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塗毒,地產百強榜單變味:到底誰該為排名買單?

(關注公眾號:對數,及時奉上更多更全信息)

手指塗毒,地產百強榜單變味:到底誰該為排名買單?

嬤嬤在地產行業,不知不覺已超過10年。

當年,嬤嬤雖不能說驚為天人,但也是青春爛漫。那時王石還不會燒紅燒肉,萬科作為大哥,帶領著小弟們,頗有江湖義氣;老潘的soho也不那麼佛系,標誌性建築起得如火如荼,行業有相愛相殺的銳氣,也有肝膽相照的協同。

地產黃金十年的中段,一些分銷公司、渠道商、中介機構,漸漸都分拆延伸出行業研究機構XX研究院, XX智庫。存在即合理,為什麼?嬤嬤總結了十六個字:科學建模,機構背書,投資拿地,資源整合。

10年後,一切都變了。

大哥的角色已經式微,地產黃金時代已然過去,投資拿地的需求也不那麼旺盛。

按理說,疫情下雨雪紛飛的春天,地產人應更加抱團合作,無論是機構還是企業,就連嬤嬤恨不得筆下有風,讓這個行業的春風看起來更濃烈,更稠密。但上個星期的某榜單,讓嬤嬤感受到不那麼友好的氣氛。一年之計在於春,今天嬤嬤跟大家說說,榜單背後的那些事兒。



1st 消失的房企


手指塗毒,地產百強榜單變味:到底誰該為排名買單?

上圖是某個機構上週發放的榜單,嬤嬤姑且取代號金手指,2019年,新城、中南、融信、中梁位列11、18、24、27;而2020年——

他們消失了!!!

他們消失了!!!

他們消失了!!!

……

消失還不算有趣,嬤嬤留意到,今年回第14名的旭輝,去年可連100名都沒沾上;而去年和旭輝一起“消失”的金地,卻沒有福氣重新逆襲。難道,旭輝對比金地,這一年有這麼翻天覆地的劇變嗎?

更好奇的,還有像和記黃埔、長江實業、香港新世界、九龍倉、會德豐、恆隆,以及剛在徐匯濱江310.5億拿下地王的香港置地,為何一家港資企業都沒有上榜百強?難道他們都比不上排名100的三巽麼?自動“隔離”,背後的原因,耐人尋味。

嬤嬤特地查了下,上述從榜單“消失”內地房企基本銷售超過1500億元。而港資企業以長實為例,長江實業2019年營業收入823億港元,物業銷售收入641億港元,居然輸給2019年連300億目標都沒完成的三巽!

當然,銷售額不是考核的唯一標準。

據金手指內部人士透露,百強榜單的考核體系包括總資產、淨利潤、總負債、土地儲備、存貨週轉率等20多項指標 ,綜合下來,名次或高或低很正常。但消失算什麼操作?瞬間迴歸又是什麼操作?

嬤嬤又重新思考原因,像2019年銷售收入超過2700億的新城,2019年的黑天鵝事件鬧得滿城風雨,高潮迭起,沒上榜情有可原,畢竟短時間不能抹去大大小小心靈的創傷,金手指也算承擔輿論防火牆的艱鉅任務。

嬤嬤還是願意客(tian)觀(zhen)地看問題,但接下來劇情有些狗血了。



2nd 不合作 不排名?


前幾天,有朋友偷偷私信嬤嬤——

沒上榜肯定是沒有合作。

某圈內姐兒爆料,她所在的房企今年沒有合作。不合作的原因大致歸納為兩點:一是貴,二是實際意義不大。

貴,有多貴?

某行業資深人士爆料,近幾年包括金手指在內的機構榜單合作價格都在飆漲,今年報價更是“喪心病狂”,一般前20房企,合作開價幾十上百萬很正常,頭部房企更是三五百萬起步,合作內容除了幾篇軟文和房企logo PS在海報上,幾乎沒內容可言,說不是買榜,但買的是什麼呢?

過去,初出茅廬的房企,激進發展,為了投資拿地有更優厚的准入條件,熱衷參與機構榜單合作;也有房企架不住面子,硬著頭皮買單。但到了這兩年,特別是今年,房企銀根頗緊,面子都不重要了。

可想而知,為了完成業績,“震懾”某些常年不合作或者公然抵抗合作的房企,刪除排名也就不奇怪了。不合作的房企,硬實力又太過突出,無法從榜單刪除怎麼辦?

