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大于5,林黛玉住的3间小房,为何能胜过薛宝钗的5间上房?

刘宽新


比优劣,比好坏,数量从来不是决定因素。所以,黛玉的3大于宝钗的5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

房屋数量

林黛玉居住在潇湘馆,薛宝钗居住在蘅芜苑,论数量,林黛玉也没有输哟!除了一明两暗的三间小小房舍,后院还有两间小小退步,也就是套间一类的附属建筑。大观园刚竣工时,贾政一行人来到蘅芜苑,只提到了五间清厦。也许,潇湘馆和蘅芜苑不止这些房屋,但文中未提,不好妄断。

贾政评价

潇湘馆是“好个所在”,这是众人的一致观点,贾政极为喜欢,能让他这个读书人萌生出要在这里月下读书的想法,潇湘馆也是厉害了。对于众人给这里的题字,贾政挑刺得很,这个俗,那个也俗,拒绝得干净利落。在贾政眼里,潇湘馆很仙,题字马虎不得,可见他是真的喜欢这里。当贾政到了蘅芜苑,第一句话竟然是“无味得很”!对于众人给出的“兰风蕙露”四字,贾政立马就同意了,看起来,比潇湘馆要草率得多。

元妃点评

元妃省亲时,亲口说到,她最喜欢的是潇湘馆、蘅芜苑二处,其次是那些。虽然两个都爱,但顺序这样排列,我们大概也能推测出元春偏爱潇湘馆多一些。再来看她的那句话,“当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见人的去处”,我觉得元春的性子和宝钗不同,元春进宫纯属光耀家族的责任感,而宝钗是鸢飞戾天者,她想进宫更多的则是自己负势竞上、争高直指的欲望。因此,元春应该是更加喜欢潇湘馆的。

地理位置

潇湘馆是贾政一行人第一处行幸之处,之后走了好久才到达蘅芜苑。可知,从布局上,潇湘馆在园子靠前的地方,蘅芜苑则在后山深处,偏远许多。更重要的一点,和蘅芜苑比起来,潇湘馆离怡红院相当近,走两步就到了,方便了宝黛一起玩耍。宝钗出门一趟也是不容易,要走很远的路。

布置设计

房间的漂亮与否不在大小,而在于屋子的布置,林黛玉的屋子比薛宝钗的屋子更加精致,黛玉比宝钗懂生活,会享受。

据刘姥姥观察,林黛玉的屋子比上等书房还要好,比大屋子还要齐整,满屋子的东西都特别好看。还有贾母亲自出马指点,命王夫人拿出霞影纱给黛玉糊窗屉,让屋子的格调再升一级。薛宝钗的屋子如雪洞一般,玩器全无,素净过头了,说好听点叫生活朴素,说难听点叫没有品位,贾母实在是看不下去了。有趣的人,即使屋子简陋,也能布置得别有洞天,浪漫温馨。显然,宝钗不是这样的人。

院内景观

潇湘馆和蘅芜苑都有绿植,潇湘馆只有大片翠竹,清雅幽静;蘅芜苑奇藤异草极多,芳香扑鼻。总体来说,不好比较,各有千秋。但是,潇湘馆有一样蘅芜苑没有且极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泉水。如此一较,潇湘馆多了几分灵气,更胜一筹!

就是这样!


一抒己见


林黛玉和薛宝钗相比,好多人以为薛宝钗胜过林黛玉。殊不知,林黛玉胜过薛宝钗。

这就如同林黛玉的潇湘馆,看起来小小的,里面别有洞天。蘅芜院看起来五间清厦连着卷棚,看起来高大上,里面雪洞一般,什么都没有。

房屋数量潇湘馆不比蘅芜院少。

乍一看, 蘅芜院有五间房,潇湘馆三间房。实际上在房间数量上,潇湘馆不输蘅芜院。 潇湘馆一进院,看到有一明两暗的三间小小房舍。可是进房后,还有一个后门,后院还有两间小小退步,所以潇湘馆一共五间房。与蘅芜院一样。

