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讓父母住進養老院嗎?

C羅專區


送不起,管不起,好自為之,自生自滅吧。弄幾個錢這裡撒撒,那裡掩掩,自顧不瑕的,象哄小孩樣。父母兒女跟著沒的福享。


麥知南


說說我自己的經歷吧。

我的父親去世後,母親身體一直不太好。後來乾脆得了腦梗。

自從得了腦梗,哥嫂一家便再也沒有管過。我帶她住院,晚上買個泡沫墊,睡地板,白天要帶她做各種檢查,實在是太辛苦,腰都直不起來。

出了院後,她恢復不好,我腰痛得自顧不暇,伺候她也伺候不了,於是給她找了一個養老院,環境很好,服務也好,當然收費也高,每個月的費用幹掉我一半的工資。這些還不算她日常看病吃藥或者買東買西的花銷。自從送她進了養老院,我就返貧了。

她一開始不適應,打電話訴苦,讓我給她轉養老院,或者把她接回家。但是現在適應了,跟我說願意在那兒住到死。

剛送她進去的時候,我是哭著走的,就像遺棄了一個孩子一樣,怎麼就那麼的不忍心。

如今是她樂不思蜀了。

哪怕我賺錢再辛苦,她既然說要住,那就由著她住。她高興就好。

所以,命運讓你走到哪一步,你就再考慮哪一步的事吧。如今不用考慮那麼多,如果是找一個服務好的養老院,老人不受罪的,比在家裡照顧還周到呢。


涼月滿天


我不會把父母送養老院的,,原因父母給了我生命,把我養大,老爸癱瘓十一年我在家黑白伺候7年,醫院四年我天天值班,雖說顧了保姆,我也沒有用保姆給我爸洗衣服,所有的單子被罩,紗布,毛巾我每天都拿回家消毒洗,因為醫院就給我們老爸一個褥子,洗,買,做全由我自費,,姐姐,弟弟霸佔老爹的錢,一天就買一個黎,一個香蕉,幾張一次性尿不溼,我一天給老爸吃五頓,兩頓水果,,三頓飯,我一天給爸爸吃十八種東西,其中五種是我閨女從國外寄的,姐倆一天都不給老爸值班,姐倆十一年沒有摸過父親,,還把老爸的房子給出租,,不讓老爹回家住,姐弟倆早就想把老爸送到養老院,,死的快,我周圍的老人送到養老院的最多活一年,,最少活十天像我們家的姐姐弟弟如此狠心的對待父母,就是虐待,只有這樣狠心的,自私的兒女,才會積極送父母去養老院,,,


用戶419562041665


說起這個問題,應該很多兒女都會反對吧?我的父親今年因病已經去世,現在家裡只有我母親一人。為了不讓我的母親孤單寂寞,我們就打算讓她住我家和我姐姐家,她家住一段時間,這樣她自己也願意,我們也從未想過送她去敬老院,以我媽媽的性格,她認為那是很花錢的地方也不願去。



至於婆家這邊,一直和我們生活在一起,公公也已經去世,她有提過去敬老院,她認為那裡有很多同齡人,每天可以有很多娛樂,婆婆是個開朗的老人。



我覺得不管是老人去敬老院,還是和兒女住一起,都尊重老人的選擇吧!只要他開心快樂,能夠度過一個安逸的晚年,相信這也是兒女能們最希望的吧?畢竟老人也有他們的生活方式,性趣愛好,我們做到該有的孝敬就好,事事不要強求。



我是七歲男孩的媽媽,我用親身經歷記錄孩子的點點滴滴。我的頭條號:宇軒媽育兒,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歡迎你評論,點贊,轉發。

宇軒媽育兒


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談談自己的看法。

你會讓自己的父母去養老院嗎?

