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類》揭示傑出精英的成功奧祕,打開成為異類的突破口

今天給大家分享的書是《異類》。

《異類》揭示傑出精英的成功奧秘,打開成為異類的突破口

或許你沒有看過這本書,也沒有聽說過,但這本書的作者你肯定聽說過——爾爾科姆-格拉德威爾,因為他有一個深入人心,響遍大街小巷的理論——1萬小時法則

格拉德威爾被譽為21世紀的“彼得~德魯克”,他是集作家、社會學家、心理學家於一體的“怪才”,2005年被時代週刊評為全球最有影響力的100位人物之一,《紐約時報》更是把格拉德威爾對社會思潮的影響稱為"格拉德維爾效應"。它的主要代表作有《引爆點》、《眨眼之間》和《異類》。三本書都是書市神話,而我們今天一起研讀的是《異類》這本書。

一、引言

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渴望在自己的領域成為頂尖人士,出人頭地,影響世界。

人人都渴望夢想成真,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得到自己所渴望得到的一切。

可是如何才能成功呢?

那些商業鉅子、搖滾明星、企業家、卓越軟件工程師、大牌律師、運動明星,他們為什麼能夠成功?為什麼能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這些異類究竟具有哪些必要因素?

是不是有天賦的,有超高智商的人才能成功?

是不是隻要一心一意地努力,埋頭苦幹就一定會成功?

一個人的成功有哪些必要因素呢?成功的奧秘究竟是什麼?

二、成功的奧秘

探究成功的奧秘前,必須先要回答一個問題:是什麼成功?

格拉威爾提出:在社會學領域,所謂成功,就是“優勢積累”的結果。

格拉德威爾告訴我們:天賦和個人主觀努力並不是成功的決定因素,一個天賦極高的人,不一定成為傑出。一個非常努力的人也不一定出人頭地。而那些持續艱苦訓練,擁有特殊機遇和特殊文化傳承的人必然成功。

那麼所謂的艱苦訓練、特殊機遇和文化傳承是如何影響成功,我們又如何能從中找到走向成功的突破口呢?


1、1萬小時法則

一個人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要在某個領域或某個技能上達到頂尖的水平,需要反反覆覆大量的艱苦練習。心理學家和社會學家針對這個練習的時間,給出了一個神奇的臨界值:1萬小時。

計算機界的“愛因斯坦”比爾~喬伊、計算機界的巨人比爾~蓋茨、蘋果之父喬布斯、作曲家、籃球明星、作家、鋼琴家、卓越旗手,甚至江洋大盜目前還沒有發現一位世界級專家在專業領域的訓練時長是少於1萬個小時,或許人的大腦好像只有這樣長時間的學習和消化才能極其精通。


2、馬太效應

馬太效應是社會學家羅伯特~莫頓在《新約聖經馬太福音》中提出的一個概念:“凡是有的,還要再加給他,叫他多餘;凡是沒有的,就連他有的,也要奪過來。

馬太效應與二八定律類似,反映的是兩極分化,富的更富,窮的更強,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現象。

那麼特殊機遇所帶來的馬太效應又是如何影響成功的呢?

格拉德威爾在書中舉了大量的例子,其中一個是加拿大冰球運動員明星陣容的出生年月的一個研究例子。研究人員發現,這個明星陣容中有40%以上的球員的出生月是在1月~3月,30%以上的球員是出生在3月~4月,其中1月出生的球員數量最多。為什麼會有這樣奇怪的現象呢?

原來,加拿大冰球運動在進行最初的運動員選拔的時候,每年按照孩子出身日期在1月1日為分界線進行選拔。也就是出生日在1月1日以前的可以進入本次選拔,1月1日之後的則只能等到下一年參與選拔。所以那些出生在1月、2月、3月的選手在下一年選拔的時候,實際上要比那些出生在10月、11月、12月的選手更大幾個月,這幾個月的年齡差距讓他們的心理成熟度和身體素質會比年齡小的更好。因此他們在競賽的時候更具有優勢,更容易選拔進入小組賽中。當他們進入小組賽後,他們會得到更加優質的訓練、更加優秀的資源、更加優秀的教練和更多參加各種各樣循環賽的實戰機會。他們因此得到更專注更專業的刻苦訓練,更有機會成為冰球運動賽中的明星運動員。