潇湘馆在大观园里的位置比蘅芜院重要。

无论现代人还是古代人买房都会选择交通方便,位置重要的地方。

潇湘馆在大观园里是第二重要的所在,第一重要的地方是大观楼。但是那里,元春不过是看看而已。

宝玉说潇湘馆是第一处行幸之处,贵妃娘娘要在此住跸停留。

潇湘馆与怡红院在一平行线上,蘅芜院则相对偏僻一些,要么划船去蘅芜院,要么在山林中穿行,走过朱栏板桥来,才能见一所清凉瓦舍,这就是蘅芜院。

潇湘馆的匾额是:有凤来仪!

蘅芜院的匾额是:蘅芷清芬!

古代女子以凤为尊。潇湘馆和蘅芜院,谁为尊,勿需赘言。

潇湘馆里别有洞天,蘅芜院里一览无余。

潇湘馆和蘅芜院都是一所院子,不是单纯的几间房子。

潇湘馆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旁边是几百杆翠竹,“凤尾森森,龙吟细细”。

黛玉一明两暗的房间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杌椅案。书架上摆满书籍,条案上都是笔墨纸砚。

堂屋房梁上有一个燕子窝,里面住着大燕子和小燕子一家人。月洞窗前还有一只鹦鹉,时不时的说一句:“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后院还有大株的梨花和芭蕉。下雨时,黛玉可以坐在窗前听雨打芭蕉,雨霁天青,黛玉可以看梨花带雨。

潇湘馆后院还有一湾泉水,“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风水上讲,房屋有一湾活水,是吉利的宅子。

蘅芜院建在山腰上,“那大主山所分之脉,皆穿墙而过”。院子里只有前院,没有后院。一进门就是一块大玲珑山石,四面群绕各式石块。转过大石,发现里面没有花,只有各种异草。

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飖,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芬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到了秋天,垂着累累果实,煞是可爱。

进入房间,里面一色器物皆无,如雪洞一般。蘅芜院清雅有余,活力不足。

红楼人对潇湘馆和蘅芜院的评价。

贾政评潇湘馆:“这一处倒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

贾政评蘅芜院:“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名香矣!

在潇湘馆不虚此生,在蘅芜院不必焚香。看来,贾政还是喜欢潇湘馆的。

元春是大观园的主人,元春的评价最说明问题。

元春说:“此中‘潇湘馆’,‘蘅芜苑’二处,我所极爱,次之‘怡红院’、‘浣葛山庄’,此四大处”。

元春将潇湘馆排在蘅芜院之前。

潇湘馆和蘅芜院体现了林黛玉和薛宝钗的品味与性格。

林黛玉品性高洁,心地善良,所以她的院子里有竹,有花,有燕子,有鹦鹉。

薛宝钗藏愚守拙,所以院子里没有张扬的花,只有低调的草。屋子里也没有暴露自己性格爱好的摆设。从蘅芜院,谁都看不透宝钗想什么。

我是润杨,欢迎关注:润杨的红楼笔记!


润杨的红楼笔记


古人建房子一般都是四合院,也称四合房,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建筑结构。四合院在中国至少有3000多年的历史。一般四合院都是按几进几出的格局建立,三面房屋环绕,一面大门两旁加屋舍构成封闭式结构,院落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如下图)。院落的大小与房主的社会地位和财力都有关系。

但是曹雪芹没有让这些女孩子住在等级明显的四合院,而是单独给她们设立了一个无阶级差别的,如张爱玲说得儿童乐园“大观园”。在大观园里,每个人的住所不是依据其家庭地位亲疏来分配的,而是暗合了各个屋主人的脾气秉性以及命运走向。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提到了大观园分房,
薛宝钗住了蘅芜苑,林黛玉住了潇湘馆,贾迎春住了缀锦楼,探春住了秋爽斋,惜春住了蓼风轩,李氏住了稻香村,宝玉住了怡红院。

