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歲本是青壯年,為什麼現在的一些公司會拒絕招聘?

大西北賽江南


35歲上有老下有小,無法一心鋪在工作上。我剛剛畢業那幾年,在公司附近租房,每晚加班,週末無休,學東西的熱情,項目完成那小小的成就感讓人打了雞血一樣。後來有了老婆,陪產檢,休產假,現在又要照顧一個新生命,雖然請了育嬰師照顧,父母也能幫襯點,但承擔這個家的核心骨已經由父親轉為我了。父母有個身體不舒服,是不是得帶著去檢查一下呢?如此一來,怎麼一心鋪在工作上。所以要轉型,不要跟年輕人拼飯碗,因為你拼不過他們。


slan26


我現在是從事大數據行業,但是上一份工作是公務員!可以想象一下跨度有多大,當時找工作有多難。我永遠都會感激當初把我招進公司的領導,記得當時面試的時候,被批的體無完膚,說我和應屆畢業生沒區別。但是後來還是給了我這個機會。我當時問他了一個問題,人家都說,IT行業是青春飯,您怎麼看待這個問題?領導說,要這樣說,哪個行業不是青春飯呢?餐飲?文員?程序員?如果你過了很多年,但是能力卻“青春”期麼沒有太大差別,那麼無論你在哪個行業,都是青春飯!

回到這個問題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思考:

首先,一些大公司有硬性的紅線規定,超過35歲的人不招,不管能力多強,除非一把手親自面試。往往都是部門主管在招聘,不管你能力多強,能給公司做出多大的貢獻,都不好說,何必為了你去大老闆那裡出頭,承擔不必要的風險?所以對於有硬性規定的,不必強求。

第二,從統計學角度來講,超過35歲,你自己身體出問題的概率,以及你父母出問題的概率,都比以前大了很多,與其等有麻煩的時候抱怨公司不近人情,還不如提前杜絕這樣的麻煩,畢業三到五年的同學,能力強的大有人在,招他們不香嗎?

第三,我身邊的確有非常多超過35歲去大廠的,我也很羨慕,但是據觀察,主要靠內推,有內部關係!關係不是貶義詞,只是一種資源。前同事、朋友的內推,成功率比獵頭不知道高了多少倍。

以上供大家參考,謝謝!


看朱成碧思紛紛123


我帶了很多次團隊,自己的年齡也在增加。

不是思維固化那麼簡單,35歲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你說團建他沒空,你說公司宏圖他不信,你說什麼他都信自己,因為家庭更重要,沒有幾個人能像20多歲一樣,傾力付出,所以20多歲提升快也是有道理的,你細品,有幾個還有當年的雄心壯志,都是被生活磨礪的老油條了,也有人會說都是被公司騙成了老油條,但是不管怎麼著,也不會像20多歲那麼拼,當然我就沒有更好的工作結果,要是你,你用誰?


爪子瓜瓜


從公司角度去看這個問題:1.用工成本,20多歲因為出社會沒多少經驗,價格便宜。2.用工的時間,20多歲不像30多歲上有老下有小,有更多的時間可以用來工作。中國哪個公司不加班,效率比不上國外,工作時間我們可以彌補效率上的不足啊。3.洗腦程度,20多歲因為剛出社會,沒有形成成熟的社會觀和人生觀,因此“企業文化”容易植入。 但是除此之外,有一點20多歲無法比30多歲的。就是抗壓能力和堅韌度,年輕人容易三分鐘熱度,需要不斷打雞血給他們,而年紀大的相對來說做事更持久,因為創業成功一般都是上了點年紀的,30以上比較好。經驗和體力最平衡


電影達人阿貴


35歲經過社會的洗禮,已經學會了事故,圓滑。對工作的要求也高,因為這個年紀上有老下有小,需要各種外界因素給自己一些便利。而且也失去了奮鬥的思想。很多都是拿著工資混日子,一個企業,一個公司現在生存已經是風雨交加,肯定不敢接收太多的這樣的人了。


童心謠


中國每年畢業太多大學生了。985-211也不少。用年輕大學生,可以洗腦,可以拿捏,可以低工資。35歲,就算你能力強,但是用你工資低不了,洗腦對你不好使,掌握了資源你可能還得跳槽。綜上所述,企業肯定用年輕沒有社會經驗的大學生,還可以卡卡學歷來提高一下公司的逼格。


o丶佰曉笙


因為一般不要35歲的都是加班得公司,996不說還需要員工全天24小時待命,35歲一般都已經成家有孩子,分身乏術,所以能看出現在職場互聯網公司的工作強度,近乎變態


猩猩蕉


20多歲的小朋友好騙啊,又不懂得用什麼方法爭利,對行業瞭解不深;35歲不好糊弄了,有想法有原則,對行業非常瞭解,老闆想用什麼歪招還沒撅屁股就都知道了。


咆哮的鼠式坦克


公司能招到人就有點挑頭


那片雲有雨


其實35歲時一個程序員最巔峰時期,這個時候基本完成了對其領域的經驗積累,可以稱之為架構師了,工作上的事對他們來說遊刃有餘。一個人可以帶領一個研發team,而當公司運營不良需要裁員的時候,一個team留下他一人足以。當然他的工資可能是畢業生2到3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