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也要开启“美颜”模式

2020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收官之年,今年的工作重点有哪些?厕所革命遇到了哪些难题,又该如何解决呢?今天的《春耕助农连线》我们邀请到了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副司长何斌,与我们一起聊聊如何打开乡村“美颜”模式。


Q:今年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重点有哪些?


为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三年行动方案,3月初,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了《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要点》,包括11个方面50项举措,涉及21个部门。


比如,要分类推进农村厕所革命,确保2020年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要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因地制宜拓展“三清一改”内容,着力引导农民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健全长效保洁机制,干干净净迎小康;要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加强收运处置体系建设,开展就地分类、源头减量试点;要

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优先解决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生活污水问题,积极探索符合农村实际的治理模式。


Q:厕所革命推进确实难度比较大,主要的症结点是什么?如何破解?


从我们平时调研调度和去年底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来看,有的地方目标设置不科学、工作推进不务实、技术模式不适用、管控维护不到位,特别是个别地方超越发展阶段,盲目下指标、定任务、赶进度,部分厕所改造后不好用,群众不愿用、用不上。这些问题症结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农村改厕质量和成效。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关乎千家万户。今年,我们将坚持好字当头、质量优先、分类推进、注重实效,扎实推进农村户厕改造,确保年底东部地区、中西部城市近郊区等有基础有条件的地区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其他地区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

。同时组织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奖补政策,编制农村户厕建设有关标准规范,组织专家开展技术服务,强化改厕工作监管,确保改厕质量。


农村户厕虽然是个人使用,对提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具有重要作用,而且厕所粪污处理具有一定的公益属性,如果处理不好,会导致污染环境。2019年我部会同财政部研究出台了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用5年左右时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实现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2019年已安排资金70亿元。在补助方向上,主要支持粪污收集、储存、运输、资源化利用及后期管护能力提升等方面的设施设备建设,也就是地下公共部分,地上部分还主要由老百姓自己建。


Q: 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民应如何做好村庄清洁行动保障健康?


2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强调,以疫情防治为切入点,加强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仅是为了改善环境,也是为了卫生健康。在疫情防控期间,我们积极指导支持各地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一是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引导农民群众重点清理死角盲区,不乱倒生活垃圾污水,不乱堆柴草农具,做好环境卫生“门前三包”,铲除病媒生物孳生环境。


二是加强农村厕所管护。引导农户加强厕所清扫,保持清洁卫生,农村公共厕所适当增加消毒频次。加强厕所粪污处理与管控,疫情防控期间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清掏和转运,确需清掏的应规范清掏,不得随意倾倒或直接排放,未经处理或处理后达不到无害化要求的粪污不得还田。


三是全面加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认真落实好村庄保洁制度,确保疫情防控期间不漏扫、不断档。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无法及时清运的也要封闭管理。


四是着力引导农民群众养成卫生习惯。通过倡议书、明白纸、村内大喇叭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宣传教育,大力倡导清洁卫生、健康防病,引导农民群众养成文明卫生、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来源 农视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