所以馬太效應所體現的是,一個特殊的機遇帶給他們的,更加持久和更加專注的1萬小時艱苦訓練。


3、家庭優勢

蘭根,他出生後6個月就開始說話,3歲的自學閱讀,上學的時候每門功課都是A,上中學時就能輕鬆解讀大學數學。這樣的人在我們看來,天賦異稟,是天才,一定會成為傑出。可是事與願違,最終他碌碌無為度過一生,懷抱著沒有實現的夢想,落入塵土。

奧本海默,一位和蘭根一樣天賦異稟的天才。三年級獨立做實驗,五年級自學物理化學,9歲時精通多門語言。但他的人生之路與蘭根大相徑庭,在整個學習與工作中,他可以得到自己想得到的一切,順利地實現自己的夢想,最終成為舉世聞名的著名物理學家,人類第一顆原子彈項目“哈曼頓計劃”帶頭人。

同樣是天賦異稟,智商極高的兩個人,為什麼會有截然不同的兩種結局?

格拉德威爾剖析了他們的生長環境,發現了根本的原因:即“實踐智力”的懸殊。

奧本海默具有較高的實踐智力,而蘭根實踐智力微乎其微。

何謂“實踐智力”?

實踐智力就是能夠正確地判斷形式,從而做出正確行為的能力。比如知道什麼時候該說什麼話,對什麼人該說什麼話,如何說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的能力。

一般的智商是天生的,而“實踐智力”則是後天環境所決定的。

“實踐智力”取決於家庭環境。

富裕的家庭,他們培養孩子的時候,能關注孩子的興趣,有意地發掘孩子的天分,培養孩子的主動性和技能。任何事情都會和孩子商量著做,曉之以理,動之以情,他們鼓勵孩子與家長討價還價,鼓勵孩子站在成人的角度看待問題,鼓勵孩子勇於使用權利和維護自己的權利。

心理學家把這種富裕的家庭對孩子的教育風格稱為“協同培養”。

貧寒的家庭,他們對於孩子沒有過多的關注,他們只是把孩子撫養成人看作自己的責任,而孩子的成長與發展看作孩子自己的事情,所以他們總是認為教育是由老師負責的,是老師的工作,不是自己的,他們震懾於權威,不能鼓勵孩子勇於使用權利和維護自己的權利,行事消極,停滯不前。

學家把貧寒家境對孩子的這種教育風格稱為“自然成長”。

“協同培養”的孩子所帶來的好處比“自然成長”的孩子更多,協同培養下的孩子,他們會有更多的“權力意識”,他們懂得如何與人協作,在與人打交道中應付自如,可以在各種複雜的結構中舒服與人打交道,能清晰的表達自己的觀點;他們希望贏得別人的關注,而且是通過互動來滿足自己的偏好。

所以“協同培養”環境中長大的孩子,他們會更加有效的做自己想做的,去爭取自己想得到的,從而能夠在自己追求的方向上繼續著1萬小時的艱苦訓練。


4、時代的特殊性

計算機界的“愛因斯坦”比爾~喬伊大顯身手的時代,正是計算機開始面世的時代;

登上計算機軟件世界巔峰的比爾~蓋茨大顯神威的時候,正是個人計算機發展的時代;

阿里巴巴鶴立雞群的時候,正是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代;

如何衡量成功?

成功就是看一個人,他在社會的發展潮流中給社會帶來了什麼舉足輕重的貢獻,為社會的發展做出了怎樣的推動力,又影響了多少人。

毋庸置疑的是,一個個特殊的歷史機遇給了他們彰顯身手,體現價值的機會。

在這樣的一個機會面前,他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專業,把自己的才華和技能發揮到極致即可。

而發揮自己技能和專業的同時,又不斷地繼續和促進著自己的1萬小時艱苦訓練。

於是,他的價值得到體現,他的專業和技能得到鞏固和昇華,優勢進一步積累,馬太效應更加深刻地促進著他的成功。


5、民族文化

格拉德威爾研究發現:民族文化,從不同方面的深刻地影響著一個人的成功。

為什麼很多年前韓國的大韓航空公司總是空難不斷,甚至被世界航聯列入黑名單?

