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還記得兒時“忙假”的情景嗎?說出來讓大家分享一下

踏著70年的腳步來到這個世界,也算年過半百。感覺記憶力一下子大不如前,許多往事已經模糊,唯獨兒時的點點滴滴依然歷歷在目。

割豬草、撿柴火、偷瓜果、玩各種現在孩子從沒見過的危險遊戲。而所有這一切中,最難忘的是“忙假”的酸甜苦辣。

70後的人對“忙假”一定不會陌生。每到夏收秋收的時候,全部農村的初中小學都放假,回家幫大人幹農活。那時候,農村剛剛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家家戶戶都把莊稼看得比兒子還親。

早晨天剛灰灰明,就和家長拉著架子車去割麥,車上還拉著半鐵桶伴有糖精的涼開水。剛開始胳膊還輪得歡,過不了多久隨著太陽的火辣,感覺腰怎麼也直不起來,這個時候父親總是說,小娃那裡有腰,趕緊割。

那半鐵桶伴有糖精的涼開水就成了最好的休息藉口。其實也算不上藉口,是真的渴,一缸子涼開水灌下去真的是從頭甜到了腳,渾身舒坦。有時候在想,現在自己不愛吃甜食也許和那時候喝了太多糖精水有很大的關係。

終於捱到了下晌,開始給架子車上裝麥子,抱著麥秸稈光胳膊扎得到處都是紅點點,到家經涼水一洗鑽的心痛。印象中比屁股上打針都痛。

麥子割完了,或者架子車拉,溝坡地或者肩扛,接下來攤場、散麥子、碾麥、啟場、揚麥……每一道程序都是一場最原始的體力極限比拼。

你還記得兒時“忙假”的情景嗎?說出來讓大家分享一下


記得那時候夏收時牆上的標語就是“顆粒歸倉,虎口奪食”,一點不假,一切都在和天氣賽跑。一團黑雲過來了,趕緊放下其他的活計,把正在曬或者已經曬乾準備碾的麥秸稈堆起來。一次夏收這樣虛驚一場無端浪費體力的反覆都會有幾次。虛驚一場也罷,浪費體力也罷,都比真的雨來了麥子泡在水裡要好得多。剛從地裡割回來的麥子和地裡沒有割的麥子不同,前者遇雨兩天就出芽了。

你還記得兒時“忙假”的情景嗎?說出來讓大家分享一下


而累也是刻骨銘心的,每道工序的任何間歇都可以在麥秸稈上倒頭就睡。睡眠不好或者常失眠的可以試著去幹乾重體力農活,絕對比吃安定片管用。

和夏收相比,秋收雖然不如收麥子那般緊張,但體力的消耗是一樣的。那時候的玉米品種抗倒伏性差,每次鋤玉米地的時候都在玉米秸稈根部擁一大堆土,一來可以飽垧,主要作用還是為了玉米根莖發達,抗倒伏。

到了秋天拔玉米秸稈的時候,每個玉米就像一顆小樹,必須用钁頭使勁的挖。最多挖十幾個小手上就磨出了水泡,刺破水泡再握住钁頭把現在想起來都還覺著痛。

你還記得兒時“忙假”的情景嗎?說出來讓大家分享一下


當然了,和餓肚子相比,和黃面饃黑麵饃相比,這些苦累痛太值了。

高中後沒有“忙假”了,上大學以及參加工作後連農活也很少幹了。三十多年過去,兒時的許多記憶都忘了,但“忙假”的片段卻一直清晰,甚至包括地裡溝邊的每一道坎。

這些記憶沒有了苦累痛,全都轉化成了滿滿的幸福。

真的要說一聲:感謝兒時的“忙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