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流浪地球》的精华所在是什么?

砖家聊电影


电影中讲的是太阳逐浙变大。到时候地球即将毁灭。所以在地球中心区附近的位置建了几万个大得像山一般的推进器。由于离太阳越来越远,地球表面被冰雪覆盖达到了零下七十多度!所以在推进器下建起了地下城。

但宇宙很危险,离开了太阳又得撞上木星。所以刘启、朵朵、王磊等人开始了救援措施。其中敢做敢当的户口,由于中途程序卡壳了,所以他就亲自去启动机器,当他成功启动时白发哥哥便拉他出来,可却卡住了。但一向胆小如鼠且没用的他冒着生命危险跳下横杠以自身的重量拉出了户口。但人一救出来又露出真面目鬼叫着:“救命啊,救救我,我还不想死。”

在这次措施中一个个英雄牺性了。但最终他们成功把火力集中,喷向木星让木星爆炸发出气波,把地球再次推移开了。

人命保贵,每个人都想活。但为了后代必须做出牺牲,就像刘培强所说:“我们死了没关系,反正我们还有孩子,孩子的孩子还有孩于。”就算牲牺也没关系,孩子会以你为傲,世世代代以你为傲。从中我感悟了另一码事。

人生有生死离别、有吵架、有悲伤、有成功……不管地球生死,这还是有点值的。



梵木轩


这部电影应该算是中国科幻电影史上的里程碑吧。特效科幻感十足,讲诉的故事也是假设发生在很久以后未来的事。

故事的设定是整个太阳系即将被太阳吞没,如果不把地球推离太阳,地球就会毁灭,科学家地球表面建造了数万发动机推动地球“流浪”,踏上寻找新的家园的旅途。

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核心的主题是家国。上映的时候正值春节期间,正好是一家老小一起去看电影的时期。电影中也有春节热闹的节日气氛,很富有中国特色的科幻影片。里面的人物之间的情感戏份很煽情,有缺乏沟通交流疏离的父子亲情,爷孙祖辈的亲情纽带。国家有难,为了顾全大局,舍弃个人利益,无私奉献的英雄精神。整个影片表达了强烈的对故土的眷恋之情,爱国之情。影片最后还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核心价值,无国界无种族共同守护人类唯一的家园。

整个故事开头到结束都传递着浓重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家国情怀”。


hi阳光


《流浪地球》的情景设定在太阳步入老年期,地球上的人为了存活,带着地球去找新的家园的故事。也揭示了当灾难来临时,生活中人性光辉和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

故事中的人之所以有勇气去做,是因为他们选择了希望,如果他们不去努力,而是安逸地等着灭亡,那结果截然不同,就算前过程艰难,但是未来是美好的,后者就算过程安逸,结果注定灭亡,这就是希望的力量。



影遇远方君


友情提示:在国内看过电影的朋友会注意到,这次的英文随片字幕翻译比较粗糙,错漏有点多。而目前美国只排映了中文原声英文字幕版,那英文字幕就是内地上映版的字幕直接挪上去的。质量不佳的英文字幕可能对美国影评人有所误导。就在VERGE原文下面的跟帖里就有人批评字幕翻译质量。

译者注:欧美国家看外语片往往是看本国语言的配音版。美国的日本动画党长期有英配党和日配党的分化。以法国为例,法国的外语原声片(VO)集中在巴黎市中心,一出巴黎法语配音版(VF)比重飙升。

原文标题:《中国票房巨片:巨资制作、华丽、单纯》(goofy在现代美语里带有赞赏色彩,应该译为“单纯 ”)原文副标题:中国第一部大投资的科幻史诗片确实常有既视感,但以其宏大的规模感令观众印象深刻。

VERGE网站原文

在我们当下的这个时代,商业大片的制作模式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生变化。美国制片商急于将耗资2亿美元制作的商业大片打入利润丰厚的中国市场,他们日益努力寻求中国合作伙伴,在中国实地取景,并在美国电影中加入讨好中国观众口味的角色和情节,甚至加入“中国特供”的额外片段。但与此同时,中国和其他国家也在向工业化大片模式靠拢,制作完全不需要美国合作伙伴参与的本土巨片。

