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认为制约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新大风歌


笔者作为现任偏远山村村干,觉得很有必要回答这个问题,以正视听。

第一、偏远乡村离城镇远,交通不便,开办现代化加工企业不利于物流运输,不利于工人上下班。

第二、农村素质参差不齐,而农村作为偏远地区自然给不起大城市的价格,所以有相当一部分农民情愿不要你那一点点钱而让土地闲置。土地征收、流转困难。事实上农村土地作为村集体土地,哪怕是村民的自留地都无权买卖而只能出租,且合法的出租有时间期限,如果想购买那就需要政府出面征收,时间、价格都是小企业没有办法承担起来的。

第三,农村的村干部原本就出身于农村,没有过硬的背景、后台和资金、技术,找不到好的项目经营开发。而农村干部的工资按照国务院规定仅仅只是2700元一个月左右,养不起家,有的地方(笔者所在的湖南祁阳县)连1700都没有达到,具体原因不清楚,但是他们会要求我们在省工作组来检查的时候回答说是2800,就这一点钱,年轻的有能力的都无法在呆在家里,因为养不活老婆孩子,所以只能出去做生意做工程或者打工挣钱。而留在家里的绝大部份都是能认识字但是没有什么能力的老头老太太在担任村干部,这种人无非就是混日子混工资。

第四,农村实行的是分散承包经营,各人自扫门前雪 ,莫管他人瓦上霜,在其它条件都具备的情况下以集体名义经营企业,村集体没有资金,国家政策三令五申减轻农民负担,你永远都不要去想从村民集资。如果私人搞企业,笔者花了10年的时间投资了300多万种植了1000多亩油茶,雇佣当地闲散人员务工,凡是同行的都知道,这个行业还没有人回本(利息不计、自己的工资不计),一直都在亏损状态,2018、2019年刚刚有一点小收入,结果就导致部分村民眼红,在村里鼓动要推翻合同,笔者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扑灭这种卑鄙的行径,自然一次就害怕了,哪里还有扩大投资的想法?

第五,农村干部是三年选一次,我要是辛苦三年把村集体企业搞起来了,三年以后企业经营管理权归属于村集体,不能保证上级政府还会继续任命(村支书是党员选出支委由政府任命支书),因为这里面的利益交织得太厉害了,比如像大的企业有健力宝事件,你懂滴。

第六,关于村干部贪污的问题,从05年开始,村级财政实行的是村帐镇代理,一个村每年的转移支付包含村干部工资也就几万块钱,村组织党员、队长开会误工工资也在这里开支。所用的每一笔钱都是由镇财政所审核给予报账,再由财政所长、镇长、书记逐级签字才能从村帐户取钱报销。然后就是村里有时候会通过各种关系从某局搞来一点资金施工水利项目,超过30万的工程必须实行招投标,但是这种工程都是按照各地规定的单价下浮30%计算工程款的,(剩余30%资金由受益村民集资,事实上你也不可能从村民手里收取到这个集资款),唯一的办法就是偷工减料,这也是导致全国各地小水利建设工程质量差的原因之一。当然在这当中不排除部分村干部因胆大,工程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结算之后有资金剩余而中饱私囊的情况,但是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

限于手机码字辛苦,其它很多细节都不说了。


听人笑语42098386


我认为制约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20多年前,我在深圳松岗当保安,我曾建议厂老板到我家乡办厂,我说,我家乡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要的报酬也不多。老板笑着说,我们与商人签订的购货合同都是要按时间规定交货的,你的家乡路途那么远,且交通也跟不上,我们怎么能够按时交货呀。十多年前,我们家乡建设了一条二级路,有几个老板想在路边征地建厂或办企业,可是,因种种原因,他们的想法和计划全部落空。而在县城(市城)周边,近年来,土地不断开发,商住、厂、企楼房鳞次栉比、大厦林立。这说明,接近县(市)城的地方就容易开发,反之,处在偏僻的乡村,则无人看好。