林黛玉的院落

我们借着贾政的眼光来看下林黛玉的潇湘馆。
众人还未入内,只看到外面的景色便都道,这是一个好所在。入门后是游廊,地上则是用石子铺就的小路直通房内。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间房内有个小门通往后院,还有两间小小退步。注意这里“小小退步”,是指供临时休息的附属房屋,就像现在的楼盘,二房要写成2+1房,其中这小1房算是个附属房屋,你当卧室也行,当书房杂房花房阳台都可以,不太适合长期居住。

宝玉取名“有凤来仪”,后贾元春赐名为潇湘馆

所以黛玉的房间,准确来说有二室一厅,外加2个休息房,还有一个后院,这算是建筑结构。

再看潇湘馆的地理环境,我们现在买房也很讲究,不能靠马路边,不能买2楼和顶层,4层要写成3A,周边要么配套成熟,要么要有公园绿地,最好有学位,反正房子不好买,关键什么房都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贵。这些问题在潇湘馆统统不存在。
潇湘馆的优点就是静动结合,有千百竿翠竹遮映,我们知道树的作用是很大的,防止水土流失,也有降噪的功能。所以黛玉说,几竿竹子隐着一道曲栏,比别处更觉幽静。
水在中国文化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君子之德如水般纯洁;水可载舟,亦可覆舟;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居住的环境最好是依山傍水。黛玉所住,小小院落,墙下一隙,一股清泉从后院流至前院,绕着翠竹而出。这样的院落多有诗意,多么清幽,多么灵动。
但是潇湘馆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就是悲。为什么呢?因为它在小说里,不在现实中。它的存在是为了更加形象的衬托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揭示她的悲剧命运。
潇湘馆配翠竹,引入了湘妃竹,娥皇女英哭丈夫舜的典故。林黛玉的诗号又是“潇湘妃子”,一位美妃眼泪如清泉从潇湘馆静静的流出,直至消失在看不见的岁月里。多么令人惋惜悲凉的爱情故事。

薛宝钗的院落

我们再借贾政的眼光看下薛宝钗的居所蘅芜苑。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贾政在此处先说了一句话,“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然后才入内。院内只见环石林立,竟无一株花木,异草倒是不少,特别是那清香的是杜若蘅芜。宝玉取名“蘅芷清芬”,后由贾无春赐名蘅芜苑。
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蘅芜苑一共有5间房,山石多,异草多。环境相对枯燥单一,无甚情趣。山石都是无情物,且是固化物,不宜移动,耐静。这些都暗合了薛宝钗的人物性格特点,在宝玉的生日会上,她抽到的一支花名签为“牡丹”,题着“艳冠群芳”四个字,还写有一句唐诗,“任是无情也动人”。

贾政从外观看对此处并不感兴趣,入内看后,改变了看法,院内景色清雅,又令贾政直呼“有趣”。这也暗示了贾府最后选定了薛宝钗新一代的掌门人。她符合封建礼教下女人的标准,对外要客观冷静,对内则要庄重素雅。

其他人对这两处的评价

首先贾宝玉是对这两处的第一评价人。
他和林黛玉的心性相近,自然都觉潇湘馆清幽,关键他更看重潇湘馆离怡红院近,他过来看林黛玉也方便。潇湘馆在他的心中是一处特别的所在,黛玉在时,那是他心向往的地方,黛玉去了,那是他魂常逛的地方。相比之下,蘅芜苑与大观园里其它姐妹住得地方无二,没有什么特别的情感。
其次,刘姥姥也是逛过大观园的人。她说潇湘馆,“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越看越舍不得离开了。在她的眼中,这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地方,给人亲近的感觉。
而对于蘅芜苑,刘姥姥来的时候,曹雪芹亲自做了评价。雪洞一般,这倒是有多冷的房间,可与雪洞一比。薛宝钗吃得是冷香丸,住得是雪洞,就算居住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也没有她冷。一个女子理性冷静到如此无法撼动的地步,实数罕见,这世上再找不出第二个薛宝钗。
所以,这两处房舍,从理性角度上说,非蘅芜苑莫属。从人性的角度上说,潇湘馆胜出。从人文环境上和情感上来说,潇湘馆夺魁。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欢迎留言讨论。

读书悟道


大观园建成后,林黛玉挑了潇湘馆,薛宝钗分到了蘅芜苑。林黛玉住的3间小房,为何能胜过薛宝钗的5间上房呢?

