对于很多养殖户来说,大的养殖经验是相通的,但是在细节上管理技术要求上可能有一定的差异,这就需要更新养殖经验,增加科技养殖人缘。同时要对现有的厂房和圈舍等场地和设备进行改造,以符合新的养殖动物的生存需求。

第四,如果实在没有可以发展的养殖项目,那么只能进行彻底转型,放弃农业养殖,从事其他的项目。因为在农业生产种植方面来讲,现在农村的发展机会很多,并不是只有养殖这一条路可走。今年我们当地出台了很多惠民的政策,对于帮助农民度过疫情难关提供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以及金融担保等服务。对于农民进行创业和吸纳招聘农民工的情况,也有相应的补贴措施。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其他的项目也是可以的。

疫情走回过去,而我们的农业是一个长久的产业,不管怎么说,未来仍然大有可为。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如果你有什么更好的意见或者想法,也欢迎您在下面留言评论,说说您的观点,感谢您的阅读。


三农有理


可以参考瀛湖的转型经验。瀛湖是一座电站拦水坝回水形成的人工湖,周围的村民本是种地为生的“山民”,农田被水淹没后就成了“水上人家”,当地群众很好的发挥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存能力,大力发展网箱养鱼和农家旅游项目,重塑和升级了当地的产业。近年来,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影响到当地的水体环境,政府开始引导村民转变产业模式:

一、发展茶果林业经济

水是当地最大的资源也是最大的优势,除了政府主导的大旅游产业,村民自行发展茶叶、枇杷和杨梅等林果业,增加收入。果园采摘的风险比养殖更低,收益可未必比养殖更低。

二、技术农民异地再就业

长期进行水产养殖的农民,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彻底离开水产养殖行业也挺浪费。一些有渠道的村民,自行转战他地,继续从事水产养殖。

三、转行做其他养殖

长期在养殖行业耕耘,大家已经积累了不少养殖的渠道和信息,这些信息的价值就是让转行变得更容易。从种苗、药品、饲料的采购,养殖管理和卫生防疫,有野生动物养殖经验也更容易上手其他家畜的养殖。

对转型来说,总是因人而异、因地制宜,想走技术养殖可以考虑其他养殖项目,离城市较近可以考虑生态种养殖农业,实在不济,可以考虑去其它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欢迎关注“四时农谚”,探讨更多乡村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