上面我说到的这些,是对自然条件的论述,下面要对自然资源进行论述。

欲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假若那个镇、那个乡、那个村有丰富的矿藏或其它有利开发的资源,那么,有资源的镇、乡、村必定能富起来。我说的是,既有资源,又经过国家或政府部门批准开采、开发的地方。因为,十八大以来,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严格要求,对破坏生态和不可再生的资源开发实行坚决禁停。暂不说矿藏开采,我就说旅游业,假若有一个闻名天下的旅游区,如桂林、黄山、泰山、嵩山、武当山、峨眉山、韶山、井岗山等,这些地方的人们也都沾了光,欲话说“一业兴起百业旺”。

综上所述,有良好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对发展经济起着至关重要作用。因此,制约乡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是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



也沒什么制约,农业就那么些潜力。再向上发展很慢了,农业不就粮食吗,土地到户由生产队亩产几百斤上升到千斤左右,随后就绯徊了,再想翻倍增长很慢了,不象工业工厂,增加机器设备,改进技术,,,就能增产增效,这就是工业与农业的区别,所以农业永远落后于城市,造成城乡之差。


郭之训


目前制约农村发展的问题很多,但根本问题是土地制度问题。表面上看,制约农村发展的因素有:规划问题、技术问题、投入(资金)问题、管理问题、市场问题……归纳起来,根本的就是土地制度问题。土地的制度障碍,阻碍了农村农业的深度发展。土地制度决定了生产方式。当下,只要一谈到土地制度,大家都讳莫如深,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块“遮羞布”。我们现在还是沿袭多年的“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其实是“分不分,统不统”的各自为阵的小农经济,小和散是主要生产方式。土地制度不与时俱进地变革,规划搞不了,也搞不好。先进的技术也推不开,用不了。资金没人敢投,没人愿投,投则亏。自然,管理也就跟不上,市场对接不上,效益就出不来。如此,长期恶性循环。所以,根本的是要解决好土地制度问题。


视界亮哥


农村农业发展不起来并不是农民本身问题。第一,上层政策到了下层落实不到位,第二现在农民是一家一户,要想土地流转种田人得拿租金,本身农业在当今粮价只能管个种成本上的收益,另外还得交给地主租金,再说国家每年给农村各项补贴,那不是拿给真正种地人的,我在家租了人家二百亩荒田,没有拿过一分钱的补助,全告自己,都说农业是坑,亲身体会确实是这样,想进入农业的的确要深思


明朱418


随着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城镇化建设力度的加大,我国大部分农村的发展以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了,那么是什么制约了农村的发展呢?下面我通过如下几点来和大家一起探讨。

第一,随着农村机械化的普及,绝大部分农村被解放出来的劳动力进入城镇和发达地区寻找工作,而留在农村的基本都是一些老幼人群,这些人的思想观念也远远不能跟上社会潮流,满足于一亩三分地的传统观念中不能自拔,而那些进入成镇工作的群体随着视野的开阔,有的人以不满足于原来农村的生活,他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离开农村,转而向城镇发展,这反过来也改变了农村的人口结构,同时也造就了新的观念很难进入农村主流思想这一现实,也因为如此,使得土地流转,新农村建设等,这些好的政策难以落实。

第二,人才的流失,从上一论述中我们知道,年轻有文化的农村劳动力绝大部分都以进城,甚至成为成镇的一份子,他们和农村的联系主要是他们的父母,每年农忙时和春节时他们才回农村几天,对农村发展根本就漠不关心,而农村孩子的家长更是拼尽全力,想让他们的孩子努力学习,能考出好的成绩,考上好的大学来脱离农村这个环境,这以成为了农村的主流民意,那反过来讲那些有知识,有头脑的人才,又有谁愿意回到农村这个环境呢?而没有人才就没有发展,这也是不变的真理。