工作人員可能在耳邊滲透些若有似無的情緒暗示:有些不合作房企的先例,跌出XX名,或者完全不上榜也是可能的哦。更有房企爆料,合作了,具體名次也無法保證。嬤嬤舉個例子,某公司認為自己排名該是15,機構認為16甚至20,沒有榜單合作還能交代,說是客觀公正的評選,一有專門的榜單合作,營銷總成了“背鍋俠”,這是合作額度不夠?還是溝通不足?這就很難釐清了。

嬤嬤的好朋友,在房企工作超過10年的X總:“疫情爆發的困難時期,專業機構更應該幫助房地產行業恢復信心,在榜單上做手腳,只能讓人更心寒。”

市場上,參與榜單研究的機構有

觀點、中指院、克而瑞、億翰智庫等等。

就幾家機構的市值:億翰是新三板掛牌企業,參考價值不大。克而瑞母公司易居在香港上市,近一個月高開回落,截至20日收市股價6.7港元,市值93.13億港元。而在美股上市的中指控股,從去年10月以來持續下滑,近一個月更受美股震盪影響,截至美國東部時間20日收市,美股報價1.66美元,市值只有1.48億美元(人民幣約10.5億元),市盈率僅4.21倍;而中指院所在的母公司房天下控股表現也不理想,股價長期在1字頭反覆徘徊,20日收市報價報價1.8美元,市值1.73億美元(約人民幣12億元)。

手指塗毒,地產百強榜單變味:到底誰該為排名買單?


順便說個小瓜。

其中,中指院的母公司房天下控股近期新聞不斷,3月初,房天下董事長莫天全發佈的降薪通知:3月5日之前,盡最大努力把2月提成和工資發放;提成全額髮放,不作調整。總部和地方主要管理人員工資減少1/3,取消職務津貼、取消車貼;總部和地方主要全體人員,工資減少1/4。

有網友爆料,2月以來受疫情影響在家辦公,但房天下卻把在家辦公全部按假期處理,沒有下班時間,工作量加倍,工資不僅打折,還差點發不出來,現金流的緊張是可想而知的。這樣“苛刻”和“錙銖必較”的母公司催生下,上上下下難免動作變形。




3rd 榜單不再是唯一的天堂


言歸正傳,榜單是不是唯一的天堂?

此一時彼一時,近幾年,隨著各種機構的各種榜單百花齊放,很多房企也看淡了,主要有以下幾點:

1、發展階段已不同。過去十年,中國房地產企業處於粗放型擴張的黃金時期,房企忙著上市、融資、拿地,與各級政府機構、金融機構合作的研究機構,掌握著評級和融資成本參考權的各種榜單,就顯得非常吃香。但如今,房地產行業已進入平穩期,房企更注重經營策略和發展戰略,研究機構躺著賺錢的年代,應該結束了。

2、潛規則增多,公信力下降。近幾年,各種研究機構的榜單激增:操盤榜、權益榜、規模榜、品牌榜、物業榜、產品力榜……五花八門,只要你敢想,就沒有造不出來的榜單!不僅排名可以“並列”,有榜單為了企業增加某些指標的“估值”,強行提出合作需求。

對於企業來說,優質企業排名不會大起大落,不上榜也不代表沒有實力,部分榜單排名作用被過分誇大,認為為企業背書價值較高,但幾年後發現,有性價比並不高。

3、房企與融資機構的關係成熟化:經過10年多的發展,各種金融機構專業人才已滲透房企,融資渠道也逐漸增多,不需要通過不透明的發債渠道融資,所以不會受到第三方機構的影響。

現在到底還有什麼人看重榜單,懟姐截圖給大家感受下:

手指塗毒,地產百強榜單變味:到底誰該為排名買單?

下一年,還有什麼企業為這種榜單買單?大家可以充分發揮想象力。


LAST

機構與房企,從來都是魚和水的關係——默契依存,互為需要,互為博弈。

嬤嬤從來認為,排名是一種良性循環,有競爭力才有進步,企業才更有動力促進自我。而研究機構的價值,體現在為企業提供科學有價值的策略分析。

博弈不等於買榜!尤其作為大家都願意去相信,或者更多是給面子去相信的機構,某些底線,該堅守的,更應該去堅守。如果遊戲規則只剩下潛規則,或者讓眾人生厭的規則,玩壞了,曲終人散的遊樂場,只能提前結束歷史使命。

越是困難,越是要互相鼓勵,雪中送炭比錦上添花,更值得銘記。相反,落井下石的,任何時候都如過街老鼠,終將成為眾矢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