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如今看到喜劇片,總有種想下意識的捂住錢包的衝動。雖然電影票錢不多,但自己的每一分錢都是辛辛苦苦掙的,真捨不得浪費它去看爛片。但幸運的是,近日看到了一部優秀的爆笑喜劇片——《大贏家》。

這部電影中巧妙的運用了斯德哥爾摩情節構造了一個具有商業特性的快節奏故事,與之類似的是經典電影《完美世界》《這個殺手不太冷》

《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大贏家》中對《這個殺手不太冷》的致敬


本文將從心理學出發,分析影片是如何利用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塑造故事情節的。

(注:本文有些許劇透,介意者慎點)

《大贏家》的故事內核:另一種形式的“警匪片”

《大贏家》是一部具有現實意義的喜劇片,片中講述了較真的銀行職員嚴謹配合公安部門進行防恐演習,由於嚴謹太過認真準備充足,所以導致公安部門騎虎難下,雙方笑料百出的故事。

其中,嚴謹所在銀行的職員們的形象十分的生動有趣——一群一開始被綁匪劫持後嚷嚷著要去死的人質,最後竟然吃著火鍋嘮著嗑,站到了綁匪的著一邊。

觀影結束後,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都在質疑《大贏家》的結局:

“《大贏家》最後開車走的人是死人和人質,綁匪沒走,這合理嗎?”

“《大贏家》中劫匪不在車上,人質為什麼會走?”

“《大贏家》中人質怎麼可能幫劫匪呢?”

還別說,這樣的結局雖然荒誕,令人費解,但還真的有現實依據。人質和劫匪經歷了長時間的相處之後,可能真的會產生感情,幫助劫匪逃離困境。而人質的這種心理用一個專有名詞來描述就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瑞典搶劫實踐中的銀行(圖為2005年拍攝)

什麼是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又稱人質情節、人質綜合症,也有人稱為人質症候群。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是犯罪心理學名詞, 指的是人質對於綁匪產生某種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

1973年8月23日,兩名有前科的罪犯在意圖搶劫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市內最大的一家銀行失敗後,挾持了4位銀行職員,在警方與歹徒僵持了130個之後,這場犯罪因劫匪的放棄而結束。

《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被解救出的人質擔憂的看向鏡頭方向

然而這起事件發生後幾個月,這4名遭受挾持的銀行職員憐憫劫匪,拒絕在法院指控劫匪,甚至還為他們籌措法律辯護的資金,並感謝劫匪那段時間裡不但沒傷害他們還細心照顧他們。其中,人質中的一名女職員還愛上了劫匪,並與之訂婚。

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人質在感謝劫匪的同時,竟然對努力營救他們的警察產生了敵對態度。

社會學家們對這件事情產生了興趣,將這起事件稱之為“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事件。

《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本案中後來與人質訂婚的劫匪

影片中幫助嚴謹逃脫的同事們身上就包含著斯德哥爾蒙綜合徵的情節,在漫長的相處建,他們與嚴謹產生了戰友般的感情,所以希望嚴謹能夠成功逃脫。

但是由於影片中的搶劫是模擬犯罪,並不是真正的搶劫現場,所以嚴謹的同事們與嚴謹的感情中還摻雜著幾分的“同事”之情。

有趣的是我發現《大贏家》講的也是搶銀行的故事,這個故事與瑞典的斯德哥爾蒙綜合徵事件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不知道《大贏家》的日本原劇本是否參考了這一事件。

影片是如何利用斯德哥爾摩綜合徵塑造人物形象的?

《大贏家》的成功除了嚴謹這一形象塑造的十分豐滿外,影片中配角們也很出彩,這些有趣的配角包括五個性格分明的同事,暗中支持嚴謹的女櫃檯、暴脾氣愛帥哥的女員工、圓滑世故的經理、沒有立場的胖子、和一個老實的保安;

還有三個意外被留在銀行演戲看戲的客人,有代溝的爺爺和孫子,一個被未婚夫突然拋下的孕婦;

最後還有兩個有特色的的警察,一個演戲剛開始就被一槍斃命的男警察,一個被所有人勘破的“臥底女醫生”。

這些人物獨具特色,在演習開始時都是嚴謹對立面,都是想降服嚴謹的,他們是如何一步步被降服的呢?

