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百年,简述中国传统话剧的发展

中国的戏曲艺术有着800年以上的历史,由南宋戏文、金元杂剧、明清传奇、近代地方小戏直到现代新戏曲,不断地发展蔓延。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一批有进步思想的戏曲艺术家,对京剧的内容和演出形式进行改革,使之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曾经流行一时的时装新戏,乃是对中国戏曲进行改革的尝试。在旧剧改革和西方戏剧的双重影响下,20世纪初出现了学校演剧活动。

中国话剧开端

中国话剧的发展,有一个孕育过程,改良的中国戏曲,虽对西方戏剧有所借鉴,但从根本上说,它并不是话剧。中国话剧是从“新剧”(又称“文明戏”)发展而来的。一般史家把1907年春柳社在东京上演《黑奴吁天录》作为中国话剧史开端的标志。

已是百年,简述中国传统话剧的发展

1906年冬,受日本“新派”剧启示,中国留日学生曾孝谷、李叔同(息霜)等于东京组织建立一个以戏剧为主的综合性艺术团体——春柳社。

五幕剧《黑奴吁天录》描写黑奴哲而治被主人转借他人。他替人发明了机器后,受到原主人的嫉恨,因而被召回深受虐待。他的妻子和孩子是另一家农奴主的奴隶,由于主人要以奴隶抵债,他们面临母子分离的悲惨命运。后来,他们都逃跑出来,杀出重围,得以团聚。该剧表现了被压迫者的反抗精神,在思想内容上很有现实性。

已是百年,简述中国传统话剧的发展

▲《黑奴吁天录》

剧中的分幕方法,以对话和动作演绎故事的特点,还有接近生活真实的舞台形象,无不显示着已开始确立了中国前所未有的新剧形态,即后来才定名的话剧艺术形态。以后10年间,上海、北京、天津、南京、武汉先后出现文艺新剧场、进化团、南开新剧团、新剧同志会等一批新剧团体,演出《热血》、《共和万岁》、《社会钟》等剧目,受到民众热烈欢迎。辛亥革命失败后,新剧逐渐衰落。

建国后17年话剧

1949年至1966年,史称“建国后17年戏剧”。这一时期新中国荡涤了封建主义的污泥浊水,扫荡了帝国主义侵略带来的阴霾,使得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具有传统修养的戏剧艺术家田汉、焦菊隐、郭沫若、曹禺、老舍等人将中国传统文学艺术内涵结合话剧固有的美学特征,用来表达现代生活,使得中国话剧以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屹立于世界的艺术之林,充分体现民族精神,自成一派。

已是百年,简述中国传统话剧的发展

▲《获虎之夜》

刚刚步入百年的话剧,在中国扎根以后,随着“五四思想”解放,“吸纳新潮”的时代风气,吸收西方“未来主义”“象征主义”文艺形式,使中国话剧创造一个出具雏形的“现代派”,产生了一批戏剧剧作《获虎之夜》、《三个叛逆的女性》......而真正到创作成熟的代表性戏剧是《雷雨》、《日出》、《上海屋檐下》等一大批优秀剧目争相上演。


已是百年,简述中国传统话剧的发展

▲《雷雨》

再往后到50-60年代,中国话剧与文学同步,加强“人学研究”,在长期的艺术探索中吸取西方艺术精华和继承中国传统艺术基础,将民族韵味与时代特色完美结合,创造出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之作。如《雷雨》、《日出》、《北京人》、《关汉卿》等等,这些剧作反映了新中国的新思想、新风尚、新生活、新成就,吟诵着人民对时代变化的由衷颂歌。

新时期戏剧

从“文革”的文艺禁锢中苏醒、活跃起来,在思想解放方面,一度走在各种艺术形式的前列。在改革开放的氛围中,大胆地吸收外来戏剧表现手法。戏剧观念、戏剧理论空前活跃,文化生态不断优化,涌现了一批优秀的中青年剧作家、导演、表演家、舞台美术家,以及一批优秀的剧作。

在电视等现代传媒的冲击下,话剧站稳了脚跟,顺应时代,探索前进,证明了自身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出现了《枫叶红了的时候》《报春花》《西安事变》《陈毅市长》《屋外游热流》《一个死者对生者的访问》《野人》《狗儿爷涅槃》《中国梦》《桑树坪纪事》《死水微澜》《商鞅》《鸟人》《地质师》等一大批优秀剧目。

已是百年,简述中国传统话剧的发展

▲《西安事变》

中国话剧诞生于遍布战火硝烟的末代王朝,成长于几十年动荡不安的乱世,曾因成为革命宣传之利剑而遭到打压,也曾因特殊历史原因陷入冰封期,还曾受到新媒体新娱乐的剧烈冲击……这一切考验了话剧的生命韧性。100多年之后,话剧以其独特而昂扬的姿态,证明了她不可替代的魅力!

近年来,保利剧院与河南保利艺术中心全力支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进行的文化创造,大力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引进一大批优秀话剧作品,如:《白鹿原》《茶馆》《雷雨》《北京人》等,为文化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已是百年,简述中国传统话剧的发展

▲《白鹿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