我的父親10年前就去世了,母親今年將近80,不能自理,由於我們兄弟姐妹雖然好幾個,現在卻都是沒有精力在家照顧老人,只好給老人找了一個可靠的保姆,可是老人有時又張羅去養老院,說養老院人多熱鬧,我們說你要真想去,就給你找個好點的養老院,你去住著試試,母親馬上又說我只是說說,哪裡有家好。

說句實話,如果能在家養老,那個老人願意去養老院。怎麼說在家裡也方便,有兒女照顧最好,可以每天見到兒孫,免得寂寞。如果兒女不能照顧,請個保姆,也是想吃什麼就做點什麼,總比在養老院隨便些。

從兒女的角度來講,如果有時間有精力照顧老人的,誰也不願意把老人送到養老院,畢竟兒女是有親情在,照顧老人,會發自內心的周到細緻,老人有什麼需求可以馬上得到滿足,不願意老人受到一點兒委屈。到了養老院畢竟是吃住都要統一安排,不一定是適合自己的口味,生活習慣和生活環境和其他的老人也不一定合上拍。

可是生活也不能都隨人所願,有的時候兒女確實照顧不了老人,老人送到養老院也是一種趨勢,也是不得已而為之。不過現在隨著養老需要,現在有一些養老院,並非像人們想象的那樣環境不好,吃住條件不好,照顧的不好,條件好一點的養老院,各方面還是照顧的挺周全的,但是這前提那是經濟條件要允許。

尤其像我們50後60後,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將來的養老問題也是一個大問題,孩子要照顧自己的家庭,要工作。所以我們也不能給孩子增加負擔,一個孩子,將來要照顧老人,真是很難。所以在自己清醒明白的情況下,要麼顧保姆照顧,要麼就到養老院。


情感文影


去年夏天,老母親因腦血栓後遺症癱瘓了,我回老家伺候癱瘓母親五個多月,因幹不了活,沒有收入,把母親接到我家,一個月後,母親又吵又鬧,樓上樓下的鄰居都很反感,妻子也跟母親伴嘴,一很心,把母親送托老院了,在托老院住了四個月。母親住托老院的日子裡,天天和妻子商量接母親的事,母親在托老院住了四個月,就把母親接出來了,在郊外租房子住,每天下班陪母親。


易海拾貝1965


當父母老了,會選擇把父母送到養老院嗎?我家不會,但是別人送我也能理解。

我們家姐妹6個,三個姐姐都和父母同一個村。當時姐姐們就近找對象,也是考慮到以後可以互相幫襯,也便於照顧父母。

現在父母80歲了,不得病時老兩口生活還能自理。但從過了70歲父母的身體就逐漸的變差,經常得病。我家在農村,父母得病去縣城、市裡住院超過10天的都有好幾次了。大多數都是三個姐姐輪流照顧。沒輪上的就在家裡幫著照看其它家地裡的農活。我們三個不在家的,也會盡量抽時間去照顧父母。

大家都一心為了父母,凡事商量著辦,別虧著父母就好。現在別人都羨慕父母,說我們幾個孩子孝順。

但每家情況不同,把老人送到養老院,也不失為一個選擇。

我二舅媽去世後,我二舅又得了老年痴呆。二舅家三個兒子,都要掙錢養家。二舅病得不厲害時,輪流在三個兒子家住,他們還能照顧到。後來二舅痴呆的厲害了,又偏癱起不了床,全天離不了人。家裡人或僱人24小時照顧也不現實。只能把二舅送去了縣城的養老院。

每家情況不同,老人的身體狀況也不一樣,具體問題具體對待吧。居家養老還是去養老院養老,權衡後做哪種選擇,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貓眼人生


面對這個問題我特別感觸,因為這兩年我們家正好面臨這個抉擇。我外公外婆年都八十多歲了,外公的身體還比較硬朗,外婆是真的一年不如一年,每次回家看到他們又老一大截心裡真的很難受!