房屋布局不同,潇湘馆层次分明,房屋错落有致。

一、从外部环境看

潇湘馆:远看一带粉垣,数楹修舍,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可见潇湘馆环境优雅,粉墙翠竹颜色颜色对比分明,相映成趣。



蘅芜苑:远看一所清凉瓦舍,一色水磨砖墙,清瓦花堵。就是一处普通的房子,毫无特点。






二、从内部布局看:

潇湘馆进门游廊曲折,石子漫路。院内道路设计别致有情调,曲径通幽。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两明一暗。房屋主次分明。里间又有一小门,出去却是后园,有大株梨花,阔叶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屋后别有洞天,花园内花木茂盛,生机勃勃,点缀在两间小房左右,相得益彰。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一泉溪水把整个潇湘馆连成了一个有机的灵动的整体。



蘅芜苑入门大玲珑山石把里面所有房屋悉皆遮住。且一树花木也无,只见许多异草,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这处就有许多不妥了,一是山石在前把房子堵了个严严实实,遮挡视线和阳光,此为不吉;再是院内没有一棵树,光有花草,房子孤零零地耸立着,此为不利;再者接连五间清厦相连,多而繁,没有新鲜感。

潇湘馆外面环境好,里面房屋参差、错落有致,花草高低有别、层次分明,有悬念、有层次、有亮点,富有诗情画意。所以贾笑道:“这一处倒还好,若能月夜至此窗下读书,也不枉虚生一世。”反观蘅芜苑不仅没有优点,还有许多缺点。所以贾政道:“此处这一所房子,无味的很”。




泉水赋予潇湘馆灵性,而蘅芜苑没有。

水是生命之源,青山绿水育圣人。中国南北文化两个发源地,一个是黄河流域,一个是长江流域。有水就有了一切。

潇湘馆得尺许灵泉一派,入墙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此泉活灵活现,韵味十足。原文对这一意境有确切记录,宝玉闲来潇湘馆找黛玉玩,走到院前只见:“凤尾森森,龙吟细细”。写的就是竹子和泉水,形神具备、声情并茂。

我们都知道潇湘馆的竹子好、泉水也好,但具体怎么个好法难以确切表达,曹公这八个字表达的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要知道凤和龙都是传说中的神物,我们只闻其名而终不得见其踪。但凤为百鸟之王,龙为百兽之王,凤舞那肯定是最美丽的样子,龙吟也是最好听的声音。



馆名赋予潇湘馆底蕴,蘅芜苑要差些。

黛玉所居为潇湘馆。传闻尧之二女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泪染青竹,竹上生斑,因称“潇湘竹”或“湘妃竹”,后世以潇湘指斑竹,所以潇湘二字皆有水,潇湘馆内亦有灵泉相伴。林黛玉所住之处清幽静雅,青竹掩映,泉水围绕,很适合林黛玉青竹般耿直高洁的性格,即便只有3间小房,那也是极好的住处。

薛宝钗所住蘅芜苑。宝玉初题“蘅芷清芬”。 蘅,香草名;芷,香草名。传闻汉武帝卧梦李夫人授之蘅芜之香。所以这三个字是清一色的草字头,蘅芜苑内也是清一色的香草。薛宝钗生来就受尊崇,虽然她的五间房间特别高大豪华,但和黛玉那处比较,却是少了清幽和意境,香草和青竹相比,更是少了高洁。



