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魂記》:懸念大師的最佳之作!

談到恐怖片,你最先想到的可能是哪些電影?可能是日本的《午夜兇鈴》和《咒怨》,又或者是令人噁心作嘔和毛骨悚然的《致命彎道》和《電鋸驚魂》。可有這麼一部恐怖片,上映於1960年,他雖然不及前面那些電影恐怖,卻可以說得上是恐怖片的開山鼻祖。

《驚魂記》1960年最早在紐約上映,豆瓣評分高達9.0分,在世界電影當中位居第196位,並且電影當中的浴室殺人這一情節在世界影史上都非常出名。

《驚魂記》:懸念大師的最佳之作!

01

電影《驚魂記》主要講述的是女主瑪麗昂私吞老闆的投資商卡西迪的四萬塊錢逃跑,她跑到了一家名為貝茨的旅館當中並結識了旅館老闆諾曼,當晚兩人聊得很開心,當瑪麗昂回到自己房間到浴室當中洗澡時竟被人用刀捅死了並且死狀相當慘烈,在電影的最後瑪麗昂的姐姐和男朋友最終調查出了事情的真相。

《驚魂記》的導演是希區柯克,他拍攝的大多數電影都是像《驚魂記》這樣的懸疑恐怖片,所謂的恐怖片,就一定離不開“懸念”二字,希區柯克將“懸念”玩得登峰造極,跌宕起伏的懸念劇情牢牢抓住眼球。

首先導演在影片前十分鐘就拋出了一個懸念,瑪麗昂捲走投資商卡西迪的錢之後到底會不會被抓住?觀眾首先會將自己的全部目光都集中在這個問題上面。不到如此,周圍的警察對瑪麗昂的盤問懷疑以及跟蹤,還有售車員對買車的瑪麗昂表現出的驚訝和懷疑,這些情節更讓觀眾把故事的落腳點放在瑪麗昂卷錢逃跑是否會被抓住的身上。希區柯克要是一直按照這個思路拍下去,可能只會引起幾秒鐘的觸動,幾秒鐘之後就會對這部電影失望至極,這哪還有恐怖片的樣子,完全就是一部追捕女漢子的動作片。

《驚魂記》:懸念大師的最佳之作!

此時的劇情就要改變,當然懸念也要替換掉,瑪麗昂來到了諾曼的貝茨旅館。瑪麗昂在和貝茨交談的過程中突然醒悟過來了,決定第二天就回城將錢歸還給投資商人卡西迪。劇情一直到這個地方,觀眾原來的懸念和想法定會拋出腦外,也會正在逃亡瑪麗昂鬆了一口氣,此時的劇情得到了一個緩和。可瑪麗昂突然間在浴室當中被亂刀刺死,這一幕既令觀眾感到恐懼,又令觀眾感到困惑。觀眾會想到底是誰殺死了瑪麗昂?這也是本片當中最大的懸念,看到這裡觀眾的心又會提心吊膽起來並且沒人再會去關心原來瑪麗昂卷錢跑路的事情。

希區柯克在製作懸念的手法上面還用到了一波三折。在電影《驚魂記》當中表現為將其簡單的劇情複雜化,讓觀眾身臨其境地陷入劇情當中,同時為劇情人物感到緊張,而劇中人物並不知情,也就是所謂的“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在《驚魂記》當中是這樣體現的,私人偵探亞伯蓋茨在旅館被殺害之後,劇情的設定就變成了瑪麗昂的姐姐萊拉和瑪麗昂的男友山姆共同去貝茨旅館尋找諾曼太太並尋求真相,這是導演最終想要劇情。可為了達到這個劇情,希區柯克舔油加醋了很多內容。先是萊拉想要去貝茨旅館調查真相,可山姆看她一個弱女子去並不合適,這時觀眾會為想要身入險境當中的萊拉鬆了口氣,只會有點擔心山姆的安危。可是令觀眾沒想到的是山姆立馬就回來了,沒有發現任何線索,這又讓觀眾不在擔心山姆的安危並且還可能對山姆去貝茨旅館有些失望。緊接著兩人決定去找警察,這又讓觀眾徹底放下對萊拉和山姆的擔心,觀眾會想事情交給了警察就基本上跟她們兩個人沒有沒有了吧!警察肯定會查出事情的所有真相,可警察告訴萊拉和山姆兩人說自己並不能接手此案的,還告訴兩人要找的諾曼太太早就死了,這讓劇情更加懸疑了,繞來繞去最終的結果還是萊拉和山姆去了貝茨旅館。

《驚魂記》:懸念大師的最佳之作!

02

《驚魂記》除了在懸念的運用上令人拍板叫絕外,其想要表達的主題更是值得人去思考,這部電影細微和深刻地揭露了性別與權利的關係。

電影剛開始的時候,瑪麗昂和山姆在廉價的旅館偷情,此時的畫面是瑪麗昂帶著白色的胸罩裸露地躺在床上,而男友山姆卻上身裸露下身褲子卻穿得整整齊齊的,這一幕大概會讓所有的男性為之瘋狂和興奮吧!因為在這裡男性慾望可以得到滿足,而女性的慾望完全可以忽略不計,這是符合傳統權利結構的。接下來的一幕繼續強調這一點,投資商卡西迪用自己是有錢人的身份去調戲瑪麗昂,金錢象徵著男性權利,瑪麗昂面對調到感到厭惡之極,她開始想抗爭這種傳統的性別權利結構,逃離她所在的鳳凰城。

電影當中已經有很多地方已經暗示瑪麗昂在抗爭傳統性別權利結構,從原來在酒店當中穿戴的白衣服和白胸罩到後來更換的黑衣服和黑胸罩就可以看出來,白色代表著純真,貞潔,而黑色恰好想好,代表著不滿和反叛。還有在攜款逃跑的路上,此時希區柯克用畫外音來表現瑪麗昂老闆生氣的樣子,這讓瑪麗昂很開心。

可儘管如此,瑪麗昂最終也妥協了,她最終還是發現無法去打破這種傳統的性別權利結構,最後還是決定回鳳凰城。

《驚魂記》:懸念大師的最佳之作!

希區柯克還是第一個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引入電影的,完全展現了戀母情節會造成人格分裂的扭曲心理。

當諾曼化身成母親的樣子進入浴室用刀捅死瑪麗昂的時候,這是一個母親的戀子情節,諾曼母親害怕有人搶走自己的兒子,也因為這個她也不讓諾曼和瑪麗昂共進晚餐。在諾曼身上顯現的則是戀母情節,他深愛著母親和嫉妒著自己的繼父,最終痛下殺手殺死了她們。

弗洛伊德曾經指出:“我們所有人的命運,都是把最初的性衝動指向自己的母親,而把最初的仇恨和原始的殺戮慾望針對自己的父親。”

諾曼正如弗洛伊德說的那樣,一方面諾曼極度“戀母”,當然她的母親也極度“戀子”,另一方面他又想去反抗和逃離母親的懷抱,兩種矛盾心理長期在心中讓他的心裡變得扭曲和陰暗。

《驚魂記》又叫《精神病患者》,前者更讓人感到驚悚和懸疑,而後者則更好表達電影的主題,對人性有更深刻的探究。

《驚魂記》:懸念大師的最佳之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