就在美国电影试图在海外市场赚到钞票之际,外国大片也来到了美国。人称中国第一部科幻动作巨片的《流浪地球》,上周末悄悄登上北美AMC院线的大银幕。这部影片展示了中国电影制作的新一面——侧重于未来奇观的科幻片,而不是中国影坛常见的古装历史大片。与此同时,《流浪地球》感觉像是对美国电影史上人们熟知的几个时代的回顾。虽然这部电影的演员是中国人,故事背景和基调也是中国式的,但科幻电影的资深粉丝将会在银幕上看到很多该片从其他影片中学习的东西——其中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这部电影改编自《三体》作者刘慈欣的短篇小说,讲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太阳变得不稳定,在一百年之内,它将膨胀并吞噬地球。在300年之内,整个太阳系将消失。地球各国政府团结一致,共同面对这个问题,并想出了一个新颖的解决方案——他们用1万架分布在全球各地的巨型发动机推动地球,让它从轨道上冲出来,飞向距离地球4.2光年的新家园。他们的想法是利用木星的引力来为地球的旅行加速,但是由于地球发动机系统的故障,这颗行星陷入了木星的引力中,并逐渐被拉向毁灭。一群拼命努力的工作人员不得不紧急启动发动机,以纠正地球的航向。

行动在两个空间分别进行。在极度寒冷的地球表面,以天才自居的刘启和没有血缘关系的妹妹韩朵朵在离家出走之后就卷入了救援行动。韩朵朵对见到地表很感兴趣——现在大多数人类被迫生活在拥挤的地下城市,而地表仅供施工人员使用。但刘启对他的宇航员父亲刘培强和祖父怀有更深的怨恨。当刘启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他的父亲搬到了一个新建的国际空间站,作为一个向导和探路者,这个空间站的设计目的是要走在地球的前面。现在已经长大成人的刘启觉得父亲抛弃了自己,想要寻求独立。

与此同时,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在空间站上,在危机爆发时,刘培强还有一天就将完成长达17年的执勤任务并返回地球与家人团聚。 该站的人工智能MOSS坚持让空间站人员进入休眠以节省能源,但刘培强意识到MOSS私下里另有见不得人的盘算,他和一名俄罗斯宇航员开始反抗它。

美国观众可能对空间站这边的整条线索感到非常熟悉,当电脑以冷酷的语调告诉一个绝望的宇航员,它可以不服从他的命令——即使人类危在旦夕,因为它有自己的使命和意志时,美国观众的既视感一定非常强烈。MOSS甚至看起来有点像《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9000,它被描绘成一个摇摇晃晃的仪表盘上的一盏红灯,就像一只不眨眼睛、判断能力强的红眼。不过,刘培强的太空冒险也有不少类似于阿方索·卡隆(Alfonso Cuaron) 2013年奥斯卡获奖影片《地心引力》(Gravity)中的画面:宇航员一边在太空中翻滚时,一边试图在一片太空垃圾中找到方向,以便在一个危险的移动空间站上找到一个支撑点。

与此同时,地球方面的任务与2003年的平庸科幻惊险片《地心抢险记》相似:关于一支试图钻进地心的队伍如何试图让地心恢复旋转。 刘启兄妹俩在途中遇到了一些独特的盟友,包括混血儿中国——澳大利亚人蒂姆(由网红麦克隋饰演),但大多数情况下,这些角色的人物刻画跟任何一部美国动作片一样平淡无奇,尽管其中很多人物在旅途中丧生,由于个性刻画平平,导致观众心如止水,感受不到失落。

《流浪地球》可以被指出的任何缺陷——浮华而缺乏实质内容的动作场面,明显的尬煽情,在任何既定时刻都非得把观众的感情引向既定方向的配乐——都是以往好莱坞大片中常见的缺陷。然而,这部电影真正引人注目的地方在于它对宏大景象的追求。导演郭帆赋予这部电影一种令人惊讶的庄严感,尤其是在流浪的地球在宇宙中漫游的场景中,地球为微小的蓝色喷流所包围,在太空中留下诡异的轨迹——在一些场景中,人们站在地球表面,凝视着木星的恶毒之美,大红斑旋转的颜色在他们的头盔上的倒影中清晰可见。

无论情节的推进有多少既视感,这种对电影特效的艺术功能的关注,以及对纯粹美感的关注,都让《流浪地球》令人难忘。并不是每一个电脑特效镜头在美学上都是完美无缺的——比如一辆汽车穿过冰封的上海的追逐戏就做的不那么逼真。但一切与木星有关的特效镜头,从太空中俯瞰地球的特效镜头,以及与空间站相关的特效镜头,都做的相当漂亮。整体而言这是一部特效镜头做得蛮华丽的特效电影,其令人生畏的宇宙远景镜头在IMAX银幕上显得非常壮观。