金陵十二钗林黛玉居首,红楼梦中林黛玉本人最美,凡是和林黛玉有关的都是最好的,就连强大的薛宝钗也不例外,所以林黛玉3间小房,能完胜薛宝钗的5间上房。


我就是竹韵


《红楼梦》里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个人身份都是贾家的亲戚,林黛玉是姑表亲,薛宝钗是姨表亲,按当时风俗,林黛玉比薛宝钗关系更近一些。

林黛玉的潇湘馆在书里是这样描写的:“石子漫成的涌路,上面小小三间房舍,一明两暗,从里面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又有两间小退步”。这样看来其实也就是3间小房,但是紧接着作者又写到: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其实这2间退步也是潇湘馆的。尽管这5间房舍没连接在一起,但从整体上看,潇湘馆应该是5间房舍组成的。

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则是这样描述的:“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底下超手游廊”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贾政叹道:“此轩中煮茶操琴,亦不必再焚香矣。……”。两相对比,黛玉住着小房,宝钗住着上房。宝钗的蘅芜苑,无论从外部的建筑格局来看,还是内部的陈设来看,两个字即可概括,一“空”字,一“冷”字,此二字也是宝钗一生为人处事的准则。

为什么说潇湘馆更好?

贾政明确指出潇湘馆更好。他带领众人刚走进潇湘馆时,众人就称赞:好个所在。贾政则是这样说得:“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想在此处读一生的书,这是贾政的油然而生的想法。而到了蘅芜苑的时候,还未进去,贾政便说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贾政的这种判断是从两个住所的大环境上总体进行判断的:潇湘馆门前有千百竿竹,环境清幽,是读书所在,更是贾元春省亲的第一游幸处。蘅芜院外面是奇花异草,潇湘馆有一样蘅芜苑没有且极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泉水。如此一较,潇湘馆多了几分灵气,更胜一筹!

从地理位置上看,潇湘馆比蘅芜院的位置更好。潇湘馆和怡红院距离最近,是大观园的重要院落。而蘅芜苑距离大观园的正门较远,又有山水的遮挡,从整体上看,还是潇湘馆的位置更好。

从屋子的布置,林黛玉的屋子比薛宝钗的屋子更加精致,黛玉比宝钗更有生活情趣。

通过刘姥姥的眼睛,林黛玉的屋子比上等书房还要好,比大屋子还要齐整,满屋子的东西都特别好看。还有贾母亲自出马指点,命王夫人拿出霞影纱给黛玉糊窗屉,让屋子的格调再升一级。薛宝钗的屋子如雪洞一般,玩器全无,素净过头了,说好听点叫生活朴素,说难听点叫没有品位,贾母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贾母说“年轻的姑娘们,房里这样素净,也忌讳。”这话其实是一种暗示和隐喻,宝钗最终结局,是被出家的宝玉抛弃,她成了弃妇,成为了第二个李纨,也就应了那“雪洞一般”的屋子和那素净青纱帐。


天使飞翔11111


红楼梦里薛宝钗住的是蘅芜院的5间上房,而林黛玉住的是潇湘馆的3间小房

两人居住房间的数量其实是一样的。薛宝钗居住的蘅芜苑是5间上房,这一点没有任何疑议。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究竟是有几间房子组成的呢?大多数人认为是3间。但细读却不是这样。贾政带人去验收大观园时,眼前的潇湘馆是这样的: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这样看来其实也就是3间小房,但是紧接着作者又写到: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其实这2间退步也是潇湘馆的地盘。尽管这5间房舍没连接在一起,但从整体上看,潇湘馆应该是5间房舍组成的

贾政明确说过自己的看法,指出潇湘馆更好。他带领众人刚走进潇湘馆时,众人就称赞:好个所在。贾政则是这样说得:“这一处还罢了。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想在此处读一生的书,这是贾政的油然而生的想法。而到了蘅芜苑的时候,还未进去,贾政便说道:“此处这所房子,无味的很。”贾政的这种判断是从2个住所的大环境上总体进行判断的:潇湘馆门前有千百竿竹,环境清幽,是读书所在,更是贾元春省亲的第一游幸处。蘅芜院外面虽是奇花异草,但都是草本植物,没有根基。只是大观园的组成部分之一而已

