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近四十岁,还在准备考研复试,并且计划考博,幼稚还是励志?

往事的台阶


我就是35岁考博,读了八年,今年准备毕业的那一个人。谈谈个人经验:04年硕毕,设计院工作五年,觉得工作缺少挑战性,在拿到注册结构师证书后,谋划后转入高校工作;因为在高校中缺资源缺能力(硕士科研水平实在差),想通过攻读博士来改变,高校工作三年后在职攻读(定向,不是在职博士)自己母校的博士(同一座城市,不耽误上班)。八年中,生了两个孩子,很骄傲大女儿从出生我带了一年;期间创业(2014-2017),小儿子出生的那年很忙很忙,但荒废了学业;2017-2020又重新捡起学习,目前已发完成小实验6个,发表三篇sci(学校要求2篇,导师降低要求让毕业)。这些年有遗憾,有收获。个人觉得,如果对搞科研有兴趣,读博很有必要,而且什么时候都能开始;其次最好有一定经济基础,毕竟读博期间会花大量时间,而且是没有经济效益产生;最后能找到当年导师的老师,你都四十了,很少有博导会收你,因为你的脑力,体力都是差的,去读书是占用导师的招生名额的且很难毕业,而且,目前几乎没有学校接收在职攻读的博士了(我说的定向博士,攻读方法待遇与全日制一样,只是不用脱产)。当然,那种在职博士另当别论。建议:如果真的想读,且有导师,那就全力以赴,一口气(4年内)拿出。记住一点,每年毕业的博士七万人,还是金字塔尖的。


斜杠70后


很荣幸可以回答您的问题。

这个问题,我有切身的体会。

80年生人,到2019年下半年,39周岁已过,马上就到40岁。

自认工作还算努力,工作闲暇陪陪家人、旅游、阅读,喜欢体育和电竞。

2019年9月的时候,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想法,我要不要去考研呢?全职的承担不起养家的需要,在职的研究生是否可以?

这个想法的由来,也许是出于对知识的渴求,也许是因为内心深处对职业未来的恐慌,也许是因为对研究生这个名头的虚荣。但是,念头既然产生,就不容易熄灭。

通过和老师的详谈,内心坚定的想法就是,考研,读研,无非不过是对学习习惯的重铸。

很多人都说,上大学没有用。毕业之后,还不是都还给老师了?

不不不,上大学,培养的是学习习惯。

那么在工作多年之后,考研,读研,就是对这个学习习惯的再次深化。

想通之后,2019年9月底报了考研班,开始了备考过程。拿起了丢下快20年的数学课本,每天磕磕碰碰的背英语单词,全新接触以往没有接触过的逻辑课程。

2019年12月21日,踏上考研教室。

2019年12月22日,开始准备复试。

2020年2月20日,初试分数出炉,187分。预估国家分数线170分。

励志吗?谈不上。

幼稚吗?我也不觉得。

影响工作了吗?没有,都是工作之余。

影响家庭了吗?没有,还给孩子做了一个榜样。

影响自己了吗?有,每天少了一两个小时刷新闻,看游戏视频。

生活基本无变化。

没那么轰轰烈烈,也没那么矫情。


李蓝袖


我今年38岁,放下课本已经十几年了,2019年底这个疫情坚定了我考研的动力。刚开始复习数学发现基础知识都忘了,为了把数学学好,我从数字的基本认识开始。这个月初买了全套初中数学资料,像初中生一样刷题,为的就是找回以前对数学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发现人到中年,刷数学系也是种乐趣。因为我们生活在立场的世界里,生活在偏见的世界里,生活在幸存者偏差的世界里,但数学,是绝对客观和逻辑自洽的。图片上的数学材料,是我给自己买的[大笑]




啊庆说


40岁考研的确很励志,但是否有意义还得看你自己的处境和家庭情况,不能一概而论。

先和大家说一个我前几天看到一档求职类栏目《非你莫属》,具体哪一期我也不太记得了,当时有个求职者叫刘本良,35岁,他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他一直辞职在家搞研究,家里的生活和孩子都是老婆和父母照顾的,他说自己研究的项目是一个什么超级能源,一小节电池就能为三口之家提供一年的电力能源,但是随后要求的月薪只有5000,让人大跌眼镜,最终求职失败。

且不说他的研究项目是否有价值,仅仅一个博士生要求5000月薪拿个单位都会给的,但所有人都拒绝了,原因是什么?

没有担负起对家庭的责任,很难说这是一个靠谱的人!

