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少年在戰“疫”中成長

融媒體記者:崔瑩 周正

通訊員:陳思思

潘彭陽,15歲的少年,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屬中學初中三年級學生。在疫情來臨、武漢封城的關鍵時刻,跟隨著在一線防疫的父親,來到南湖中央花園社區,貢獻出自己年少的力量。

來到社區,防疫前線的叔叔阿姨們給了他很大的鼓勵,特地幫他選了一套大號的防護服,社區張書記也給了他大大的讚揚,沒過多久,潘彭陽便和大家融為一體,成為第一網格最小的志願者。近400戶居民的信息走訪、送菜買藥,他都積極參與,衝鋒在前,看著社區居民的安心和笑容,他感受到了自己付出的價值。

15歲少年在戰“疫”中成長

3月15日,成箱的貨物來到社區,需要大家運送到網格,分發給居民。潘彭陽和叔叔阿姨們一起,努力搬運,別人搬一箱,他搬兩箱,防護服破了,也沒有覺察;第一網格成員為居民購買活魚,每個小推車裝載近200斤,需要推進社區,分發給居民。潘彭陽推著其中的一輛小車,在三位阿姨的幫助下,吃力地離開商場。商場門前通向小區馬路處,有一個近30釐米高的陡坎,需要合力把車抬起來,才能保證貨物不受損。看著三位阿姨單薄的身體,潘彭陽說“幾位阿姨在一邊,我自己承擔另一邊就行”,瞬間,近200斤的重力襲來,潘彭陽咬牙用身軀護著幾條即將掉下車去的魚,和阿姨們一起把貨物完好地搬到了馬路上。阿姨們心疼地看著潘彭陽磨得通紅的手掌,問到“疼嗎孩子”,潘彭陽笑笑,連聲說:“沒什麼,這是我應該做的”,然後繼續推著車,和阿姨們一起,準時趕到發放的現場。

15歲少年在戰“疫”中成長

在防疫期間,為保障民生,需要將愛心物發放給居民,對於65歲以上的老人家庭,需要送貨上門,對偶爾沒有注意手機信息的家庭,需要上門提醒。所有這些,潘彭陽都聽從指揮,任勞任怨,偶爾休息一下,也從不找爸爸要手機玩,而是安安靜靜地坐著,看著周圍樓棟,希望居民出門來拿菜,看到有人出來,會高興地說一聲“又有人來拿菜了!”還會主動上前,請大家排好隊,給年紀大的居民,送上“愛心菜”。

15歲少年在戰“疫”中成長

在這次疫情面前,潘彭陽似乎一夜長大。他融入一線叔叔阿姨們的戰鬥,和大家一起,築起了“戰疫”防線,阻擋了病毒的腳步。在家受父母嬌慣、不許玩遊戲還愛鬧小別扭的孩子,用無畏的行動、滿臉的汗水和堅毅的眼神,彰顯出一個懂得感恩、樂於助人、勇擔責任的優秀少年向上生長的力量。

15歲少年在戰“疫”中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