再从地理位置来看,林黛玉所住的潇湘馆离贾宝玉的怡红院更近一些,所以明面看似对薛宝钗更看重,其实则不然,就血缘关系来说林黛玉与贾府更亲近一些



童妈爱分享


因为“有凤来仪”是三进中轴坤宁宫

五间青厦相连的蘅芜苑是东六宫“北五所”

地位当然不一样

宝钗是客,黛玉虽是寄养,却是贾母罩着的主


山石道人评红楼


潇湘馆胜过蘅芜苑,是因为在宝玉的心中前者更重要,更因为潇湘馆本身设计精巧。

潇湘馆是宝玉唯一为别人而选

宝玉是书中唯一的男主角,也是贾府的凤凰蛋。大观园中选择居所,他只选了两处,为自己选择怡红院,为黛玉选择了潇湘馆。理由是“我们两个又近,又都清幽”。可见宝玉之用心。

而宝钗住在哪里,宝玉从未曾关心过。

后文中的故事里,宝玉也是常常顺路走到潇湘馆,可见第一是距离近,第二是来的勤。而到蘅芜苑的场景则非常少。

潇湘馆是元妃省亲第一游幸之所,设计尤为用心

潇湘馆和怡红院,是大观园里唯二两处有后院的地方,格局精巧,符合国人“曲径通幽”的空间审美。而且也是唯二合着地步尺寸打造的家具,可见布局之用心。

只见入门便是曲折游廊,阶下石子漫成甬路。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

之所以如此用心,是因为这是元妃游幸第一处正经景色,必须要先声夺人,让元妃印象深刻。至于蘅芜苑,则排在游幸路线很后的位置,即将出园,很有可能游幸不到,属于备用景点,所以只有大石遮掩的前院,内部家具也是成品,用心程度与潇湘馆不可同日而语。


梦舒说


大观园处处胜景,公认最好的是贾元春喜欢的四处:潇湘馆,稻香村,蘅芜苑,怡红院。林黛玉在潇湘馆的住处有“三间房”,薛宝钗在蘅芜苑的住处有五间房。曹雪芹为什么要这么设置?显然,并不是为了比较二者好坏。

(第十七回)上面小小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里面都是合着地步打就的床几椅案。从里间房内又得一小门,出去则是后院,有大株梨花兼着芭蕉。又有两间小小退步。后院墙下忽开一隙,得泉一派,开沟仅尺许,灌入墙内,绕阶缘屋至前院,盘旋竹下而出。

(第十七回)贾政因见两边俱是超手游廊,便顺着游廊步入。只见上面五间清厦连着卷棚,四面出廊,绿窗油壁,更比前几处清雅不同。

所谓潇湘馆三间房,蘅芜苑五间房,并不是简单意义的三间与五间。

潇湘馆“小小的两三间房舍,一明两暗”,“房舍”二字交待并不是现在的三室,而是连在一起的三个房舍。所谓“一明两暗”是一正房,两厢房。按照中国人房子的设计正房和厢房,都是三五七间不等,林黛玉住的潇湘馆主要使用房屋,最少也有九间。还不算后院两间“退步”。所谓“退步”指供休息的附属房屋。两间也是两座的意思。小丫头,婆子日常休息都在这里。