第三,长远的规划,如果一个村庄能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农民宅基地的布局,街道的划分,生活垃圾和污水的处理,村庄绿化,村民的娱乐休闲场所确定,村民种养殖的统一安排等,都能系统的规划好,反之则各行其是,杂乱无章,对今后农村的发展起着极大的制约作用。

第四,领头羊,人无头不走,有一个好的带头人,才是农村发展的关键因素,这也正是广大农村缺少的。


取与舍之乡野村夫


现在农村的发展,多是外出务工积攒下的财富,也为乡村发现打下来很好的基础。可以说,农村已经取得很大的发展了,宽带,家电,洋房,甚至小汽车都很普遍了。放眼未来如何发展更好,提点我的想法。

农村的问题根源是制度。耕地所有者过于分散,一家几亩地,难以集中,难以规模化生产。农户思想难以统一,难以统一规划,难以形成特色景观,特色产业,特色小镇。农村人口在外务工多,但村外的人无法到村里定居,导致人口单向流动,空心化严重。

举个例子,河南商丘蒙墙寺村历史悠久,是考证的庄子出生的地方,历史上是一座香火旺盛的寺院。村庄被黄河古道大堤一分为二,村前有河流,城市主干道依村而过,开车去高铁站15分钟。可谓发展的资源是很充分的。

设想一下未来发展,平原地区利于种植,可以统一规划成果树采摘园,或者郁金香院,在黄河古道大堤上和河流两旁种植果树或者花园,发展产业和观光旅游。在原址遗迹基础上重建寺院,修建大佛,发现旅游业,都可能取得欧洲的特色小镇一样的发展。

现在的问题是,村里的土地分散在几百户村民手机,每家的种植思路都不同,有种地的,有种杨树的,有种果园菜园的,还有撂荒的,种地不挣钱是共识。

村里的青壮年大都在一线城市工作打工,村里多是老人和小孩。城里人想来农村定居,买个宅子,不符合国家规定进不来。没有人口,发展的动力就不足。


大眼老爹


乡村是指农村、农业、农民“三农”。制约乡村快速发展的因素很多,本人认为有以下因素:1,农民人多地少。就东北丘陵半山区人均耕地面积不足三亩地,即3000平方米,其中一少部分水田面积,按最高产量年年丰收,减去斤粮成本,每人年收入最高3000元左右,相当打工一月工资。2,粮食价低,生产资料价高且年年涨,增产不增收。3,没真正实现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目前仍沿续几百年的经营模式,打粮卖商品粮,没有深加工龙头企业,只知道卖初级廉价农产品,把高附加值产业给了商品深加工。4,农村农业产业单一,没形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林牧副渔,形成规模经济。5,农村年轻劳动力脱离农业外出打工,弥补农村农业低收入,一人外出打工的收入相当在家务农十人,所以,只要体力身体好都出去了,乡村只剩下老弱病残妇女儿童,维持耕种哪点少得可怜的土地。


清海160584083


封建姓氏家族部落中的小农家庭经济里人力畜力土地耕作制度。当科学技术生产力充分发挥作用解放了三农地狱把人力资源拯救到工业化社会主义社区建设中来,食品实现了工业化规模生产,封建社会遗传的小农民居建筑庄园逐渐消灭,企业经济制度代替了小农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劳动经济制度代替了封建主义土地经济制度避免了资本主义货币经济制度,人生实現了一父一母一夫一妻一子一女的科学医疗生育,从各尽其能按劳分配走向各尽其能按需分配,社会主义制度物质积累战胜资本主义制度货币积累,人类从土地战争与金钱战争走向劳动竞赛,人民群众看好共产主义制度的到来!


福禄寿禧康


是当前的私有制,制约了农村发展。

农民,除了种地,就做农民工。最累的工作,最低的收入,年青人媳妇都找不上,一年的工资年底要到如何,还要看运气。

何枉谈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