那么现在对你来说,也是一样,如果你的家庭条件很好,自己也有财富积累,那读研算是自我提高,挺好的一件事,但如果家里经济条件非常一般,甚至是完全依靠老婆和父母在过日子,那我认为你读研究竟是为了什么?

要知道现在的研究生读完之后,未必就能改变你的命运,功利性的读研有时候也未必能如愿以偿。当然,如果你的职业很特殊,就是做某方面研究的,那没问题完全可以去努力,但我真的怀疑你40岁了,手上有什么值得继续读研再来研究的项目?

综上所述,我认为你首先得考虑清楚自己的责任和家庭现状,如果没有任何后顾之忧,也能取得家人的支持,那完全是一件非常励志的事情,否则就是缺乏理智了。


美蛙英语


兄弟,没事!我今年38,去年备考半年,考了180,今年应该能考上,不要管别人说的有没有用,自己明白就好。那种备考时的充实感,考上的喜悦感,未来学习的期待感,这都不是别人能体会的。当你的孩子在父母学历这一栏写上硕士或者博士,会让孩子心里涌出自豪感,这不好吗?



想要个小院子


我博士毕业已经快20年了,还做过几站博后,我的建议是,如果你已经衣食无忧,纯粹是为了兴趣,喜欢这个方向,纯粹想做自己感兴趣的研究,可以,但要做好将来进不了高校或者研究所的准备(年龄已经超限)。如果是为了摆脱你目前的困境,或者想着将来能好的前途,劝你别考了,一个是付出和和收获很可能不成正比,另一个是已经过了年龄。


手机用户81848862492


没什么励志或者幼稚之说,我觉得近40了还想考研,除了仕途的需要,就只有个人爱好了,自己高兴就好。本人搞工控的,国企私企都干过,34岁时在私企评上了副高,40岁我都想退休了,在43岁时离职自己给自己退休了。干自己想干的事,挺好的


gejuwang


个人觉得,人这一辈子,只要下定决心,什么事情都不晚。人生这个旅途,自己选的路,好好走下去,也许会有意外的风景呢[呲牙][呲牙][呲牙]

要想树木成材,最好的种树时间,是20年前,其次就是现在。

讲一个真实的事儿:我的一个朋友,平时非常谨慎保守,在事业单位工作,工作很努力,早出晚归,在一个压力非常大的岗位坚持工作了八年。唯一的想法就是,自己身体不是特别好,希望领导能给他换一个岗,结果他30岁那年,被领导当着很多人的面指着鼻子问,你都30多了,你还能干什么?

两个月以后,朋友辞职了。人这一生,除非自己否定自己,否则没有人能够否定你。

现在,我的那个朋友,在有喜欢的生活的同时,不断的尝试创新,做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身体也越来越好,她发现,人生的路,其实很宽,外边的世界很大,选择很多,可以过得很精彩!自己坚信自己的选择,人这一辈子,不走回头路,人生本来就是很精彩!

还有,你不要觉得这个故事发生在很久远以前,这个故事就发生在2017年。

狭隘的人,在任何年代眼光都是狭隘的,人生不来拯救别人的,自有自的精彩。



爱柔道的金融女


励志。

我本科毕业就直接考研究生的!当时有个老余也快40了,知道我那年江苏省总分第一,数学单科第一,老是跟我后面叫我老师。有次问我1/(1+x4)的积分,我给他举一反三了3道题,他听的懵懵懂懂的,我告诉他,凭你的悟性10-14天可能会明白,明白了今年考中没问题。第十一天,我回去在楼道口就大叫缪老师我明白了,明白了!后来他比分数线高10分考中

后来有一次请我吃蛋糕,才知道他儿子十岁生日!


基瓦科技


刚下了决定,准备2020考MBA,这种心理应该有点感同身受。本人85年,09年国贸本科毕业,当时想着上班,加上成绩也一般,就没有考研的念头,之后就是十年的社会历程,从销售员一点点做起,15年结婚,到16年自己创业,现在不说衣食无忧但也相对舒适,上个月看到研究生扩招的时候发现MBA不只是拿钱都可以读也还有参加全国统考的那种,就动了念头,仔细了解后觉得自己可以试试,买了教材,制定计划,准备搏一搏。说了这么多,实话讲考研这个事情,结果对自己来说没有那么大的意义,一是想完成自己的一个遗憾,二是觉得十年走下来,放了更多的精力在社会上,没有静下心来好好学习充电,甚至说学习能力明显下降,希望通过这个过程来提高自己。当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考上最好,考不上,努力了,就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