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c语言怎么学啊?

鹤游烟


目前编程语言分为面向结构的和面向对象两种高级语言。当然这两种所应用的场景也不一样,学习方法大致一样。

1.理论学习

我们知道学习一门语言,要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有这门语言的思想,也就是编程思想。所以要深入理解书本上的理论知识。

2.实践能力

在有理论知识后,要去动手敲一些代码,刚开始可以照着书去敲代码,慢慢的,再去自己写一些小应用,这样能够快速成长起来。

3.应用方向

像c需要是面向结构的编程语言,主要应用于产品底成的开发,像数据库,操作系统的内核都是用c语言编写的,非常有价值。



杂味鹏先森


报培训班,要么就是追着老师问,毕竟课堂上学的知识很少

全都靠自己摸索


和小凯一起看电影


第一老老实实的停课,虽然是基础

第二自己找书找视频去啃

第三上机多敲代码。

报错补错就是你必走的成长之路…


默默愛分享


大学里面学编程语言就是多练,学完语法得亲自动手敲代码,让代码活起来,各种例子敲多了语法就熟悉了,考试肯定过 。


会发光的磊头


先把基础打扎实,然后多敲代码,多思考,多看一些开源的项目源代码


千年古镇小袁


边看书边上机操作。


袁大部长


我是长春地区一所高校的教师,教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主要讲解的就是C/C++/C#程序设计。学习计算机语言,是一个漫长而枯燥的过程,但是一旦学进去,这个过程将非常的有趣。

接下来我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我上大学的那段时间,接触的以一个计算机语言就是C语言。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在听天书,一直在询问自己,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为什么要在这个专业坚持下?直到我现在参加工作,将我的知识理论教给我的学生的时候,我才明白,C语言是计算机学科所有程序设计语言的基础。

关于教材

千万不要用谭浩强的那边《C语言程序设计》。

千万不要用谭浩强的那边《C语言程序设计》。

千万不要用谭浩强的那边《C语言程序设计》。

重要事情说三遍。

虽然这本书被誉为业界神著,但是真的不适合初学者。书中有大量的学术性理论和谭浩强教授的个人学术观点。我这里不是否则这本书的价值,毕竟我自己再上大学的时候用的也是这本书,但是通过教学发现,这本书真的不适合初学者。也不适合教师使用。

那有么有其他图书推荐呢?

中国铁道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传智播客出品。

这个书非常的简单,省略了很多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理论。但是通过学习,这些难以理解的知识和理论,可以很快的掌握和验证。


关于学习内容

C语言的知识点结构非常简单,他没有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部分,全部都是结构化程序设计的编程方式。学习内容包括:

(1)开发环境和编程基础,变量,常量,数组

(2)结构化编程:顺序结构、分支结构、循环结构

(3)函数

(4)数组

(5)指针

(6)字符串

(7)结构体

(8)文件处理

以上就是整个C语言的学习框架,没有面向对象的部分,还是非常简单的。


我的经验

从我学这个语言但现在,学生在学习工程中,会遇到几个坎儿。分别是:

第一个坎儿,在学习函数的时候,可能一半的同学会放弃。

第二个坎儿,学习指针的时候,剩下的一半会放弃。

第三个坎儿,学习文件操作的时候,剩下一半的一半会放弃。

最后能坚持到最后的,可能不到1/4的同学。


实践是关键

实践是关键。只看书不写代码是学不会这个语言的。

必须通过语言编写程序,去处理实际问题。

所以要是自学的话,还需要一本《实验指导书》。

要是有老师带着学的话,需要经常和老师请假问题。


我每天晚上7点,在头条西瓜视频进行直播,讲解《C#程序设计》课程。我也会将讲课的视频发布到头条上,供大家学习观看。

最后给大家,分享一段我讲课的视频。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90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p-0000/523972a5ec2e4794a345ccf11f96fd2f\

长财爽老师


大学生c语言怎么学?

1.在你的电脑上面安装一个 VC软件。

2.跟着课本的示例一个一个的敲,敲完之后编译,有语法问题就解决语法问题;

3.执行编译好的程序。查看程序运行结果与你读代码时,自己计算的结果是否一致。如果一致,说明你理解了热量代码。如果不一致,找出自己理解的误区。

4.使用单步调试工具,对程序进行单步调试,使用这种方法去理解程序的运行。

C语言是一种面向过程语言。学会任何一门语言都需要大量的练习,然后在不断的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成长,加深理解。


重点吐槽


自己找网上课程


蓝胖子的甜甜圈


最佳实践如下:

首先,选一个好的IDE:CLion、CodeBlock等都不错。

其次,使用新的C语言标准编程,如C99。

最后,多动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