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硬核进化中的壹读君 | 彤 子

英国震惊全球的“群体免疫”政策终于流产了。

不久前,在全球都忙着抗击疫情时,英国却宣布放弃积极抗疫,并抛出“群体免疫”策略。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群体免疫”概念一出,立刻在全球引起轩然大波,不止英国内部专家们意见不合,连远在美国的专家都来视频开“撕”。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无论如何,这个令专家、学者们开“撕”的群体免疫概念,已经引起网友们的浓厚兴趣,英国为啥提出群体免疫?这个概念靠不靠谱?

进化中的硬核群体免疫

美国疾控中心(CDC)把群体免疫定义为:

在某种情况下,有足够比例的人群对传染病具有免疫力,从而令这种疾病不能在人际传播。

其实,现在地球上的物种都是无数次群体免疫后,幸存者的后代。那些经受不起群体免疫考验的物种,早被病毒抹杀,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而经受住考验的物种终会重新繁荣。

澳大利亚的兔子证明了这点。

假如上天再给英国殖民者一次选择的机会,他们一定不会再带兔子去澳大利亚!

因为爱吃萝卜爱吃菜的兔子们不仅和人类争夺资源,还到处打洞,破坏当地生态,搭配上令人艳羡的超强繁殖能力,很快就形成了兔灾。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面对兔灾,澳大利亚人也心狠手辣,释放专门针对兔子的生化武器——兔黏液瘤病毒。落后就要挨打,澳大利亚的土地上,上演了一场兔版《恐怖地带》,超过80%的兔子死于病毒。但澳大利亚人并没有取得胜利,幸存的兔子数量虽少,却都是病毒大战中幸存下来的强者,它们继续繁衍。人类继续释放病毒,第二次病毒攻击依然奏效,但只有约40%的兔子死于病毒。之后的病毒战中,兔子死亡率越来越低,最后干脆全员免疫。兔群的数量又回归峰值,如同病毒从没出现过。

也许就是澳大利亚的兔子告诉英国人:没有疫苗、没有医疗、没有他人帮助的恶劣条件下,通过与病毒死磕的方式也能获得病毒抗体,这样不仅能完胜病毒,还能让病毒无法再次崛起。但澳洲的兔子从第一次接触病毒,到产生全员免疫,前后经历了近40年的时间。所以群体免疫绝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完成的“短期项目”。有热心网友根据澳洲兔子的模型计算,按照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法,英国人需要超过1200年时间才能建立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这期间英国夫妇还要保证超高的生育率)。我们无法活着看到结果。

但在缺医少药的远古时代,人类祖先就是靠着群体免疫存活至今的。如同达尔文笔下的《进化论》,在人类祖先与病毒的斗争中,免疫力低下的老弱病残在自然法则中被淘汰,免疫力强大的幸存者无视病毒,甚至将一小部分病毒“收编”。

打开人类复杂的基因库,嵌有很多病毒基因,这些都是人类与病毒无数次交战后留下的战利品,每个人的基因都如同一部“人类群体免疫史”基因里的群体免疫史在人类复杂的基因结构中,有8%的基因来自病毒,比人类基因组负责蛋白质编码的基因(占总量的1.2%)数量还多。这些病毒基因被称为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Human Endogenous Retrovirus,简称HERV)。

在这8%的病毒基因中,有近期加入的新成员,也有几百万年前被收编的古老病毒。它们安插在人类遗传物质中,与人类后代一起代代相传。

长期的进化过程,会导致部分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基因的缺失和变异,使它们失去病毒原有的破坏力,安安分分待在人的身体里。有些病毒甚至为人体所用,如

HERV-W合成的蛋白质合胞素(syncytin)能使胎盘里的细胞黏着在一起,并为胚胎输送养分。假使删除人类基因中的HERV-W,胚胎则因无法从母体获得营养而夭折。病毒被收编后就会变成天使吗?真实世界没有童话。不少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在受到辐射、化学物质、药物等刺激后,可能恢复其本来面目,比如HERV-W也能导致恶性黑色素瘤。作为战利品,HERV-W同族的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就像一颗颗未引爆炸弹,在极少数人群中“爆炸”,但对于多数人来说,它是无害的。现代医学发现,部分肿瘤 、白血病、多发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都由人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导致,而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的前身又是外源性逆转录病毒。外源性逆转录病毒具有个体间的横向传染性(人传人),经过与人类的长期来往,最终进入人体基因,变身为纵向传播的内源性逆转录病毒,且在特殊条件下复发。

除了我们身体里的病毒基因,我们也有幸看到了天花病毒在人类舞台退场的过程。

学者根据古埃及出土的木乃伊断定,天花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祸乱人间。就连中国著名的康熙皇帝年幼时也感染过天花这种恶疾。