《斯德哥爾摩綜合症罹患者的天堂》中說在無論是集中營的囚犯、還是戰俘、還是家庭中受虐的受害者,都可能發生斯德哥爾摩綜合徵。以人質為例,如果符合下列條件,任何人都有可能遭受到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 第一,劫匪擁有絕對的權力,劫匪有某種力量能使人質切實感受到一種無可逃避的恐怖和緊張。電影《大贏家》中,嚴謹手中有兩把槍,讓所有人質感到恐慌,嚴謹可以決定所有人的生死;
《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 第二,這個施力者會施予人質各種小恩小惠,特別是在人質已經絕望的情況下,讓你感恩戴德。《大贏家》中,眾人飢腸轆轆,外面的公安時刻惦記著攻入銀行,而他們攻入銀行的話,人質就面臨被槍殺的危險。對於人質來說,公安對於他們是危險的,嚴謹反而對他們是安全的。嚴謹不但保持了他們的“安全”,還給他們提供了“火鍋”,避免他們捱餓;
  • 第三,他能將人質與外界的交流完全隔絕,人質所能得到的信息和思想,都是他所能控制、經他挑選後所給予的。嚴謹沒收了所有人的手機,並且用口香糖糊住了攝像頭,嚴謹成為了銀行中信息的把控者,成為了銀行中的“王”;
  • 第四,他會讓人質隨時隨刻都感到,除了順從他、聽他擺佈、任他宰割,人質無處可藏、無路可逃。嚴謹有槍,所有人聽他擺佈才能活,由於大家在一起產生了情感,所以人質不但希望自己能活,也希望其他的人質都能活,於是都選擇了聽從劫匪調派。

這四個條件一旦具備,就形成了一個框架,人質一旦置身其中,就會罹患斯德哥爾摩綜合徵。於是,電影中的同事們不再侷限於“走走形式,做做樣子”,逐漸進入人質的角色,開始認真起來。


《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作用於電影空間外的斯德哥爾摩綜合徵

電影內嚴謹越認真的堅持演習,越表現公安的無能,越讓領導吳小江感到焦灼,而這反映出了當然職場人士為的不“嚴謹”——為了面子上好看,而願意糊弄工作。

當我們最開始看這部電影的時候,看電影的我們或許也不是站在主人公的角度的,因為主人公較真的那些“潛規則”,我們早已經習慣了。而且喜劇片惹人發笑的方式通常就是讓觀眾站到上帝視角看主人公倒黴,看主人公是如何犯蠢的。

所以當我們開始看《大贏家》的時候,我們是為了看“嚴謹”受挫,看看這麼“軸”的人身上會發生些什麼事兒,內心甚至殷殷期待者嚴謹闖的禍越大越好。這對觀眾來說,是一個標準的看戲的狀態。

可當嚴謹漸漸處於劣勢的時候,我們也忍不住為之開始擔憂起他來。我們忽然意識到嚴謹很可憐,他是一個正直的男人,一個唯一認真對待工作的人,一個不願意是為了維護關係拍領導馬屁的人,我們一開始不都是這樣的人嗎?他這樣的人,憑什麼這麼慘?

我們也漸漸的開始站在了嚴謹這一邊,希望嚴謹能夠贏,於是電影空間外,觀眾們也傾向於劫匪去贏。

當電影空間內外的人物情緒都被調動起來後,這部電影已經基本成功了。

電影中嚴謹面對四面楚歌,看著歡聲笑語的人質們打牌,面容在警方的燈光裡變得模糊時,人們們和我們竟然開始覺得嚴謹像一個“末路英雄”。

以至於結局裡,人質幫助主角逃跑,給了觀眾觀影時的反轉體驗的同時,又有心理學依據,即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大贏家》:巧用斯德哥爾摩情節豐富故事的獨特“警匪片”


結語:凡事,就怕認真

一場沒有人認真的演習活動,最後所有人都認真了,看起來失敗的演習其實是獲得了最大的成功。電影的最後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公安局局長還是找到了嚴謹,但是卻以時間還沒到為由,再次給了嚴謹逃脫的理由。這體現了局長強大的思維能力、認真度、以及對年輕人的關懷。

嚴謹要也通過一些之前沒有播放出的生活細節短片向觀眾公開了家人是愛他的,同事們是關懷他的,櫃員一開始就是暗戀他的,領導也是喜歡他的,這成功傳遞出了正能量,在告誡切勿犯罪的同事,告訴了大家要認真工作、認真生活。

這也引起了我的反思,或許無論是工作還是寫劇本,最讓人快樂、最容易創作出藝術的方法就是嚴謹認真吧。

凡事,就怕認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