我外公外婆有三個孩子,但是三個孩子都沒有在身邊,而且也都還沒有退休!我媽媽今年剛剛退,可是我弟弟又結婚了面臨著要帶小孩,我舅舅還有五年退休,他也不再外公外婆身邊,我小姨離的更遠,家裡的表妹也是剛結婚,所以這個階段真的是特別尷尬的時期!大家都想把他們接走,可是老人又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總是覺得不習慣!想找人照顧他們,可是他們那輩人習慣了什麼都自己幹,家裡住一個陌生人他們也覺得不習慣,而且隨著年紀的增大他們的病痛也越來越多,一般的保姆也不願意去照顧兩個老人!

我們也嘗試著在當地找養老院,可是當地的養老院條件真的不好,先不說環境怎麼樣,裡面的工作人員都跟你欠他錢一樣,沒有啥好語氣,尤其是遇到一些老年痴呆,大小便失禁的老人,他們的態度更是惡劣!所以也不放心把外公外婆送到這樣的養老院去,現在我媽媽和我小姨輪流回老家照顧他們!

因為我是外公,外婆帶大的所以跟他們特別特別親,就是因為現在這樣的狀況我特別特別想開一家養老院:有乾淨舒適的生活環境,有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有專業的醫療配備團隊,將定期給老人們最體檢,瞭解每個老人的身體狀況,有常駐的醫生如果一旦發生什麼緊急情況會快速處理,最最主要的是有專業素養的工作人員,他們能非常耐心和善意的對待每一位老人,讓老人們都有一個幸福,舒心的晚年生活!



Henning文


說個真實的事:我的同事母親多年前就走了,後來父親獨自一人生活很多年,女兒隔三差五的經常回家看看父親,生活上給予照料。隨著父親年齡的增大,父親的自理能力越來越差,脾氣還越來越大,女兒考慮把父親送敬老院,父親完全拒絕敬老院,後來父女矛盾不斷升級,父親對女兒甚至到了惡語相加的地步,女兒很生氣,心一橫把父親送到了敬老院。父親去的敬老院是一個設施不錯的敬老院,有相應的醫療條件,各房間裝有監控,父親去了,從此他不用再為自己的一日三餐而操心,更重要的是,老人們經常聚在一起,聊天聊到國內國外,天南地北什麼都能聊,時常還同棋友下下棋,在敬老院完全驅散了,原來獨自在家的孤獨感覺。當女兒問父親是否在敬老院住得貫,父親對女兒說:我後悔沒早點來這敬老院。其實在我看來,養老院有好有壞,如果選擇設施好一點,管理正規一點的,以後我們60後的養老,也是多一種選擇。


一葉蘭611129


小時候媽媽說:你是老大,弟弟妹妹們從生下來就叫你哥哥,一生都叫。你要帶個好頭做個孝順孩子。 我問媽媽:什麼叫考?媽:順者為孝,不讓父母生氣擔心就是考順。我思考著回答:他們叫我哥哥,我不會讓他們白叫。 從那時起,每次吃飯總是最後一個吃飽。爸爸不理解經常因為這事罵我,其實我擔心菜不夠吃。後來爸媽總是飯前盛半碗菜藏起來,最後只剩我在吃弟弟妹妹們剩的半拉饅頭時端上早就藏好的半碗菜,說鍋裡還剩的。直到十五六歲才發現他們故意的,原來我一直吃的比別人多。想到這我總是會眼痠,後來發現弟弟妹妹們經常把肉夾給我吃。原來他們也知道了這些事,應了那句老話,"互讓有餘,爭搶不夠"。結婚後和弟弟分家時,我和尊敬的愛人決定:家是父母的,即然你們堅持分家,我們小輩不反對。但是弟弟和弟妹叫我們哥嫂,我們不同意平分或抓鬮。能讓他們白叫了哥嫂,他們選什麼看他們自己,剩下的我全收。結果到現在分家也沒分明白,因為讓著有餘,年年餘,餘的太多。所以我以為:媽媽說的對,順者為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