虽然影片出现了令人眼熟的灾难和逃生场面——确有《后天》和《2012》既视感。郭帆仍然努力让情节保持紧凑并快速推进。《流浪地球》的情节非常紧张,但是剪辑有些混乱,有时,特别在大家都穿着防护服的地面场景,容易让人忘记各个角色的位置。

人们很容易就会发现,比起任何一个个人角色,郭帆更关心集体救援计划——这种价值观可能更适合中国观众,而不是美国观众,因为美国观众正在寻找一位值得支持的杰出英雄。但影片最大的优势是在安静的时刻,郭帆会花时间仔细展现木星的引力、木星对地球大气层的引力逐渐加强的过程,或者刘启抬头凝望的让他的家园显得渺小的巨大气体行星。通过这些寒意逼人的镜头,电影唤起了我们对黄金时代经典科幻片的古老传统的记忆,比如1951年的《当世界毁灭时》(When Worlds Collide)和1956年的《禁忌星球》(Forbidden Planet)等史诗级经典。这些间隙虽然是短暂的,但它们是对追逐镜头和破坏场面的有效调剂。

《流浪地球》的搞笑段落有时显得挺傻,有人拿蒂姆的血统开涮,有人拿刘启驾驶经验不足、傲慢自大开玩笑,也有人拿一本长得不可思议的技术手册开玩笑,因为在紧急情况下,没有人有时间去消化这本手册。有时,笑点设计得甚至有点尬,比如莫斯在回应刘培强的多次反抗时,用一种消极进取的口吻说:“违反者会立即停止与地球的联系吗?”“但郭帆也适时将剧情拉回严肃的时刻,并强调要在全球范围内考虑这个问题,而不是只关注那些把地球潜在的毁灭与自己的个人问题联系在一起的绝望的奋斗者。”

如果说俄罗斯太空大片《礼炮七号》给了美国观众一个检视美国电影与俄罗斯同类电影之间的文化差异的绝佳机会,《流浪地球》(the Wandering Earth)就像是一个生动的例证,展示了中美价值观之间的异同。郭帆的电影充满了美国观众熟悉的画面和时刻,展现了两国价值观中共通的一面:对家庭的忠实、对高贵的牺牲精神的尊重。但它也高度重视全球集体行动,强调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强调集体意志高于个人意志。

这些东西对美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他们可能会把《流浪地球》看作是过去科幻电影的最佳混搭之作,只不过主角是一些不太熟悉的面孔。但随着中国进入动作大片市场,看到中国如何将自己独特的声音和人才带入全球市场,将仍然是一件令人着迷的事情。

《流浪地球》给人的感觉就像美国电影制作人正在制作的那种项目——平易近人、注重刺激,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是举世通用的,目的是让任何观众都能轻松接受。但它有足够的个性,足以让我们看到更多基于不同民族文化内涵的大片的未来。一旦每个国家都成为国际跨界者,最强烈的吸引力可能来自最具特色的基于母国文化底蕴的个人愿景。


老王刮大白


在大灾难面前人性逐渐显露,在女主的号召之下大家紧抓着一线生机殊死一博,观看这部影片告诉了我们,只要团结在一起 ,什么问题都不是问题。

在最后生死存亡时刻全世界都团结起来的,这是非常难得的产面,像现在那是不可能的。在利益面前是自私的,在大难面前是无私的,现在的我们要爱护地球,努力珍惜眼前的,不要像流浪地球一样就后悔了