所以,潇湘馆不是只有三间房,而是一座别墅套房。最妙的是背山进水,竹林掩映。庭院内曲廊回折,小巧曼妙。贾元春最喜欢潇湘馆,堪称大观园胜景第一。

贾宝玉之所以题额“有凤来仪”,是暗指贾元春住在大观园首选潇湘馆。为贵妃下榻之所。如此尊贵之地,怎么可能只有两三间房。

注:“有凤来仪”只是潇湘馆正房匾额,并非名字。贾元春赐名潇湘馆后,“有凤来仪”的匾额一直存在。绝非“有凤来仪”改名潇湘馆。蘅芜苑与此相同。

蘅芜苑同样不止五间房,贾政所见之“五间清厦”,是蘅芜苑正房明确是五室开间,疏朗大气。就像贾探春住的秋爽斋斋一样,“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贾探春的卧房是三间,薛宝钗的卧房是五间,林黛玉的卧房最少也有三间,但都不是潇湘馆与蘅芜苑、秋爽斋的准确房间数。

大观园内每一处房舍都是独立的园林别墅。类似故宫长春宫,翊坤宫,慈宁宫……各有院落,设计格局不同,正室房舍数量不同。潇湘馆秉承小而精小而美的设计,巧夺天工。蘅芜苑秉承阔朗明净,开门见山的设计,舒朗大气。是曹雪芹专门契合林黛玉和薛宝钗的性格而设计。

第一回贾雨村曾作诗: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

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百姓仰头看。

所谓“人生不过三五”,三与五代表了中国人的人生观。林黛玉卧室三间房,薛宝钗卧室五间房,曹雪芹借三与五是暗示宝黛钗三人不团圆的结局。

文|君笺雅侃红楼

别忘了关注:君笺雅侃红楼,您的转发会让更多人看到更多内容,感谢赞赏。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1990/2018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


君笺雅侃红楼


大观园名为省亲别墅,实为贾宝玉和姑娘们的迪斯尼乐园。


贾府劳财伤神,动用九牛二虎之力兴建了大观园,只为那一次短暂的贾元春省亲。

一时撑起贾府脸,夜半离开大观园。金钱花尽流水去,贾府从此噩梦来……

以数字谈数字,5大于3,用文化说数字,3虽小,且意义深远,5虽大,且含义非凡,比如三星高照、三羊开泰、三妻四妾、三顾茅庐、三头六臂……五马分尸、五体投地、五花八门、五抢六夺、五雷轰顶……

从以上来看,3和5很明显,当然也不能以偏概全,3和5也有它的对立面,凡事要理性客观的对待,不可以绝对化,数字如此,房子也如此,林黛玉的潇湘馆和薛宝钗的蘅芜君各有千秋,因人而异,有何不同,究竟谁胜一筹?请看下文分析:


一、林黛玉的潇湘馆,遍插竹玉少一人

进入潇湘馆,入梦回青峰,一带粉垣映眼前,数楹立于舍,如抱情人还,千百竽翠你争我斗,何处惹尘埃,玉竹落满庭院,无处话凄凉……


漫步曲折游廊,乱石峰峰成大道,一路盼君来,一明两暗三间厢,小巧玲珑如卧房,满屋尽带妃子气……

幽静小门出大院,台阶上皆竹,草色入帘青,大株梨花飞满天,芭蕉羞涩半遮面……

清泉石上流,甘露醇香薰,沟壑小如渠,带玉下扬州,三月初雨又逢秋,竹下眼泪流……




二、薛宝钗的蘅芜苑,冷香丸里居无缘。

蘅芷清芬本无缘,金锁常乐玉带链,沁芳池边杨玉环,五味俱全众人远,清雅居,淡淡香,深宫高墙藏金玉,良缘永无边……



垂柳婀娜招人厌,桃杏胖胖遮阳天,尘土落满朱板桥,无人问津荒路难,清凉瓦舍如雪色,一色水磨砖墙来,大江东去浪淘尽,大主山脉穿墙过,居无竹,更无味……

入门忽来玲珑山,四面群绕乱石堆,一株花木去,几朵牵藤留,漫步山巅石隙,垂檐绕柱砌盘阶,恰似玉带林中挂,又如金簪雪里埋……



花如金桂迷人醉,可惜世人不解味,此间乐,乐不思蜀,此地大,味香气馥,此房主,天上人间无,只在红楼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