当时中国主要采取隔离方式对付天花,减少天花病人与健康人群的接触。但疫情过后,天花病毒总会再次冒出来,对人类进行无情碾压。

直到1796年,“免疫学之父”英国医生詹纳·爱德华(Edward Jenner)改变了这一窘境,他将正在出牛痘女孩的牛痘浓汁,接种到一个健康男孩的身上,世界上第一只疫苗诞生。

出于种种阻力,直到1803年,詹纳的牛痘疫苗才得到英国皇室认可,开始向各地推广。使英国当时的天花死亡率下降了三分之二,牛痘接种法也开始向全世界传播。之后出生的婴儿都会接种牛痘疫苗。1979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宣布,天花病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被消灭。从牛痘疫苗的开始推广,到天花病毒被完全消灭,前后经历了176年时间。詹纳终于完成了自己消灭天花病毒的心愿,虽然他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天,但他为全人类做出了伟大贡献,他发明的

疫苗从根本改变了人类群体免疫的方式疫苗造就的群体免疫

自古人们就知道只要得过一次天花,就终生不会发病,但人们不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去获得这种终身免疫,因为天花的致死率太高。即使致死率低,甚至不致死,人们也不愿意故意得病,因为很多病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疫苗改变了人类用命换免疫力的“传统方式”,它能对病毒进行减毒、灭活处理,使进入人体的病毒处在既不致病,又能产生抗体的安全水平。但每个人体质不同,再安全的疫苗也存在一定风险,有些人会产生严重的过敏反应,有些人接种后则无法产生抗体。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虽然现代医学很发达,但仍有很多问题没有攻克

但总体来说,疫苗提供了不生病获得免疫的新方式,使人群敢于主动免疫。当获得免疫的人数达到一定比例,疾病就很难在人群中传播。此时,因特殊原因无法接种疫苗,或接种疫苗后无法产生抗体的人,就会因多数人建立的群体免疫得到保护,因为疾病在人海中找到他们的概率很低。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群体免疫模型

疫苗建立的群体免疫速度更快。由于毒副作用小,接受度高,人们很乐于接受疫苗注射。只需短短几年时间,就可以把一种疾病压制到很低的水平。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甲肝疫苗仅用8年时间就让85%的人群产生抗体,有效建立甲肝群体免疫屏障,将甲肝发病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

疫苗建立的群体免疫成果好、起效快,但现在遇到了信任危机。前几年西方反疫苗运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了,由于反疫苗者的煽动,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这个组织,使那些几乎被疫苗消灭的疾病“死灰复燃”,麻疹再次登上意大利、英国、美国的舞台,并造成儿童死亡。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疫苗是研发者精心计算、调配、制造的产物,它没有病毒的杀伤力,也无法使物种获得藐视病毒的能力。只要停止接种,就不会有抵抗力,当人群中接种者的比例降低,疫苗的群体免疫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自然的免疫方式”确实是更胜一筹,但选择自然群体免疫的前提是,能承受其带来的损失。何况,疫苗也有力不从心的时候。

自从1918年西班牙流感席卷全球,这个讨厌的老朋友每年都换着花样回来探望我们。

由于流感病毒善变,导致流感疫苗的病毒株预测常常失效,预测跟不上病毒随心所欲的变异。很多学者也致力于研发能抗击多种流感病毒,并产生交叉保护的“通用型疫苗”。但现实是,流感的通用型疫苗没有问世,新冠病毒先闪亮登场了。

与流感病毒一样,新冠病毒也是善变的RNA病毒,新冠病毒会不会像流感病毒一样,每年都变个身再回来“看望”我们?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英美的两位专家在新冠病毒回归这件事上倒是达成了一致。反对群体免疫的美国专家甚至认为

病毒第二次回归时,情况可能更糟。新冠肺炎疫苗何时出现,出现后是像天花疫苗一样把天花病毒封印在历史中,还是像流感病毒一样把全人类耍得团团转?

从上帝视角看,让人类以自然的方式群体免疫,确实能通过对人类进行大筛选,把病毒对人类造成的伤害值降到最低,但与病毒一起被淘汰的还有人类中的老弱病残们。作为一个很久没经历过自然筛查的弱小人类,壹读君也很自私的希望各国都像中国这样扛起灾难。

此时的人类是一个整体,不积极应对疫情,相互协作,却一心想着诋毁、拆台者,终将把全人类拖入自然群体免疫的炼狱。

而疫情面前,没有人是上帝。

1.卡尔·齐默. 病毒星球[J]. 2019-4

2.张立霞, 周剑芳, 舒跃龙, et al. 通用型流感疫苗的研究进展[J]. 病毒学报, 2014(1):73-78.

3.韦公远. 人兔大战闹澳洲[J]. 生命与灾害(3):44.

4.刘海玲, 袁珏, 张王刚, et al. HERV-K与白血病的关系[J]. 现代肿瘤医学, 2017(08):150-153.

5.陈胤忠, 姜仁杰, 俞文祥, et al. 建立群体免疫屏障控制甲型肝炎流行的效果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3(05):36-39.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为“群体免疫”摇摆的英国在想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