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市:田間地頭“問診”忙 引領群眾增收脫貧

春分前後,大地轉綠。李子林裡,農技人員手把手教果農施肥修枝;馬鈴薯地裡,一句句關於病蟲害防治的話語從農技人員的口中傳遞到農戶的心頭。在脫貧摘帽“總攻15天”行動中,文山市積極組織廣大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促進群眾增產增收,助力全市打贏脫貧攻堅戰。

文山市:田间地头“问诊”忙 引领群众增收脱贫

手把手傳授技術

田間地頭傳技術 促進果農增產量

“為防止它落果,可以施鉀肥,每株樹在2兩到3兩,等到葉子全部綠以後,再施一點葉面肥。”在古木鎮大石坎村,古木鎮鄭興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種植的60多畝半邊紅李子已經掛上了一個個可愛的翠綠色果實。在這個掛果的關鍵時期,文山市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工作農技人員來到地裡向果農手把手傳授管理技術。

要提高產量和品質就必須依賴科學的管理,技術人員的指導可謂是及時雨。果農鄭周衝的合作社種植有1900餘畝香脆李和900餘畝半邊紅李子,目前大部分已經進入掛果期,正是加強管理的關鍵期。

“技術人員教我們保花保果、修枝抹芽,我們也會把技術教給社員,等到收果的時候跟農戶一起銷售,給農戶提高經濟效益。我們合作社社員有190多戶社員,檔卡戶有60多戶,種植面積有2800多畝。今年半邊紅李子預計7月份上市,預計畝產值6000元左右。”古木鎮鄭興水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鄭周衝介紹說。

據瞭解,目前文山市共發展水果種植面積106707畝,其中,李子40251.5畝,蘋果1500畝,梨5705畝,柑橘14496畝,桃9082畝,柿子13127畝,櫻桃4977畝。自脫貧摘帽“總攻15天”行動開展以來,該市共出動車輛35輛次、138人次深入各鄉鎮(街道)開展水果等作物的科學技術指導,確保果農做好保花保果,促進果農增產增收,助力脫貧攻堅。

文山市:田间地头“问诊”忙 引领群众增收脱贫

田間地頭“問診”忙,引領群眾增收脫貧

開展技術培訓 促進群眾增收

“現在進入晚期,主要就是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防治晚葉病可以噴施甲霜磷錳鋅,蚜蟲噴灑抗蚜威,吡蟲啉交替使用,以免產生抗藥性。”文山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主任陳俊靜手把手指導農戶說。

在德厚鎮明湖、湖海等村寨,廣袤肥沃的紅土地和豐富的水資源讓這裡成為馬鈴薯生長的溫床。目前,全鎮共種植冬馬鈴薯4萬餘畝,將近佔了全市9.9萬畝馬鈴薯種植面積的一半。

對於即將進入採挖期的馬鈴薯管理尤為關鍵,特別是肥水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村民馬文導告訴記者,他家今年種植了15畝馬鈴薯,現在有技術人員的指導,讓他對今年的產量多了一份信心。

“技術人員教我們施肥打藥,對我們有幫助,去年是1.3元的單斤,今年的產量每畝大概在3噸半左右,希望採收的時候有很好的價格,我們能多賺到一點錢。”德厚鎮湖海村委會石榴紅村村民馬文導高興地說。

據瞭解,2020年文山市大春玉米計劃種植40萬畝、水稻13.5萬畝、辣椒27萬畝、蔬菜6.5萬畝。目前已完成育秧面積4145畝,完成大春栽種面積8.73萬畝,完成經濟作物栽種8.1萬畝,計劃在平壩、追慄街等鄉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1.71萬畝,計劃在新平、臥龍、德厚、紅甸、平壩、古木等鄉鎮(街道)佈局蔬菜、馬鈴薯、山藥、水果、辣椒、油菜、鮮食玉米、青貯飼料玉米等示範樣板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各個鄉鎮(街道)做好農戶的技術指導培訓,培訓內容主要是生薑、辣椒、山藥等全市面積比較大的經濟作物,也可以根據各地農戶的實際需要來進行培訓,為全市特色經濟作物增產增收打下堅實的基礎,助力全市脫貧攻堅。”文山市農業農村局經濟作物工作站站長陳金躍表示。

雲南網記者 黃鵬 通訊員 馬東蘋 曹桂梅 攝影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