飞猪剪切


电影看过了,与从宣传阶段时被吊起的胃口,和作为原著粉积累的高期待相对应的,是依然比较满意的体验。

尽管电影几乎是对原著的彻底改编,但很高兴电影保留着原著的一些精华,比如行星发动机,比如流浪地球计划的五个阶段,比如在不同情境下仍然成功化用的“让人类保持理智是一种奢望”这一话语,再比如对原著中无常与荒诞的更充分发挥。比较遗憾的是原著中叛军处决五千名流浪派这一场景没法展示了,可以留待拍续集。 让我更兴奋的还从是这一电影中看出了大刘其它作品乃至世界经典科幻电影的影子。放弃人类的“火种计划”构想仿佛源于《三体3》,用空间站点火的想法和《全频带阻塞干扰》构想类似,刘培强怀疑Moss叛逃的情节与《2001太空漫游》如出一辙(其实,2500年的漫游,难道还不能被称为另一场“太空奥德赛”吗) ,父与子之间的协作让人想起《星际穿越》中库珀与女儿的超时空协作。取其硬核,能有创造性继承,难得! 作品独创性很值得夸。囊括了大刘小说中不会出现的赛博朋克元素,这一点是个人觉得最好的创新,其他的小点子,如“五十年的妹子”等等,哈,也很好,让人看了有新鲜感。 不过,实事求是地说,依然能感到对好莱坞电影工业的模仿,还有一些《战狼》味,所幸程度控制在了不至于使人不快的范围内。好莱坞电影把人胃口养出了依赖性,走出它的影子,还得很长一段路。 《战狼》 味,是因为吴京表演的缘故吧,这个倒完全合理,不应苛责。 让人不快的是,带着地球流浪的想法是很棒,但很多媒体鼓吹说这是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思维,并上升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上,我认为这是拔高,真的大可不必。刘慈欣原著中便有“流浪派”与“飞船派”的激烈交锋,并非众人一致,而且原著中带着地球的原因是出于生存的现实考量,而非电影中贯穿的“家”的情结,而且《三体》乃至王晋康、韩松等人的科幻作品中也有逃离,但并没有带着地球。只能说,这种“中国思维”是出于偶然,媒体用它来鼓吹中国科幻,和郭帆导演以“家”来应春节档的景一样,是很好的权宜性的宣传方式,却不是事情的真相。 人说刘慈欣以一人之力把中国科幻提到了世界的水平,那么也可以说这部电影以自己的坚持把中国科幻电影提到了世界水平,不过,敬重归敬重,称赞归称赞,一人之力毕竟单薄,小说也好电影也好,中国科幻只是翻过了一个小山,看到了一点远景。路途还长!


王儀的隂陽録


相信大家很多人都看过《流浪地球》这部电影,当时可以说是万众期待的国产科幻大片,电影末日主题也是无数影迷津津乐道的话题,

电影主要核心“责任”“奉献”“爱情和亲情”而这些恰恰是末日里人们容易丢失的东西。

电影里各国战士众志成城护送着反应堆历尽艰险安全到达指定地点,这,就是责任!

我们主角以普通民众的身份帮助护卫队和刘培强舍身撞向火焰这也是责任也是奉献,中华民族从不缺乏责任和奉献,电影紧张刺激之余还有一家老少在海滩的温馨以及刘培强对儿子和父亲的挂念,反正七莫莫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偷偷抹眼泪了,各位小伙伴怎么看待这部电影的呢?




调皮的七莫


你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首先,这部电影在原著小说的设定基础上,对原著的还原相当准确到位,整个团队从导演到投资人到演员再到后期制作人员都是在用心用力完成这部电影,真正的上下齐心,所以这部电影称之为艺术品实至名归。

其次,科幻题材电影一直是中国电影的空白,而它起了一个很好的头,既满足了原著粉的要求,又吸引了大量普通观众对科幻文学和电影产生兴趣。

最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我知道已经被思政课念烦了)是一个很伟大的构思,不仅是政治原因,而且的确关乎人类种群和整个地球生态的存亡,而这部电影与宣传这一理念完美契合。

最初,没有人在意这场灾难,这不过是一场山火,一次旱灾,一个物种的灭绝,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这场灾难和每个人息息相关。

这不是预言,而是现实。

而就在现在,人类共同经历一场疫情,北极南极的冰川年复一年在加剧融化,有人依然在搞分裂,有人在诋毁其它国家,还有人还在动用枪炮侵略别人的家园。

你们想想,还会有救吗。





叫我钊爷


我个人觉得流浪地球的主要思想中心就是让人类好好爱护地球,保护环境,还有地球村的人们需要团结一心,还是那句耳熟能详的话“团结就是力量”永不放弃。其中还有爱国之情,无私奉献。


丹丹追剧达人


影片告诉我们,事情往往不会一帆风顺,总是会有着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困难。在矛盾和困难面前,关键是我们该如何选择?如果选择希望,你就会坚定信心,希望就会无畏地矗立在哪里为你指路,为你找到正确的方向。影片告诉我们,有希望才会有未来。正因为有了希望,刘启才会和伙伴们挺身而出;正因为有了希望,刘培强才会决定牺牲自己;正因为有了希望,人类才会成功逃离太阳系。

我们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有了希望,才会在任何困难面前都永不放弃、永不言败,才会在跌倒时重新顽强爬起,才会有成功!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应该失去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