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家鄉小潭

作者/唐春勝

【原創】家鄉小潭

小潭,位於家鄉村莊一公里處東,座落於沃田之間,橫跨三莊交界,倚宋莊之北,傍鍾營之南。潭為橢圓長狀,猶如玉龍蜿蜒多姿,頗為壯觀。佔地約九百平方米,潭深丈二,水清澈貌。潭東靠平坦土路,路肩又鄰長壟大田,風吹禾浪一望無際。潭西為短壟菜地,方方正正,極像豆腐一塊。潭水上連延綿小渠順流而下,下銜逶迤小河東南而洩。潭內游魚歷歷,水鳥啼鳴;潭外兩岸野花鬥豔,叢叢簇簇,試與莊稼爭高低。鳥語花香,秀色田園,儼然一處清幽脫俗的世外桃源……

【原創】家鄉小潭

每到夏天,村人們絡繹不絕,潛水暢遊,沉李浮瓜,歡聲笑語。白天男人洗澡,晚上女人沐浴,涇渭分明,井河不犯。伴著小譚長大的我,是情深意篤的常客,從童年到騷年,小譚送我快樂,勵我成長,游泳的初練就是從這裡磨礪的。

【原創】家鄉小潭

小譚的功能還遠不止這些,它肩負著村東半部的蓄水及灌溉,潭深似海,如泉湧流。無論怎樣抽、澆、擔、流,潭水永遠是取之不盡的神奇。既是旱天連連,它依然是水盈溢滿涓涓細流的沉穩,是以從未乾涸而高深莫測。村人視潭為靈,護潭為寶,被尊為水庫而遠近名揚,人們因它而慶幸,為它而驕傲。

【原創】家鄉小潭

小潭的魚兒很多,以黑魚最為稱奇。通透墨色,狀如圓柱,堪與鯰魚相媲美。水深流緩,魚兒遨遊,潭底隱約可見。一覽此景,煞是喜人,不由產生涉水捉魚的衝動。到了春天,支起釣杆,無須撒窩,只用簡單的釣餌或蚯蚓,魚兒就會咬鉤,半晌功夫,便是滿滿收穫的激悅。若論起釣魚的智慧,小潭就是我蓓蕾初綻的搖籃。

小潭,是我無憂成童的歡樂天地,是愜意平生的感恩記憶,是厚積薄發的坦蕩心懷,激盪著我走向成年。

【原創】家鄉小潭

然這卻已是二十年以前的事了。本世紀兩千年,本鄉大規模農綜開發項目落地,隨著農業基礎建設的高歌猛進,小潭被突如其來的一條東西公路攔腰斬斷,截為兩節,分割的溝塘卻被泥土淤積而面目全非。兩年後,被墾荒者冰冷的刨鎬夷為平地。自此,小譚永恆在這個村的版圖上消失,其歷史也劃上了令人遺憾句號。

【原創】家鄉小潭

今天,我們的生活水平與當年已不可同日而語。然發展的代價,讓我們有太多的無奈,環境惡化的凋敝,難挽失去的東西:失去了潭畔兩岸人聲鼎沸的歡暢,失去了澤如時雨奔流不息的淵源,失去了心靈寄予一泓清夢……

值得一提的是,好在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已上升為國家戰略謀劃,青山綠水工程的號角響徹雲霄,亡羊補牢,猶未為晚。政府的決心與力度正在加大。

一聲嘆息,歲月斑駁,洗盡鉛華。整整二十年,我的家鄉發生著鉅變。站在小潭原址,昔日兩岸美景化為荒涼。“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

小潭,你的擔當,潤澤了幾代人的丰容,溫潤無聲;你的無私,滋養了百年人的成長,無悔無怨。雖遭毀滅而令人扼腕,但你的奉獻精神卻永不磨滅。

【原創】家鄉小潭

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願重伴你身旁,守一份清歡,候一世清寧,種菊東籬,掬水而飲;假如,時光可以回溯,我願把你裝扮,築巢引鳳,闢一所景觀,開快樂之門,邀世人遊覽……

我們趕上了好時代。儘管失去太多,但世界依然美麗。失去的,得到的,一切都是社會發展趨勢的必然,耽於回憶,沉溺過去,並不能止於時代的步伐,社會進步的代價必伴有陣痛和苦難,這是事物發展的辯證。

“未暇泛滄海,直欲老溫柔”。童年歡歌,猶在耳畔。我們可以尋覓幸福的過往,追憶時光留下的溫存,篩回人性最美的珍瑰,來品味生活的雋永,但一切須向前看。畢竟,昂首向前,才是人生最真的修行。

【原創】家鄉小潭


(圖片源自網絡,誠謝)

寫於2020年2月2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