因為他們的民族文化中人與人的溝通,下屬與上司的溝通方式是“緩和性語氣”,緩和性語氣就是下屬在向上級領導或者同事陳述問題的時候不能一針見血、態度堅定地把問題描述出來,而是總是試探性的去向領導表述。這種方式所帶來的直接問題就是雙方的信息不對稱,一旦信息不對稱就會導致對方在決策的時候大概率失誤,而在航空過程中這種失誤的積累就會引發災難。

相反,為什麼中國人在數學學習方面比美國人更快?

因為中國人對於數字的書寫更簡單、讀音更簡潔和記憶容易,比如,7這個數字,中國人讀音為qi,一個音;而美國人讀音為seven,兩個音。而這小小的優勢,導致中國人在數學學習方面比美國人擁有更大的優勢。

同樣,為什麼中國人會比美洲人更加刻苦,更能不怕吃苦,專心致志地長時間沉積在某一項研究或活動中?

是因為中國人在農業時代比如稻子種植中所體現的艱苦勞作精神,努力越多,收成越好。這種通過努力工作,在巨大的不確定性和貧窮中尋找出路和價值的稻田文化,促進著他們會更加的專注和刻苦的鑽研著自己的研究領域,深刻地影響著他們在學習和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

因此不同的文化會影響著人們看待世界的方法和行為模式,以及對未來的認知與信念。這些差異導致他們在追求目標和艱苦練習的過程中所體現的狀態也截然不同。


三、總結

1、格拉德威爾提出。成功是優勢積累的結果。就是一次又一次,一個又一個,一天又一天不斷累積優勢所產生的巨大連鎖效應,從而成為領域的精英,成為傑出人士,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2、“1萬小時法則”是優勢積累的前提。而家庭環境和社會所帶來的特殊的機遇,可以促進著我們繼續高質量的1萬小時法則,或者讓我們擁有獨特的機會,發揮我們的技能從而更加深層次的繼續1萬小時法則。而獨特的民族文化所帶給我們的獨特的觀念、行為模式和思想,會幫助我們獲得更好的機遇,或者更好地繼續著著我們的1萬小時法則。

3、成功所需要的三大因素:1萬小時法則、家庭的協同培養和具有優勢的民族文化。

如果我們長期追求著自己的夢想,卻總是無法有明顯的進步時,我們是否可以從這個幾個角度去尋找原因呢?

比如,加拿大冰球運動員全明星陣容選拔時,依賴的是1月1日為界限來選拔,這帶來的一個弊端是,對於那些年齡稍晚幾個月但可能更具有棒球發展潛力的孩子,因為生理上的優勢不足,很容易被埋沒。那麼是否可以在一年中組織多次選拔賽呢?比如1月、2月和3月作為一組選拔,4月、5月和6月作為一組選拔,10月、11月和12月作為一組選拔,讓生理上處於同一層次的學生競賽,這樣就可以更全面地選出優秀有潛力的孩子。

其實這樣的現象在幼兒園教育中也經常出現。同一個年級中年齡稍大一點的孩子會比年齡稍小一點的孩子更加懂事更容易理解,更好交流,而這些特點更容易引起老師的注意和青睞。因此他們更有機會參加一些培訓競賽,獲得更多的指導,而那些年齡稍小的孩子,則因為沒有這樣的機會,即使有某些天賦或者潛力也會更大可能的被忽略掉。

4、影響成功的這幾個因素中,像機遇、家庭環境以及民族文化,其實我們是很難去把控的,我們唯一能把控的是“1萬小時法則”。也就是專注地艱苦訓練。所以我們在追求夢想的時候,我們首先能做的而且必須要做的就是付出大量的時間艱苦訓練。只有這樣,當機遇來臨時,我們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機遇,當我們總是離夢想很遠的時候,我們能從家庭環境,從民族文化等不同的角度去尋找原因,去尋找突破口,從而更加高質量地去繼續著我們的艱苦訓練,直到下一個機遇到來的時候,能夠很好的把握住,從而成為別人眼中的“異類”。

既然艱苦訓練如此重要而必要,那麼艱苦訓練該如何訓練,是不是埋頭苦幹,一心沉迷就行?

究竟什麼樣的訓練才是高質量的,有效的訓練?

答案是:刻意練習

下一本書我們一起研讀《刻意練習》,一起探索最有效的,事半功倍的練習方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